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8
格式塔心理学名词解释格式塔心理学是当代最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一切行为都是按照一个特定的结构规划,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这称为“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结构是精神分析主义和行为分析的理论结合,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自我、社会角色、冲突结构、精神过程、深层意义、情绪表象和自我认知等。
首先,讨论“自我”。
自我是一个心理概念,它指的是每个人的内在原则,也就是个体的个性、价值观和思想。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是不同的,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等形成自己的自我。
其次,讨论“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正式或非正式地扮演的角色。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社会角色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等方面。
社会角色的形成受到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等的影响。
第三,讨论“冲突结构”。
冲突结构指的是一种内在社会现象,即个体在行为方面常常会矛盾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种冲突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心智发展、行为发展等方面。
第四,讨论“精神过程”。
精神过程指的是个体在思考过程中所产生的每一个步骤,从想法到行动,识别冲突、解决问题和决定行动等,都是一种精神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精神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个体会根据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过程,以适应各种情况。
最后,讨论“深层意义”。
深层意义是指个体对现实意义、人生价值和生活目标的认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深层意义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它影响着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发展和学习的方向。
以上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它们构成了一种全面而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更深入地了解自身,以及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格式塔心理学也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不像机能主义或行为主义那样明确地表示出它的性质。
综合上述两种涵义,它似乎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
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
”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
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名词解释格式塔心理学说格斯塔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论,于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
格斯塔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和瞬间经验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意识的自我组织能力。
它与传统的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心理学观点不同,将人类体验看作是由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
格斯塔尔心理学以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马克斯·温特尔(Max Wertheimer)为首,他与其他心理学家如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沃尔夫冈·柯勒成(WolfgangKöhler)共同开拓了这一领域。
最初,格斯塔尔心理学是研究知觉(Perception)和感知的心理过程,后来发展为更广泛领域的研究。
格斯塔尔心理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整体优于部分之和”。
这意味着人们倾向于将有关事物的部分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它们的单独部分。
例如,人们在看到一只鸟时,会将它的羽毛、翅膀和嘴巴等部分整合在一起,并认知为一只完整的鸟。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瞬间经验”(Phenomenal Experience)。
格斯塔尔心理学认为,人类经验是由瞬间和连续的经验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根据当前的环境和需要塑造和解释事物。
人们的意识是活跃、主动参与的,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结果。
格斯塔尔心理学还关注人类的自我组织能力。
它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不仅是被动接收和处理信息的结果,而且还包括一种自发的组织和整合过程。
人们倾向于将相似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以某种方式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
格斯塔尔心理学对问题解决和学习过程也有独特的见解。
它强调认知洞察力(Insight)和洞察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根据这一观点,问题解决并不总是通过分析和推理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突破性的见解和直觉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发展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格斯塔尔心理学关注整体性、瞬间经验和自我组织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二)引言概述: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认知和心理规律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编码,来实现对外界的认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理论,并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应用,以期逐步揭示这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正文内容:一、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化认知: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认知,来整合和组织外界的各种知觉刺激。
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构建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
2. 选择性感知:格式塔理论指出,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所以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感知,即只关注与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
3. 简化与归类:为了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格式塔理论将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描述为一种简化与归类的策略。
人们通过将信息归类到已有的概念和认知结构中,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负荷。
二、格式塔理论的应用领域1. 广告营销: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广告的反应和记忆是受到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影响的。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格式塔理论的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结构化的广告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提高广告的认知和传达效果。
2.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学习也可以受益于格式塔理论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将新知识归类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商业决策:格式塔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中。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信息冲击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结构化和归类来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是一种应用于设计的心理学理论,其基本思想
是通过设计元素的排列、组合、构成和交互来影响用户的感知、情感、认知和行为。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Karl Duncker和Wolfgang Köhler的实验,后来被美国心理学家Rudolf Arnheim和Don Norman等人深入发展和应用。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原则:格式塔设计心理学认为设计要符合人类感知、认知
和行为的基本原则,例如近似、对比、对称、重复、连续、接近性等。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易读性、易理解性和
易用性的设计。
2. 关注重点: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强调设计中的关注重点,即通过
设计元素排列的方式来引导用户注意力的方向。
设计师可以利用比例、空间、大小、颜色、图形、质地等元素来塑造关注重点,从而达到更
好的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
3. 神经认知:格式塔设计心理学考虑的还有神经认知机制,即设
计如何通过刺激人类大脑的感知和认知机制来影响用户的情感和行为。
这一理论为设计师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方式和应用空间。
4. 用户测试: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强调用户测试的重要性,即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测试和改进设计,以确保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被充分考虑和满足。
这也是格式塔设计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综上所述,格式塔设计心理学是一种理论和方法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设计领域,包括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服装设计等。
通过应用这个理论,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gestalt psychology 别名完形心理学诞生时间1912年创立人韦特海默起源地德国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社会背景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