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一)
- 格式:pdf
- 大小:160.51 KB
- 文档页数: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化学品英文名称:Lambda-cyhalothrin企业名称:XXXXXXX地址:XXXXXXX邮编:XXXXXXX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传真号码:XXXXXXX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产品代码:XXXXXXX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农用杀虫剂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等毒杀虫剂。
食入、皮肤接触都可能中毒。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对鸟类低毒。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2B呼吸或皮肤过敏-皮肤致敏类别1B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经皮类别5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眼睛刺激;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可能有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采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就医。
食入:洗胃,就医。
收集泄漏物。
火灾时,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建议采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 CAS No.高效氯氟氰菊酯 2.991465-08-6 甲醇20 67-56-1二甲苯40 95-47-6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冲洗。
近期,自中国第一个与溶剂有关的政策性法规《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生效之后的第一次中国农药生产批准证书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在本次评审会议上,并没有出现乳油产品申领批准证书。
但是中国国内一则关于“国内乳油农药生产批准证申领‘开闸’”的新闻迅速传遍农药界。
自2009年工信部停止办理乳油产品新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之后,有300多家企业的近400多个乳油取得了农药登记证,却在取得合法生产资质上遇阻。
因此中国农药企业一直期盼政府能针对乳油产品能够放开申请。
乳油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贮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等诸多特点,为中国农药制剂中重要剂型之一,其产量一直占农药制剂总产量的20%以上。
据ICAMA数据,截止2013年底,乳油剂型的登记数量有9466个,比位居第二的可湿性粉剂多出了300多个,而除了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之外,所有其它剂型的数量综合只有9240个,乳油的登记数量占总剂型登记总数的近40%。
虽然乳油产品具有众多优点,但乳油产品多含有大量的易燃有机溶剂,且使用量最大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性大、易燃、半衰期长等缺点,因此虽然对中国农药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但各界对农药乳油的关注和控诉一直不断。
考虑到中国农民的用药习惯,及环保溶剂替换后的价格和技术问题,避免对行业造成过大冲击,乳油产品的治理和更新换代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006年,原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经过调研和专家论证,将分三阶段来削减乳油产品。
第一阶段,国家发改委(现工信部)2006年第4号公告,“自2006年7月1日起,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 第二阶段:工信部《工原(2009)29号》公告,“从2009年8月1日起停止颁发新申请的乳油产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第三阶段:在适当的时候除一些只适合制备乳油的农药产品外,停止以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为溶剂的乳油产品生产。
停止乳油生产企业核准和停止新乳油产品生产批准证书的颁发已经实施好几年,对乳油产品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到2013年底,全年所申请的乳油产品登记数量比重从多年来的40%以上降到了2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篇一:3.2120XX年中国农药制剂年度回顾及发展趋势20XX年中国农药制剂年度回顾及发展趋势15年,对于整个农药行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农药制剂行业也是如此。
这一年,“零增长”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方向,原药进入微利期,制剂行业增速放缓。
与此同时,国家加强了对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监督和管理,与农药行业相关的特别是安全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加大了监督和处罚力度。
另外,“互联网+”在农药行业的广泛应用,尤其在制剂行业热度不减,各种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正在逐渐改变着农药行业的发展模式与趋势。
总之,规范化、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将会成为今后农药行业发展的热点与亮点。
120XX年农药制剂登记情况20XX年登记产品3,294个,与上年基本持平。
20XX年登记杀虫剂954个,占比28.96%,同比减少4.0%;杀菌剂1,000个,占比30.36%,同比增加了1.7%;除草剂933个,占比28.32%,同比增加了1.7%;卫生杀虫剂235个;植物生长调节剂94个;其他78个。
杀菌剂增速显著,且成为登记总数量中的首位,与20XX年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与20XX 年吡唑醚菌酯等专利到期产品登记数量多有着直接的关系。
登记结构变化与产品专利过期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和跟踪,同时也值得警惕,知识产权、同质化等或许是未来的主要矛盾之一。
