2016-2017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精品)(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5
西师版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考试卷(3)(解析版)(四年级)期末考试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计算[145﹣(85+21)]×12时,第二步算 ,最后结果是 .【答案】减法,468.【解析】试题分析:[145﹣(85+21)]×1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解:[145﹣(85+21)]×12=[145﹣106]×12=39×12=468第二步算 减法,最后结果是 468.故答案为:减法,468.【点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题文】0.91的计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计数单位是1.【答案】0.01,9.【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因为1﹣0.91=0.09,所以再添上9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结果等于1;据此解答.解:0.91的计数单位是 0.01,再添上 9个这样计数单位是1;故答案为:0.01,9.【点评】此题考查小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题文】302cm= m8kg75g=kg2.06吨= 吨 千克499730= 万≈ (保留一位小数)【答案】3.02;8.075;2,60;49.973,50.0万.【解析】试题分析:把302厘米化成米数,用302除以进率100;把75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0.075千克再与8千克相加即可求解;把2.06吨化成几吨几千克,整数部分2即是2吨,0.06吨化成千克数,用0.06乘进率1000,即可得解;把49973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把末尾的0去掉同时在后面写上“万”字,然后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即可.解:302cm=3.02m8kg75g=8.075kg2.06吨=2吨60千克499730=49.973万≈50.0万(保留一位小数)故答案为:3.02;8.075;2,60;49.973,50.0万.【点评】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同时考查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以及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题文】两个数的积是120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没变,而积变成了60,那么另一个因数缩小了倍.【答案】20.【解析】试题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解:两个因数的积是120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积变成了60,积就缩小1200÷60=20倍,那么另一个因数也应缩小20倍;故答案为:20.【点评】此题考查了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题文】小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其中前3科的平均成绩是88分,小明科学得分.【答案】92.【解析】试题分析:由“四科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求出四科测验的总分数,再由“前3科的平均成绩是88分”可求得前3科的总分,然后求二者之差,解答即可.解:89×4﹣88×3=356﹣264=92(分)答:小明科学得92分.故答案为:92.【点评】此题主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得4科的总分,以及3科的总分,进而解决问题.【题文】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如果所得的数比原数扩大1000倍,说明原来小数部分有位.【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扩大1000倍,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了3位,所以原来小数的小数部分有3位数;据此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扩大1000倍,说明原小数的小数部分有3位数;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题文】四年级42人做课间操,排成了6列7行,刘玉在第2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李兵站在刘玉正前方,那他位置用数对表示是(,).【答案】2、4;2、3.【解析】试题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四年级42人做课间操,排成了6列7行,刘玉在第2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 2,4)李兵站在刘玉正前方,那他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2,3).故答案为:2、4;2、3.【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题文】25× =325÷45=22 (5)928÷ =58.【答案】13;995;1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因数=积÷因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因为325÷25=13所以25×13=325;因为45×22+5=990+5=995所以995÷45=22…5;因为928÷58=16所以928÷16=58故答案为:13;995;16.【点评】考查了整数乘除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因数=积÷因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的知识点.【题文】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cm,12cm,要围成这样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铁丝 cm.【答案】26.【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等腰三角形另一边的长,再根据周长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解:当等腰三角形的另一边为7cm时,7+7>12,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三角形的周长=7+7+12=26(厘米);当等腰三角形的另一边为12cm时,12+12>7,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三角形的周长=7+12+12=31(厘米);所以要围成这样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铁丝26厘米.