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基础绘画造型观念
- 格式:pdf
- 大小:216.15 KB
- 文档页数:3
谈绘画中造型艺术美学的应用1. 引言1.1 绘画中的造型艺术美学绘画中的造型艺术美学是指通过形式、结构、比例、对称、节奏等因素来构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在绘画中,造型艺术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作品的外观和风格,还决定了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通过对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个性和魅力的作品,引领观众进入到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线条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表现出作品的动态和节奏感,同时也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色彩则是绘画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艺术家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形状的选择和构建也是造型艺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决定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视觉效果。
比例、对称、节奏等美学原则则在绘画中起着平衡和统一作用,它们帮助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作品的整体性和和谐感。
通过运用这些原则,艺术家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主题和情感,使作品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绘画中的造型艺术美学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启发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突破自我,开拓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绘画实践和艺术创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造型艺术美学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2. 正文2.1 造型艺术美学在绘画中的应用造型艺术美学在绘画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涵盖了一系列审美原则和技巧,帮助艺术家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造型艺术美学强调形态、结构和构图的设计,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元素,构建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艺术家可以通过掌握这些技巧,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例、对称和节奏等美学原则也在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
艺术家需要注意构图中的平衡和协调,使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节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动感和生气,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引发情感共鸣。
造型艺术可以体现出主题和情感。
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表现力,艺术家可以将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触动观众的心灵。
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材美术设计基础系列——基础造型以“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材美术设计基础系列基础造型”为话题,我们探讨美术设计的基础造型,明确美术设计的基本概念,丰富美术设计的应用技巧。
在讲述美术设计基础造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基础造型。
根据艺术理论家荟萃的定义,基础造型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它是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指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元素和形式的相互结合,从浅层向深层发展。
基础造型是美术设计的基石,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是美术设计的一个重要概念。
美术设计的基础造型有点。
首先,基础造型是矢量图形,它强调形状、空间、色彩、材料和光线。
矢量图形是由线条和中心组成,它们利用各种几何形状、曲线等图形多种多样,能够实现图形的变化,体现出各种形态的美感。
其次,基础造型还可以包含色彩和材料,这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色彩可以用来调整图形空间感,材料使图形看起来更有立体感。
色彩和材料的运用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更好地传达信息。
最后,美术设计的基础造型还包括光线的运用。
光线的使用可以增强图形的立体感,影响图形的整体色调。
光线也可以用来控制图形的强弱,进一步提升图形的内涵。
综上所述,美术设计的基础造型是一项重要的概念,它可以丰富设计师的艺术视野,引导设计师正确理解和运用美术设计。
从矢量图形、色彩、材料和光线等方面,设计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为设计创造出一系列独一无二的造型。
同时,中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材也引领着美术设计的发展。
中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材结合了当代美术设计的研究理论和实践,重视艺术语言的潜力,着重强调技术技能和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美术设计的基础造型。
因此,美术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课程,需要设计师全面把握。
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材美术设计基础系列基础造型深入挖掘设计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实现更简单、更有效的设计效果。
绘画实践中正确造型观念的培养作者:迟慧鑫胡博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6期摘要: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无一不展示了其成熟的造型观念。
在整个绘画实践中,造型的理念可以说是贯穿了绘画始终,当然无论是具象造型还是意象造型,都有助于对客观物件进行艺术的还原,甚至可以讲,造型观念的培养是作品能够形神兼具的基础。
但是,国内目前对正确造型观念的培养的研究基础和深度都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阐述,大多书籍也只是个人经验的总结,为此,本文将结合绘画实践对正确造型观念培养进行阐述,提出自己对于造型观念培养的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实践造型艺术现状认识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89-02一、前言绘画的种类非常丰富,在绘画实践中,对造型理念的运用大致是相同的,这是基于绘画的本质在于画家通过绘画技术,运用工具对绘画客体进行艺术再造过程,由于其绘画类型不一致,其最终表达的重点也就有所偏好,因此,其艺术表达的手段对于绘画突出的内在气质也就有所不同[1]。
所以,在绘画实践中,造型观念在一开始就应该进行合理的利用,对于绘画客体的认知进行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让绘画作品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可见,在实践中对于正确造型观念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造型元素及造型重要性(一)造型元素造型观念中最基础的技能就是对造型元素的充分理解并加以运用,在整个绘画创作类型中,实现绘画创作的艺术效果,一些基础的造型元素就是其必备要件,我们称之为艺术语言。
