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参考书目-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大学新闻史论(614)+新闻实务(847)<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1-2003年新闻学基础知识,2002年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2001-2006年新闻学,暂无答案。
(本项不单卖,购买全套赠送此项)注: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考研论坛,真题会随时在网站更新,大家下载即可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7页¥402-2《外国新闻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50页¥502-3《新闻事业简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8页¥402-4中国新闻史辅导笔记。
手写版,共56页¥60注:报名辅导班请登录跨考网进行详细咨询。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168指定参考书目此科目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适用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5030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612)<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2000年-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由于出题老师固定,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大。
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论坛,只要收集到我们即会在网站更新,大家可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本科生笔记。
出题老师授课,非常全面和清晰。
手写版,共29页¥402-2新闻传播考点精要汇集。
内部参考资料,介绍了传播理论考点、外新史考点等众多考试点。
打印版,共39页¥402-3外国新闻史复习要点。
陈立丹版《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要点,条理性好,重点突出。
打印版,共17页¥302-4新闻史硕士课程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研究生资料,硕士课程同样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详实,包括中国史和外国史两部分,主题分明。
打印版,共58页¥352-5新闻学重点笔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品德、知识、能力俱佳、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依据《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09年1月修订)》(浙大发本【2009】4号文件),结合本学院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特制定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一、指导思想1、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着重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
2、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相衔接,采取申报与认证相结合的办法。
3、发挥评价过程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和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实施机构1、成立学院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审议本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组长:王玲玲副组长:李杰成员:沈爱国刘翔胡志毅范志忠刘岩秘书:刘岩2、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
组长:刘岩成员:学院各行政班班主任及各年级辅导员3、各行政班成立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由各班班长担任组长,负责本班的记实测评。
三、德育测评对于大三年级学生,德育测评由学院学生事务科给出德育测评成绩。
(一)记实评价内容及标准注:1.积极参加者指在活动中宣传、服务、表演、参赛、协助组织的同学。
此项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视情况而定。
2.各类社团活动和各组织内部活动不属于申报范畴,例如参加例会,制定工作计划等。
(二)思想品德的等级评定根据(记实成绩+自评成绩+班主任评议成绩)×85%+宿舍成绩×15%,得出的结果在行政班内排序产生优良等级。
(三)测评方法1、各班综素小组组长组织本班同学学习本细则。
2、为保证测评工作有序进行,学院在测评过程中实行联系人制度,由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委托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向各班分派联系人一名。
浙大艺术类招生简章2023摘要:I.引言- 介绍浙大艺术类招生简章的背景和重要性II.浙大艺术类招生的专业和计划- 艺术设计类- 音乐表演类- 舞蹈表演类- 戏剧影视类III.招生对象和条件- 招生省份和人数- 报考条件- 考试科目和时间IV.录取原则- 文化课成绩要求- 专业课成绩要求- 录取规则V.学费及奖学金- 学费标准- 奖学金政策VI.报名方式和时间- 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VII.联系方式和地址- 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报名地址正文: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艺术类专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为您介绍2023年浙大艺术类招生简章的相关内容。
首先,浙大艺术类招生涵盖了艺术设计类、音乐表演类、舞蹈表演类和戏剧影视类等多个专业,为不同兴趣和特长的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
具体招生计划请关注学校官方发布的信息。
其次,招生对象主要针对浙江省及周边省份的考生,具体人数会根据学校招生政策进行调整。
报考条件方面,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基础和特长,同时文化课成绩也需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
关于考试科目和时间,请密切关注浙大招生办公室发布的公告。
录取原则方面,浙大艺术类招生既看重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也看重专业课成绩。
具体录取规则会在招生办公室公告中详细说明。
学费方面,浙大艺术类专业的学费标准与其他专业一致,具体金额请参考学校官方发布的信息。
与此同时,学校还设有奖学金政策,以鼓励优秀学生报考。
报名方式上,考生需通过学校官方网站进行网络报名,具体操作流程请关注报名通知。
报名时间为2023年,具体日期请留意浙大招生办公室公告。
最后,如有任何疑问,可联系浙大招生办公室,电话和地址信息将在文末提供。
研途宝考研/
浙江大学各院系考研参考书目汇总——研途宝
随着2016年暑假的逼近,很多2017考生虽然已经开始复习了一轮,但是多数仍然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寻求搜集信息和考研资料。
尤其是搜集考研专业课指定教材和考研专业课资料,因为考研专业课在各科目复习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需要2017考研的伙伴们多搜集一些考研专业课资料和考研专业课真题。
下面是研途宝惟学浙大考研网给大家分享下浙江大学各学院的考研参考书目,希望有助于浙江大学考研的伙伴更清晰了解前期备考需要看的书目。
欢迎加入2017浙江大学各学院考研群:
/zt/qqqun?fromcode=2010wk,群内有学长学姐的考研辅导、考研资料提供以及学霸的考研经验分享。