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题文】在0.88、0.808 8.08、0.088中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是.【答案】8.08>0.88>0.808>0.088.【解析】试题分析:小数的比较方法:先看他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为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解:在0.88、0.808 8.08、0.088中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是 8.08>0.88>0.808>0.088;故答案为:8.08>0.88>0.808>0.088.【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小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题文】把364﹣346=18 486÷18=27 36×27=972列成综合算式是.【答案】36×[486÷(364﹣346)].【解析】试题分析:先用364减去346求出差,再用486除以求出的差,得到商,最后再用36乘上求出的商即可.解:把364﹣346=18 486÷18=27 36×27=972列成综合算式是36×[486÷(364﹣346)].故答案为:36×[486÷(364﹣346)].【点评】解决这类题目,要分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些数是运算出的结果,这些数不要在算式中出现.【题文】小明教室里座位数对(5,7),表示他坐在第5排第7列..(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小明教室里座位数对(5,7),表示他坐在第5列第7排,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题文】算式240÷40=6里,我们说480能整除8..(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整除:是指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0的整数,得到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第二个整数能整除第一个整数;据此解答.解:240÷40=6,属于整除算式,可以说240能被40整除,或40能整除24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整除的意义:必须是整数除以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题文】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如果这个60度的角是底角,则另一个底角也是60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所以第三个角也是180﹣60﹣60=60度,即三个角相等,即为等边三角形;如果这个角是顶角,则另外两个底角是(180﹣60)÷2=60度,即三个角相等,也是等边三角形.所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解:如果这个60度的角是底角,则另一个底角也是60度,所以第三个角也是180﹣60﹣60=60度,即三个角相等,即为等边三角形;如果这个角是顶角,则另外两个底角是(180﹣60)÷2=60度,即三个角相等,也是等边三角形.所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等边等角.【题文】在0.8末尾添上一个0,它的计数单位就扩大10倍.(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前后大小不变,但是计数单位改变了,0.8的计数单位是0.1(十分之一),0.80的计数单位是0.01(百分之一).解:0.8的计数单位是0.1(十分之一),0.80的计数单位是0.01(百分之一).从0.1到0.01缩小了10倍;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关键要知道添加“0”前后小数计数单位的变化.【题文】25×4÷25×4=1.(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试题分析:25×4÷25×4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求出运算结果与1比较.解:2×4÷25×4,=100÷25×4,=4×4,=16;16≠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的错因是先算了除号左右的乘法,又算了除法,没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这是常出现的错误.【题文】25×38×4=38×(25×4),这里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25×38×4=38×(25×4)中25和38的位置交换了,所以利用了乘法交换律,而又把25和4结合在一起,所以又利用了结合律.解:25×38×4=38×(4×25)=38×100=3800故选:C.【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题文】大于4.3又小于4.5的小数有()个.A.1 B.9 C.无数个【答案】C【解析】试l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解:A、因为6+4<11,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B、因为5+6>7,所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C、因为3+7=10,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题文】下列式子中,属于整除的式子有()46÷1 0÷23 80÷30 50÷50 5÷10.A.5个 B.4个 C.3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整除是指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0的整数,得到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第二个整数能整除第一个整数;根据整除的意义,逐项分析后再进行选择.解:46÷1=46、0÷23=0、50÷50=1,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所以它们都属于整除算式;80÷30=2…20,有余数,所以不属于整除算式;5÷10=0.5,商不是整数,所以不属于整除算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整除的意义:必须是整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题文】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条高.A.3条 B.1条 C.无数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它的两条高,过直角顶点向斜边也可做一条高,共三条高.解: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3条高.