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 统编版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 格式:pptx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范文第【1】篇〗《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搜集资料、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
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
多媒体出示: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
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
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
《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六、布置作业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众多文学家、哲学家对读书的看法和认识,通过学习古人的观点,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1.2 教材特点•引导学生从古人的观点出发,进行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名人名言、古代典籍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文人对读书的认识和看法。
•掌握并能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
•能够进行适当的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古人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表意见。
•进行相关课文的解读和分析。
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文学作品阅读和评论。
四、教学过程4.1 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古人观点,学习古代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学习古代典籍,对比不同文人的观点。
•第三课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不同观点的共同之处和差异。
•第四课时:进行相关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
4.2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观点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激发思维。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5.2 评价标准•看法独到,理解深刻;•表达清晰,逻辑性强;•合作共享,态度积极。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避免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审视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模板第【1】篇〗本文是两篇关于治学态度和读书方法的古文片段,分别选自《论语》和朱熹的《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
从古至今,中国文人业精于勤、十年如一日的治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而这种忘我的读书境界本身就是我们的一种精神追求。
所以,以本文作为读书单元的第一课,充满历史渊源和书香韵味,让学生从历史典籍的吟诵中,梳理古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得到启发。
第一则《论语》选句,主要是孔子对于求学的态度论述。
对待学习首先要诚实谦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的表现;学习要努力勤勉,默默地识记,学习再多也不满足,教育学生不知倦怠,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学习还要谦逊,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勤勉地向古人学习;学习要有进取心。
学生们通过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孔子和学习态度和治学追求,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反思自身。
第二则朱熹的“三到”读书方法,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心到最重要,心如果不在,眼睛就不能看得仔细,只是随便读,那是记不住的,纵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文中“尝”是曾经,“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太一样。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古文古诗学习经验,比如读通、读懂、联系思考。
学生可以尝试结合注释和上下文,读懂古文;句读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在老师的示范下,进一步把握准确。
梳理出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后,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
并在平时读书生活中,慢慢体会。
结合以上文本解读,本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1. 学会“耻、诲”等5个生字,认识“耻、识“等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3. 利用关键词梳理信息,用简要的话概括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第【1】篇〗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助读资料:(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耻”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重点)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四、品读释疑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范文第【1】篇〗课文简析《古人谈读书》是由一组古人谈读书的小古文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选自《论语》的3句名言,出自朱熹《训学斋规》的“读书有三到”以及选自曾国藩家书里《与诸弟书》中训诫弟弟们读书的片段。
三部分既可独立成篇,也有内在逻辑联系,所述读书方法角度虽不尽相同,却也是三者缺一不可。
这样一组小古文,除了学习小古文读、背、理解等共性教学内容外,还有两点是需要关注的。
首先,这组小古文是统编教材12篇小古文中唯一篇说理的小古文,纵观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我们可以确定把握表达重点应是这篇小古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目标。
其次,这组小古文是统编版教材中出现的第五篇,在之前学习小古文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归纳学习小古文的一般方法,积累小古文的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
3.通过借助注释、回忆旧知等方法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5.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1.师:上课前做个游戏——对名言,我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敢挑战吗?课件出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名言,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都是古文;②内容都是关于读书的)3.师: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对于读书其实并不陌生,然而怎么读书,读书有什么法?古人先贤们怎么看待读书,又有什么经验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习几则小古文,题目叫——《古人谈读书》。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你来我往读出味儿1.浏览通篇,整体把握脉络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段落一、段落二,朗读中结合课文注释等方法理解意思。
背诵课文。
2.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
3.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个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积累关于谈读书的名言、警句等。
二、朗读课文段落一1. 学习任务一多读几遍,一字一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小结学习过程:读书百遍说明: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断句、韵味,在读通顺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一段话的含义。
朗读,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在学生的朗朗书声中,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所表达的意思也在学生心里萌芽。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或者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句意。
进入小学五年级,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的方法更加多元,本课的学习,除了借助注释理解,还可以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
但无论怎样,先把课文读通顺是最重要的,多读几遍,读通了,往往课文的意思也明白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学习任务二再读几遍,一字一字读,一边读一边“默而知之”。
小结学习过程:熟读成诵说明: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最佳学习渠道,文言文学习理应讲究背诵,教材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对经典作品的有效传承。
如何背诵?一种是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一种是理解基础上的背诵。
两种方式各有好处,笔者的建议是两者结合起来。
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可以有适当的理解,但不求字字落实,语法、结构等文言文知识也不用出现在小学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上。
小学的文言文背诵讲求的还是“熟读成诵”。
3.学习任务三三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孔子说的这些读书方法好在哪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结学习过程:熟读静思说明:小学阶段所选的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接近白话,内容也贴紧孩子的生活,因此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作一点思考,这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是对课文的“二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