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疗卫生事业与科技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学习目标导航]课标解读1.梳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成就,构建“时空观念”,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医疗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2.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现代医疗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影响。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党和政府、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在抗疫胜利中的作用,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时空坐标知识点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内容: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2.表现(1)西方国家①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②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③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2)中华人民共和国①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搭建医疗网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等。
②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体系、医疗扶贫力度等方面不断发展。
③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全民病有所医,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使得绝大多数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计划免疫有什么作用?提示:有效控制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是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缩影。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知识点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影响表现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③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④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⑥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科学处理垃圾等做法在城市中推广,乡村卫生条件有所改观,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①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②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③注重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2021年春,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给全国人民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哈尔滨、绥化、石家庄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为重灾区,但我们最终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第54讲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课标要求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考点定位 1.认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及其特点。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辩证全面地看待其影响。
3.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美英经济实力变化对两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地位与使用的深刻影响。
主题一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现代西方的基层治理1.表现时期社会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2)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3)社区不仅提供各项服务,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后(1)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2)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2.特点:强调自治,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思维点拨西方社区与我国社区的不同点(1)西方社区从管理机构到具体运作突出社会性,即社会工作社会办,政府主要实施宏观管理,具体运作由民间组织来实施。
(2)我国社区则强调各级政府和政府业务部门参与管理,方法是派代表参加。
二、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1.建立与发展时间概况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二战后①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实质与影响(1)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英国医疗体制:政府主导看病免费时间:2006年10月03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立于1948年,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英国福利制度中的一项特色工程。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旨在为英国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在英国,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身无分文的流浪者,只要需要医疗支持,都能得到相关服务。
