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中耳炎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61
耳鼻喉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科是一门专注于诊断和治疗耳鼻喉部疾病的医学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耳鼻喉科常见病的发生率较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耳鼻喉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鼻窦炎鼻窦炎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慢性鼻窦黏膜及粘连组织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炎性反应。
1. 诊断患者出现持续或周期性头面部压迫感、充血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最常用的是CT扫描,能够清楚显示鼻腔和鼻窦结构,并观察异常改变。
2. 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的鼻窦炎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使用抗生素可帮助控制感染;利用局部去污剂、湿润剂清洁和保湿黏膜,以减轻炎症;使用鼻腔冲洗或喷雾剂,帮助清除堵塞;同时,采取生活习惯改变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戒烟等也有助于恢复。
二、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腔黏膜的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感染。
1. 诊断患者常表现为耳朵堵塞感、耳背部疼痛、流脓等。
医生会通过检查外耳和鼓膜的情况来确诊中耳炎。
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听力检测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
2. 治疗治疗中耳炎,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一般包括抗生素、消炎药和止痛药。
而手术治疗则多针对于顽固性的中耳积液或反复发作的中耳感染情况下才会选择。
三、咽喉癌咽喉癌是指发生在咽头和喉部的恶性肿瘤。
1. 诊断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部肿块等。
医生会通过纤维喉镜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手段来确诊。
2. 治疗治疗方案一般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定,如肿瘤位置和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身体状态等。
四、鼻窦肿瘤鼻窦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称为鼻窦肿瘤。
1. 诊断患者常出现长期鼻塞感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并可能伴随面部肿胀和头痛。
医生需要进行详尽且准确的鼻窦影像学检测才能确定是否存在鼻窦肿瘤。
2. 治疗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大小,以及其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程度。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导言:耳鼻喉科疾病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中医辨证论治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展开探讨,介绍常见疾病的辨证要点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清鼻涕、喷嚏等。
中医将鼻炎分为风寒、风热、湿热等不同证型,并采用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1. 风寒型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等。
治疗上,可选用温解表散寒、宣通鼻窍的方剂,如桂枝汤加味。
另外,草药羚羊角、防风、白芷等也有助于缓解鼻炎的症状。
2. 风热型鼻炎:表现为鼻痒、鼻塞、流黄涕、头痛等。
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麻黄汤加减。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板蓝根等。
3. 湿热型鼻炎:症状包括鼻塞、流脓鼻涕、嗅觉减退等。
治疗上,中医常选用清热利湿、通窍化痰的方剂,如茵陈蒿汤。
中药中常用的有黄芩、白术、苍术等。
二、中耳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耳炎是由于中耳黏膜的炎症引起的耳朵疾病,常见症状为耳痛、听力减退、耳鸣等。
中医的辨证论治能有效地缓解中耳炎的症状及炎症反复发作。
1. 风热郁结型中耳炎:症状为耳痛、耳塞、鼓膜发红等。
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如龙胆泻肝汤。
中药常用黄连、金钱草、蒲公英等。
2. 痰湿阻络型中耳炎:表现为耳痛难忍、耳鸣、耳鸣等。
治疗上,宜祛痰化瘀、通络止痛,如香薷麻沸散。
常用中药有防风、蔓荆子、郁金等。
3. 肾虚火旺型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鸣、听力下降、耳闷等。
治疗上,宜滋阴降火,如六味地黄汤。
中药常用黄柏、麦冬、玄参等。
三、咽喉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是指咽喉黏膜发炎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
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能够祛除炎症,缓解症状。
1. 风热咽喉炎:主要表现为咽痛、红肿、声音嘶哑等。
治疗上,可选用清热解毒、清上焦的方剂,如麦门冬汤。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耳鼻喉感染与抗生素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南耳鼻喉感染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等。
抗生素是治疗这些感染的主要药物,但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谨慎选择,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
本文将介绍耳鼻喉感染的常见病因与症状,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一、中耳炎中耳炎是耳鼻喉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病因多为细菌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耳朵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治疗中耳炎时,抗生素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
