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62.00 KB
- 文档页数:35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大全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和时间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下面是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大全:1. 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和时间,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能,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等。
2. 热处理的基本过程:热处理一般可以分为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过程。
加热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所需的组织结构转变温度。
保温是在所需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材料的组织结构能够发生改变。
冷却是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固定其新的组织结构。
3. 热处理的分类:热处理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淬火和回火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退火是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使材料的晶体结构得到恢复和细化。
正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淬火是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使材料形成硬脆的马氏体组织。
淬火和回火是淬火后将材料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并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4. 热处理的影响因素:热处理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冷却速度则影响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5. 热处理的设备:常见的热处理设备包括炉子、加热炉、淬火槽等。
炉子用于加热材料,加热炉用于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淬火槽用于控制冷却速度。
6. 热处理的应用:热处理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黄铜、铜、镍、钛等不同材料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以上是关于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大全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
它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热处理的类型、作用、工艺流程以及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的类型。
热处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以降低材料的硬度和提高延展性。
正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后迅速冷却,使其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较低温度后冷却,以降低脆性和提高韧性。
热处理的作用。
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提高其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所需的性能,满足不同工程和使用条件的要求。
热处理的工艺流程。
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首先是加热阶段,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所需的组织状态。
然后是保温阶段,保持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一段时间,使其组织发生相应的变化。
最后是冷却阶段,通过不同的冷却介质和速度,使材料获得所需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火焰加热、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和电子束加热等。
火焰加热是利用火焰将金属加热至所需温度,适用于大型工件和野外作业。
电阻加热是通过将电流通入金属材料产生热量,适用于小型工件和精密加热。
感应加热是利用感应电流在金属材料中产生热量,适用于局部加热和自动化生产。
电子束加热是利用电子束在金属材料表面产生热量,适用于表面淬火和熔化。
总结。
热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对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所需的性能,满足不同工程和使用条件的要求。
希望本文对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一. 退火目的及工艺退火是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目的是减轻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的不均匀性,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以及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退火工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及再结晶退火等。
不同退火工艺的加热温度范围如图5.25所示,它们有的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有的加热到临界点以下。
对于加热温度在临界点以上的退火工艺,其质量主要取决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及等温温度等。
对于加热温度在临界点以下的退火工艺,其质量主要取决于加热温度的均匀性。
1. 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 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左右出炉空冷,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其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
过共析钢完全退火,加热温度在A cm以上,会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沿奥氏体晶界析出,造成钢的脆化。
2. 等温退火完全退火所需时间很长,特别是对于某些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往往需要几十小时,为了缩短退火时间,可采用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的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时基本相同,钢件在加热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快冷至A 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使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然后出炉空冷。
图5.26为高速钢的完全退火与等温退火的比较,可见等温退火所需时间比完全退火缩短很多。
A r1以下的等温温度,根据要求的组织和性能而定;等温温度越高,则珠光体组织越粗大,钢的硬度越低。
3. 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渗碳体球化,获得球状(或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和过共析钢,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同时为后续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热处理基础知识问答1、什么是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以改变其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2、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来控制相变过程中组织转变的程度和转变产物的形态,从而改善钢的性能。
3、热处理的条件是什么必须有固态相变转变的合金才可以进行热处理。
4、热处理的工艺过程是什么(1)加热:临界点+△T值(2)保温(3)冷却:临界点-△T值一定冷却速度5、主要参数有哪些(1)加热温度T(2)保温时间t(3)冷却速度V,冷却介质决定冷却速度,如:水、盐水、碱水、空气6、按处理阶段及目的可分为哪几种(1)预处理目的是消除偏析、内应力,为最终热处理或后续的加工获得平衡组织。
(2)最终处理作为工件处理的最后工序,获得最终组织。
7、按热处理工艺参数可分为哪几种(1)普通热处理这是生产中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这类的热处理一般不会额外的加入其他元素,主要是通过自身组织转变来得到所需要的性能。
(2)化学热处理这类在热处理在齿轮、轴等耐磨件上会经常用到。
工件进行化学热处理时,会在表面一层渗入其他的元素,而对心部的成分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般渗入什么元素,我们就称为渗×处理,如表面渗C、渗N,C、N共渗等。
(3)表面热处理综合了上述两类热处理的特点,即热处理时不加入其他元素,而且只是针对表面进行的热处理,不影响心部的组织,如表面淬火,但其要求工件的含碳量较高。
8、什么是退火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9、退火的目的是什么(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2)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热处理工艺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热处理工艺作为材料加工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提高材料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改善加工工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的简单金属加工到现代的高科技材料处理,热处理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热处理工艺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了解。
二、基本概念1. 定义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2. 分类热处理工艺主要分为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1)退火: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退火的目的是降低材料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等。