研途宝考研/更多2017考研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考研大纲、考研报录比、考研复试分数线、考研复试调剂等资讯信息,可以去研途宝考研官网,应有尽有。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2020级硕士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电视电影与视听传播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
1、艺术基础
电视电影与视听传播学
广播电视专业硕士
2、影视编导概论
电视电影与视听传播学
广播电视专业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1、汉语基础
2、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1、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传播学(含传播学研究、媒介与社会思想两个方向)1、新闻与传播理论
2、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美学
1、“哲学美学”方向参考书目同其它哲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参考书目同文艺学专业。
2、复试笔试科目“西方美学史”参考书目:。
2023年艺术与科技专业考研书目艺术与科技是一门既有创意又有理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设计、舞蹈、表演、传媒、虚拟现实等等。
如果想要考研这个专业,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与科技基础,并深入了解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下面是2023年艺术与科技专业考研书目,供考生参考。
一、艺术与科技理论相关书目1.《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王建国、张志文2.《互动设计》——邓涛3.《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姚晋华、钱彬彬4.《数字媒体组合艺术》——董建军5.《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苏传胜、王建国、董建军6.《视觉艺术与设计原理》——Joan Solomon7.《艺术概论》——艾叶罗·高爱芙二、艺术史相关书目1.《艺术与文明论》——威尔·杜兰特2.《A History of Art》——H.W. Janson3.《西方艺术史》——哈尔·福斯特·鲍克4.《中国艺术史》——傅抱石、陈从周5.《世界文化遗产视觉识读》——谢远涛6.《印度艺术史》——弗莱丝·伍尔贝三、艺术审美相关书目1.《艺术的起源》——恩诺·福尔布斯特2.《论艺术》——萨沙·格拉菲科3.《门向明显——文化批评集》——汤广胜4.《中国美术史论集》——鲁迅5.《美学概论》——李保国四、设计相关书目1.《设计美学:西方近现代设计思潮探析》——王浩文2.《设计原则:图形设计的基础》——约瑟夫·穆勒布罗克3.《视觉传达设计》——唐宏亮4.《国际超现实主义》——Robert Short5.《设计心理学》——Don Norman五、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书目1.《FLASH MX基础入门教程》——赵学熙等2.《多媒体技术》——林清江3.《数字影像技术基础》——丁忠良4.《数字绘画基础与实践》——李新5.《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赵欣莲六、舞蹈表演相关书目1.《舞台美术设计论》——郁白2.《舞台美术——立体的艺术表现》——张觅3.《舞蹈艺术理论与实践》——曹淳4.《西方舞蹈史》——麦·考文斯5.《中华舞蹈文化论集》——赵宏良以上书目虽然是2023年艺术与科技专业考研书目,但是并不限于该专业,其他艺术和设计相关专业同样可以上述书目作为参考。
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即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借鉴参考。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在跨界与对话中探索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9(007). [2]潘高,张静,张凯.《国家宝藏》文化自信的传播学解读[J/OL].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2019-07-29]. [3]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予敏. 传播学学术话语创造的能动与受动[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4). [4]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 媒介技术哲学范式的兴起:作为认识论或方法论的传播学[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5). [5]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飞. 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未来展望[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8). [6]西沐. 艺术如何传播?[N]. 中国文化报,2019-07-21(001). [7]张瑜烨,刘儒田.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特色环境传播学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0-168+177. [8]李慧敏,潘漩.公共环境事件舆情压力及危机公关的传播学思考——基于“2016年湖北洪灾”媒介议题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9-175. [9]刘帅.从传播学角度解析“锦鲤文化”[J].视听,2019(07):205-206. [10]展强.新媒体背景下的农业品牌塑造[J].新闻前哨,2019(07):103-105. [11]胡易容.“后真相”时代传播符号的“意义契约”重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4):122-129. [12]麦永雄.跨文化诗学:族群混杂与身份跨界的理论图式[J].广东社会科学,2019(04):142-150+255. [13]温庆新.文献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35-142. [14]陈佩佩.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J].名作欣赏,2019(20):117-120. [15]秦鑫淼,赵迎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微博热门榜单研究[J/OL].新闻世界,2019(07):70-73[2019-07-29]. [16]刘金波.学术研究的非虚构:问题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 [17]周茂君,罗雁飞.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变化与问题——基于21位院长访谈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78-90. [18]于淑婧.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与趋势——对2018年相关文献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04-118. [19]谢金文.构建新闻与传播学科新体系[J].今传媒,2019,27(07):5-9. [20]范田丽.Q方法及其在传播学中的应用综述[J].今传媒,2019,27(07):75-77. [21]于歌子.从反馈到交互——传播学视阈下的当代电影受众参与方式探析[J].当代电影,2019(07):102-104. [22]柯泽. 传播学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及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04(003). [23]吴锋.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绩效表现及应对策略——基于2004-2015年结项课题的统计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4):133-139. [24]朱斌.