20XX年按剂型统计:悬浮剂767个,原药403个,可湿性粉剂359个,水分散粒剂270个,水剂245个,乳油180个,水乳剂159个,可分散油悬浮剂126个,微乳剂122个,悬浮种衣剂122个,颗粒剂91个,电热蚊香液46个,悬乳剂40个,可溶粉剂35个,可溶粒剂35个,其他294个(见图1)。
从剂型角度分析,乳油从20XX年的第4位变为第5位,排名前两位的依然是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按毒性统计:低毒2,524个,微毒464个,中等毒184个,低毒(原药高毒)76个,中等毒(原药高毒)36个,其他10个。
20%氰戊菊酯乳油标准
氰戊菊酯乳油是一种常见的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它的主要成分是氰戊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使用氰戊菊酯乳油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以下是对氰戊菊酯乳油标准的简要解析。
一、氰戊菊酯乳油的制备标准
氰戊菊酯乳油的制备应按照农药制剂的通用要求进行,包括原料的筛选、加工、混合、包装等环节。
在制备过程中,应确保氰戊菊酯的质量和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应保证乳油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稳定性良好。
二、氰戊菊酯乳油的质量标准
氰戊菊酯乳油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含量、悬浮率、乳化性等指标。
其中,外观应呈均匀的乳白色液体,含量应达到标称含量的90%以上,悬浮率应大于90%,乳化性应良好。
三、氰戊菊酯乳油的使用标准
在使用氰戊菊酯乳油时,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进行。
首先,应根据防治对象和作物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用药量和用药方式。
其次,应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避免在农产品收获前使用。
此外,还应注意防护措施,防止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四、氰戊菊酯乳油的储存和运输标准
氰戊菊酯乳油的储存和运输应按照农药的通用要求进行。
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倾倒和泄露,确保产品的安全。
以上就是氰戊菊酯乳油的标准。
在使用氰戊菊酯乳油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30%氰戊菊酯乳油企业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氰戊菊酯乳油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氰戊菊酯原药与适宜的乳化剂、助剂等配制而成的30%氰戊菊酯乳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0%氰戊菊酯乳油:以氰戊菊酯原药与适宜的乳化剂、助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农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为30%氰戊菊酯。
四、产品组成和分类
30%氰戊菊酯乳油主要由氰戊菊酯原药、乳化剂、助剂等组成。
根据需要,可以适当添加其他添加剂。
产品按有效成分含量分为30%氰戊菊酯乳油。
五、技术要求
30%氰戊菊酯乳油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 外观:乳白色至淡黄色液体。
2. 稳定性:在常规贮存条件下,产品应稳定,不出现分层、沉淀等现象。
3. 氰戊菊酯原药含量:不低于30%。
4. 酸度:不大于5%。
5. 水分:不大于1%。
6. 其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六、试验方法
本标准涉及的试验方法如下:
1. 外观:采用目视法进行检测。
将样品置于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中,观察其色泽、杂质等情况。
2. 稳定性:将样品置于恒温振荡器中,以一定速度振荡一定时间,观察其分层、沉淀等现象。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检验方法细则1.概述本检测方法细则是根据本实验室仪器的实际配置情况及现有的检测能力进行编写,按照HG/T《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5.4款规定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法,适用于本实验室使用气相色谱测定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方法。
3.检验依据HG/T《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5.4款规定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法。
4.实验方法4.1 标准样品的配制和测定内标溶液:称取1.0g正葵烷于250mL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定容,密封摇匀。
标准溶液配制:分别称取0.2g萘、N,N、-二甲基甲酰胺、乙苯、甲苯、苯、甲醇、2.0g二甲苯(精确至到0.0002g),于100mL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至刻度,密闭摇匀。
分别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5mL内标溶液5mL于同一10mL容量瓶中摇匀。
4.2 试样的准备和测定称取1.0 g样品于10mL容量瓶中用同一支移液管加入内标溶液5mL,用乙腈定容,密封摇匀,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
4.3色谱配置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DB-1301石英毛细管柱(60 m×0.32 mm×1.0 μm),或其他性能相当的毛细管色谱柱;色谱数据处理机(或工作站);4.4分析条件进样口温度:280 ℃柱温:初始温度60℃(保持8 min),然后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80℃(保持5min),再以60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70 ℃(保持8min)载气(N)流速:1.5 mL/min2检测器温度:280 ℃分流比为:20:1进样量为:1 μL5. 质量控制5.1 每批次样品做校正曲线,若样品浓度超出此线性范围,可取样品直接进样或者稀释样品进行定量测试。
如果仍不能满足要求,可重新绘制标准曲线以满足检测要求。
每批样品或者每20个样品进行一次质控点的测定。