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高,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题文】直接写出得数10﹣2.3= 1.08×10= 20×1.3×5= 7÷100= 2.44+0.6=32.2+0.78= 1.83+1.2= 125×24= 0×68÷10= 15﹣1.23﹣0.77=【答案】7.7;10.8;130;0.07;3.04;32.98;3.03;3000;0;1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注意20×1.3×5变形为20×5×1.3计算,125×24变形为125×8×3计算,15﹣1.23﹣0.77根据减法的性质计算.解:10﹣2.3=7.7 1.08×10=10.8 20×1.3×5=130 7÷100=0.07 2.44+0.6=3.0432.2+0.78=32.98 1.83+1.2=3.03 125×24=3000 0×68÷10=0 15﹣1.23﹣0.77=13【点评】考查了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题文】用简便方法计算12.6+3.37+3.4+6.63 16l④75×201,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⑤99×124+124,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⑥30.6﹣8.55+9.4﹣1.45,运用加、减法的运算性质简算.解:①12.6+3.37+3.4+6.63=(12.6+3.4)+(3.37+6.63)=16+10=26;②16×125×25=(8×125)×(2×25)=1000×50=50000;③96×25=(100﹣4)×25=100×25﹣4×25=2500﹣100=2400;④75×201=75×200+75×1=1500+75=1575;⑤99×124+124=(99+1)×124=100×124=12400;⑥30.6﹣8.55+9.4﹣1.45=30.6+9.4﹣(8.55+1.45)=40﹣10=3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题文】快乐计算32﹣13.2+16.8741÷3×(401﹣388)(735﹣135÷3)÷23.【答案】35.6;3211;30【解析】试题分析:(1)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解:(1)32﹣13.2+16.8=18.8+16.8=35.6(2)741÷3×(401﹣388)=741÷3×13=247×13=3211(3)(735﹣135÷3)÷23=(735﹣45)÷23=690÷23=30【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题文】列式计算:75加上25与4的积,再除以5,商是多少?【答案】35.【解析】试题分析:先用25乘上4求出积,再用75加上求出的积,得到和,作为被除数,除数是4,由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75+25×4)÷5=(75+100)÷5=175÷5=35答:商是35.【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或方程计算.【题文】如图,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46cm,腰是8cm,下底是上底的2倍,上底和下底各是多少?【答案】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20厘米【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梯形周长的意义,完成梯形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就是这个梯形的周长,已知这个等腰梯形的腰是8厘米,周长是46厘米,下底是上底的2倍,首先用周长减去两条腰的长度,求出上、下底之和,用上下底之和除以(1+2)即可求出上底,进而求出下底.据此解答.解:(46﹣8×2)÷(1+2)=30÷3=10(厘米),10×2=20(厘米),答:这个梯形的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20厘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梯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应用.【题文】下面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4cm、3cm .(三个顶点务必在图中交叉点上)【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所以一个边画4格,一个边3格.画出后连成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图形如下:【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作图.【题文】星星小学三至六年级各班跳绳比赛成绩统计图.(1)观察统计图,内容完成下面统计表.星星小学三﹣六年级跳绳比赛统计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一班二班(2)平均每班得多少分?【答案】(1)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一班75688060二班70738565(2)72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所提供的数据即可填写复式统计表.(2)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分别求出各年级年级总分数之和除以班数就是每个班的平均分.解:(1)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如下:星星小学三﹣六年级跳绳比赛统计表年级跳绳比赛统计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75688060二班70738565(2)(75+70+68+73+80+85+60+65)÷8=576÷8=72(分)答:每班平均72分.【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填写复式统计表和有进行关计算.【题文】养鸡场原来一共养了8万只鸡.第一次卖了1.28万只,第二次卖了2.6万只.养鸡场现在还养有多少万只鸡?【答案】4.12万只鸡【解析】试题分析:用养鸡的总只数,减去第一次卖出的只数,再减去第二次卖出的只数,就是还剩下的只数,据此解答.解:8﹣1.28﹣2.6=6.72﹣2.6=4.12(万只)答:养鸡场现在还养有4.12万只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列式了可为8﹣(1.28+2.6).【题文】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相距840千米的两站同时相对开出,6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每小时60千米【解析】试题分析:用两地间和路程除以两车的相遇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减去客车的速度,就是货车的速度.据此解答.解:840÷6﹣80,=140﹣80,=60(千米/小时).答: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本题列式也可是(840﹣80×6)÷6.【题文】甲乙两人要完成243朵绢花的制作任务.甲每小时能制作15朵绢花,乙每小时能制作18朵绢花(1)甲乙两人共同工作了3时,一共制作了多少朵绢花?(2)剩下的任务由乙单独完成,乙还要工作多少时?【答案】99朵;8时【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根据甲每小时能制作15朵绢花,乙每小时能制作18朵绢花,求出甲乙每小时制作多少绢花;然后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甲乙两人共同工作3时,一共制作了多少朵绢花即可.