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土标准(击实)试验记录3
- 格式:xl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素土击实试验委托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委托单位:__________试验室名称:__________一、试验任务与要求:1. 试验任务:根据工程需要,委托贵试验室对以下土样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其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等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试验要求:1) 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进行试验。
2) 试验结果应准确、可靠,试验报告应清晰、完整。
3) 请于试验完成后七个工作日内出具试验报告。
二、试验土样:1. 土样名称:__________2. 土样来源:__________3. 土样描述:__________三、试验参数:1. 击实仪型号:__________2. 击锤质量:__________3. 每层击数:__________4. 试样尺寸:__________5. 试验湿度范围:__________四、试验成果与应用:1. 试验成果:1) 最优含水率2) 最大干密度3) 击实曲线2. 应用范围:1) 工程设计2) 施工控制3) 质量检验五、试验费用:1. 试验费用为人民币:__________元整。
2. 费用支付方式:__________六、其他事项:1. 委托单位应确保提供的土样符合试验要求,如不符合,试验室有权拒绝试验。
2. 试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试验室应及时与委托单位沟通,共同处理。
3. 试验报告发出后,如委托单位对试验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报告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试验室提出,试验室将进行复验。
4. 除非双方另有约定,试验报告仅供委托单位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5. 本委托书一式两份,委托单位和试验室各执一份。
委托单位:(盖章)试验室:(盖章)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由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
土方工程试验段(素土)施工总结BN-05标K28+635~K28+870土方工程试验段已施工成型,经道路、测量、试验等各专业工程师验收合格,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JI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要求,现总结试验段施工成果上报,拟在此基础上进行本标段大规模土方工程施工。
一、施工方法<一>、原材料选用本标段1#取土坑土源,标准密度为1.85g∕m3,K28+000~K29+000段原基标准密度为1.81 g∕m3,(击实资料附后),经试验检测,1#取土坑土粒最大粒径小于50mm,其中10-15mm土块含量不超过5%,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8%,腐植土含量不超过10%,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用于路基填筑。
<二>、施工流程安排各项标准试验成果路基、取土坑清表填前压实土料开采、运输、填筑、压实自检、监理工程师验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三>、主要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1、原基验收本标段试验段选在K28+635~K28+870段,施工前,先进行路基清表,按照图示的1#取土场,清除取土坑土料中树根、淤泥、垃圾,有机质含量大于5%,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填料最大粒径100mm,零填及路堑及路床填料粒径不应大于50mm。
清淤、清表完成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行碾压,经取样试验,压实度、宽度等各项指标合格后,迅速分层回填土,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地方辅小型机具压实。
2、上土、整平工序在试验段上用石灰线洒出8*20m的方格网,要求每方格网每断面四点,根据测量方格网面积160m2,素土厚度0.2m,1#取土坑标准密度1.85 g∕m3,计算每方格网卸土车数,上土严格按此控制卸车数,否则会导致整平及精整难度增加,且很难控制主,高程及松铺系数。
每车8*20m方格网上土车数(按每车4m3计)8*20*0.2∕4=8车用推土机将所上土源推平,检测松铺厚度,按松铺系数1.25计,松铺厚度=0.2*1.25=25cm,经检测K28+635~K28+870段松铺系数符合要求3、精整、碾压工序a、振动压路机稳压一遍后,平地机整平,需整平两次,局部不平整处由人工进行整平,并形成路拱,且应注意接头处整平。
回填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回填作业按照进度计划在冬季进行,采用素土回填,回填范围从-5.71米~-0.65米。
二、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4、根据设计施工图中的相应要求三、工艺要求1、原材料要求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
2、主要机具应备有木夯、柴油打夯机、蛙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50mm)、2m 靠尺、铁锹(平头与尖头)、胶皮管、小线等。
3、作业条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
虚铺厚度和压实系数等参数。
回填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
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
在剪力墙上弹出标高控制线。
(1)土的含水率、标准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碾压)遍数。
含水量过小,夯压(碾压)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成橡皮土。
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考表1。
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于最优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2%范围内(使用振动碾时,可控制在-6%~+2%范围内)。
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表1注:1、表中土的最大干密度应以现场实际达到的数字为准;2、一般性的回填,可不作此项测定。
(2)质量要求①当填料为粘性土或排水不良的砂土时,其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应用击实试验测定。
②把回填土预先保温。
在入冬以前,将回填土进行保温,等回填时将内部含有一定有热量的土挖出进行回填。
土料含水量一般用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当含水量过大,应采用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入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润湿。
3 灰(素)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灰(素)土为垫层材料的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基坑、基槽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含其下有暗沟、洞穴)的地基处理施工。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JGJ79 -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3.3 术语3.3.1 灰土地基挖去软弱土层,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经充分拌合,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以换填垫层法处理的地基。
3.3.2 素土地基挖去软弱土层,用有机质含量小于5%的粉质黏土,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以换填垫层法处理的地基。
3.3.3 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3.3.4 换填垫层法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碎石、卵石、砂夹石、土夹石;砂、石屑;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等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3.3.5 压实系数土在施工时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采用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
通常用以表示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
3.4 施工准备3.4.1 技术准备3.4.1.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进行必要的压实试验,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
铺灰(素)土的厚度和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数。
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施工方法。
3.4.1.2 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环保、文明施工交底。
土工试验有关规范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土试验方法标准、公路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建筑地基土、建筑地基基础规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 土分类:素土(粘土)、灰土(3:7、2:8)、砂夹石沙土。
2. 击实试验:轻型击实(粘土粒径小于5mm )、重型击实(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式沙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
轻型击实:分三层,每层25击,试筒φ100mm,锤重2.5kg ,落距300mm ; 重型击实:分5层,每层56击,试筒φ152mm,锤重4.5kg ,落距450mm (可分三层,每层94击);灌砂法:标准砂密度:1.47-1.61g/cm 3,粒径0.25-0.50mm 。
轻型击实筒重:2154,筒体积:100×125=98125mm 2重型击实筒重:4925,筒体积:152×170=3083228.8 mm 2含水率: w 0=(m 0m d-1) ×100 =(干土质量湿土质量-1)×100 取样数量15-30g 干土质量=盒+干土质量-盒 湿土质量=盒+湿土质量-盒m w =m 01+0.01w 0×0.01(w 1-w 0) 湿土质量=(1+0.01w )ρw标准砂密度:1.47-1.61g/cm 3 粒径:0.25-0.50mm击实计算湿密度: ρ0=m 0v =湿土质量体积湿土质量=(环刀+土)-环刀干密度: ρd =ρ01+0.01w 0=湿密度1+0.01w 0灌砂法: ρ0=m p m s /ρsρd =m p 1+0.01w 1 /m s ρs----------------------------------------------------------------------------------------------------------------------ρ0-------试样密度(湿密度)mp-------试坑内取出的试样质量ms-------注入试坑内的标准砂ρs-------标准砂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