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与人种(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9.21 MB
- 文档页数:45
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导入新课]人总要居住一定的空间,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表现,即人口分布。
各地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讨的内容。
板书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讲授新课]过渡 我们要准确地了解和说明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特征,就需先知道什么是人口密度。
61活动1,根据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举例,写出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
板书 1.人口密度=)()(平方千米该地区的总面积人该地区的总人口数 动1所提供的资料,计算人口密度,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3.投影展示下表,反响学生对“人口密度〞的理解及计算的结果。
地区面积/千米2 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A 地12500 1000000 80 B 地 12500 2000000 160 “世界人口的分布〞〔不要文字说明〕,读图思考以下问题:〔1〕指出图中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及其分布规律。
〔2〕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教师先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
然后引导学生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分布规律。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都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
6.教师再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
然后引导学生先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稀疏地区,并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地区分别有哪些特殊的纬线穿过。
继而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列举实例说明人口稀疏区及其分布的规律。
〔撤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区——沙漠地区,亚马孙平原——雨林地区,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高纬度地区,青藏高原——高原山区〕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
7.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拟世界各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使学生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匀。
8.出示下表,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为例,从地形、气候、降水三方面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边填表,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的自然原因。
人口与人种教学内容人口与人种〔1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比照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能运用资料,比拟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
3.用实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能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点;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2.人口问题及对策;3.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原因。
教学策略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是怎样变化的?补充70亿人口的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
地球上的人口到达这么多,是匀速开展的还是越来越快?提出你的证据。
目标认定:集体学习目标后,找一个同学复述目标。
学习新课:根据目标划分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调控、指导。
一组:分析70页图4.1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规律。
二组: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其大于0、等于0、小于0的人口增长情况。
三组:阅读图4.3人口增长示意图,然后填表,说出世界人口变化规律。
四组:绘制非洲人口增长柱状图,说出世界人口变化规律。
五组:绘制非洲人口增长折线图,说出世界人口变化规律。
二次备课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并让他们讲解表示的含义。
〔局部学生能绘制出以上几种图表,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为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可事先安排让小组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讲。
〕几种图表放在一起,便于学生比拟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点拨升华:表示人口增长快慢的方法: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增长柱状图、人口增长折线图、人口增长示意图、人口自然增长率五种表示方法及其差异。
通过以上学习,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图表,说出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文地理的开篇,应以所学知识为铺垫展开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地图、分析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气候和地形知识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能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能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2. 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统计数据、人口增长曲线等资料、图表,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2.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3. 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2. 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2.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3.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1.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2.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 人口问题及对策;4. 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课程引入】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现在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请你按一年365.25天,计算一下每天、每小时、每秒各增加多少人?请同学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结果为:师: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
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板书:一、人口问题1.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讲授新课】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生:阅读课本回答。
师: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相应的能源、资源。
人口和人种〔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开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等教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内容: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板书设计: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数量 2速度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1、人口密度2、人口稠密区3、人口稀疏区4、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的关系作业设计:教学反思:9.2 巴西【教学目标】1、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2、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3、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读图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以市场上出售的“雀巢咖啡〞引出世界“咖啡王国〞巴西的工农业生产。
新授板书:二、开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设问:巴西属热带气候,可能生产、出口什么产品?教师讲述:“二战〞后,巴西经济开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 2 课时教案1.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和能量, 还要向自然界排放生产、生活废弃物。
引导学生说一说人的这一作用是怎样实现的?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赛:讨论:人口多好还是少好?说说你的理由?3.展示平台一: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1)图文结合:1.说一说:2.小组讨论交流。
3.展示与交流:(1 )人口过多会带来:交通拥挤追问:这样的现象会产生什么问题呢?5.引导学生汇总人口增长过快和增长过慢来的问题。
1. 世界 70 亿人口各异,你能说出下列人员的不同吗?这些人种是怎样划分的呢?2.展示交流:出示研讨特征,鼓励学生发现总结: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身材举例说明: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 , 阅读材料与分析归纳:1.读左图,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A.一直很快 B.1900 年后逐渐变缓C.一直缓慢 D.1950 年后迅速加快2.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有()A.粮食供给压力加大 B.劳动力可能会短缺C.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D.消费水平迅速提高3.据右图分析,我国近年来施行“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已变小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新生人数已很少 D.已不需要“计划生育”4.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看,欧洲可能产生的人口问题有()A.住房拥挤 B.劳动力短缺 C.就业困难 D.交通拥堵5.下图现象所示的原因有()①乡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②城里有好学校,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③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④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