对农药中有害溶剂检测与质量控制作者:周冬雪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农药乳油中的有害物质的标准之中,对农药的乳油组成成分进行了化学物质的范围规定,根据检测和鉴定得出物质的含量,农药的使用进行了规范统一。
本文分析了如何限制农药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使用有害物质的可替代性溶剂等方法进行了阐述,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药;有害溶剂;质量控制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来限制农药乳油中所含的有害溶剂含量,进而较少农药给人体和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严格的规定来要求农药生产商。
但是农药的有害物质不仅仅是乳油中的化学物质,还包括其他使用到的溶剂,也可能存在危害,为了解决此问题,生产企业应对农药生产过程严格进行检查和管理,控制有害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的使用,对农药的加工原料及质量全面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有害溶剂的使用,采取替代性溶剂。
1 农药乳油中有害物限量操作概述相应的农药乳油检测环境中,应当根据相应国家与行业中专业的规范及检测标准作为依据开展操作流程,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测验情况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满足相应数据具备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对实验与检验技术人员自身的操作约束,避免因为检测手段问题导致有害物限量标准误差,从而进一步污染现有生态平衡。
其次,在相应规范与检测标准中,针对农药乳油方面的监督管理应当具备专业化与可操作化的前提,以便促进企业自身对相应农药有害物质的有效把控,从而加强企业质量与产品市场的有效控制,对相关原材料和生产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促进在现有农药市场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地位,更在此基础上完善农药有害物体系的认知,为后续农药的发展和相关规程的制定提供完善且有效的数据参数。
故而,相关定位要求必须具备针对性,在后续操作流程中更应该针对鉴别试验中具备原油、有机溶剂、液体表面活性剂和罐装前有害溶剂的检测措施。
而后利用相关高效液相色谱仪采取有效的色谱柱绘制,确保测定步骤具备样品溶液数值细化与控制基础,完善有害物质计算条件,并确定罐装有害物含量数值,是确保相应农药有害物检测操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核心目标。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农药乳油作为一种常用的农药配方剂型,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农药乳油中可能存在有害溶剂,这些有害溶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制定并遵守相应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势在必行。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该长文的背景与重要性。
其次,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说明农药乳油的组成和应用,以及其中潜在的风险源——有害溶剂。
然后,第三部分将对国际上相关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四部分将关注中国农药乳油行业中相关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并对现行可行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会评价现行标准并提出对未来标准发展的建议,同时探讨农药乳油行业合规管理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解释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国际标准以及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深入分析目前可行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与解读。
同时,本文还将提出未来标准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农药乳油行业合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2. 农药乳油的组成与应用:2.1 乳油的定义和特点:乳油是一种由农药活性成分、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辅助成分混合而成的乳液状制剂。
乳油具有悬浮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它可以有效地将农药活性成分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2.2 农药乳油的种类和用途:农药乳油根据其应用对象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调节生长素等多种类型。
根据农作物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类型的农药乳油来进行防治,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杀菌剂: 杀菌剂乳油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霉菌、锈菌等。
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保护植物免受感染。
杀虫剂: 杀虫剂乳油主要用于防治各种植物害虫,如蚜虫、飞虱、白粉虱等。
浅议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摘要:本文针对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先分析了农药乳油的特点以及有害溶剂的限量要求,接着探讨了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要点,最后提出检测的过程关键和质量控制措施。
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能够发现有害溶剂是否超标,并为寻找代替品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药;乳油;有害溶剂;检测技术引言:在农药乳油中加入数量的有害溶剂,有助于农药乳油的形成,提升病虫害防治和去除的效果。
但有害溶剂的添加量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超过相关标准和规范,会对生产安全、非靶标生物、生态环境等造成较大污染和破坏。
