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3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3.1 复习笔记Ⅰ. Background Knowledge(背景知识)The harmonious collaboration between Queen Elizabeth and the Parliament which represented the interest of the bourgeoisie was intensified at the end of Elizabeth’s reign. As JamesⅠ and Charles Ⅰ came to thron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onarch and the Parliament became more and more severe. In 1642, the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broke out. King Charles Ⅰ was beheaded in 1649, and the war ended. Monarchy was abolished. England was declared a commonwealth, i.e., a republic.After the death of Cromwell, the Parliament recalled Charles Ⅱ to England in 1660. Then followed the Restoration period. When James Ⅱ threatened to restore the old absolute monarchy, the bourgeoisie expelled him and invited William, Prince of Orange, from Holland, to be King of England in 1688. This was called “Glorious Revolution”, after this revolution, the state structure of England was settled, within which capitalism could develop freely.伊丽莎白女王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之间良好的合作在她统治的最后几年变得紧张起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资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起止时间:1640年~1688年(1688年宫廷政变)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长期关闭的议会
发展过程:
①开始: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议员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掀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④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⑤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复辟
⑥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革命期间和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时间:1689年。
通过机构:议会。
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②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笔记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城乡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原因和表现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第四自然段分析概括)(1)概述表现:①手工工场的建立②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的建立(2)分析原因(4个)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的有利地位,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手工工场的发展②圈地运动促进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③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④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
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19页“16世纪英国民歌”一段材料,(1)材料描绘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描绘了16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情况①规模大,分工细,组织较严密②不仅雇佣男工,还雇佣女工和童工③工人劳动时间长,但工资低④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②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③圈地运动的开展④都铎王朝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利措施⑤有利的地理条件(2)民歌反映的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①充实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②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③促进了清教运动④推进了圈地运动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圈地运动——英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它源于社会个体行为,后的得到政府支持;实质是英国传统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出现的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羊毛和毛织品的出口量迅速增加,进而使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力丰厚的产业;→→在工商业发达的东南部农村,首先出现了圈地养羊的圈地运动。
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根本原因------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阶级和领导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3、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4、过程:1)开始-----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2)主要战役及转折---1645年纳西比战役,议会军打败国王军3)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权并担任“护国主”。
(克伦威尔虽然也专制独裁但他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故此政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4)复辟-----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复辟。
5)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赶跑詹姆士二世,邀请其女儿女婿回英国执政。
即“光荣革命”5、《权利法案》------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成文法典。
1)颁布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2)目的-------限制国王权利3)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6、影响:(国内)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国际)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阶级和领导人-------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华盛顿。
3、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4、过程:1)开始------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2) 建军------1775年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独立宣言》内容需理解)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荷兰开始支持美国抗英。
5)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影响:(国内)(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质;(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国际)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指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根本原因*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3、政治统治:都铎王朝的统治——客观上促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1)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因为力量弱小,还需要依靠封建王朝的保护来发展。
(2)措施增强****统治:实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 *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开始确立海上霸权(3)影响: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时间:17世纪初开始 (2)表现:厉行君主****,触犯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宗教****,迫害清教徒。
(3)结果: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政局日趋紧张,终于导致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1)组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2)斗争: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实行斗争(1629年被解散) *英国议会的出现和权力2、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时间:1638年(2)原因: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3、革命爆发的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1)议会的召开: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征收新税而重开(2)议会中的斗争:反对派拒绝征税法案,而且提出要求限制王权(3)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利用议会合法的斗争形式实行的革命开始了。
4、革命的经过(1640—1688年)①开始:1642年国王查理一世挑起(1)内战②概况议会军与克伦威尔的崛起决定性战役:纳西比战役和马斯顿荒原战役③结果:内战结束,国王被俘;1649年1月,国王被处死。
(2)共和国的建立与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①共和国的建立A.措施:对内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宗教上厉行清教法②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规;对外征服爱尔兰,实行英荷战争,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B.1653年底,就任“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A.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克伦威尔死后混乱的政局B.概况 1660年,查理二世即位复辟与反攻倒算英国政坛分化,形成政党——辉格党与托利党(代表利益)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企图恢复天主教,引起反对A.原因;詹姆士二世的统治②“光荣革命” B.概况:1688年,辉格党和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夫妇入主英国;1699年初,两人即位。
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表现:①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②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2)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圈地运动的推行;③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成长(有共同利益)①资产阶级构成: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②新贵族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兼营工业和商业3、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二)过程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①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②斗争:国王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得到群众支持。
③意义:揭开革命的序幕。
2、内战爆发;议会军和王军著名人物:克伦威尔;占戈役;纳西比占戈役、马斯顿荒原占戈役。
3、处死国王:1649年1月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①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②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目的:限制王权;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四)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社会经济的变化:①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
②资本主义农业出现“圈地运动”,使农民成为雇佣人,资本主义农牧场出现和发展。
③开拓海外贸易,新航路开辟后。
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的中心,都铎王朝鼓励发展丁商业和海外掠夺。
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和田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⑤都铎王朝采取措施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的实力,打败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关系的变化: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牧场主和农场主有的兼顾经营工业和商业成为新贵族,他们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和继承人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厉行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造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面。
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的各项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开始在议会形成反对派。
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尖锐。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⑴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为反抗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举行起义。
⑵革命开始: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企图征税讨伐苏格兰人;反对派不仅拒绝征税,而且要求限制王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⑶内战:查理一世讨伐议会,1642年挑起内战。
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和马斯顿荒原等战役中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
经议会审判,以叛国罪于1649年1月在伦敦处死查理一世。
⑷共和国时期: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等人掌握大权以武力维护统治。
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征服了爱尔兰和苏格兰,并竭力维护英国,维护海外贸易。
1653年底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⑸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倾向复辟。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年—1688 年)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结束时间、标志:1640 年-1688 年;结束标志: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