例如,对于青霉素敏感的致病菌,可以选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二、鼻窦炎鼻窦炎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延伸至鼻窦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面部压痛等。
抗生素在治疗鼻窦炎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鼻窦炎大部分病例为病毒感染引起,仅有少数病例为细菌感染。
因此,对于轻度鼻窦炎,可以先使用辅助治疗如鼻腔冲洗、鼻腔热敷来减轻症状;对于临床症状严重或病程持续超过7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避免滥用。
三、咽喉炎咽喉炎是指咽喉部黏膜的感染和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抗生素在咽喉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然而,大部分咽喉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咽喉炎时,需要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链球菌感染和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对于链球菌感染,可以选择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耳鼻喉感染是常见的疾病,抗生素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遵循正确用药的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对于不同的感染类型,需要按照致病菌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临床耳鼻喉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耳科知识点1、耳廓和外耳道疾病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的感染或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耳部不适、灼热感和听力下降。
治疗方法包括清洁外耳道和使用局部抗菌药物。
2、中耳疾病中耳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症状包括耳朵疼痛、听力下降、发烧和耳部排脓。
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
3、耳蜗和前庭疾病耳蜗炎是耳蜗感染和炎症,症状包括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
前庭炎是内耳前庭感染和炎症,症状为眩晕和不稳定感。
治疗包括抗生素和眩晕药物。
4、耳鸣耳鸣是一种听觉感觉,常表现为耳内嗡嗡声或噪音。
常见原因包括耳蜗疾病、外耳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声音疗法。
5、耳聋耳聋是指听力下降或丧失。
常见原因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和中耳炎。
治疗包括听力康复训练和助听器。
二、鼻科知识点1、鼻窦炎鼻窦炎是指鼻窦感染和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头痛、嗅觉下降和咳嗽。
治疗包括抗生素和鼻窦冲洗。
2、鼻息肉鼻息肉是指鼻黏膜的肿瘤样增生,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和嗅觉下降。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局部药物治疗。
3、鼻出血鼻出血是指鼻黏膜出血,常见原因包括鼻窦炎、鼻息肉和鼻腔外伤。
治疗包括局部止血药物和鼻腔填塞。
4、鼻部畸形鼻部畸形包括鼻中隔偏曲和鼻外伤变形,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和呼吸困难。
治疗包括手术矫正和功能性鼻整形。
5、鼻咽癌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咽部不适和颈部肿块。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三、喉科知识点1、声门炎声门炎是指声带感染和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嗓子痛、声音嘶哑和咳嗽。
治疗包括声带保护和药物治疗。
2、喉癌喉癌是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和颈部肿块。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3、嗓子疼痛嗓子疼痛是指咽部感染和炎症,常见原因包括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治疗包括漱口、止痛药和抗炎药。
4、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是指声带的黏膜瘤样增生,常见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和咳嗽。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声带保护。
耳鼻喉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病程分析在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包括耳朵、鼻子和喉咙方面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受到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几个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病例,并进行相应的病程分析。
一、耳朵疾病1. 梅尼埃病病例讨论患者是一位50岁的女性,主诉晕厥和耳鸣。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诊断为梅尼埃病。
该病是由于内耳的水平失衡引起的,常常出现听力下降、眩晕和耳鸣等症状。
治疗方面,我们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饮食计划,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 建议规律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开始物理治疗,如平衡锻炼和听觉康复。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质量。
2. 中耳炎病程分析该病例是一个7岁男孩的慢性中耳炎。
患者反复出现耳痛和流脓的症状,且听力下降。
经过详细的检查,我们发现患者中耳腔内有化脓性渗出物,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治疗方面,我们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方法:- 对于急性发作,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外科干预可以考虑,如鼓室检测或鼓室造口术;- 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游泳或接触含有细菌的水。
经过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和外科治疗,患者的中耳炎得到有效控制,症状大大减轻。