在整个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卫生部是最高决策和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英国的整体医疗发展蓝图,负责医疗服务战略制定和管理。
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由英国各级公立医院、各类诊所、社区医疗中心和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组成,构成了英国医疗体系的基本单位,被称为联合体。
英国大多数城市和大型市镇都有自己的医院联合体,这些医疗单位能够提供国民日常所需的医疗服务,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
有些联合体医院还起到了专科会诊中心的作用,也有一些联合体医院是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联合体通过健康中心和门诊部提供服务,有时还会到患者家中进行诊疗。
这些预约和治疗都是免费的。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覆盖面非常广泛,集医学科研、食品安全、全民医疗保健、儿童保护以及对老年人和残障人群的关怀为一体。
支持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资金82%由政府财政拨款,12.2%出自国民保险税,其余部分来自社会及慈善机构的捐款和少量的非免费医疗收入。
英国实行的是医药分离制,除牙科收取少量治疗费外,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下的医院门诊基本上不收费,约85%的处方药免费。
儿童、孕妇、1年期的哺乳妇女、60岁以上的老人、低收入者和欠发达农村地区人群一律享受免费医疗。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大致可分三级。
第一级:基本护理机构。
作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大组成部分,约占其总预算的75%,是包括医疗保健和社会关怀在内的综合服务机构。
一般常见病患者就医必须先到基本护理机构看医生,然后根据病情的需要转到相应的上一级医院治疗。
第二级:地区医院。
地区医院通常就是这个地区的医疗中心,有的是好几家,由同一管理层管理。
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并深入剖析这些经验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文章首先概述了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近年来英国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英国改革经验的总结,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经验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政府主导、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多元参与等方面。
文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其最初的形态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慈善医疗和公共卫生措施。
然而,真正的现代医疗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的社会变革和工业化进程使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开始介入医疗保障领域。
20世纪初,英国政府逐步建立了一套覆盖全民的免费医疗保障制度,这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侧重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确保了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英国还引入了国家卫生服务(NHS)制度,为全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财政压力和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医疗服务的区域化管理等。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虽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服务质量的差异。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论近代历史上英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原因费希杰——兼论现代历史上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的原因在近代历史上(主要是在十八九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几乎居于垄断地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号称“世界工场”。
在184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占全世界的45%。
到1870年,尽管欧洲其它国家和美国的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仍占有1/3的份额。
近代英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够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进入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赶上。
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经济也一直是发展滞缓、步履维艰,即使是在二战之后整个西方世界普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经济仍无多大起色,到60年代又先后被法国、日本赶上。
到80年代,甚至连原先很不起眼的意大利也几乎赶上了英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的经济长期疲软、增长乏力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
一、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成败与否的深层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系统理论,我们可以推导出,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上能否成功和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下列五大深层因素:1.政治和经济制度;2.文化传统;3.种族遗传;4.教育事业;5.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生产力包含了三个组成部分: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通常把这称为生产力三要素,因此,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这三个因素的优劣,也就是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生产工具的效能和劳动对象的多寡。
