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家乡文化资源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复试面试家乡泰安的介绍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距离省会济南约100公里,属于华东地区。
泰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是一座旅游胜地。
以下是泰安的介绍:一、历史悠久泰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生活痕迹。
周、汉时期,泰安是鲁国的南部边境线。
据史书记载,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已经有三千年历史。
在古代,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在泰山下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
如:“名山变太行,名刹远嵩岗,五岳虽高尚,泰山更崇峻。
”描述泰山的“泰山论衡”和孔子的“盖茨于泰山之阳。
”等。
二、自然风光优美泰山是泰安最著名的风景区。
泰山以其巍峨雄伟的山峰、气势恢弘的碑林、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独特的宗教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泰山上,可以看到奇峰、怪石、峡谷、溪流、松林等自然景观,还有历代文化遗存,令人惊叹。
除泰山外,泰安还有其他的旅游景点,如鱼台山、岱庙遗址公园、太平山、红旗渠等。
这些景点中有些历史悠久,有些自然风光优美,都值得一游。
三、名人荟萃泰安是文化名城,曾经孕育过众多著名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巨匠。
如:文天祥、晏殊、刘孝标、夏料、王恂等。
他们各领风骚,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历史和哲学的珍品。
泰安还是孔子故乡,孔庙就在城内。
这里有孔子的墓、秦楼楚馆、孔庙、七大碑林等,可以让人深受教益。
泰安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名胜古迹,领略泰安的文化之美。
四、美食众多泰安有很多美食,以大饼、烤肉、烤乳鸽、炖鸡蛋等为代表。
泰安的烤肉是非常有名的,味道鲜美,肉质香嫩。
大饼也是泰安的特色之一,大饼香脆可口,分不同口味有素馅和肉馅可选择。
另外,泰安的水饺、汉堡、红烧肉、姜汁糕等美食也很不错,是游客在泰安旅游时可以品尝到的美食佳肴。
五、交通便利泰安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城市,因为有许多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这里。
济南到泰安的距离只有100公里,从济南到泰安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泰安岱庙调查研究报告泰安岱庙是一座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著名古建筑。
作为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典范之一,泰安岱庙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本次调查研究报告将对泰安岱庙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历史背景泰安岱庙始建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是为了祭祀泰山神。
随着历史的发展,岱庙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宋朝时期,岱庙成为举行迎神大典和祭拜泰山的场所,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明清时期,岱庙进一步完善了建筑,并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参观研究。
二、建筑风格泰安岱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精髓,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岱庙的平面布局呈现出“一山、二院、三殿”的基本格局。
整个建筑群主要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建筑均以黄琉璃瓦、斗拱装饰等为特色。
其中,中殿是岱庙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以其宏伟壮丽的气势震撼着参观者。
三、文化意义1.宗教价值:岱庙作为泰山神的祭祀场所,承载着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精神内核。
每年的泰山庙会都会吸引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历史价值:岱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见证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3.艺术价值:岱庙的建筑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艺术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
总结:泰安岱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宗教建筑。
通过对岱庙的调查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岱庙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岱庙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泰安研究报告
以下是关于泰安的研究报告:
一、经济发展
泰安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
该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拥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其中,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等行业较为突出。
另外,该地区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和煤炭化工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旅游业
泰安以其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泰山登山、观光。
除了泰山,泰安还有其他的旅游景点,如岱庙、蓬莱阁、天下第一泉等,都是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三、交通
泰安交通便利,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
泰安火车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重要站点之一,有多条铁路线路通过。
此外,泰安还有泰山机场,提供国内和国际航班服务。
四、教育
泰安在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泰山学院是该地区的一所重点本科院校,是山东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该学院在工程、医学、文学等领域有较强的实力。
此外,泰安还有其他的职业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
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泰安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
它的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泰山及其他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泰安的交通网络发达,教育也有一定的优势。
这些都为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的家乡泰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口头传统:1.市级:1.1泰山传说故事(民间文学):1.1.1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1.1.2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后,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
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分给大臣们。
这样以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概,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同时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报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松愉快,落得清闲做他的"天子"就行了。
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军师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却说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
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里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
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
泰山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泰山成为了一处研究的重要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泰山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泰山文化是指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化。
