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则练习教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1
十七《新序》二则教学目标:1、由诵识文:由对话与字型感受,品赏传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2、因文悟道:“无欺、不贪”与“诚信守法”的现代公民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1、提问:谁能讲一讲“叶公好龙”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明确: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
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
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利用寓言、比喻等形式达到讽谏的目的,这就是西汉的刘向编撰《新序》的目的所在。
2、提问:他为什么可以提意见呢?(看注释)明确:因为他20岁就做了“谏议大夫”的职务,专门给皇帝提意见。
后来被皇帝召到“天禄阁”主持经传、诗赋的整理校正工作达20年之久,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开设讲坛传授儒学经典知识,犹如现在的百家讲坛,名噪一时。
他不只传授知识,还编撰史书,为这些书籍编篇目,写叙录。
成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校雠学”的创始人。
其文多为奏疏以及校书后为古书写的“叙录”。
3、刘向受到儒家思想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他认为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为安。
所以《新序》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期人物的善德懿行,希望善行能感动上天。
例如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孙叔敖看见双头蛇然后又把他杀死埋掉,认为自己将要死了,后来他的母亲告诉他“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结果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升为楚令尹,得到很好的声誉。
二、介绍背景:1、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
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位这个人写下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呜呼有吴(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
)这个人就是季子。
2、提问:朗读一遍,并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用现代汉语复述一下。
提示:背景是延陵季子(延陵是其封地)受到晋国的邀请前去拜访晋国的国君,(题目中的西聘),为什么到徐国去拜访徐军了呢?当时地理上徐国是吴国到晋国的必经之地,是水陆的交通要害,季子在当时很有名气,因三让君位而出名、博学多闻,徐国的国君也是很会治国的的,季子也是慕名而来。
新序二则教案教案标题:新序二则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二年级学生设计一堂关于《新序二则》的语文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新序二则》的基本内容,并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复述《新序二则》的基本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复述《新序二则》的基本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新序二则》的课文材料;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 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序二则》的课文标题和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个别阅读《新序二则》的课文,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理解的内容。
2.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Step 3: 文本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例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等。
2.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册中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Step 4: 口头表达(15分钟)1. 学生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新序二则》中的人物对话,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题或写一篇关于《新序二则》的读后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类似的短篇故事,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的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类似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新序>二则》复习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吾心许.之矣( C )A.左右,大约B.这样C.答应,许诺 D.处所,地方②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D)A.现在B.将要C.即,就 D.如果③带宝剑以过.徐君(D)A.经过,走过B.超过C.责备 D. 探望,拜访2.选出下列带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D )A虽然..,吾心许之矣(即使如此) B.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用来…的)C.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伪心,廉者不为也..(婴儿) D.爱剑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C )A.以示玉人(介,把)B.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介,把,那)。
C.带宝剑以过徐君(连,表修饰)D.我以不贪为宝(介,把)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吾心.许之矣”相同的一项是(D)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担忧)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把…放在前)C.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D.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向西)5.选出下列句式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同一项( D )A.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判断句)B.宋人有得玉者(定语后置句)C.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省略“献”的宾语“之”)D.以示玉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二、阅读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然其心许之矣。
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带宝剑以过徐君(访问/拜访)②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命令/指令)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吾为.有上国之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带宝剑以.过徐君/ 以.剑带徐君墓树C.不言而.色欲之/今死而.不进D.不言而色欲之./ 遂脱剑致之.嗣君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新序>二则》:课后巩固练习(24分)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13分)1.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2. 大母过.余曰()3.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4.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5.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6.以致.天下之士()7.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8.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9. 徐人嘉.而歌之曰()10. 献诸.司城子罕()11.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分)1.下列特殊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 宋人有得玉者B. 石之铿然有声者C.马之千里者D.子罕所宝者至矣三、翻译。
(共7分)1. 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3分)2.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2分)3.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2分)四、填空、简答题(共1分)1.本文选自刘向的《新序》,西汉目录学家,所撰《》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1分)《<新序>二则》:课后巩固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1分,共13分)1.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诸侯之间遣使通问)(拜访)2. 大母过.余曰(探望)3.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神色、表情)4.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因为)5.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进献)6.以致.天下之士(招纳)7.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用来……的)8.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挂)9. 徐人嘉.而歌之曰(赞许、称许)10. 献诸.司城子罕(之于)11.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假使、假如)(如)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分)1.下列特殊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D )A. 宋人有得玉者B. 石之铿然有声者C.马之千里者D.子罕所宝者至矣三、翻译。