1.线条。
作为最为基础的造型元素,线条的运用涵盖了各种绘画类型,同时作为生动的部分,它在画家进行构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基础的轮廓就是通过一些看似无规则单一的线条所构成,看似抽象,实则已经是画家把客体意象化的一种方式。
2.形体。
线条勾勒过后的形象已经和形体相差不大,是对客体的形貌的大致描绘,当然,由于中西方对于造型观念理解的差异,形体所透露出的信息也就有所差别,比如中国传统对于形体元素的解读更多侧重于其人物情感倾向的暗示,而对于西方绘画而言,形体更侧重于对客体外在轮廓的精确捕捉[2]。
认知世界的方式---现代素描造型意识蒋明林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河南南阳邮编 473000摘要:现代素描造型,是在当代绘画潮流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现代素描有别于传统的造型意识,但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既有传统具象绘画的要求,又有现代绘画的意识。
关键词:素描传统写实造型具象抽象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表象、形体、结构等都按照它自身的构成法则存在着,表面的光滑、机理、起伏、色泽的艳丽、和谐、搭配的奇妙、形体的独特、结构的完美都会让了解他们的人类为之惊叹,每一个部分都散发着自身的美丽和存在的意义,然而他们却都是动态的,转瞬即逝,对各种美的保存、对各种物象的传递、和因为美而产生的思想的交流,都需要人类有绘画的技巧和技法,早期的绘画不仅传递了这种美感,而且也传递了画家对美的情感和对物象感受的思想。
素描是造型艺术基础,也是造型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
造型艺术是自然美和人类思想情感的传播者,也是人类认知再现世界的主要方式。
自然的美感不仅过去打动着人类,现在和未来也在随时打动着真心观赏他们的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绘画这种对自然美的再现和思想的传递也将会一直进行下去,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类还在欣赏着美,就会有造型艺术存在着。
学习素描,并不仅仅是如何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同时也是掌握一套绘画语言及形式规律。
造型和视觉是画面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培养画家艺术表现能力来讲,素描是最直接、最便利、最理想的形式。
通过严格的素描造型训练来培养学生进入艺术殿堂,仍然是一条应该肯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当素描作为基础课程的时候,它可以使我们认识绘画艺术的最基本的内容和形式,由此获得对整体绘画艺术语言形式基本规律的理解,当它以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存在时,素描艺术有着更加宽广的艺术表现空间。
素描语言及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功课,又涵盖着艺术的本质问题,它可以完成一个常人到艺术家的基本转变,也是陪伴一位艺术家终生的基本功和语言形式。
浅谈对绘画造型诸多因素的认识作者:谭世刚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10期谭世刚绘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它最早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
人类的祖先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就用绘画形式记载他们的活动及生活,这种艺术形式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视觉艺术魅力逐步脱离起初的实用功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当我们纵观中西方所有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完美形态,这种完美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把诸多造型因素的辩证关系有机结合的结晶。
一、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形成,就是画家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用形象的形式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对物质视觉和社会生活的理解与感受,因而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象就成为绘画造型的源泉。
我国南齐时期的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所说到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和“传移模写”,很形象地阐明了绘画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根据不同的客观对象,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
可见,优秀的绘画作品之所以美,之所以优秀,它所体现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以真实的表现客观世界为基础的。
然而,一味的追求真实再现自然物象的绘画作品不是好作品,生活不等于艺术,绘画艺术是画家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经过画家主观意识整理,组织,加工改造后重新创造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注入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态度。
纵观世界画坛,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他们虽然表现的形式,显现的视觉感受各异,但主观与客观的内在因素是相对统一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例如,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勒的作品《拾穗者》《晚餐》等作品,以具象的写实手法,凝重的色彩,单纯的构图,纯朴的造型,客观的再现了法国普通农民农耕时的劳动与生活。
当我们面对它时,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不再是苦难,而是一种宁静与祥和。
这种看似客观实际的美术作品,它所体现的不正是当时社会的独特认识和评价吗?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美术家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们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中国绘画的造型观念“形神同体”通过我对中国画的了解,我觉得中国绘画的造型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又接近又相互背离,这也是中国给画传统造型的美学方向。
中国的绘画历史背景源远流长,中国的绘画的思想变化和艺术本身对现实、对主观和对客观关系的观念的变化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唐代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绘画历史发展到高峰期时主要是以人物画为代表。
中国的绘画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同时也融入的外来的新思想,着名的画家也是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出来的,不论是从绘画理论还是给画作品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顶峰时期。
在唐代人物画是绘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中国画的成就集中的体现在造型上的高度水平,在中国画的中线条和颜色的运用已经达到了难以突破的地步,以线条的造型为主体,以写实为基本手段即使是要夸张变形也要以写实为主,这样的观念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规律。
中国绘画造型观念带有很强烈的主体意识中国绘画和西方油画的区别在于,中国绘画对比西方油画在造型观念上没有西方油画的面面俱到。
但是这一点也是中国绘画造型观念的长处,强调应该强调的,舍去可以舍去的。
