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评分标准2020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姓名科室得分项目操作步骤及标准分值(100分)扣分操作准备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戴无菌手套10分用物准备:新生儿复苏模型、辐射暖台或模拟暖台的桌子、手套、吸引球囊或吸管、听诊器、肩垫、擦干新生儿用的毛巾和毯子、自动充气式气囊或带压力表和氧源的气流充气式气囊、流量表、面罩(足月和早产的尺寸)、执行常压给氧的方式(氧气面罩、氧气管)、计时器、胶带、吸引器和导管、胎粪吸引管、功能良好的喉镜和镜片、气管导管、金属芯(每漏一项扣1分)评估新生儿:Apgar 评分5分环境:温度、光线适宜复苏初步步骤A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2分),2.摆正体位(鼻吸气位)(2分),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2分),4.擦干全身拿开湿毛巾,给与刺激,重新摆正体位(2分),5.评价呼吸、心率、肤色,要求讲述根据评价需采取的措施,见流程图。
(2分)。
10分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B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2分),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2分),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2分)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5分),5.正压人工呼吸30秒(频率:40~60次/分压力:胸部略见起伏,用听诊器听心率6秒,评价(5分)。
备注:氧流量5升/分(2分),面罩不可压在面部,不可将手指或手掌至于患儿眼部(3分),念“一”时挤气囊,念“二三”时放气,(3分),正压呼吸时间超过2分钟需插胃管(2分),30秒正压通气后心率小于60次/分,进行胸外按压(或气管插管)(4分)。
30分胸外按压C1.用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心率小于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需要实行胸外按压(5分),2.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5分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5分),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5分)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3 ,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5分),5)30秒胸外按压后,听心率6秒,心率小于60次/分,重新开始胸外按压(并使用药物),若心率大于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人工呼吸(5分)30分项目操作步骤及标准分值(100分)扣分药物治疗D1.肾上腺素指征:心搏停止或在30 s 的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心率持续< 60 次/ min。
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本文档旨在制定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以便评估医务人员在进行婴儿复苏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技术熟练度。
以下是该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评分项目1. 气道管理(20分):- 合理使用气囊面罩,保持通畅的气道(5分)- 有效给予氧气,维持适宜的血氧饱和度(5分)- 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5分)- 判断和处理气道梗阻的情况(5分)2. 通气(25分):- 正确连接到气管插管或面罩,保证通气的有效性(5分)- 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5分)- 正确判断通气效果,及时调整通气参数(5分)- 正确使用呼气末正压和峰压控制(5分)- 采用有创或无创通气的适当时机(5分)3. 心脏按压(25分):- 正确找到胸骨和心前区,施行高质量的心脏按压(10分)- 合理判断按压深度和频率,维持正常血流循环(10分)- 注意观察心脏按压效果,及时调整按压力度和速率(5分)4. 药物给予(15分):- 判断药物给予的必要性和适当时间(5分)- 正确计量和选择药物,遵守给药原则(5分)- 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5分)5. 心电监护(15分):- 正确放置心电监护仪,获取准确的心电图信息(5分)- 注意观察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5分)- 熟练识别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迹象(5分)6. 团队协作(20分):- 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协调(5分)- 快速做出决策和分工合作(5分)- 高效运用团队资源,实现任务目标(5分)- 进行有效的工作反馈和总结(5分)评分细则每个评分项目按照出色(满分)、良好(80%)、一般(60%)和不合格(低于60%)等级进行评价。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评分标准的结果可供医务人员和培训机构参考,以提高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为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特别声明: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操作,不得视为医疗建议。
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2)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该评分标准用于评
估新生儿在呼吸复苏过程中的状况,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和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评分标准
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1. 心率:根据新生儿的心跳情况评估心率得分,心率高于100
次/分钟得分为2分,介于60-100次/分钟得分为1分,低于60次/
分钟得分为0分。
2. 呼吸努力: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努力情况评估呼吸得分,存在
明显呼吸努力得分为2分,有些呼吸努力得分为1分,无呼吸努力
得分为0分。
3. 色泽:根据新生儿的肤色评估色泽得分,粉红色得分为2分,灰色得分为1分,蓝紫色得分为0分。
4. 肌张力:评估新生儿的肌张力情况得分,四肢有活动得分为2分,有些活动得分为1分,无活动得分为0分。
5. 反应性:根据新生儿对刺激的反应情况评估反应性得分,有好的反应得分为2分,有些反应得分为1分,无反应得分为0分。
结论