(2)首先求出剩下多少朵绢花,然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求出乙还要工作多少时即可.解:(1)(15+18)×3=33×3=99(朵)答:一共制作了99朵绢花.(2)(243﹣99)÷18=144÷18=8(小时)答:乙还要工作8时.【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题文】食堂买10张桌子和60把椅子,要2700元.6把椅子的钱正好是2张桌子的钱,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答案】桌子的单价90元,椅子的单价30元.【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买10张桌子和60把椅子,要2700元”,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式为:10张桌子的价钱+60把椅子的价钱=2700,设1把椅子的钱是x元,1张桌子的价钱是3x元,据此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即可.解:设1把椅子的钱是x元,1张桌子的价钱是3x元,60x+10×3x=270060x+30x=2700(60+30)x=270090x=270090x÷90=2700÷90x=301张桌子的价钱:30×3=90(元).答:桌子的单价90元,椅子的单价30元.【点评】此题属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这类题用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关键是找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来表示,进而列并解方程即可.【题文】某学校有5位老师带领88名学生参观科技馆,现有1200元钱,够不够?(信息: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每张12元.)【答案】够【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成人买票用的钱数和学生买票用的钱数,再相加,求出一共需要的钱数,再同1200进行比较即可.解:24×5+12×88=120+1056=1176(元)1176元<1200元答:够.【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成人买票用的钱数和学生买票用的钱数.。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1.3489600000=________亿≈________亿.(保留一位小数)2.由乘法算式□×4=△,写出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法是(_________)的逆运算.3.用8个不为0且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8位数是_____,这个数读作_____,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4.在横线上填上“>”,“<”或“=”.54070800000________5470800000 48万________48000124×9________205 79×10________79×9+79.5.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如果所得的数比原数扩大100倍,说明原来小数部分有________位.6.小明4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其中前三次的平均成绩是88分,小明第四次得________分.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5°,这个直角三角形又叫做_________.8.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cm和7cm,那么第三条边是________cm.9.计算[145-(85+21)]×12时,第二步算____,最后结果是____。
10.爸爸使用的皮带每两孔间的相隔3厘米,健身减肥前他使用第6孔,减肥后,他使用第 2个孔,他的腰围减少了________厘米.11.分别量出下面梯形∠1、∠2、∠3、∠4的度数,并填在表中.二、判断题12.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______)1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_____)14.“小马虎”把28×(□+2)错算成28×□+2,结果相差54.(_______)15.一个数,扩大100倍后就增大了198,这个数是2.(_______)16.0.3和0.3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______)17.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考试卷(解析版)(四年级)期末考试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0.6和0.60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    )【答案】:×【解析】:0.6和0.60大小相等,意义不相同。
0.6表示6个0.1,0.60表示6个0.01.【题文】37.37读作三十七点三十七。
(  )【答案】:×【解析】:37.37读作:三十七点三七。
【题文】在0.8末尾添上一个0,它的计数单位就扩大10倍。
(      )【答案】:×【解析】:在0.8的末尾填上一个0,它的计数单位就缩小10倍。
【题文】 25×4÷25=1。
(      )【答案】:×【解析】:25×4÷25=4,所以是错的。
【题文】妈妈今年a 岁,爸爸比妈妈大了5岁,再过n 年后,爸爸比妈妈大了(    )岁。
A 、a+5      B 、5       C 、5+n【答案】:B【解析】:爸爸比妈妈大了5岁,无论再过多少年,爸爸总是比妈妈大5岁,大的岁数不会改变。
【题文】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一定(     )这个数。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20分)1、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已知两个数的和是 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 297,另一个加数是(______)。
3、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再量出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
时间: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度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4、由3个千万,5个万、6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_______),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
5、正方体有(______)个面,每个面都是(______)形。
6、甲、乙、丙三人一起购买学习用品,已知甲和乙共支付了67元,乙和丙共支付了64元,甲和丙共支付了63元,那么,甲支付了________元。
7、4.96×2.4的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
8、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3.9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最小是(_________)。