下面就对这三者逐一进行分析。
所谓劳动者的素质,实际上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一方面是智力素质,也就是指人的聪明才智、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另一方面则是非智力素质,包括人的创业精神、进取精神、市场观念、商业头脑、竞争意识、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等。
在医疗体系上,哪个国家与中国有相似的改革经验?医疗体系一直是国家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如今许多国家也在逐步改革其医疗体系。
但是,哪个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改革经验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此为大家展开讨论。
1. 新加坡新加坡被许多人称为“亚洲之鱼” ,是在医疗改革方面的佼佼者。
在过去几十年中,新加坡政府对其医疗体系进行了大力改革,将其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体系之一。
新加坡的医疗保健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长期以来的投资和管理。
政府广泛的投资还包括建立世界级的医疗设施、引进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等。
此外,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还实行了普遍健康保险制度,有助于人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治疗。
2. 法国法国的医疗保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其高度发达的医疗体系。
与中国类似,法国的机构医疗体系早期曾存在过度依赖于住院治疗和传统治疗方法等问题。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法国也已经进行了医疗体系的改革。
医疗体系的改革中,法国重视牵涉患者自主决策的个性化医疗方案,重视科技的应用,同时也将重点放在了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上面。
地方卫生部门在实施组织和卫生事业时力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获得了较高的管理和执行效率。
3. 英国英国是一个类似于中国集中医疗服务的国家,其医疗体系的的重心在于推广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保证全体居民拥有获得适当和高质量医疗保健的权利。
在医疗改革方面,英国的相关部门实行了分级医疗体系,使患者在就近接受初级医疗服务并对各种疾病得到及时治疗。
此外,英国的医疗体系也致力于科技创新和药物研发,为全球医疗提供了先进技术和新药物。
4. 韩国韩国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高支出型医疗保健国家,韩国政府和私人医疗机构投入大量的投资和创新,从而为全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
从医疗改革的角度来看,韩国政府着重于发展参与式制度,将患者纳入到医疗决策的过程中。
另外,韩国医疗体系中也融入了科技创新和药物研发,加快实现了医学技术的更新、发展和研究。
2021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10一、单选题(共20题)1.组织工作的首要环节是A:总目标分解B:业务工作的划分C:确定组织目标.D:授予职权和职责【答案】:C【解析】: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是A:政府B:县级经办机构C:乡镇卫生院D:农民【答案】:B【解析】:3.下列不属于卫生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是A:目标管理法B:预测法C:决策法D:评估法【答案】:D4.以下哪个国家与其他三个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卫生保健制度A:冰岛B:美国C:瑞典D:英国【答案】:B【解析】:5.1978年9月6~12日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什么地方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宣言A:中国的西安B:英国的伦敦C:前苏联的阿拉木图D:德国的慕尼黑【答案】:C【解析】:6.在计划工作中对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选择,体现的管理学原理是A:协调原理B:灵活性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许诺原理【答案】:D7.县级卫生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是指A:县卫生局B:县人民医院C:县中医院D:县妇幼保健所【答案】:A【解析】:8.我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A:每年两次考试B:每年-一次考试C:每两年一次考试D:每三年一次考试【答案】:B【解析】:9.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A:霍乱B:艾滋病C:血吸虫病D:百日咳【答案】:C【解析】:1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工资制度是A:职务级别工资制度B:岗位技术等级制度C:岗位工资制度D:职级T资制度【答案】:B【解析】:11.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目的是A:制定卫生法律不能解决的问题B: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卫生法规C:解决卫生问题中的突出矛盾D:合理开展地方卫生工作【答案】:D【解析】:12.综合反映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婴儿死亡率B:孕产妇死亡率C:患病率D:平均期望寿命【答案】:D【解析】:13.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通常人们将制定政策的政策称为A:元政策B:总政策C:基本政策D:具体政策【答案】:A【解析】:14.以下是卫生业务组织的是A:市卫生局B:卫生防疫机构C:中国红十字会D:中华预防医学会【答案】:B【解析】:15.卫生管理人员考评中,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和准确的方式是A:自我考评B:上级号评C:同级考评D:下级考评【答案】:D【解析】:16.