加强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对控制有害溶剂的添加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开展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农药乳油的特点以及有害溶剂的限量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在种植生长阶段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就需要用到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促使农作物健康生长。
农药乳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组分比较简单,由农药原药、有机溶剂、乳化剂共同组成。
在反应釜中充分搅拌就能形成农药乳油,无需复杂的设备,生产加工的成本比较低。
但农药乳油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有效成分随药液,可均匀的分布到农作物表面,提升去除病虫害的效果。
而且农药乳油在存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存储和使用方便。
这也是农药乳油,虽然会威胁环境和健康安全,但市场占有率依然比较大的主要原因。
为控制农药乳油对水系、空气、土壤、使用人员造成的危害,对有害溶剂的添加量有严格限制,比如:苯、甲苯、萘的含量不能超过1%、二甲苯的含量不能超过10%、乙苯的含量不能超过2%、甲醇的含量不能超过5%、DMF的含量不能超过5%。
2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要点2.1检测方法的选择由于国家对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的含量有严格规定,为提升检测效率,需要选择的检测方法,能够对农药乳油中所有的有害溶剂(苯、甲苯、萘、二甲苯、乙苯、甲醇、DMF)都能进行高效检测。
乳油加工质量控制根据本人理解和了解的乳油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事指正,谢谢!一、乳油制剂加工的目的油溶性的固体或者液体有效成分,不能直接分散到水中,使用于靶标作物,为了提高药效,减低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需将有效成分均匀分散于水中,方便施用。
二、乳油的主要配方组成及用途有效成分:直接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化学活性成分;乳化剂:能将不溶与水的油相均匀分散在水中,起降低油珠表面张力的作用。
溶剂:溶解活性成分,达到稀释活性成分的目的,能保证制剂呈流动液体状态。
其他组分:如PH调节剂、增效剂、渗透剂等均是为了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或者提高药效设计的,根据实际需要添加。
三、乳油的质量控制1、指标控制产品指标控制:含量、水分、PH、冷热储、乳液稳定性、外观(均相透明)等中控指标:含量、水分、PH、冷热储、乳液稳定性、外观(均相透明)等2、质量控制A、原材料质量控制:从源头控制产品原料质量,尽量避免采购不符合产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次品),从源头控制。
B、加工过程质量管控:投料前:严格按照配方投料,需要确认所需的原料是否是本次生产需要的,是否已经经过检验?生产线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投料:若有规定投料顺序的,严格按照投料顺序和投料配比执行;发现投产错料(包括多投或者少投及错投)要及时告知技术部门评估风险并出具解决方案。
投料完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艺参数执行(比如温度,搅拌时间、保温时间等)送检:配好后,取样送检,送检样被判定中控指标(含量、水分、PH、冷热储、乳液稳定性、外观(均相透明))合格后,再打入成品高位槽待包装。
沉降:为保证产品质量,让半成品再高位槽沉降一定时间(视产品而定)后再进行包装。
产品入库前的检验:包好的产品,再入库前,需要通知质量部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此次抽检的项目,除了必须检测的中控项目外,还需对包装质量(封口,贴标、喷码、净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判定。
1、自动分散性乳油的乳化分散性是指乳油放入水中自动乳化分散的情况。
一般要求乳油倒入水中能自动形成云状分散物,徐徐向水中扩散,轻微搅动后能以细微的油珠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的乳状液,以满足喷洒要求。
乳化分散性能的测定国内常用方法实验条件标准硬水:342和500mg/L;温度:25±1℃;稀释倍数: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1000倍,其它农药500倍。
实验方法用注射器将1ml乳油,在距离水面2cm高处,慢慢地滴加到装有硬水的烧杯中、,观察乳油在水中自然分散及乳化。
评价方法2、乳化稳定性乳化稳定性是指乳油用水配制成的乳状液的经时稳定情况。
通常要求在施药过程中药液要稳定,不析出浮油或沉淀,即上无浮油,下无沉淀;当药液喷洒到叶面上,由于水分蒸发,乳液被破坏(破乳),有效成分(包括溶剂)或乳化剂沉积在叶面上,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治效果。
如果药液过于稳定,在叶面上不能及时破乳,那么药液在叶面上容易流失现象,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
乳化稳定性测定国内规定方法见GB1603-79,1988年测定步骤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25-30℃标准硬水,用移液管吸取乳油试样,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徐徐加入硬水中(按产品规定的稀释浓度),使其配成100ml乳状液。
加完乳油后,继续用2-3r/min的速度搅拌30s,立即将乳状液移至清洁、干燥的100ml量筒中,并将量筒置于恒温水浴中,在25-30℃范围内,静置1h,取出,观察乳液分散情况,如在量筒中没有乳油,沉油或沉淀析出,则稳定性合格。
3、贮存稳定性乳油的稳定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面的内容。
乳油的化学稳定性是指乳油在贮存期间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要求乳油中的有效成分在贮存期间基本不变化或变化不大,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
物理稳定性是指乳油经贮存后,乳油的外观,乳化分散性,乳化稳定性等物理性质变化情况。