(共7分)1. 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3分)季子在(到)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一、文化常识。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字,本文是他(填年号)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
2、《新序》就是作者(填上人名)收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变成的一部书。
其撰《别录》,为我国()研习之祖。
二、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1、安:(1)居安思危()(2)时时为宽慰,久久莫委身()(3)死于安乐()(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5)先安笔砚对溪山()(6)安其所习,毁所不见踪影()(7)沛公安在()(8)安求其能够千里也()2、荣:(1)必竭诚以待下()(2)子以吾言为不诚()(3)诚能见可欲()(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过:(1)拎宝剑以过徐君()(2)大母过予曰()(3)其过人也远矣()(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6)主虽过与,臣不徒取()(7)闻将军有意督过之()(8)每一书皆做数过尽之()4、简:(1)简能而任之()(2)及得师鲁手简()(3)盖叹郦元之简()(4)孟子独不与o言,是简o也()5、进:(1)今死去而不入()(2)其进愈容易,而其见到愈雷()(3)诸军分道()(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5)就是入亦弊,脱亦弊()(6)公卿大夫方与于朝()(7)虽欲言,不可进者()(8)推贤进士()6、克:(1)克终者盖寡()(2)攻无不克()(3)日中而克葬()(4)克己复礼()(5)帝克期至都()(6)然性俭克,太少恩情()7、仲:(1)其知弥精,其取弥精()(2)马畜弥山()(3)舍中蓬蒿弥望()(4)旷日弥久()8、善:(1)善始者实繁()(2)积善成德()(3)素善领侯张良()(4)此人眼蚕面善()(5)善罢甘休()(6)不如因善遇之()(7)陈康肃公尧咨善射()(8)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9、殷:(1)砌在殷忧()(2)累累的乎殷如贯珠()(3)家殷人足()(4)熊咆龙吟殷岩泉()(5)五年而再殷祭()(6)曾手挥朱旗北斗殷()10、诸:(1)献诸司城子罕()(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3)诸如此类()(4)告诸往而知来者()三、常见文言虚词积累,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新序》二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
3、情感目标:培养言而有信、注重操守等传统美德。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叶公好龙”引出《新序》和刘向的介绍。
刘向,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
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治《春秋彀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
于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
《新序》笔记小说集。
为刘向以历史故事阐发其政治思想的著作,采集舜、禹至汉代以来的各种传说及文献记载的嘉言懿行,分杂事、刺奢、节士、义勇、善谋五类加以编纂,文字大多引自经传诸子及《史记》等,叙事生动,富有形象性;其中若干传说,也可视为意味深长的寓言,开创了魏晋小说的先声。
(二)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理解文章: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
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为这个人写下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呜呼有吴(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
)这个人就是季子。
1、概括文章主旨:诚信无欺延陵季子(李白在诗中写道“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廉洁不贪司城子罕2、分析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以“剑”为线索,以“许剑”—“献剑”—“挂剑”为中心,并善用伏笔,展现季札的崇高品质。
新序二则练习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①聘晋,带宝剑以.②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③。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致.④
使于晋,顾反.⑤,则徐君死于楚。
于是脱剑致.⑥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⑦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⑧,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⑨心,
廉者
..⑩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⑾剑带.⑿徐君墓树而去.⒀。
徐人嘉而歌.⒁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⒂,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一、加点词语解释: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⑾⑿
⒀⒁⒂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有得.①玉者,献诸.②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
..③宝,故敢献之.④。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⑤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⑥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⑦,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
⑧弥精,其取.⑨弥精。
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⑩矣。
二、加点词语解释: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三、句子翻译: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2、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3、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4、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5、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6、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四、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是(时期)(姓名)采集舜
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轶闻轶事,半史半闻,原书三十卷,
今存十卷,由北宋校定,清代学者有辑佚,校补各一卷。
2、《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表现了季札()的美德;《宋人有得玉者》表现了()的美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①聘晋,带宝剑以.②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③。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致.④使于晋,顾反.⑤,则徐君死于楚。
于是脱剑致.⑥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⑦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⑧,吾心许之矣。
今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⑨心,廉者
..⑩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⑾剑带.⑿徐君墓树而去.⒀。
徐人嘉而歌.⒁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⒂,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三、加点词语解释:
①向西②相当于“而”,表示修饰
③代季子的宝剑④达,达到
⑤返回⑥奉献⑦的⑧这样
⑨欺诈⑩方正的人⑾将,把⑿挂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⒀离开⒁唱歌歌颂⒂旧友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有得.①玉者,献诸.②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
..③宝,故敢献之.④。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⑤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⑥者异也。
”今
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⑦,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⑧弥精,其取.⑨弥精。
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⑩矣。
四、加点词语解释:
①得到②之于(兼语)③把……当作
④代词,指宝玉
⑤各自⑥以……为宝⑦婴儿⑧知识
⑨所选择的(事物)⑩极致、至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三、句子翻译: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2、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3、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4、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精品资料
轶事,半史半闻,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定,清代学者有辑佚,校补各一卷。
2、诚实守信(信守承诺)清廉正直(廉洁不贪)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