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反思与启示——以《牡丹亭》英译为例[J].四川戏剧,2019(06):90-94. [25]胥南星,吴赟,杨喜刚.传播学视角下京剧翻译传播的可行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9(12):166-168. [26]王璐. 传播学视野下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发展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7]陈媛媛.从翻译学角度看西方传播学词汇的引入与本土化[J].中国科技术语,2019,21(03):39-42. [28]魏洁宇.资本逻辑影响下微博热搜娱乐化现象分析——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中国报业,2019(12):26-27. [29]杜杨芳,廖声浩.三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03):120-124. [30]樊阔.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2):165-16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31]熊岚.传播学视域下的明清小说研究——评《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9(06):103. [3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J].未来传播,2019,26(03):111. [33]于业成.潜江“小龙虾”走红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前哨,2019(06):76-77. [34]丁宁,柴琼,赵咏芳.中医药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分析与展望——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2009-2018)[J].中医药文化,2019,14(03):40-49. [35]周蕾,徐文慧.翻译传播学视域下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6(02):87-92. [36]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39-58. [37]邓绍根,李兴博.百年回望: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特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6):155-164. [38]章戈浩,张磊.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103-115. [39]张振亭,赵莹.网络传播研究繁盛语境下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的新变化——基于四种CSSCI期刊论文引文的分析(2006—2017)[J].新闻大学,2019(06):9-18+120-121. [40]张冰清,芮必峰.旧理论遭遇新传播:网络科学视角下“意见领袖”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新闻大学,2019(06):45-56+122-123. [41]陈奇妍.传播学视域下短视频生态研究——以抖音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06):86-88. [42]袁君煊.以歌传信:传播学视阈下瑶族信歌试探——瑶族信歌研究系列之一[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01):85-92. [43]张锡杰. 咬定青山不放松[N]. 河北日报,2019-06-14(011). [44]白贵,杨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J].出版广角,2019(09):29-32. [45]邓国峰. 以跨学科融合创新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N]. 广西日报,2019-06-13(005). [46]张心怡.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1):11-12. [47]聂妍.基于受众视角的公众人物“人设”传播学解读[J].科技传播,2019,11(11):54-55. [48]许庆霞.从传播学5W视角解读《一本好书》的创新表达[J].新媒体研究,2019,5(08):128-130. [49]张明新.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突破[J].青年记者,2019(16):62-64. [50]董浩,骆正林.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百年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阐释——兼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三种传统[J].新闻界,2019(06):17-29. [51]姚红松.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17):35. [52]王昌怡.从传播学角度看朋友圈“三天可见”[J].传播力研究,2019(17):83-84. [53]杜清越,慕锦华,蒋佳欣.发展传播学视域下的传媒与扶贫研究——基于对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实践的考察[J].传播力研究,2019(17):207-208. [54]杨佳.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基于组织传播学的视角[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3):47-49. [55]徐蒙.内容“自带流量” 激活最佳传播[J].新闻战线,2019(11):120-121. [56]陈孝柱,张芳,雷小磊.就业需求下高校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86-88. [57]郭鸿梅. 传播学视野中的“南音故事”推介[D].泉州师范学院,2019. [58]吴锋,王学敏.我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的最新进展、知识图谱及研究热点——基于2018年新闻传播学SSCI论文的大数据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9(06):39-47. [59]张伟.社交媒体在当代美国政治极化加剧中的作用[J].今传媒,2019,27(06):41-42. [60]华杰.论《鬼谷子》中的沟通原则与效能提升策略[J].知识经济,2019(18):35-3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61]程雯.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跨文化传播学》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219-220. [62]颜世健.当前精准扶贫报道的研究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CNKI数据库的讨论分析[J].中国记者,2019(06):112-114. [63]李碧滢,王闵月,贺紫钰,赵凯悦,施梦铃.外国大众小说在中国西部地区高校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英、日语言类为中心[J].传播力研究,2019,3(16):23-25. [64]段超.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与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3(16):276. [65]胡骞.从传播学角度看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3(16):185-186. [66]吴琪.男性美妆风潮背后的传播学原理[J].传播力研究,2019,3(16):251. [67]姚雪洁.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新课程改革[J].传播力研究,2019,3(16):197. [68]王闯. 孔子的媒介记忆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9]田小芳.