泰山作为我国的著名名山,其地区的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泰山进行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
首先是泰山的宗教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宗教角色,被视为中国古代的信仰中心。
在登泰山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在攀爬山峰前进行祈祷和参拜的仪式。
这显示了泰山作为信仰中心的地位在当地依然存在。
其次是泰山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泰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在我们进行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泰山地区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不仅有许多旅游景点和景区,还有各种各样的旅游服务设施,如酒店、餐饮等。
这些旅游服务设施不仅给游客提供了便利,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第三,泰山的文化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在泰山地区,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泰山文化非常重视,许多家庭中都有一些与泰山有关的物品,如泰山石、泰山水等。
同时,当地居民还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如泰山风味的食物、泰山风格的建筑等。
这些都体现了泰山文化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了泰山的文化传承和保护。
泰山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弘扬和宣传泰山文化。
其中包括举办泰山文化节、开展泰山文化教育等。
这些活动不仅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泰山文化的重要性,也为泰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泰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其地区的文化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价值。
同时,泰山的文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旅游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和弘扬泰山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瑰宝。
我的家乡文化变化调查报告我的家乡文化变化调查报告(通用6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乡文化变化调查报告(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家乡文化变化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内容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家乡的居住房子,并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楼房,而是多属于瓦盖的房子。
这种瓦盖的房子大多数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积为一百多平方米,有四个房间、一个大厅和一个天井。
其地基也不像现在由钢筋混泥土筑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种石柱来当支撑房子的地基,其房顶是用木的柱子支撑的,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
人们留那个天井是为了采光,可以让房子明亮,也有助于空气的更新。
四个房子是分成两排,分布在整座屋子的两边,中间隔着的是个大厅,四个房子中其中有两个是主房,两个偏房,偏房相对与主房略小,一般一个用作厨房,一个当作房间。
整座房子看起来是对称的,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
这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们的居住的房子的风格,一个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别是一番滋味啊。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家的经济增长了,家乡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我们那里的经济不是那么发达,不过温饱问题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大体上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也正是这种经济的提高,人们与外界的交流的增强,人们的观念也有了转变。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家乡人居的房子的风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
我要介绍的是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对于家庭居住问题的转变,以及介绍伴随着这些转变而一路走来的建筑劳动人民的情况。
我将要介绍的建筑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么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筑的建筑团体。
家乡的家庭住宅,由于人们不想住得那么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两三层楼高,其规模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楼房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大,针对于这种规模不大的工程,家乡出现的建筑工人队也和我们平常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见到的工程队不同。
高一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山东
在泰安有一种独特的婚俗夜里娶媳妇。
据说,无论是属虎的、属龙的,都有犯相,都有忌讳,比如,鸡忌虎、马,白天嫁娶,属鸡的,难免会碰上属虎的和属马的,这是犯大忌的。
而夜里嫁娶,即使碰上了,黑灯瞎火的,看不清楚,权当没看见,也就不会有"倒霉"的事了。
因此,几百年来,在泰安市郊,这种习俗沿袭至今。
泰安近郊,嫁闺女都要"查日子",也就是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确定哪月哪日迎娶最好。
一般是要避开自己的出生月份和父母的出生月份。
但也有避不开自己或父母的出生月份的,因为除这个月份以外,其它月份对新郎、新娘都不利,所以只得定在父或母出生的月份,在这一个月内不能与父母见面,叫"爷娘月,不见面"。
泰安人又将爷娘月变通了法儿,待嫁的女儿可以回娘家,不过,只准说话,不许见面,娘儿俩只能隔墙交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闺女出嫁,娘要在陪送的箱子里押上枣、栗子、花生、一对芝麻阶、一对豆阶。
寓早立子,男孩、女孩花着生;芝麻阶、豆阶意为:押上一对芝麻阶,生个孩子好做官儿。
婚俗流传到现在,可以不押这些,但最要紧的一件催生袄还是必须送的。
据说闺女出嫁后,第一个冬天还一定要穿上娘家送的袄,这样就会早早生个胖小子。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娘希望女儿早生贵子,在婆家能有个地位。
山东泰安新泰开发区历史文化调研一、山东省历史文化山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齐鲁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东部是齐国,西部是鲁国,故山东又称“齐鲁之邦”。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都出现在山东地区。
山东省还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
山东历史上曾出现了一大批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上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
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
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
大汶口文化属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种植适合黄河流域的耐旱作物——粟。
大汶口文化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次的挖掘发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
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
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
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
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
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
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
一、前言岱庙,位于我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作为我国五岳之首的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岱庙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深入了解岱庙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以及发展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本次调查报告。