老龄化人口是指A: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可的10%B: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意人可的10%C: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越过总人口的10%D:60岁及以E的老年人超过总人们的7%【答案】:A【解析】:17.领导工作的实质是A:研究处理各部门的关系B:研究处理人际关系C:研究处理部门资源的关系D:研究处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18.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医疗差错B:医疗意外C:医疗并发症D:疾病自然转归【答案】:A【解析】:19.将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分类方法是A:按时间分B:按范围分C: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D:按职能分【答案】:C【解析】:20.从18世纪术期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制”的出现为止,这一时期的管理活动阶段是A:传统管理阶段IB:管理思想形成阶段C:现代管理阶段D:科学管理阶段【答案】:A【解析】:二、多选题(共10题)21.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有A:预防、医疗、保健B: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C:计划生育技术服务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E:药品管理【答案】:ABC【解析】:22.构成社区的要素为A:人口B:地域C:生活服务设施D:特有的文化肯景、生活方式E: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答案】:ABCDE【解析】:2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A:目标确定阶段B:目标分解阶段C:目标实施阶段D:目标考核阶段E:目标调整阶段【答案】:ABCDE【解析】:24.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有A:两周患病率B:慢性病患病率C:两周休工率D:两周卧床率E:两周就诊率【答案】:CD【解析】:25.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包括A:确立标准B:衡量绩效C:纠正偏差D:人员配备E:岗位设置【答案】:ABC【解析】:26.我国的卫生组织包括A:卫生行政组织B:卫生监督组织C:卫生业务组织D:群众性卫生组织E:卫生服务组织【答案】:ACD【解析】:27.关于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正E确的是A:合理布局B:社区参与C:适宜技术D:综合途径E:预防为主【答案】:ABCDE【解析】:28.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是A:强调系统化管理B:以顾客为主C:以治疗为主ID:强调过程管理E:强调领导的作用【答案】:ABD【解析】:29.卫生机构引人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是A:提高卫生机构的质量信誉B:促进质量体系的完善C: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D: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E:保证卫生环境的稳定【答案】:ABC【解析】:30.卫生计划按时间划分,可分为A:长期计划B:中央计划C:短期计划D:地方计划E:中期计划【答案】:ACE【解析】:三、填空题(共10题)31.卫生人力供给量需要估计损失量,常用的损失量预测方法有().().计算每年的损失率和根据变动率预测。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使用流程1.这家研究所对医疗设施进行审查和评估。
The research institute reviews and evaluates medical facilities.2.他们收集各种医疗数据,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They collect various medical data and conduct analysis and research.3.他们与临床医生合作,制定最佳的医疗实践指南。
They work with clinical doctors to develop optimal medical practice guidelines.4.这些指南有助于提高医疗保健质量。
These guidelines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care.5.他们还进行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They also conduct research o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reatment methods.6.该研究所的目标是改进患者的医疗护理。
The goal of the institute is to improve patients' medical care.7.他们与公共卫生部门合作,制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
They work with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s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8.研究所还提供培训课程,帮助临床医生提高专业能力。
The institute also offers training courses to help clinical doctor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9.他们进行临床试验,评估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医改的一些看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爱都曾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医改。
医改之路五花八门,下面先就结合老师上课所讲解的内容以及我自己课下所查阅到的资料,对一些代表性的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及其改革模式做一个简单总结。
一、国家医疗服务模式(英国)。
即英国、北欧、南欧以及其他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所谓“国民健康服务”,也被称之为“英国模式”。
这种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医药分家”——医生开药方,患者独立到药店购置药品。
因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制十分严格,所以很少有医生乱开药、开贵药的现象。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其广泛性和公平性。