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抖音短视频的爆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6):214-215. [70]王茜.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新疆纪录片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 [71]吴信训. 长三角一体化与政协传播的传播学思考[N]. 江淮时报,2019-05-31(003). [72]谢清果.华夏传播研究专栏[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1):203-204. [73]孟昭瑞,刘宏.中国组织传播学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77-193. [74]赵春华.符号化传播:时尚传播学基础理论初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94-203. [75]霍少华.网络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的策略分析——传播学视角下《奇葩说》中的植入广告特色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05):14-16+19. [76]杨文定,黄健.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二)[J].传播与版权,2019(05):138-145. [77]张玉.从传播学视角论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J].科技风,2019(15):75. [78]戴利朝.罗杰斯与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3):108-114. [79]姚丹.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J].科技传播,2019,11(10):180-182+185. [80]刘海龙,吴欣慰.2018年中国传播学研究新观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03):133-139. [81]杨子巍.基于传播学视角探讨广播电视学研究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84-85. [82]刘昊.抖音短视频与西藏旅游资源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203-204. [83]陈朔.5W模式下黄山茶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10):76-77. [84]张霄.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养成类真人选秀节目流行的原因——以《偶像练习生》节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126-128. [85]许松.从灰色地带迈向问题域:论后现代思潮中传播理论整合[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45-157. [86]夏春祥.根源与路径:传播思想史的观点解读[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58-165. [87]徐生权.传播学:追溯柏拉图还是抗击柏拉图?——从一本书的大陆、台湾两个译本的差异说起[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66-176. [88]钟安琪.传播学视角下对外翻译策略的嬗变——以《美丽江西,秀天下》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5):237-238. [89]曹东南.传播学视域下手游《恋与制作人》走红原因探析及启示[J].新媒体研究,2019,5(07):63-65. [90]钟琴宇. 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塑造的政治传播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9.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四: [91]苏政和.传播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评《传播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5):106. [92]魏曦英.话语分析在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运用(2004-2018)——基于八本CSSCI 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的视角[J].东南传播,2019(05):9-13. [93]李敏,苏士梅.传播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流动——以美国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2. [94]程星梅.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4. [95]李春.徐訏赴港前小说的传播学透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3):61-63. [96]李成. 传播学视域下21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在德国的接受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97]朱鹤.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98]程宏亮.传播学视域下的李白与魏万交往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79-86+108. [99].沈阳体育学院诚邀天下英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3):145. [100]姬德强,袁玥.文化他者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基于对四国在华博士留学生的访谈[J].国际传播,2019(03):71-78. [101]陈鸥帆.大数据·主流媒体·影响力与引导力——对话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明洋教授[J].现代视听,2019(05):28-35. [102]李莹.迪士尼动画电影产业化路径解析[J].现代视听,2019(05):43-45. [103]陆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CNKI(2000-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19(03):53-56. [104]邵培仁,潘戎戎.追求和坚守传播学研究中的人文情怀[J].当代传播,2019(03):1. [105]张昆.批判传播学史的价值和写法——评陈世华新作《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05):89-92+111. [106]常江,胡颖.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美国的大学建制导致文化民粹主义——文化研究的美国化及相关启发[J].新闻界,2019(05):4-10. [107]刘文博.传播学视域下微信朋友圈“打卡学习热”现象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50-51. [108].媒介中国研究百人会夺人眼球[J].城市党报研究,2019(05):49. [109]刘芮辰,岳洁.发展传播学下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效果探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4):8-9. [110]张玉霞.鬼畜视频广告的传播学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9,5(09):131-132. [111]白一君.传播学视角下的四川藏区藏戏艺术现状、传承与发展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29(03):119-125. [112]蒋旭峰,吴斯.社区传播: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可能与可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5):140-146. [113]徐娇.网络谣言的产生机制与社会结构治理[J].科技传播,2019,11(09):127-128. 以上就是关于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代码:055200 )