9、从一点引出两条(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0、如果两条直线相交的夹角是90°,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_,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________,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A.有关B.无关C.不能确定2、小明在计数器上拔出301010,请你每次只移动一个珠子,使移动后的数大于301010,一共有()种不同的移法。
A.4 B.6 C.8 D.103、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大约()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A.100 B.1000 C.100004、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画()条.A.1条B.两条C.无数条D.三条5、在除法里,0不能作为()A.被除数B.除数C.商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后是15.35,这个小数最大是()A.15.354B.15.345C.15.355D.15.3512、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约为1370530000人,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A.137.053亿B.14亿C.13.7053亿D.13.7亿3、王明班数学期末成绩的平均分是93.52分,李红班的数学期末成绩平均分是94.07分,王明和李红的数学成绩比较:()A.王明高B.李红高C.一样高D.无法比较4、去掉括号,得数不改变的算式是()。
A.32×(15×7)-214B.32×(15+7)-214C.32×(15-7)-214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B.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C.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每种数量的多少。
D.一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6后,商是12,那么原来的商是2。
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长分别为1cm、2.5cm、3cm的线段,________搭成三角形.(填“能”或“不能”)7、在、π、、3.14、3 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
8、电影票上的“6排13座”简记作(6,13);则“15排10座”记作(________,________);那么(20,9)表示________.9、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1=40°,求∠2=________°10、几个数连乘,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积________。
11、5角是________元,用小数表示写成________元.12、________有1个角是钝角。
13、赵阿姨带的钱正好可以买120千克苹果,她发现梨的单价只有苹果的一半,于是拿出一半的钱买梨,剩下的钱全部买苹果。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从1至9这九个数中任取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乘,不同的乘积有________个。
2、19□350≈20万,□里最小填_____;45□9760000≈45亿,□里最大填_____.3、680减去35的差乘7加上13的和,和是多少?列出的综合算式是(______)。
4、已知13×54=702,那么130×540=(_______),260×540=(_______)。
5、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2、3、4、5、6.李勇把这个正方体任意上抛,落下后,朝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_,是合数的可能性________.6、黄绳长x米,红绳的长度是黄绳的2.3倍,红绳长_____米,两种绳子一共长_____米.7、0.46的计数单位是(______),它里面有(_____)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再添上(______)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8、比最大的六位数多1的数是(________)。
9、用一个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这个角是(_______).10、309800四舍五入到万位保留整数是(_____),把6145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儿童节商店开展促销活动,一支铅笔卖0.35元,李老师买了100支,一共需要付( )元。
A.0.35 B.3.5 C.35 D.3502、小明在计数器上拔出301010,请你每次只移动一个珠子,使移动后的数大于301010,一共有()种不同的移法。
A.4 B.6 C.8 D.103、如下图,下面描述的位置正确的是( )。
A.乙在甲南偏东方向 B.甲在乙北偏西方向C.乙在甲东偏南方向 D.甲在乙北偏东方向4、北京到天津的公路长120千米,货车要行2小时,货车的速度是()A.60时B. 60千米/分 C.60千米/时 D.240千米/时5、乐乐和他的3个好朋友每人折了9只纸鹤,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19只,还剩多少只?列式正确的是()。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2°,它的另一个锐角是(_______)。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_______)。
2、周角是(____)度,平角是(_____)度。
1周角=(____)平角=(____)直角3、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第(_________)位是亿位。
4、黄绳长x米,红绳的长度是黄绳的2.3倍,红绳长_____米,两种绳子一共长_____米.5、309800四舍五入到万位保留整数是(_____),把6145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
6、从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长的5根小棒中选择3根围成三角形,能围成(_____)种不同的三角形。
7、图形的旋转有三个要素,一是旋转的(___),二是旋转的(____),三是旋转的(____)。
8、两个数相除,商是65,余数是12,若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商是,余数是.9、(____)减去176得239;185加上(____),得数是530.10、一加飞机的速度可达每小时900千米,可以写作(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A.10 B.15 C.202、1路汽车从火车站开往幸福村,前进的方向是()。
A.先向西﹣再向西南﹣最后向西北 B.先向东﹣再向东南﹣最后向东北C.先向东﹣再向西南﹣最后向东北 D.无选项3、一根电线长20米,第一次剪去3.8米,第二次剪去4.15米,这根电线和原来相比,短了()米。