英国政府通过税收资助全国性医疗服务,国家医疗预算根据全国各地的人口进行按需分配,从而保证了每个人平等享受国家医疗服务。
然而,随着英国人口的增加和百姓健康要求的提高,完全依赖国家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逐渐不堪重负,其弊端逐渐显现。
第一,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而医疗费用几乎无限度的增长对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成为了该模式最大的困扰。
第二,医疗服务微观效率低。
由于医疗属国家经营,医护人员获得的报酬与其劳动量并不挂钩,因此医生工作积极性差,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第三,医疗需求过度。
实行几乎免费的医疗服务,导致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进而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鉴于这些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撒切尔执政时向医疗领域导入了市场机制,也由此形成了英国社会目前“富人去私立医院看病,穷人到免费医院排队”的局面。
面对这种局面,布莱尔政府发布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改革五年计划,承诺将该体系改造成为以病人为核心、真正有效率的二十一世纪医疗服务,要“再次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
但知道今天,这些改革措施仍然没有解决“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矛盾。
目前,还有数十万患者等候治疗,候诊时间至少为半年。
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加拿大)。
加拿大实施全国健康保险制度(NHI),保证每个公民都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鼎盛在英国的历史长河中,维多利亚时代无疑是一段璀璨夺目的篇章。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大英帝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其影响力遍布全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女王于 1837 年即位,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
这场革命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迅速发展。
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手工劳动的寂静。
英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转变为一个工业强国。
工业的繁荣带动了贸易的扩张。
英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赚取了巨额的财富。
同时,英国也积极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不断拓展殖民地。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从非洲的广袤草原到亚洲的古老土地,从美洲的新大陆到澳洲的大陆,到处都飘扬着英国的米字旗。
在政治方面,英国逐渐建立起了相对稳定和完善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政治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
法律制度也日益健全,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科技和文化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众多的发明和创新涌现出来,如蒸汽机、火车、电报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通通讯手段。
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教育在这个时代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普及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
这为英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然而,大英帝国的鼎盛并非没有代价。
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当地的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文化和传统也受到了冲击。
国内的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
工人阶级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勤劳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
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依然不可忽视。
它奠定了英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对全球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医学应用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方面,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家的政策措施:
1. 中国:中国政府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制定了《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
研发。
2. 美国:美国政府通过《癌症“百万人精准医疗”计划》提供资金支持,以推动人工智能在癌症诊疗、预测和预防方面的应用。
此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FDA)也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3. 英国:英国政府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列为重要领域之一。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和医疗诊断方面的
应用。
4. 加拿大:加拿大政府通过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人工智能战略”的支持,加大对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的投入。
