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 格式:ppt
- 大小:6.99 MB
- 文档页数:29
中国近代史(1840—1949)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考查:28、29、30题★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分期:1、按照中国革命的性质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840-1894: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2)1894-1919: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3)1919-19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按照政权更迭顺序划分:(1)晚晴时期:1840—1912,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近代中国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一、晚清时期(1840—1912)一、时空坐标二、阶段特征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政治上:(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列强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不断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抗争: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后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运动。
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1859)、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地主阶级清末新政、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结束。
2.经济上:经济结构发生变动:(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外企,在华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资本输出);(3)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5)“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宏观概要1、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2、中国近代史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产封建社会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
可以说整个近代中国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中国近代中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人民抗英,到义和团运动,以及清政府中的爱国官兵抵抗西方列强的斗争,日本侵华战争中自发的抵抗和政府的抵抗。
反是非曲直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
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辛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的探索精神。
5、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西方列强侵略、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在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几经曲折。
6、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由传统科学向自然科学转变的历史。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国门被打开。
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也伴随而来,逐渐影响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阶段特征1840—1860年,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但由于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主义势力仍然强大,广大的中国人的思想仍然僵化,加上外国势力的阻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近代化历程的并没有真正开始。
中国近代史
一、概况
1. 三条线索
1.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 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 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 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
1.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任务:反帝反封建)
2.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 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 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2)·中国近代史一、阶段特征二、主题探究(一)屈辱史1、基础梳理:(1)外国侵华的阶段特征(2)了解主要侵华事件的背景(3)了解主要侵华事件的重大过程性事件(4)区分主要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二)革命史1、基础梳理:(1)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与阶段(2)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土地纲领(3)各革命阶段转折性革命事件的时间、结果(4)不同时期革命军队名称(5)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曲折2、知识应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右侧示意图)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