A.12.05 B.7.95 C.3.8 D.4.154、计算9.9×25的简便方法是()。
A.9×9×25 B.(10-1)×25 C.(10-0.1)×25 D.4.9×5×25 5、量角器上的∠l所表示的角是()A.60°B.50°C.120°D.150°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东北方也叫作()A.北偏东B.东偏北C.北东2、下列三角形中,高画得不正确的是()。
A. B. C. D.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那么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
A.40°和60°B.80°和20°C.50°和50°4、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比第三个内角小2,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5、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数学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为95分,小云的成绩为99分,他们四个人的平均成绩是()。
A.95B.96C.97D.98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一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延长16厘米,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梯形的上底是________厘米,下底是________厘米。
7、剪成________个________。
8、(90-21×2)÷12,计算时要先算________。
小括号里面有减法和乘法,要先算________9、1242除以46的商,加上58与17的积,和是________.10、下面的大正方形表示“1”,按要求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________用分数表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________11、小兰的跳高成绩是1.02米,比小红高0.2米.小红跳了________.12、1里面有________个十分之一,2.7里面有________个十分之一.1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度,长方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________倍.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梯形只有一条高.()15、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1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不可能是钝角。
()17、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精品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20分)1、一个周角是一个平角的______倍,一个平角是一个直角的_____倍.2、用2,8,0,3,1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约等于8万的最小的数是(______),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______)。
3、914768050读作,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4、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两个0,那么乘积的末尾至少有(_______)个。
5、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378,商和余数都是14,除数是(_____)。
6、下图中,有(____)个梯形,有(____)个平行四边形。
7、有5张分别写着5、6、7、8、9的卡片,其中6是幸运号.(1)小红任意抽走一张,她抽到6的可能性是______,大于6的可能性是_____.(2)若小吉抽走了5和9,剩下的由小红抽,她抽到6的可能性是_____.8、10位小朋友站成一列做操,每相邻两位小朋友相隔2米,做操的队伍长_____米.9、由8、6、7、0、5、1组成的最大六位数是________,最小六位数是________.10、小红和小芳的平均身高是115厘米,小强的身高是145厘米,这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____)厘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如图表示两个游泳池的长、宽以及池内的人数,比较两池的拥挤程度,结果是()A.甲池比较拥挤B.乙池比较拥挤C.比不出谁拥挤2、在计算582÷74时,把74看作70试商,商可能会()A.偏大B.偏小C.正好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A.3倍 B.6倍 C.9倍4、由3个百万、2个千、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A.3002045 B.3002450 C.30200455、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和().2、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378,商和余数都是14,除数是().3、连接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在18×3÷6中应该先算()法,在45÷(12﹣3)中应该先算()法,在42÷7+28中应该先算()法。
5、625-127-73与625-127+73的得数相差()。
6、0.846去掉小数点并去掉0后,得到的数是原数的()倍。
7、三角形的三条边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8、计数单位个和十分之一之间的进率是()。
9、下列各组直线,互相垂直的有(),互相平行的有().10、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线段有()个端点.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10分)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lcm、 2cm、3cm,它的周长是6cm。
()2、小英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期考平均分是93.5分,数学肯定是93.5分。
()3、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选择题。
(每题1分,共5分)1、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A.1 B.2 C.3 D.42、下面等式成立的是()A.80公顷=8平方千米B.200平方米=2公顷C.6平方千米=600公顷D.350000平方米=35平方千米3、不改变数的大小,()的“0”不能去掉。
A.3.90m B.0.04元C.1.80004、要使□4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A.2 B.3 C.4 D.55、两个()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完全相同B.面积相等C.周长相等四、计算题。