二、鼻子疾病1. 过敏性鼻炎病例讨论该病例是一位32岁女性,主诉鼻塞、流涕和频繁打喷嚏。
根据症状及过敏原检测,我们诊断她患有过敏性鼻炎。
治疗方面,我们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方法:-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建议做鼻腔冲洗,清洁鼻腔;- 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局部类固醇喷雾剂。
通过以上治疗措施,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2. 鼻窦炎病程分析该病例是一名45岁的男性,主诉鼻塞、头痛和面部压力感。
根据症状和鼻窦CT扫描结果,我们诊断他患有鼻窦炎。
治疗方面,我们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方法:- 鼻腔冲洗,清洁鼻窦;- 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如果症状持续较长时间,可以考虑手术干预,如鼻窦扩张手术。
耳鼻喉科常见病的健康宣教耳鼻喉科常见病的健康宣教耳鼻喉科是指耳、鼻、喉三个器官的疾病,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
耳鼻喉科常见病有许多,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进行耳鼻喉科常见病的健康宣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症状表现为耳痛、发热、耳鸣、听力下降等。
一些小儿常发生的感冒、哮喘、饮食不当及预防措施不当等都可造成中耳炎。
为了预防中耳炎,人们应该注意: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避免电脑长时间使用;合理安排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不喝凉水,避免受凉。
二、鼻窦炎鼻窦炎是指窦腔发生过度的黏液分泌导致局部炎症发生的疾病。
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等。
鼻窦炎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
为了预防鼻窦炎,人们应注意:经常打开窗户通风;睡前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不吸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避免吸入灰尘、花粉等对呼吸道过敏的物质。
三、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扁桃体急性炎症。
症状表现为喉部疼痛、咽喉红肿、发热、咳嗽等。
扁桃体炎主要是孩子罹患较多,但成年人也可能患上。
为了预防扁桃体炎,人们应注意:避免与有病菌的人接触;保持口腔卫生,不嚼口香糖、流口水;不经常吃过于冷热、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疲劳。
四、喉炎喉炎是炎症引起的,症状表现为喉部疼痛、干哑、嗓子痒等。
发病率高,有的会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声音消失。
为了预防喉炎,人们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防止喉粘膜干燥;不大声喊叫,不要过度嗓子;不吃过多的煎炸油腻食物;戒烟戒酒。
总之,耳鼻喉科常见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在平时我们应该注重预防。
除了上述措施外,如果出现类似的症状,人们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不要自行用药。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休息,以便早日康复。
浅析中耳炎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摘要】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但慢性中耳炎无法根治。
【关键词】中耳炎;病因;治疗;预防1中耳炎的症状根据病史和体征,成人诊断较易,小儿则较困难,一是缺乏耳症状史,表现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二是小儿外耳道狭窄,鼓膜不易查见。
如遇小儿高热,适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常有摇头抓耳动作,应想及此病。
首先应检查有无咽部感染和萌牙现象,耳区有无压痛和肿大淋巴结。
小儿鼓膜肥厚,其光锥和充血很难查见,即使轻度充血也可能是哭闹过久和萌牙期的反应,必要时应进行鼓室穿刺鉴别。
开始咽鼓管粘膜发炎,咽口阻塞,鼓室内氧被吸收变成负压,鼓室大量渗液,成为细菌培养基,细菌进入大量繁殖。
早期鼓膜内陷,暗灰色,继而充血外凸,动脉被压血流阻断,鼓膜中央坏死穿破流脓。
从感染到鼓膜穿孔流脓,一般需5-7天,个别细菌毒性较强,2-3日即破溃流脓。
1.1咽鼓管阻塞期鼓膜内陷,出现低调耳鸣,轻度传音性耳聋,小儿不能述说,但感耳内不适,影响正常玩耍。
锤骨柄充血、突出,而位置较水平,短突翘起明显似骨刺,早期鼓室内有渗液,通过鼓膜偶可见到气泡或液平面。
此期常被病人认为是感冒。
1.2化脓前期鼓膜呈辐射状向心性充血,锤骨柄变成红色棒状,继之松弛部红肿外凸,很快整个鼓膜变红凸起。
此期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摇头抓耳,哭闹不安,常有腹泻、呕吐,常被误诊为胃肠疾病。
成人有明显耳鸣、耳聋和剧烈耳痛,发热达38-40℃。
此期如积极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还可逐渐平复,否则即进入化脓阶段。
1.3化脓期鼓室大量蓄脓,鼓膜极度外凸膨隆,锤骨形消失。
有跳动性耳鸣,严重耳聋,剧烈耳痛,可放射到上颌牙齿和颞顶部,外耳道口后壁麦氏三角即乳突窦区明显压痛,小儿高热,拒食躁动,出现面色灰白等中毒现象。
白芷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耳鼻喉科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类型,涵盖耳鼻喉三大器官的各种疾病。
白芷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
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和醇等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炎和镇痛功效。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白芷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
1. 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加和鼻塞等症状。
白芷富含挥发油,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慢性鼻炎的症状。
研究发现,白芷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同时,白芷还能减轻鼻黏膜的充血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慢性鼻炎的症状。
2. 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长期存在炎症反应的疾病,常伴有咽痛、干咳等不适。
白芷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能够舒缓咽部不适感。