加拿大还制定了《数字技术超越战略》,鼓励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这些国家政策的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并提供支持和资金,以促进科研、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的推广。
这
些政策的出台为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推动。
浅谈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卫生筹资来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是保证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运行和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本文描述了我国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的卫生筹资来源,以及美国、英国和德国的筹资来源比较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卫生筹资;来源;发达国家1.我国卫生筹资来源1.1政府卫生筹资政府卫生筹资主要是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群的卫生资金统筹,保证居民获得公共提供的卫生服务,有的国家在一般税收的基础上征收卫生专项税,如烟酒税。
税收筹资要求国家有充分的管理和经济能力来征税,建立有效的服务提供网络,以及针对贫困人群的方案设计和服务能力。
1.2社会健康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以卫生保险缴费为基础,能够为卫生服务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其特征是强制性,能够在一定人群范围内进行统筹实现风险分担。
社会医疗保险的服务利用资格以是否缴费为基础,受益包以筹资水平为基础。
1.3私人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风险分担,一般作为公共筹资的补充。
私人医疗保险保费一般由保险公司根据个人风险预测的评价来设定,不能显著降低卫生服务利用的筹资障碍,只能在有限范围内降低居民的经济负担。
1.4个人/家庭个人在利用卫生服务将直接支付或承担一部分自负费用,形成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能够为卫生系统动员更多的资金,但往往会影响低收入人群服务可及性,并产生因病致贫、灾难性卫生支出等公平问题。
1.5社区卫生筹资社区卫生筹资是在一个社区中(在一个农村地区、行政区、其他地理区域或者同一个社区经济的或者种族的群体)的各个家庭为既定的一系列卫生服务相关费用筹集或协作筹集资金的一种卫生筹资机制。
社区卫生筹资具有让低收入人群获得卫生服务的优点,同时面临着可持续性以及贫困者获益水平有限的问题。
[1]2.国外卫生筹资来源2.1美国的卫生筹资来源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卫生筹资和卫生服务体系,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消耗了全球近40%的卫生资源,但是,它在卫生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公平性方面均存在问题。
英国医疗卫生事业与科技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英国医疗卫生事业概况英国行政分为四部分:England,Wales,Scotland和NorthernIreland。
主要二个行政区为England和Wales;Scotland和North-ernIreland二个行政区有相对独立的政府及管理系统。
,土地面积为240,939平方公里。
(一)英国卫生统计数字1•人口54,888,844人(男:26,574,954,女:28,313,890)根据英国政府统计中心公布的1991年统计资料人口出生率13. 9%。
,死亡率%。
平均期望寿命男73岁,女79岁。
计划免疫100%。
2.死因(1991年)46%(冠心病26% )25%(肺癌占第一)11%(哮喘等)3.卫生系统人员1,086,135人。
其中:医生46,849;护士402,066(助产士23,976);教授、技术员83,987;管理人员129,716;办公室、秘书2,786。
4.财政公共卫生事业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485亿(英磅,下同),其中75%来自国家,25%来自地方。
国家卫生服务(NHS)占%,均由政府拨款。
大学的40%所需经费由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拨款,主要用于大学人员工资、基本设施、设备、学生学习费用。
当地政府负责其余大学所需的学生生活、医疗、交通等费用。
研究、学术交流、访问等大学所需经费均由医学研究委员会、公司、慈善机构等资助。
研究与发展经费总计20亿(1992/1993年度)其中卫生部(DepartmentogHealth)15%公司(ludusetries) 50+%慈善机构(Charities) 15%大学本身(Universities) 10%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ResearchCouncil) 10%其他6%经费使用分布:1/3用于基础研究,近1/2用于发展。
(二)英国机构和体制1.国家卫生服务机构(NHS)国家下设13个部,卫生部是13个部之一。
负责管理全国医药卫生工作。
全国分14个大区(region),177个地区(District),90个家庭卫生服务部门。
大区和地区行政部门分管医院、财务、药房及卫生宣教机构;家庭卫生服务部门主管社区卫生服务、通科医生(GP)、医疗财政等。
全国1624所医院(1990/1991年统计数);病床数最大医院有2000张,最小医院50张。
通科医生(GP)每人负责二至五千人口的医疗保健。
英国实行全民医疗免费制度。
住院病人的吃住治疗检查药物等费用全免;在通科医生的门诊就诊,只交4英磅挂号费,不开药不交费用,其余检查一律免费。
16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人连挂号费也免,包括各种疫苗接种。
人口有病首先找自己的GP,问题解决不了,由GP负责转指定医院,并将相应所需医疗费交给医院。
GP从家庭卫生服务部门领取所管辖人口的医疗费,每年要作计划。
GP看病时只开处方,病人拿处方去药房买药。
年底由家庭卫生服务部门财务处与药房结算。
2.大学全国有74所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均设在大学中。
大学中有31所医学院,其中28所获学士学位,3所是研究生院的医学院。
学制一般5年,前2年学基础,后3年学临床课,毕业后学习一年获学士。
关于毕业后晋升职称分两种途径:全英国18—21岁的中学毕业生中有1/3可考入大学学习。
3.研究机构英国没有独立的医学研究机构,均设在大学、公司、慈善机构、学术团体中。
根据需要设立实验室,随任务转向、人员流动、经费多少可随时撤消或建立新实验室。
主要资助科研与发展项目的部门有:政府:卫生部研究与发展司社会学术团体:英国技术集团、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皇家科学会、皇家医学科学会、医学研究委员会。
国际组织:欧州共同体(EEC)、世界卫生组织(WHO)、海外发展联盟(ODA)。
慈善机构(Charities):有100多个。
如:肿瘤.研究基金会、医学研究慈善机构委员会、WelcomeTncst。
公司:葛兰素、联合利华、Shell公司等。