)
3.代表人物: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击溃王军主力;1649 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时期,担任护国公,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
)(认识人物)
4.文献:《权利法案》
(1)颁布时间、机构、目的:1689 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
(2)主要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3)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日本也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引领了时代发展潮流。
当时的时代发展潮流:发展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代替封建(制度)社会)(被马克思称之为欧洲范围的革命)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习笔记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城乡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原因和表现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第四自然段分析概括)(1)概述表现:①手工工场的建立②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的建立(2)分析原因(4个)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的有利地位,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手工工场的发展②圈地运动促进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③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④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
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19页“16世纪英国民歌”一段材料,(1)材料描绘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描绘了16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情况①规模大,分工细,组织较严密②不仅雇佣男工,还雇佣女工和童工③工人劳动时间长,但工资低④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②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③圈地运动的开展④都铎王朝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利措施⑤有利的地理条件(2)民歌反映的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①充实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②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③促进了清教运动④推进了圈地运动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圈地运动——英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它源于社会个体行为,后的得到政府支持;实质是英国传统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出现的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羊毛和毛织品的出口量迅速增加,进而使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力丰厚的产业;→→在工商业发达的东南部农村,首先出现了圈地养羊的圈地运动。
(2)产生和发展过程:产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随着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圈地运动迅速高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圈地运动在逐渐得到政府支持下,进一步发展。
(3)结果: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所有制、经营方式的变化);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化为雇佣工人,圈占土地的贵族地主成为新贵族(阶级关系的变化)(4)实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5)性质:农业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运动,农村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它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实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6)分析影响(注意思维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①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是“羊吃人”的掠夺史,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农民掠夺的基础上的(非正义性)②对农村来说,瓦解了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③对资本主义来说,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积累、自由劳动力和市场,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壮大了新贵族的力量,后来和资产阶级一起充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因而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关于新贵族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渗入农村)、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质属性(资产阶级范畴)、与旧贵族的主要区别是(生产方式不同)、与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相同点(经济利益)、来源(圈地的旧贵族,有的也兼顾经营工业和商业)、地位(与资产阶级一起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因来源于旧贵族,又资产阶级化,因此具有革命性,有具有保守性)(3)分析影响(注意思维角度):①阶级关系的变化: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形成();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兼营工业和商业,称为(),二者有共同的(),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②政治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逐渐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③思想方面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如萨士比亚戏剧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的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区别:概述16——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发生的重大变化)(1)经济根源: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海外掠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2)阶级根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3)思想根源: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清教运动,清教教义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思想动员作用。
(4)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国王信奉君权神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
为镇压起义,1640年英国被迫召开议会。
▲关于清教问题出现时间:是宗教改革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新教派。
主张:①纯洁英国国教教会,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的教义教规②要求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提倡清净、节俭的生活。
地位:清教教义适合资产阶级早期追求积累资本的生活准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动员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清教的旗帜下进行的,因此资产阶级革命又称“清教徒”运动,它是宗教改革的继续和发展)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分析曲折的原因(1)曲折过程: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年):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掌握政权),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实质反映了什么矛盾?)②内战阶段(1642——1649年):清教徒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经过纳西比、马斯顿荒原等战役打败王党军队,结束内战;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阅读内战插图)③共和国时期(1649——1653年):克伦威尔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征兵爱尔兰和苏格兰并竭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④护国主时期(1653——1660年):克伦威尔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高级军官争权夺利。
⑤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年):查理二世和和詹姆世二世实行反攻倒算的政策(核心是恢复天主教)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在政治斗争尖锐化形势下,英国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贵族地主和国教上层利益的()党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同意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复辟的实质?直接背景:高级军官争权夺利,造成政局混乱目的:巩固统治秩序(直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根本)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贵族(或斯图亚特王朝)的妥协▲复辟政权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统治政策与当时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⑥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
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确立▲光荣革命的原因、目的、方式、过程、发动者、实质、历史地位原因: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目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方式:宫廷政变的方式。
没有流血的冲突,因此为资产阶级津津乐道,称“光荣革命”过程:辉格党人和部分托利党人发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丽共同当英国国王。
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
1689年二人登上英国王位。
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势力的又一次妥协。
(但从背景看,妥协是必要的)历史地位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完成②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③从此,英国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为英国的改革和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④但是,它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具有一定局限性(2)分析曲折的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本主义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他们与封建势力联系密切③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必然会垂死挣扎2、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的主要表现:①都铎王朝建立国教②兴起新教徒运动③斯图亚特王朝厉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④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原因是反对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⑤议会中以清教徒为核心的反对派与国王斗争,揭开了革命的序幕⑥克伦威尔掌权后厉行清教法规⑦詹姆士二世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⑧威廉和玛丽信奉新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天主教、国教、清教、新教:宗教改革前,天主教占统治地位,宗教改革后,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是英国国教,教会的最高首脑是国王而不是教皇。
宗教改革后期出现了要求纯洁英国国教教会的清教,反映了资产阶级意识。
光荣革命后,威廉信奉新教。
3、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长期性、曲折性(几经反复)、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保守性、具有宗教色彩原因;参考上面三、结果: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1、解释《权利法案》背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确立。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限制王权,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意义:①政治上,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有利于推动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②从治理国家的角度看,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体现了从人治向法制转化的趋势③经济上,有利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2、什么是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它保留君主,君主的权利受宪法的限制。
3、简述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前提、过程(或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确立的)并简要评价(1)确立前提:①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的启蒙思想,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②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为其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2)确立过程:①初步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②发展: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用:参照《权利法案》的作用评价: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它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思考: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候,中国的政体是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君主专制的强化,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4、背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世界意义:它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