(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
(请分类填写,用宋体5号,单倍行距。
要求表达准确,内容完整,行文简洁。
)
学科负责人签名:年月日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名(盖学院(系)章):年月日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
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有扎实的社会
科学知识基础,有较强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第一外国语,
能独立地从事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二、学制:两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新闻实务(法制新闻)
2、全媒体
3、策略传播(公关与广告)
四、课程学习要求
要求修读的课程总学分为32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和公共素质课共6学分,专业平台
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方向限选课+专业选修课1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4篇,同学校要求
2、开题报告要求:二年级冬季学期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无
4、发表论文要求:无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课程设置
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3、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
《大众传播学》参考书目一、书籍 推荐参考书书名 著译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传播理论概论:《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传播学引论》 李彬新华出版社 1993年 《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 1984年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大众传播学诸论》 [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 新华出版社 1990年《传播理论》又:《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斯蒂文.小约翰[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200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 华夏出版社2000年《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英]麦奎尔清华 2006年《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 〔美〕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传播学》鲁曙明 洪浚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美〕N.维纳商务印书馆1989年《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美]迈克尔.罗洛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美]罗伯特.福特纳华夏出版社2002年《大众传播社会学》[日]竹内郁郎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年《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北美传播研究》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年《话语与社会变迁》[英]诺曼.费尔克拉夫华夏出版社2003年《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美〕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日常关系的心理学》[美]史蒂文.达克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传播效果与受众:《舆论学》《公众舆论》[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2002年《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古斯塔夫.勒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群氓的时代》〔法〕塞奇.莫斯科维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群众与权力》〔德〕埃利亚斯.卡内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心灵、自我与社会》[美]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有效传播》[美]特里·K·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清华2005年《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令飞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韦尔伯.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0年《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法]弗朗索瓦丝.勒莫商务印书馆1999年《谣言》[法]卡普费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谣言女神》〔德〕汉斯-约阿希姆.诺伊鲍尔中信出版社2004年《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会心理学》〔美〕Taylor and Sear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认知失调理论》[美]利昂.弗斯汀格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共同体与社会》[德]斐迪南.藤尼斯商务印书馆1999年《孤独的人群》[美]大卫.里斯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美]保罗.福塞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陆学艺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丁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知沟”现象研究》《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大众传媒与农村》方晓红中华书局2003年〔英〕约翰.塔洛克商务印书馆2004年《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传播与社会影响》[法]塔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Glenn G. Spark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媒介效果研究概论》(英文影印版)《说服:接受与责任》[美]Charles U. Lars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十版,英文影印版)传播媒介研究:《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海南出版社1996年《数字资本主义》[美]丹.希勒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传播形态变化:认识[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新媒介》《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麦克卢汉精粹》[加]麦克卢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数字麦克卢汉》〔美〕保罗.