二、英国主要医药卫生组织和科研机构(一)英国卫生部共16个部门,2000名职员。
重点访问了“研究与发展部门”,共80名职员。
主要负责医药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政策制订,科研经费,基金合同。
每年科研经费5600万,占全国医学科研投资15%;科研合同一般为2—3年期限,其中60%为长期连续性合同,每年增加新合同,每年申请新合同书约250个,中标率30%,每个合同投资强度不等。
每项申请书先请2名专家书面评审,然后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
每年组织一次合同检查评估。
有的项目要请其他国家的专家同行评审。
执行好的可继续合同,不好的则中止合同。
合同书均存入计算机,每年执行情况也存入,便于查询,写报告,供制订政策或专家评审时用。
卫生部信息部门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通过Medline联网,并自编了公共卫生部分软件。
英国卫生部有12所大学为直属重点研究单位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有相对独立性,但接受卫生部研究与发展部门任务,有46个研究所,有的设在大学中,该组织有80年历史。
每年和研究与发展部门共同召开4次会议:共同制定政策、计划,听取意见(相互),帮助该司对项目作评估工作。
下设十几个专家委员会,设有专门统计中心。
每年研究经费2亿5千万,75%用于基础研究,25%用于临床研究。
近几年,为加强发展应用研究拨出600万用于开发项目。
每年签1000多个研究合同,短期合同2—3年,长期合同5—10年。
60%经费资助直属研究所,40%资助在大学中的研究单位。
经费开支可用于科研、国际交流、到国外进修、读博士后奖学金等。
皇家科学院(Royalsociety),有1加名职员,1000位知名科学家为会员。
会员为终身会员,每人每年交纳200英磅会费。
每年有10—15%减员,增补新会员,每位新会员必须由6名正式会员推荐,同时接纳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成为会员。
该院每年经费2300万,基中1400万用于本国科研,50万资助中国的交流项目45个(10万),奖学金40名(30万),代表团互访60人次(10万)中英科学家各一半。
皇家医学会(RoyalsocietyofMedicine),成立于十八世纪(1773年),是英国医学界学术交流场所和组织。
由国际组织、国内大公司及各国相应团体资助,每年召开100—200个学术研讨会,有专门的会议厅、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科学家俱乐部等。
国家科学技术办公室,1992年成立,为加强政府部门与学术团体、慈善机构中研究部门的协调、合作。
下设6个委员会:医学研究委员会、农业与食品研究委员会、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自然与环境研究委员会、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
该办公室直属付总理管。
1993年写出白皮出(1994一2000年英国科研战略)其中卫生部门重点在研究疾病控制及如何提高国家卫生服务质量。
三、英国卫生改革1.改革目的提高国家卫生服务质量。
即节约政府开支,作好社区服务,减少医院等候就诊时间,主动为病人服务。
2.改革措施调正全国医疗布局:仅伦敦市医院过于集中,由12所减到9所。
每所医院根据就诊人数向政府提交经费预算,由政府批准后拨款。
审核经费中包括审核人员,精减到必要数量,其余人员采取自然调离、提前退休、辞退临时工等方法减员。
减少管理层次,精减管理人员:全国14个大区合成12个,177个地区减为77个,社区和GP管委会直接由地区管理。
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合同制管理:医院和地区卫生部门签合同。
超支则采取减员,甚至于关门。
因此,医院必须隆低医疗费用,多收治病人,提高床位周转率,减少等候看病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GP与当地卫生部门签合同,每也要作预算,超支部分在第二年中扣除。
使GP不能开大处方,GP开的处方病人拿到药房核后取药交费。
GP决定转的上级医院是本区内医院。
GP随病人将所需费用交给医院,本区内有不同的医院,他们之间也存在竞争。
四、英国重点医药卫生科研项目1993年英国政府制订了“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白皮书。
英国卫生部与医学研究委员会共同组织制订了国家卫生发展中长期规划“1995—2000年研究与发展规划”,确定了国家卫生发展的战略是改变过去面面具到的提高全面英国卫生状况,为突出重点,即主要疾病的预防和卫生促进的方法,增加治疗。
保健和康复知识是必要的。
重点领域是冠心病和脑率中;肿瘤;精神病;艾滋病与性病等五大类。
围绕这些重点领域及规划,国务院各委员会、卫生部、医学研究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计划,并向全国发布指南。
各大公司、药厂、一百多个慈善机构均根据自己的重点、能力支持国家、卫生部规划中的重点项目。
可以说,绝大部分项目投资经费来源于企业、公司、药厂。
访问期间所了解到的开展的研究项目:1.英国伦敦大学公共卫生与政策研究室正在组织“脑率中流行病与防治研究”该项目已列入国家重点规划,主要目的是如何组织各方面力量在社区开展防治工作,达到降低发病率。
除此外,与其他国家开展联网合作研究,定期交流学术信息。
2. 爱丁堡地区卫生局在肿瘤、心脑血管、营养等方面开展全面流行病学与防治工作网络化研究,从社会宣传提高自我预防保健能力,到在社区开展各种防治疾病保健服务,作好重点病人随访等有很好经验。
3.牛津大学世界著名的流行病学专家里查德.彼特(Richardpetor)在慢性病流行病、病因学研究方面有杰出成绩。
在肿瘤、心脑肺血管、糖尿病等方面及营养、吸烟与疾病关系研究作了系统研究,长期与中国卫生界同道密切合作。
他是WHO流行病学方面顾问,被中国预防医科院聘为名誉教授,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顾问。
4.伦敦大学儿童疾病研究所口腔科在口腔整畸矫形,口腔唇额裂手术方面在国际上领先。
与中国口腔专家有着密切合作。
为我国培养了专门人才。
5.曼切斯特大学语言听力障碍训练中心有系列配套语言测试、诊断、训练、治疗的有关设备,软件、教材及先进的训练方法,同时开展基础研究。
该项目为医学研究委员会长期资助的中心。
正在商谈与中国方面合作,帮助培养我国专业医生。
6. 利物普大学热带病研究所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力量雄厚。
血吸虫、疟疾、农业用昆虫等分子探针及单克隆细胞株供应几乎全国,有的出售于国外。
该大学与伦敦大学均设有热带病研究所为卫生部重点所及研究热带病基地。
7.英国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主要研究生物技术如旦白工程、动物细胞技术、细胞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
8. 爱丁堡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肝炎室对乙型肝炎、丙肝的基因工程疫苗、分子探计等方面研究是卫生部重点项目。
基因调控研究室主要研究“果蝇卵细胞发生、性别遗传决定、卵黄旦白表达调控机理等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
已与上海中科院细胞所、上海生命科学联合开放实验室合作研究并交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