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 格式:pdf
- 大小:270.76 KB
- 文档页数:7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201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绝大部分学生拥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课后热爱阅读,乐于交流,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但也有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待加强,没有良好的阅读与思考习惯,思维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常词不达意,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需要教师、家长同学多关注、多鼓励、多提醒,加强阅读思维培养,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提升。
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200个生字及词语(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0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汉语拼音(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讨论小姐要总结异同之处。
(3)讲清楚故事细节,讲故事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5)分条讲述,把推荐一本书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5.阅读(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优质教案表格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荷花》、《桂花雨》。
2. 第二单元:《钓鱼》、《爬天都峰》、《猫》、《母鸡》。
3. 第三单元:《珍珠鸟》、《鸟的天堂》、《假如没有灰尘》、《沙漠之舟》。
4. 第四单元:《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我的“长生果”》。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文学素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偷看书的故事,引出课文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悟课文主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读后感范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践情景。
24《月迹》教案教材分析《月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本文主要通过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体现了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说明了童心的可爱与单纯,也告诉人们,人人都可以拥有有美,美属于每个人。
学习目标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
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学习难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
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夜晚你观察过月亮吗?皎洁的明月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跟随着贾平凹一起走进他眼中的月亮吧!出示课题:24、月迹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作家。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01952年2月21日出生。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8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
1、出示古人眼中的月亮。
当时没有望远镜,我们的古人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美丽的神话。
2、给学生展示美丽月景的图片。
3、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目标,10秒熟记目标。
三、重温课文,预习检查O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习6个生字。
3、齐读词语,理解词语。
4、学习1个多音字。
5、学习近义词、反义词。
6、尝试概括文章的主题。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写出了童年的与o四、自主学习要求: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201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绝大部分学生拥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课后热爱阅读,乐于交流,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但也有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待加强,没有良好的阅读与思考习惯,思维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常词不达意,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需要教师、家长同学多关注、多鼓励、多提醒,加强阅读思维培养,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提升。
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200个生字及词语(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0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汉语拼音(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讨论小姐要总结异同之处。
(3)讲清楚故事细节,讲故事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5)分条讲述,把推荐一本书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5.阅读(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优质同步教案五篇通过教案确定本课元素、知识和情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特殊母爱。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2.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生病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呢?(学生讨论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在儿子生病发烧时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谁先找到其中的原因。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进一步学习课文。
3.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重点感悟1.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2.小组内交流,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待进一步阅读时解决。
教师点拨:(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
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试着给每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
3.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民间故事。
1.出示《迢迢牵牛星》一诗,自由读一读,借助注释读懂诗的大意。
诗中讲了哪一个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银河,但他们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2.关于《牛郎织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3.你了解民间故事吗?(交流: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板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这些故事以口头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后来一般又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一直流传至今。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诗经中就有过记载,而且汉代还发现过雕琢的石像,如此推算大概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传说,这个民间故事不仅被写成诗,写成书,拍成戏等,人们还把他们相会的日子农历七月七日定为“七夕节”,这备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必定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一)》。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和牛郎织女有关的古诗词,既扩展了学生阅读面,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既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又了解了牛郎织女故事的相关背景知识,一举多得。
有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饱经风霜”这个词稍慢些,读出它的沧桑感)过渡: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坚韧、旺盛,姿态是那样的奇怪,所以——齐读“如今,这棵——”,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热忱好客的黄山人民)(3)正如有一首诗这样赞扬它(范读、齐读)(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涵四海寿千年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
6、猜图品读“陪客送”(1)学到这儿,我们不妨轻松一下,来做个猜图嬉戏,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a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松成了亲热的朋友了),齐读句子。
b“送客松”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送客松有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姿态的美丽,而制作送客松这盆“自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黄山、大自然)送客松好像在向游客道别,它犹如在说什么?谁来做一做送客松?(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c现在,你能完成这个填空了吗?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送客松”。
7、齐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玉屏楼前观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松奇怪的风采!8、争做小导游(1)同学们,黄山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聘请导游,条件是:口齿清楚,表达流利,落落大方,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预备交流(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3)学生介绍(出示名松图)(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齐读弟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2、你们想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吗?不过看时老师还想请你们给它取个名,再用几句话把它的奇怪之处介绍给游客听。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口语交际是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内容。
重点是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
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并能认真倾听,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习作会写题为“推荐一本书”的文章。
重点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语文园地学会找课外读物的方法,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学习书写,规范自己的字体,增加积累,扩大积累。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25 古人谈读书………………………………………………2课时26 忆读书……………………………………………………2课时27 我的“长生果”…………………………………………2课时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2课时习作:推荐一本书……………………………………………2课时语文园地八……………………………………………………2课时25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作者介绍】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
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
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为了保持píng héng(),他不得不伏下身子,降低自己的高度。
2.班长发动大家xiézhù()小明改掉lǎn duò()的毛病。
3.xùn qī()刚过,大家赶紧投入的家园重建当中,所以,wǎn huí()了不少损失。
二、选词填空。
间隔隔开1.这座山把他们()。
2.石头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正合适。
唯独孤独3.大家都有,()她没有,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好?4.这位老人弯着腰慢慢走在路上,显得非常()。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无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怎样着急赶路,只要适的石头搭上。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2020最新整理,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课题 我的“长生果”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认识生字及多音字,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教学 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
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设疑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 )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出示课件4)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主解决问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2020最新整理,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2.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出示课件6) (板书: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①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出示课件7)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出示课件8) (板书: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如醉如痴 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师总结: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出示课件9)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
教师教学教案(2019-2020学年度第1学期)任教学科:语文任教年级:五年级任教老师:中卫市第四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卫四小 ***一、学情分析现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25人。
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识字方面,大部分孩子识字能力强,识字范围广,并且能在语言环境中运用,有强烈的识字愿望,同时重视积累。
在阅读方面,孩子们能试着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初步学会了默读;喜爱阅读课外读物;阅读品质体现出深入阅读、静心思考的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往往停留在对文章情节的关注,而不能联系上下文有意识地紧扣文章主旨进行思考,“从文中找答案”的习惯还不够。
大部分孩子能够抓住几个要素来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取主舍次的出发点还不能很好把握。
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规范和完整还需要继续练习。
在习作方面,大部分孩子们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个别学生的语句不够连贯、通顺。
口语交际方面,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本学期要鼓励更多的孩子乐于开口表述自己。
在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书写端正,学习比较努力。
但是也有几个学生,平时贪玩,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他们欠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本学期我将继续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
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继续按照主题单元进行编排,共编排了八个单元,八个主题,分别是:“热爱花鸟”、“我爱阅读”、“民间故事”、“热爱祖国”、“学习说明文”、“父母之爱”、“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书山有路勤为径”。
全册共安排课文26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6篇。
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