莱文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软边缘:信息革命的[美]保罗.利文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历史与未来》《思想无羁》〔美〕保罗.莱文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媒介与创新思维》熊澄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托马斯.鲍德温华夏出版社2000年《大汇流:整合媒介、咨询与传播》〔美〕约瑟夫.梅洛瓦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福布斯电脑革命史》[美]杰弗里.扬海南出版社1999年新华出版社2004年《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年《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传播的偏向》[加]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传播与帝国》[加]哈罗德.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大卫.阿什德华夏出版社2003年《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信息烟尘》〔美〕戴维.申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994年《信息崇拜》〔美〕西奥多.罗斯扎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曹荣湘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解读数字鸿沟──技术殖民与社会分化》《西方媒介史》[法]让-诺埃尔.让纳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群言出版社2006年《世界是平的吗?》[美]罗纳尔多·阿罗尼卡姆特·瓦罗杜《长尾理论》[美]克里斯·安德森中信出版社2006年《世界是新的》[美]约翰·帕夫里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今日媒介:理解媒介、(美)约瑟夫罗伯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化与技术》传媒文化与文化研究《文化的阐释》〔美〕格尔茨译林出版社1999年《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大众文化研究》陆扬、王毅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解读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三联书店1989年《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消费文化读本》罗钢、王中忱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隐形书写》戴锦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关于电视》皮埃尔.布尔迪厄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1999年《文化民粹主义》[英]吉姆.麦克盖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启蒙辩证法》[德]马克思.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重庆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2003年新版《霍克海默集》〔德〕霍克海默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文化与无政府状态》[英]马修.阿诺德三联书店2002《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美]迈克.费瑟斯通译林出版社2000年《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英]约翰.斯道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戴锦华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陈刚作家出版社1996年《信息方式》[美]马克.波斯特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消费社会》[法]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美]戴安娜.克兰译林出版社2001年《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重组话语频道》[美]罗伯特.艾伦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电视与权力》王逢振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美〕劳拉.斯.蒙福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电视与日常生活》〔英〕罗杰.西尔弗斯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美]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华夏出版社2003年《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美]约瑟夫.塔洛华夏出版社2003年《广告,艰难的说服》[美]迈克尔.舒德森华夏出版社2003年《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英〕斯图尔特.霍尔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商务印书馆2004年《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尹鸿、李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英]约翰.B.汤普森译林出版社2005年《广告符码》[美]苏特.杰哈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化转向:当代文化史概览》[英]戴维.钱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研究方法:《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薛薇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第4版)》[美]利贝卡.鲁宾、艾伦.鲁宾、琳达.皮尔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美]罗杰·D·维曼约瑟夫·R·多米尼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美]大卫·莫里森新华出版社2004年《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华夏出版社2002年《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英] 安德森·汉森新华出版社2004年《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媒介分析技巧》[美]阿瑟·阿萨·伯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民族志:步步深入》[美]大卫·非特曼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英]特伦斯.霍克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社会文献出版社1999年《符号学原理》[法]巴尔特三联书店1999年《社会科学方法论》[德]马克斯.韦伯华夏出版社1999年《社会科学方法的准则》[法]E.杜尔凯姆商务印书馆1995年《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年《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道学究竟是什么》[澳]艾伦.查尔默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规范理论:《大众传播法概要》[美]T.巴顿.