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5
以北半球为例)⎩⎪⎨⎪⎧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风向相同。
.根据原理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3。
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如图4。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乙;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
.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多;受来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
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某些地区在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中海气候;在南北纬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是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A西北风C东南风B东北风D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太平洋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B.气温较高D.光照较强较弱。
此时,①地的盛行风)B.东南风D.西南风)B.2月C D.8月题,要判断①地风向,必须明确①地附近的气压分布状况和所属的南、北半球。
题,要想明确图中显示的月份,必须从图中分析出海陆气压差异及代表的季节和晨昏线的特点。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盛行下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受西风带控制。
第。
气压带与风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认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影响。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培养科学思辩能力,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与重点●教学重点: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季风环流形成。
●教学方法:课件材料引导、教师讲解●课时:2●过程:【引入】瑞典国内大气污染严重工业并不多,但是却经常降酸雨,这是为什么呢?【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对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环流的两种主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单圈环流:假如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始终直射赤道,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应该形成如右图所示环流圈。
三圈环流: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全球性的大气运动要比单圈环流复杂得多:板图结合演示:(1)近地面气压带的形成: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空气在30゜纬线上空的积聚与被迫下沉)和副极地低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的爬升)(2)近地面风带的形成: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课堂活动]学生画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教师重点交代风向的画法。
[练习]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N 附近 B 30°NCD 风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图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分布位置具有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读图2.15)。
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课前预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_______________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以北半球为例)(1)三圈环流①成因: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组成:①____________,②中纬环流,③____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A________________,C副热带高气压带,E___________________,G极地高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___、冬季偏南。
特别注意风带风向的确定方法:首先由高气压带向低气压带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按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所得的风向即为风带的风向。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高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_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________低压,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带。
3.季风环流1月7月东亚季风A________风C_________风南亚季风B________风D________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特别注意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压带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__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_________ 和_____ 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_______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________地区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 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 圈② 圈③ 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3)季节移动规律:随__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
特别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3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海陆分布、______、洋流等。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1.“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4.“海陆分布使其断”由于地球表面不均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方法技巧:图解不同类型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对应演练1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的模式。
全球X围内大气大规模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在全球的分布上也主要体现为大陆东、西的差异。
大陆西岸主要表现为受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大陆东岸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将热力环流模型扩大到全球。
1.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1.地球不自转;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动态过程)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单圈环流模式不成立。
而是形成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1. 地表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
【重点厘清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最终偏转方向不同】【六个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术语及图解分析】:【赤道低气压带,0°为中心】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则形成高气压,流向两极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最终在北纬30°高空偏转成西风。
气流源源不断从赤道上来补充,越堆积越多,最终气流被迫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30°为中心】气流被迫下沉在地面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压气流流向赤道和高纬度。
流向赤道的偏转成[东北信风带]。
流向高纬度的偏转成[西风带]。
【极地高低压带,90°为中心】极地周围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高压气流流向四周,形成环绕极地的[极地东风带]。
高空气流则下来补充。
【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为中心】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在60°附近相遇,来自低纬度的暖而轻气流被迫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记忆及判别:°,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
2.结合气压带判断风向名称或根据风带推算气压带。
3.结合气压带的成因或者天气状况判断气压带风带。
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1.能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2.能分析说明大气环流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为低纬信风带D为盛行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请在上图中绘出B、D、F风带的风向。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特别提示]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注意] 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的判读常见气压带、风带模式图有两种:平面分布图(如图1)和空间分布图(如图2),这两种模式图一方面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静态分布,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其动态的空间移动规律。
1.根据原理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3。
(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如图4。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乙;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
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根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西,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图3,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第2讲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考纲考情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考纲展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情分析]常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
1.区域认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2.综合思维: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移动。
3.地理实践力:考察记录当地物候现象的季节变化。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名称 成因A 赤道低气压带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 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堆积下沉(动力因素)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 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名称 成因B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D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F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素养盘点]1.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定是干燥的吗?(综合思维)提示:不一定。
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不易成云致雨,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是干燥的。
以北半球为例)
⎩⎪⎨⎪⎧
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
风向相同。
.根据原理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
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3。
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如图4。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乙;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
.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
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多;受来
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
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某些地区在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中海气候;在南北纬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是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
A西北风C东南风
B东北风D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太平洋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
)
B.气温较高
D.光照较强
较弱。
此时,①地的盛行风)
B.东南风
D.西南风
)
B.2月
C D.8月
题,要判断①地风向,必须明确①地附近的气压分布状况和所属的南、北半球。
题,要想明确图中显示的月份,必须从图中分析出海陆气压差异及代表的季节和晨昏线的特点。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
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盛行下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受西风带控制。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