但是中国画的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出现物极必反,这样一种新的形式美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是“形神同体”。
“以形写神”,着名的晋代画家顾恺之曾经说过这句话:"以神写形,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
”中国的画家在给画时是一次次的反反复复的观察,去认真的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去领会事物本身的神韵,做到“成竹在胸,胸罗万象.胸有丘整”,中国的绘画从传统观念角度来说是“传神”;以外形的描写来达到传神的表现是中国绘画的目的,中国的绘画强调的是传神,以传神作为中国哙画的最高目标。
中国的给画主张:“只要形似,神似在其中。
”中国检画中的“神”是指神的,神态,画人物画时中国检画讲的是人的神态表情和性格、精神气质,随便植物和助物没有人的那种喜感哀乐,但是中国的检画家都把它们当成人来画,给这些没有生金的东西献予灵魂和生命。
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当代美术基础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美术教育工作的核心。
在
近几十年大规模实施当代美术教育的进程中,美术基础教学的指导理念、策略模式及教学
技能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应以当代艺术的新动态和特点为基础。
世界艺术发
展非常快速,多元化强调艺术自由与创造性,其独特的创造性构建了多样化、快速变化和
跨越性强的艺术世界,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古典艺术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
因此,当
代美术基础教学要求教师主动跟踪当代新动态,深刻理解当代艺术的多元特质,以此为依据,构建开放式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及时改变课程内容,以满足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
其次,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应保持创新活力。
在教学活动中,要倡导个性解题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水
平及艺术水准,采用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如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课堂环境。
最后,要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的办学机制和技术手段。
在教学论文的撰写中,有必
要改进课程的组织架构,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并针对性
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以艺术发展需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艺术,扩展艺
术视野,实现艺术发展。
总之,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和思考,既要把握新动态,又要积极思考,把握美
术教育的特点,研究新兴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的转型,开展有效的美术基础教学,以期增
强当代美术发展的实力和活力。
美术的造型的理解美术的造型是指艺术家通过各种手段和技巧来表达和塑造艺术作品的形态和形象。
它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
造型是美术作品的外在形态,是艺术家用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元素来构建和表现的。
通过造型,艺术家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在美术的造型中,线条是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它可以用来描绘物体的边缘、轮廓和纹理,也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动态和情感。
线条的质感、粗细、长度和方向都可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比如,细腻柔和的曲线可以表现出柔美和优雅的形象,而粗犷有力的直线则可以表现出力量和坚定的形象。
色彩也是美术造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色调,艺术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明亮鲜艳的色彩可以传递喜悦和活力,而暗淡柔和的色彩则可以传递忧郁和沉静的感觉。
色彩的对比和协调也是美术造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艺术家可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来突出作品中的重点,或者通过色彩的协调来营造和谐和平衡的氛围。
形状是美术造型中形成物体外形和结构的重要元素。
不同的形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象和形象。
艺术家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现出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复杂的有机形状来表现出具体的物体。
形状的大小、比例和排列方式也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艺术家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形状的比例来强调或弱化物体的重要性。
质感是美术造型中能够给观者带来触觉上的感受的元素。
通过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艺术家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质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比如,粗糙的笔触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粗糙和不平整,细腻的笔触则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光滑和柔和。
除了以上所述的元素,还有透视、比例、构图等技巧也是美术造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透视可以帮助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三维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距离和深度。
比例可以帮助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物体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使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图。
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当代美术基础教学是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尽可能深入地体验当代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以及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当代美术基础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要注重把握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当代艺术的精神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结合当代艺术的特点,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去创作,从而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掌握艺术表现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水平。
总之,当代美术基础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注重把握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