新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
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总人口1295330000人,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
数是()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人。
2、用8 个不为0的且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8 位数是(),这个数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在○里填上“>”、“<”或“=”。
5407080000 5470800000 48万 480001
24×9 205 79×10 79×9+79
4、2.4千克=()千克()克 7吨43千克=()吨
5、把5.1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再缩小1000倍是()。
6、把2.358 、3.358、3.258、2.538、2.583按下列顺序排列。
()>()>()>()>()
7、小明的座位是(5,3)。
(5,3)表示小明坐在第()列第()行。
8、a÷21=20……(),在括号里最大能填(),这个被除数最大是()、
9、两个因数的积是10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是()。
二、判断。
1、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60万,这个数最大是59999。
()
2、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3、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
5、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三、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去掉末尾的“0”而大小不变的数是()。
A、80.3070
B、35.700
C、83700
D、0.486
2、用一个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0°的角,看到角的度数是()。
A、150°
B、15°
C、1500°
3、一个梯形可以画()条高。
A、1
B、2
C、无数
4、一个数减去5.38,差是4.2,这个数是()。
A、9.58
B、5.8
C、1.18
D、9.5
5、大于0.6而小于0.8的小数有()个。
A、1
B、2
C、3
D、无数
6、a÷b =9……5,如果a和b都乘100,那么商是(),余数是()。
A、9,
B、5
C、900,
D、500
7、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是()。
A、扩大100倍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D、缩小100倍
四、计算。
1、直接写出结果。
890+11 = 450÷90= 730 – 280 = 70×300= 210×5= 4500÷15= 670+80 = 780×0 =
125×8= 2400÷60 = 37万+62万= 7200÷25÷4=
4160÷70 ≈ 120÷39 ≈ 48×5 ≈ 507×48 ≈
2、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38 – 3.5 = 15.23+4.2 = 540×18 = 3875÷31=
3、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735×(700 – 400+25) 407×59 -7×59 19.45 - (6.74+12.45)
3.87 – 2.49+0.13 – 1.51 (160 -8 )×125 32×54+32×45+32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里面有256个320,这个数是多少?
(3)1300减去1200除以150的商,差是多少?
五、操作题。
(1)在下边空白处把平行四边形画完 (2)画一条线段,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 整,并作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2)分别量出下面梯形∠1、∠2、∠3、∠4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1
∠2 ∠3 ∠4 四个内角的和 梯形
六、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30套桌椅,桌子的单价是45元,椅子的单价是18元,学校买桌椅花了多少
元?
2、汽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行了5 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只用了4 小
时。
汽车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已知三年级有145
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
4、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前3 个月共节约用水435吨,照这样计算,学校一年能节约用
水多少吨?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36页,2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45页,需要几天看完呢?
6、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在途中相遇。
已知货车每
小时行45km,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9km,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
1、12.9533万,13亿;
2、10234567,一千零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1023万。
3、>,<,>,=;
4、2、400; 7.043;
5、0.5106;
6、3.358>3.258>2.583
>2.538>2.358;
7、5,3; 8、20,440; 9、20;
二、判断。
×,√,×,×,×。
三、选择题。
B,A,C,A,D,A、D,C。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901,5,450,21000,1050,300,750,0,1000,40,99万,72,60,
3,250,25000
2、笔算并验算。
1.88,19.43,9720,125.
3、用递等式计算。
238875,23600,0.26,0,19000,3200;
4、列式计算。
320×256=81920,1300 - 1200÷150=1292;
五、操作题。
略
六、解决问题。
1、(45+18)×30=1890(元)答:花了1890元。
2、36×5÷4=45(千米)答: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
3、12×(145+155)=2400(元)答:两个年级一共需要2400元。
4、435÷3×12=1740(吨)答:一年能节约用水1740吨。
5、36×25÷45=20(天)答需要20天看完。
6、(45 - 9+45)×10=81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8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