(2)正火: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目的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较快,得到的组织比退火的更细,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3)淬火: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淬火后材料的脆性增加,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4)回火: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降低材料的脆性,提高韧性和塑性,稳定组织和尺寸。
(5)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材料表面,使其达到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表面获得高硬度,而心部仍保持较好的韧性。
(6)化学热处理:将材料置于一定的化学介质中加热,使介质中的某些元素渗入材料表面,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
三、核心理论1. 相变理论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组织结构会发生相变。
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热处理知识:一、强化1、细晶强化:细小等轴晶的晶界长,杂质分布较分散,各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小,晶粒越细小,强度、硬度、塑性、韧性都好。
2、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3、第二相强化:当合金中有第二相金属化合物质点存在时,使质点周围基体(固溶体)金属产生晶格畸变,同时增加了基体与第二相的界面,两者都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提高。
合金硬度、强度优于纯金属,因为2、3、4、热处理强化(相变强化):利用重结晶的方法使相或组织发生变化。
二、相和组织1、铁素体: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2、奥氏体:碳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3、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4、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5、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三、热处理知识1、热处理: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2、退火: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3、正火: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5、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调质处理: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工艺称调质处理。
7、表面热处理:改变钢件表面组织或化学成分,以其改面表面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1.退火(炉冷)――半成品热处理、预先热处理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
退火的目的:(完全退火、等温退火)是为了消除过热组织、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1. 热处理的基础热处理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给金属“洗澡”,不过这澡可不是一般的洗澡,它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让金属变得更结实、更耐用。
就像人要适当运动一样,金属也需要“锻炼”才能有更好的表现。
大家常常听到的“热处理”这两个字,实际上是金属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制造一些需要承受高强度和高温的零件时,它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1.1 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可分为几种主要的类型,比如淬火、回火、退火、正火等等。
这些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高深的武功秘籍,但其实它们各有各的妙处。
淬火就像是给金属来个猛击,迅速让它从热状态转为冷状态,达到硬化的效果;而回火则是帮金属放松一下,避免太过刚强造成的脆弱。
退火则是金属的“慢养”,通过长时间的加热和缓慢冷却,让金属的内部结构得到调整。
正火呢,就像是在金属身上做个深层按摩,让它恢复到最佳状态。
1.2 热处理的原理那热处理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其实也不复杂。
热处理过程中,金属的内部原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涛汹涌,时而平静,时而激烈。
加热的时候,原子就像聚会的朋友,欢快地跳动;冷却时,它们就得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打架”的情况,这就影响了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2. 热处理的工艺2.1 工艺步骤热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先是加热,像开车一样,把温度开到理想值,这个过程要慢慢来,别着急;接着就是保温,保持一段时间,让金属的“细胞”好好“吸收养分”;最后是冷却,冷却的方法可以是水、油,甚至空气,各种各样的方式让金属在不同的环境中“转身”。
这整个流程下来,金属的性能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2.2 影响因素当然,热处理的效果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
就好比炒菜,如果温度掌握不好,时间控制不当,最终的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
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工艺参数的选择可得仔细斟酌。
3. 热处理的应用热处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汽车、航空、机械等行业,都是大显身手的地方。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大全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中,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热处理工艺的掌握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热处理工艺的分类、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以及热处理后金属材料的性能变化等内容。
热处理工艺可以分为一般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一般热处理是指对整个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以改变其整体性能。
而表面热处理则是只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加热和冷却,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一般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方法,而表面热处理则包括渗碳、氮化、渗氮等方法。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在热处理工艺中,退火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控制冷却速度,可以使金属材料的晶粒细化,减小内部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
正火则是通过加热至临界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再进行适当冷却,以达到调质的目的。
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后迅速冷却,使其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而回火则是在淬火后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以降低其脆性和提高韧性。
热处理后,金属材料的性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热处理会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此外,热处理还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熟练掌握热处理工艺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大全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它在金属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工艺和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热处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它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热处理的基本目的是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热处理可以根据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分为多种不同的工艺。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目的是消除材料的内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
正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空冷至室温,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后,迅速冷却至介质中,目的是使材料达到最高的硬度。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材料加热至较低的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冷却至室温,目的是降低材料的脆性,提高韧性。
热处理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金属加工领域,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的切削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在汽车制造领域,热处理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强度和硬度,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航空航天领域,热处理可以提高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耐高温性能,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