卡特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刘迪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新闻道德的评价》[美]罗恩.史密斯新华出版社2001年《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第5版)》[美] 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总统班底》[美]卡尔.伯恩斯坦、鲍勃.伍德沃德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新华出版社2004年《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政治传播》新华出版社2004年《偏见:CBS知情人揭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美]戈德堡新华出版社2002年《论出版自由》[英]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论自由》[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自由主义》[英]霍布豪斯商务印书馆1996年《自由主义》李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自由与权力》〔英〕阿克顿商务印书馆2001年《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法〕贡斯当商务印书馆1999年《自由与传统》〔英〕柏克商务印书馆2001年《自由秩序原理》〔英〕哈耶克三联书店1997年《自由论》〔英〕以赛亚.伯林译林出版社2004年[美]亚历山大.米克约翰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报刊的四种理论》[美]韦尔伯.斯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年《媒体与民主》〔英〕约翰.基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张巨岩三联书店2004年《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西方传媒与战争》〔英〕苏珊.L.卡拉瑟斯新华出版社2002年《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新闻界》《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媒体与权力》〔英〕詹姆斯·库兰史安斌等译《大众媒介与社会》〔英〕詹姆斯·库兰等华夏出版社2006年《媒体与社会》〔英〕格雷姆·伯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二、杂志《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三、丛书1、新华:新闻传播学译丛(98——99)2、华夏:高校经典教材译丛(99——00)3、北广:传播学书系(2000)4、复旦: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戴元光童兵6卷5、华夏:传播·文化·社会12本6、中国社科:传播与文化译丛(2000)7、人大:新闻与传播学译丛(2004)(中文、英文)8、清华: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和英文版)9、新华:西方新闻传播学10、新华:传播市场观潮(5本)四、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参考文献:1、《对传播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张允若《杭州大学学报》1998·12、《传播学理论译介和研究中Communication一词的误译、误解及误用》宋昭勋(香港树仁学院)2003年传播学论坛论文3、《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宋昭勋(香港树仁学院)《现代传播》2006·14、2006年7《国际新闻界》媒体整合与融合专题5、《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新闻与传播》2007年2期6、《媒介融合:从优质新闻业务、规模经济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轨迹》章于炎《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3期7、《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蔡雯《国际新闻界》2006年58、《关键概念》(P158)9、《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蔡雯黄金《国际新闻界》2007年3期第二章参考文献:1、《大众传媒把关》Shoemaker(休梅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2、《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译者序》展江人大2004年(《哈钦斯报告:解读、误读与关键词》)3、《媒介理论:关键词·语境·汉译——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再认识》4、《读“四种理论”的反思与批判》郭镇之《国际新闻界》1997·15、《西方社会责任新闻理论》张允若《新闻大学》1991夏季号6、《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的〈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学习札记》张咏华(传媒学术网·专家论坛)7、《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王征王涛人大2004年8、《报刊的四种理论》赛伯特(Fredrick Sirebert)皮特森(Theodore Peterson)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56年1982年新华9、《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2003年第三章参考文献:1、《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介》陈力丹《国际新闻界》2004、62、《文化视野中的媒介演变》秦志希罗飞《浙江大学学报》2000、23、《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陈卫星《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4、《麦克卢汉遗产》何道宽《新闻与传播》2000、25、《媒介即文化》何道宽《新闻与传播》2001、26、《解决麦克卢汉的一把钥匙》董侠《国际新闻界》2004、47、1969年《花花公子》访谈录:《麦克卢汉——流行崇拜的高级祭司和媒介形而上学家袒露心扉》《麦克卢汉精粹》第四章参考文献:1、《传播学的"前结构"——符号活动的社会根源和基础》周军,《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学科学版〉1994.12、《从《实话实说》看非语言因素在谈话节目中的重要性》柳红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P255第四部分“内容”第十三章《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第十四章《媒介类型与文本》第五章参考文献:1、(英)麦奎尔受众分析[M] 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英)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 史安斌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陈韵昭传的受方[J]新闻大学1984(7)4、胡兴荣论传媒受众的主要权利[EB/OL](2004-11-07) 5、蔡骐谢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J] 新闻大学2004夏6、王锡苓传播学研究中受众地位与回馈作用演变[J] 兰州大学学报2001(2)7朱南燕案例:《扬子晚报》如何调“众口” [EB/OL] 