乳油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农药原药的化学稳定性,乳油中水分含量和酸碱度或PH值,其次是溶剂、乳化剂品种、性质和质量,以及原药的纯度等。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一)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实施方案制定背景1、我国农药原药和制剂生产状况2011年,我国农药产量264.8万吨(国家统计局数据),出口140万吨(实物量,农业部数据),进口4万吨(实物量,农业部数据)。
国内消费量约为50万吨(折纯)。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制剂年产量约200万吨。
其中乳油产量约占50%,使用溶剂3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是高挥发性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初步提议与政策发布为减少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的影响,2006年,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经过调研和专家论证,对削减乳油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实施的意见。
第一阶段: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4号公告,“自2006年7月1日起,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第二阶段:工信部《工原(2009)29号》公告,“从2009年8月1日起停止颁发新申请的乳油产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第三阶段:在适当的时候除一些只适合制备乳油的农药产品外,停止以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为溶剂的乳油产品生产。
3、新剂型的储备我国农药剂型主要有乳油、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可分散粒(片)剂、水(油)悬浮剂、微胶囊剂、水乳剂、微乳剂等,有替代老剂型基础。
2010年主要剂型的数量产品类别 乳油 微乳剂 水乳剂 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可溶性液剂 水剂 合计 杀虫剂 3702 745 316 355 136 76 5 5335 杀菌剂 338 91 80 180 67 0 3 759 除草剂 973 46 168 131 13 0 159 1490 卫生杀虫剂 10 10 7 18 2 2 0 49调节剂 16 0 0 7 0 4 26 53 总计 5039 892 571 691 218 82 193 76864、乳油问题之关键乳油问题的关键是溶剂,目前我国乳油所使用的溶剂主要是易挥发轻芳烃溶剂,该溶剂具有毒性较高、易燃、半衰期长,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
此外,在其他一些剂型中还使用较多的毒性较高或具有致癌性的溶剂,如甲醇、二甲基甲酰胺(DMF)等。
如果用其他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的溶剂,乳油仍然是一种好的剂性。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二)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实施方案的任务来源和工作推进情况:1、任务来源2010年12月,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提出立项,2011年4月获得工信部批准立项。
2、工作推进情况2011年1月~5月: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拟定工作方案;2011年6月: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组织起草标准草案;2011年7月:组织起草单位讨论标准草案;2011年8-9月:组织参加起草单位验证分析方法,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10月:报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农药专业委员会;2012年9月: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农药专业委员会通过。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三)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乳油中有害溶剂和推荐溶剂的界定:1、有害溶剂界定(1)有明确致癌致畸作用,对农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2)属于低闪点溶剂,易燃易爆,生产贮运安全性差;(3)属于挥发性有机物质(VOC),在生产场所和农药喷洒后污染大气环境;(4)与水互溶,使用后易污染水源。
2、圈定的有害溶剂与杂质本标准确定的有害溶剂是目前使用量较多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DMF)。
附带杂质包括:乙苯和萘3、推荐溶剂(1)导向: 2010年4月苏州行业环保制剂会议,工信部明确政策导向“乳油产品需要使用植物油及直链烷烃类环保溶剂”。
(2)较安全性溶剂确定:重芳烃:在石油和煤加工过程中副产的C9以上芳烃,做农药溶剂使用的主要是馏程为165-290℃、碳数范围为C9-C16的芳烃。
生物质溶剂:天然产物为原材料,经过分离、纯化、改性、调配可用于化工用途的溶剂。
且溶剂本身有相关的资料证明对人、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四)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乳油成分标准值推荐:1、经验借鉴(1)美国1987年就开始对农药中惰性成分(溶助剂)进行管理,将农药用惰性成分分为四组,要求企业使用安全的惰性成分;(2)我国台湾地区1996年起对农药产品中有机溶剂加强管理, 截止到2006年2月, 对农药产品中使用的38种有机溶剂进行了限期禁用或限量管理;(3)OECD调查报告称,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出台了一些限制规定,更多的国家正在考虑出台相关管理规定。
2、标准值推荐项 目 限量值 苯质量分数,% ≤ 1甲苯质量分数,% ≤ 1二甲苯质量分数% ≤ 10乙苯质量分数,% ≤ 2甲醇质量分数,% ≤ 1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 ≤ 1萘质量分数,% ≤ 1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五)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通过的限量标准:1、限值调整(1)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萘限值无异议;(2)甲醇和DMF有调整,并且调整的范围还比较大。