新生儿呼吸复苏评分标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估工具,帮助他们在呼吸复苏过程中更准确地判断新生儿的状况。
该评分标准的应用可以提高抢救效果,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新生儿窒息复苏评分标准考生:总得分:项目内容标准分得分复苏前5-6秒内判断是否需要复苏。
2 戴手套。
1 物品准备:听诊器、吸球、负压吸引器、一次性吸痰管、人工呼吸气囊、温热毛巾、气管导管、喉镜、弯盘、纱布、棉签、注射器、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2初步复苏保暖:置于预热的开放式抢救台上腹壁温度36.5℃;或用预热好的干毛巾将新生儿裹住。
室温27-31℃,台温32-33℃。
2 体位:肩部垫高2~3cm颈部轻微伸仰,外耳道与肩上部同一水平。
2 清理呼吸道:头部转向一侧,先口咽,后鼻腔,吸净黏液(<10秒)。
2 擦干:用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拿开潮湿的毛巾。
擦干前后保证新生儿的头部保持“吸气”体位。
2 刺激:用中等力度拍打或手指弹患儿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
2 重新摆好体位。
2 如仍有紫绀,用氧气导管或面罩常压给氧,流量大于5L/分。
使氧气面罩或氧气管尽量接近新生儿鼻腔。
2 评估:呼吸未改善,心率<100次/分,进入下一步。
2 包括评估在30秒内完成。
2建立呼吸复苏气囊带储氧袋并接氧气。
2 测试气囊是否正常工作。
2 进行人工呼吸的人需站在新生儿的头位。
2 面罩覆盖嘴、鼻子和小部分下颌,不覆盖眼,不可将面罩用力压在面部,手指不可置于眼部,不要压迫喉、气管。
3 频率40~60次/分。
2 挤压放松比例为1:1.5-2。
2 通气有效时见到胸廓起伏,呈现“浅呼吸”状态。
3 评估: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 包括评估在30秒内完成。
2维持正常循环行胸外按压的人须站在能接触新生儿胸部并能正确摆放手的位置。
2 用双拇指按压,双手环绕胸廓,其余指头支撑其脊柱。
2 胸骨体下1/3处或乳头连线与剑突之间。
2 每3次胸外按压,正压呼吸1次,4个动作1个周期,耗时2秒。
3 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2 下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手指不能离开胸骨的按压区。
婴幼儿窒息复苏术评分标准(100分)婴幼儿窒息复苏操作流程1,着装整洁,进行自我介绍(报告考官,我是xxx,我要进行的操作是婴幼儿窒息复苏术,用物已准备好,请问可以开始了吗?)2,洗手,戴口罩(双人洗手,戴口罩)3,(把用电仪器全部插上电源)评估病人与环境----吸痰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新生儿辐射台已预热至34度,喉镜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注射用水已开封,在有效期内,治疗碗内放置好注射用水。
一次性吸痰管,气管导管在有效期内。
无菌手套在有效期内。
监护仪性能良好.万分之一的肾上腺素已配置好,放于无菌治疗盘内。
患儿为足月儿,体重3千克。
室内温湿度适宜。
----再次洗手,戴手套4,查房时发现32床黄丽毛毛,口鼻涌出大量奶液,口唇青紫,全身皮肤苍白,呼吸停止,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1),(xxx,赶快叫医生来抢救32床,)看手表记时,刺激患儿足底,移到辐射台上,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xxx,----医生医生,赶快来抢救32床。
---将复苏囊连接氧气装置,给患儿连接血氧探头。
Xxx--患儿血氧为65%2)、立即吸痰,注意先口后鼻,(口--咽---鼻),吸好痰后重新摆正体位,(肩下垫一小枕,取鼻吸气位)--将吸痰管弃于医疗垃圾桶。
3)---xxx听诊患儿的心率呼吸。
大约6秒将听诊器取下------患儿心率80次/分,无呼吸,皮肤苍白。
血氧为60%。
操作者-----立即予正压人工呼吸(xxx护士看手表记录)xxx将氧气流量调至5l/分后将面罩复苏囊递给操作者,面罩罩住患儿口鼻,并固定,与患儿面部贴紧密封、右手挤压呼吸囊,一边挤,一边报口令:“吸-2-3”口令“吸”时-挤压气囊,口令“2-3”时开放气囊,频率为40-6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1:2,(以上步骤进行30秒)。
4(判断有效的正压通气:可见心率增快,胸廓起伏,两腋下听诊可呼吸音。
无上述情况时要重新检查面罩与面部的密闭性,是否有气道阻塞。
气囊漏气。
新生儿窒息急救操作考核评分表
背景信息
该评分表适用于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急救操作的考核。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急症,其急救操作的正确性对新生
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急救操作考核内容
1. 通气操作:评估应急人员的通气操作技巧,包括正常通气步骤、面罩使用的正确性和效果。
2. 胸外按压:评估应急人员的胸外按压的正确频率和力度,以
恢复新生儿的心跳。
3. 心肺复苏操作:评估应急人员对心肺复苏操作的熟练程度,
包括按压与通气频率的配合、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操作评分标准
根据急救操作的正确性和效果,对应急人员的操作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总分计算
考核总分为10分,总分可用百分制表示。
结论
该评分表可用于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急救操作的考核,以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最新新生儿窒息复苏打分标准
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打分标准。
窒息复苏是指在新生儿窒息发生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恢复其正常呼吸。
以下是该标准的内容:
1.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评估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呼吸:判断婴儿是否有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
- 精神状态:观察婴儿的反应和意识状态。
- 心率:检测婴儿的心率是否正常。
2. 根据以上评估指标,新生儿窒息复苏被分为不同的等级,以决定采取的急救措施。
这些等级包括:
- 0级:没有呼吸、没有心跳。
- 1级:没有呼吸、有心跳。
- 2级:有呼吸、心率低于正常。
- 3级:有呼吸、心率正常。
3. 根据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等级,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
- 维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婴儿的呼吸道,确保通气畅通。
- 包裹保暖:使用毯子等方法保暖婴儿,防止其体温过低。
- 心肺复苏:在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CPR(心肺复苏术)。
请注意,本文档只是对最新新生儿窒息复苏打分标准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严格遵循相关的医疗指南和流程。
感谢阅读本文档。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