8、殷晓蓉美国传播学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关于“使用与满足说”的深层探讨[J]中州学刊1999(5)9、(美)菲利普·帕尔姆格林利用与满足的理论研究[A]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第六、七章参考文献:1、蔡雯戴佳《议程设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与麦考姆斯教授的对话》,《国际新闻界》2006(2)2、刘海龙《社会变迁与议程设置理论——专访议程设置奠基人之一唐纳德·肖》《国际新闻界》2006(4)3、唐纳德·肖等《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体时代的民意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4)4、张国良李本乾李明伟《中国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新闻记者》2002(2)5、李本乾《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趋势》《当代传播》2004(2)6、黄瑚《议题融合论:传播理论的一个新假设》《新闻大学》2001(夏)7、李本乾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8、郭庆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从“沉默的螺旋”假说谈起》《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3)9、谢新州《“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2003(6)10、郭镇之《乔治·格伯纳及其“电视教养”理论和“文化指标”研究》《国际新闻界》2006(1)11、郭中实《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12、丁未《大众传播的社会结构与知识差异——明尼苏达小组早期知沟假设研究》《新闻大学》2001秋13、丁未张国良《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现代传播》2001(1)14、邵培仁张继康《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2003(1)15、谢天勇张国良《大众传媒与扶贫报道——以1990—1999年〈安徽日报〉为例》《新闻大学》2001夏。
影视艺术概论考研参考书目
一、影视艺术基础
.《电影艺术导论》:张涵、刘展尧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
.《影视艺术概论》:王心语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影视艺术与技术》:李稚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影视史论研究
.《中国电影史》:袁玉琴、胡文彬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世界电影史》:克里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何一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三、影视技术与实践
.《影视光线艺术》:屠瑜、黄法扬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影视摄影技术》:刘永泗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影视声音艺术与技术》:王珏殷、吴昊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
四、影视批评与理论
.《影视批评学》:皇甫宜川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影视理论文献导读》:贾磊磊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影视受众心理研究》:金丹元、赵赟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
五、影视产业与市场
.《影视产业与管理》:黄升民、周艳、马丽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影视市场营销学》:陆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2017)》,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编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
【复试】2019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考研复试科目、分数线、录取人数、导师介绍3月8-15日:考生体检(具体安排见校医院网页通知,请各位考生务必先完成体检再参加复试;传播学考生需于3月8日下午完成体检。
);3月9-15日:各学科(专业)组织复试,现场同时进行资格审查;注:资格审查时除出示有效身份证、准考证外,还须提供以下材料:(1)应届生出示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高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学生证)。
(2)往届生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原件。
考生请在复试时带上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盖有红章的大学期间成绩单(应届生可以向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索要,历届毕业的考生,可向档案管理部门要求复印,并盖章;有论文发表或有科研成果及获奖的考生,请带上相关的清单和复印件,复试时上交复试小组。
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政治:60 外语:60 专业课:100 总分:374 复试时间: 2017年3月11日(周日),8:30笔试,9:30面试复试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539室复试内容:1、笔试;2、外语测试;3、专业面试。
复试满分为100分,其中笔试成绩(专业知识)占30%;面试成绩占70%(其中外语听力和口语10%、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60%)。
五、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导师介绍1、李杰现任职务: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数字娱乐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会文化政策与文化创意产业海外项目评审员,日本大坂府立大学客座研究员(2012-现在),吉田秀雄纪念事业财力2002年度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传播与文化创新产业、广告传播学,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和人文资源的应用性开发。
2、何春晖现任职务: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策略传播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关系学、品牌传播管理、城市形象(品牌)传播管理3、胡晓云现任职务: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策略传播系主任,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硕士、博士生导师。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12年硕士招生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一、广播电视艺术学参考书目
1、艺术基础:
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2、广播电视艺术概论:
二、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参考书目
1、艺术基础
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2、影视编导概论
三、美学参考书目
1、“哲学美学”方向参考书目同其它哲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参考书目同“文艺学”专业。
2、复试科目“美学”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各种版本均可。
四、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参考书目
1、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参考书目
1、汉语基础
2、汉语国际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