总之,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改性工艺,它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熟悉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来说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热处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以调整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影响金属性能的因素以及常见的热处理设备。
一、常见的热处理工艺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固溶体加热至高温,使其中存在的合金元素完全溶解,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最后通过快速冷却来获得均匀的组织。
固溶处理通常用于合金强化、改善材料的韧性和疲劳性能等方面。
2. 然后冷却处理淬火是一种快速冷却工艺,通过将金属材料迅速从高温加热状态冷却至室温或低温,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发生相变,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
淬火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磨损性能。
3. 回火处理回火是指在淬火后,将材料重新加热到较低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以减轻淬火带来的材料脆性和应力。
回火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其韧性和可加工性。
二、影响金属性能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金属和热处理工艺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金属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 时间保温时间是指在加热过程中保持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时间。
适当的保温时间可以使金属内部的相变和晶粒生长完成,从而得到所需的性能。
3.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会影响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快速冷却可以获得细小且均匀的组织,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相反,缓慢冷却则可以使金属的组织更加柔韧。
三、常见的热处理设备1. 炉子炉子是最常见的热处理设备之一,在炉子内加热金属材料可以实现固溶、淬火和回火等工艺。
2. 水槽水槽是用于淬火的设备,在高温加热后,将金属迅速浸入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油)中,以实现材料的淬火工艺。
3. 回火炉回火炉用于回火处理工艺,将经过淬火处理的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
4. 空气冷却器空气冷却器通常用于对材料进行较慢的冷却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调整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1、退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适当的时间,缓慢冷却(炉冷),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1):完全退火:用于细化晶粒,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用于预处理。
T:对于亚共析钢:Ac3+30~50℃, 炉冷;得到的组织:P+F 对于过共析钢:Ac1+20~30℃, 炉冷; 得到的组织:P+Fe3C (2):去应力退火:消除应力的退火工艺。
加热温度低于Ac12、正火:加热到Ac或Acm以上一定的温度,保温适当的时间,冷却(空冷),获得含有珠光体组织的工艺。
3、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快速冷却(水冷、油冷),获得马氏体组织,使钢材强化的热处理工艺。
对于碳素钢:水冷(20#,45#,T10);对于合金钢:油冷(40Cr,GCr15,65Mn)对于亚共析钢:Ac3+30~50℃, 水冷或油冷;得到的组织:M+A’对于过亚共析钢:Ac1+40~60℃, 水冷或油冷;得到的组织:M+A’+Fe3C 淬火之后必须进行回火,以消除应力,改变组织,满足不同强韧性要求。
(1):对于工具钢、模具、量具:淬火+低温回火,目的是提高强度,降低脆性。
低温回火:温度在180~250℃左右,保温时间为1~2小时左右,空冷。
组织:M回+Fe3C;(2):弹簧钢:65Mn ,5CrMoMo。
工艺:淬火+中温回火中温回火:温度在350~500℃,空冷。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T')组织,由于回火温度的升高,使硬度略有降低,并使淬火钢中的内应力大大减少,并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有较好的塑性及韧性。
(3)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高温回火:加热温度在500~650℃之间,空冷。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S'。
调质处理可适用于主轴、连杆。
重要件。
热处理的工序,一般为:铸件(锻件)——预备热处理——机加工——最终热处理——磨削加工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含碳量小于0.4%)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表面处理:表面淬火(感应叫热表面淬火):许多机器零件在扭转、弯曲等交变载荷下工作,有时表面要受磨擦,承受交变或脉冲动接触压力,有时还承受冲击,例如:传动轴、传动齿轮。
热处理基础知识热处理是一种对金属或合金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工艺,以达到改变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这种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退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退火是一种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工艺。
这种工艺通常用于解除应力、改善加工性能和增强材料韧性。
在退火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将发生重组,使晶格缺陷得到修复,晶体大小得到调整。
2. 淬火淬火是一种将材料迅速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其迅速冷却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使材料达到高硬度、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等优点。
淬火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速度很快,使材料组织形态产生了变化,从而改变材料性质。
3. 回火回火是一种通过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使淬火后的材料降低硬度,增加韧性。
此外,回火还可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缓解加工应力。
热处理的影响因素热处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温度是影响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性能和组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热处理温度越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但是对材料韧性的影响则不同。
2. 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时间是影响材料性能和组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热处理时间越长,材料的组织结构越稳定,抵抗变形、断裂等现象的能力越强。
3. 冷却速度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采用的冷却速度不同,对材料性能和组织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淬火时采用的冷却速度越快,材料的组织越致密,硬度和强度越高。
而回火时采用的冷却速度较慢,材料的组织结构会较为柔软,韧性和可塑性更高。
4. 热处理介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采用的热处理介质不同,如油、水、盐和空气等。
这些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介质与材料的接触方式会影响材料的热处理效果。
热处理工艺的应用热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和合金材料。
例如,汽车制造业中的底盘、齿轮和曲轴等零部件,通常需要采用淬火工艺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课程大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热处理特殊需求第一章:热处理特殊需求介绍1、特殊过程定义2、顾客特殊要求——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第二章:供应商热处理策略介绍1、热处理供应商开发2、热处理工艺的开发3、供应商数据库建立4、供应商持续改进5、一流热处理供应商第二部分: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原理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各项性能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2、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弹性、塑性、强度、硬度、韧性、疲劳、断裂韧性、4、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热处理性能—焊接性第二章:金属学基础知识介绍—晶体—晶格—晶格类型—晶粒—晶体类型—铁的同素异构现象—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分类—钢—白口铸铁第三章:金属热处理工艺概述——热处理基本原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等温转变——热处理工艺的分类——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中间软化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铝的热处理第四章:金属热处理设备介绍1、主要设备2、辅助设备第五章:金属热处理关键参数1、热处理产品特性2、热处理过程特性3、热处理性能指标第六章:金属热处理失效预防1、热处理参数选择2、典型失效原因分析3、脆性第三部分:热处理工艺过程开发1、热处理工程规范的识别2、热处理FMEA的开发3、热处理控制计划的建立4、热处理现场作业指导书5、热处理现场记录设备点检第四部分:CQI-9热处理系统评审的要求——此部分详细内容见CQI——9课程大纲。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1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I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富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and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