此外,白芷还具有抗菌和抗炎效果,可减轻咽部黏膜的充血和改善炎症状况。
研究表明,白芷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
3. 鼾症鼾症是指夜间呼吸时发出的鼾声,常见于肥胖人群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白芷在中医药学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它能够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形成保护性的黏液膜,减少呼吸道的摩擦和振动,从而缓解鼾症。
4. 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疼、听力下降和耳流脓等症状。
白芷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中耳炎的症状。
研究发现,白芷提取物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如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和鼓膜炎链球菌等。
此外,白芷还能减轻中耳黏膜的充血和改善炎症反应,促进中耳炎的愈合。
5. 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喉咙发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白芷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咽喉肿痛的症状。
研究表明,白芷中的醇类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够减轻局部的疼痛感。
此外,白芷还能够缓解咽喉部位的炎症反应,改善肿痛状况。
耳鼻喉科专业知识(耳科)序号疾病名称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检查治疗原则1 外耳道炎 1.外耳道皮肤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
2.挖耳、进水、中耳炎分泌物,糖尿病等所致。
1. 急性:耳痛、红肿、分泌物、放射痛、牵扯痛、耳屏压痛、白细胞增高2. 慢性:外耳道皮肤增厚3. 坏死型:化脓、炎症可浸蚀颞骨、颅脑,出现脑膜炎1.外耳道湿疹2.急性乳头炎1.耳镜2 查血糖1. 控制感染,疖肿成熟切开引流。
2. 必要时控制血糖3. 局部用药治疗4. 坏死型手术清创2 大疱性鼓膜炎1.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的炎症。
2.为病毒感染,儿童及青年人多见耳痛、耳闷、听力下降、鼓膜及外耳道邻近皮肤充血,鼓膜上可见一个或多个血泡。
急性中耳炎1.耳内镜2.电测听1. 抗生素、抗病毒应用2. 无菌下挑破血泡,可用止痛剂3 分泌性中耳炎1. 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2. 咽鼓管功能障碍3. 感染,免疫力低下1. 耳闷塞感、听力下降、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有时可见液平面。
2. 鼓膜穿刺,可抽到淡黄色液体1.鼓室硬化症2. 鼓室体瘤1.耳内镜2.电测听3.鼓膜穿刺1. 改善中耳的通气与引流,保持咽鼓管通畅2. 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室内置管、咽鼓管吹张法3. 抗生素与皮质类激素的应用4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2 .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3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
1. 耳痛、充血、流脓、放射痛、压痛、白细胞升高2. 鼓膜穿孔前向外膨出,胀痛明显3. 穿孔后脓液流出,胀痛骤然减轻急性鼓膜炎1耳内镜2 电测听3 血常规1. 足量抗生素应用2. 未穿孔时用2%酚甘油滴耳3. 穿孔时用太利必妥滴耳4. 引流不畅时,可切开鼓膜1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期不愈转化而成 1. 耳道长期或间歇流脓2. 听力下降3. 鼓膜穿孔4. 严重者浸蚀颅脑的并发症1.中耳癌2.肉芽性鼓膜炎1.耳内镜2.电测听3.耳CT1. 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恢复听力2. 手术:耳干2—3月后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等手术。
最常见的耳类疾病耳部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大多患者是老年人。
今天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常见的耳部疾病都有哪些?希望多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最常见的耳类疾病,一起来看看吧!最常见的耳类疾病第一、梅尼埃病是一种以眩晕、听力下降、耳闷耳胀和耳鸣为特征的内耳疾病。
病人常会遭受严重的眩晕而之前无任何预感,这种状况通常持续1-6小时。
第二、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尤其是小儿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
其并发原因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
第三、急性中耳炎常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不适当的擤鼻动作等引起。
由于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以及解剖生理特点的影响,细菌容易通过宽大平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更易引起中耳感染。
第四、中耳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发生于鼓室、乳突或中耳其他部位,通常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第五、耳硬化症是引起青年人进行性听力损失的最常见病因之一。
耳硬化是由于耳内的骨质不正常的生长造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外科手术可以恢复正常听力。
耳硬化会累及中耳的3块听小骨,尤其是镫骨。
骨的一部分非正常生长形成硬化灶,骨质的硬化影响镫骨随声音传入产生的有效振动。
早期病人不会受到影响。
10种耳部症状常见疾病简介一、耳部疼痛(一)原发性耳痛是因为耳部的疾病所引起的耳痛。
1、耳郭病变炎症、外伤:患者可以直接看到病变情况。
2、外耳道病变:凡属外耳道的病变引起的耳痛,当患者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疼痛加重。
主要检查方法:门诊一般检查即可确诊,不必要特殊检查。
A、炎症感染:多呈急性病状。
B、损伤:多有挖耳病史。
C、异物:有异物入耳病史(小儿患者不会讲述,可能无此病史阵述)。
D、耵聍栓塞:容易导致感染,引起耳痛。
可能伴听力障碍,或体位改变时耳内有响声。
3、中耳病变: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疼痛不加重。
检查方法:如怀疑是非化脓性中耳炎,可以进行电测听、声阻抗检查;如果怀疑是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属于慢性病变时,可行CT检查;属于急性病变时,一般检查即可,多不必特殊检查,但必要时行CT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