2、通过的标准(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要求)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六)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贯彻落实(实施方案)1、农药乳油产品限制使用有害溶剂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1)2012年7月,起草实施方案;(2)2012年11月标准通过后起草实施方案第二稿。
实施目标:对目前在乳油生产中大量使用的二甲苯、甲苯、苯、甲醇和二甲基甲酰胺等5种有害溶剂实施限制使用,并对制剂溶剂中乙苯和萘等杂质的含量进行控制,目标是实施限量使用3年内使5种限量溶剂的使用量减少90%以上。
对乳油产品中上述5种有害溶剂设定限量指标,组织分批分期逐步实施。
通过乳油溶剂更新取得经验,适时将5种溶剂的限用措施扩展到其它农药制剂产品上。
为进一步限制使用其它有害溶剂、规范农药制剂生产中其它助剂的使用,编制全面提升我国农药产品安全性的发展规划积累经验和提供依据。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七)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贯彻落实(实施方案)2、实施步骤(1)第一批:选择产品集中度较高、使用量大、在溶剂更新方面已有投产先例或更新技术难度较低的农药的乳油产品群实施。
涉及44个原药的乳油登记品种4000多个,主要是菊酯类、阿维菌素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酰胺类除草剂、唑类杀菌剂等农药中的乳油产品及其它集中度较高的农药乳油产品(包括含有上述有效成分的复配制剂,以下各批次同)。
第一批乳油溶剂更新的农药品种清单如下:(1)阿维菌素(abamectin) (23)灭多威(methomyl)(2)丙草胺(pretilachlor ) (24)氰戊菊酯(fenvalerate)(3)丙环唑(propiconazol) (25)炔螨特(propargite/viscous) (4)柴油(矿物油)及复配制剂 (26)三唑磷(triazophos)(5)敌敌畏(dichlorvos) (27)三唑酮(triadimefon)(6)丁草胺(butachlor) (28)辛硫磷(phoxim)(7)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 (29)乙草胺(acetochlor)(8)毒死蜱(chlorpyrifos) (30)乙酰甲胺磷(acephate)(9)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 (31)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 (10)氟铃脲(hexaflumuron) (32)异丙威(isoprocarb)(11)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 (33)仲丁威(fenobucarb)(12)氟啶脲(chlorfluazuron) (34)吡虫啉(imidacloprid)(13)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 (35)哒螨灵(pyridaben)(14)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P-methyl) (36)咪鲜胺(prochloraz)(15)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 (37)啶虫脒(acetamiprid)(16)高效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 (38)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17)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 (39)腈菌唑(myclobutanil)(18)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 (40)仲丁灵(butralin)(19)精恶唑禾草灵(fenoxaprop-P-ethyl) (41)异恶草松(clomazone)(20)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 (42)二嗪磷(diazinon)(21)联苯菊酯(bifenthrin) (43)氧乐果(omethoate)(22)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44)氟硅唑(flusilazole)(2)第二批:原则上由第一批余下的乳油品种组成。
(3)第三批:溶剂替代技术难度很大且国内外尚无溶剂替换先例的极少数乳油产品。
第三批乳油产品由相关企业申报,并经逐级论证、审定后于2014年9月30日前确定并公布清单。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八)作者:李正先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贯彻落实(实施方案)3、进度安排(1)总体进度:目标在4年内完成。
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在前三年完成,为保证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的续展换证对实施周期的覆盖,第一、二批之间设置一年交叉。
(2)分解进度:自本方案文件发布之日起至2014年9月30日前实施第一批农药乳油产品溶剂更新,在生产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续展换证时完成新配方的审批工作。
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实施第二批乳油品种的溶剂更新。
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实施第三批乳油产品的溶剂更新,其中若确有因技术原因暂无法实施溶剂更新的产品,将分别经论证确定缓改、限用、改换剂型或淘汰等审定结论。
4、有关措施不搞一刀切,分批次与正常的生产批准证书或生产许可证书续展换证相结合,使农药乳油溶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
分省市组织《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的检测项目培训。
同步增设生产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续展换证的全组分申报要求,并附相关有害溶剂含量检测报告。
从严控制《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允许10%的二甲苯限量,企业在使用此上限指标时,应说明必须使用的技术原因。
在各批次实施周期内,对生产批准证书或许可证书续展换证靠前的产品,照顾适当后延申报。
供农药制剂用的溶剂,设立所含乙苯和萘的杂质限量指标并公告。
参照国际同类产品的指标,分别为0.1%和1%(Solvesso ND系列溶剂油),农药企业在与溶剂供货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标注乙苯和萘等杂质含量的相应要求,以保证产品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