二、调查背景岱庙始建于汉代,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岱庙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近年来,岱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岱庙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保护、管理、旅游秩序等。
为了解岱庙的现状,提高游客参观体验,我们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岱庙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岱庙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建筑特点等。
2. 实地考察法:实地走访岱庙,观察建筑、景观、游客参观情况等。
3.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游客、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游客满意度、管理人员工作情况等。
4. 访谈法:与岱庙管理人员、专家、游客等进行访谈,了解岱庙的发展、保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岱庙的历史文化价值岱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岱庙的建筑、雕塑、壁画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岱庙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文化传统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岱庙的社会价值岱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首先,岱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岱庙是国内外游客参观的热点,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最后,岱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800字标题:家乡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尊重和保护家乡文化,促进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调查方法:1. 个别访谈:与家乡老人、知识分子等进行深入交流。
2. 观察调查:实地走访家乡重要的文化场所、民俗活动等。
三、调查内容:1. 家乡的传统音乐文化:家乡自古以来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通过对家乡老人的访谈,了解到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当地人常常用传统乐器演奏古老的音乐,如二胡、琵琶等。
此外,家乡还有很多传统的民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感怀。
2. 家乡的传统节日:家乡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节日是春节。
在春节期间,家乡人民会举行多种活动,如舞狮、舞龙、放鞭炮等,这些活动使得整个家乡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此外,还有清明节、中秋节等,家乡人民都会举行相应的传统活动。
3. 家乡特色的美食:家乡的美食独具特色,以其丰富的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在调查中发现,家乡有许多传统的特色小吃,如灌汤包、酱蒸肉等,这些传统美食已经成为家乡美食文化的重要标志。
4.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乡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展示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调查中发现,家乡的刺绣、剪纸、木雕等工艺技艺在当地非常有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四、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家乡的文化特点以及文化的重要性。
家乡的传统音乐文化、节日活动、美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范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家乡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经过对家乡文化的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文化特点。
家乡的传统音乐文化十分丰富多彩。
通过与家乡老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家乡的乐器演奏非常盛行。
一、前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
泰山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泰山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泰山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二、泰山文化概述1. 泰山历史泰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据史料记载,泰山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秦、汉等朝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文化。
2. 泰山文化内涵泰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景观:泰山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五岳之首”。
泰山有“三山五岳”、“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然景观有泰山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等。
(2)人文景观:泰山人文景观丰富,有岱庙、碧霞祠、南天门、玉皇顶等古建筑,以及泰山石刻、泰山壁画等艺术珍品。
(3)宗教文化:泰山是道教圣地,历史上道教、佛教、儒家等多种宗教都在泰山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4)民间传说:泰山民间传说丰富,如泰山奶奶、泰山老奶奶、泰山大王等。
三、泰山文化社会实践调查1. 调查方法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泰山文化进行了全面了解。
2. 调查内容(1)泰山自然景观:通过对泰山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等自然景观的观察,了解泰山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2)泰山人文景观:实地考察岱庙、碧霞祠、南天门、玉皇顶等古建筑,了解泰山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
(3)泰山宗教文化:了解泰山道教、佛教、儒家等多种宗教文化在泰山的历史渊源。
(4)泰山民间传说:收集整理泰山民间传说,了解泰山民间文化的传承。
3. 调查结果(1)泰山自然景观:泰山自然景观雄伟壮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感受到了泰山日出的壮观、云海的神秘、佛光的神奇、晚霞的美丽。
(2)泰山人文景观:泰山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参观了岱庙、碧霞祠、南天门、玉皇顶等古建筑,了解了泰山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
泰山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1. 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2. 了解泰山的社会发展状况3. 调查泰山的旅游经济4. 调查泰山的环保状况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参观和访谈等多种调研方法,以多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为依据,全面了解泰山的文化社会实践状况。
三、调研结果1. 泰山的历史文化泰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五岳之首”。
泰山以其雄浑壮美的山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2. 泰山的社会发展状况泰山地区的社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经济状况逐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等。
3. 泰山的旅游经济泰山的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泰山的旅游经济也在不断壮大。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方面的不足、环境保护等。
4. 泰山的环保状况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泰山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存在着乱携垃圾、乱涂乱画等现象,对泰山的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四、实践活动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旅游景点的管理和维护,提高游客素质,增强环保意识。
2. 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
3. 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
4.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泰山地区的旅游经济多元化发展。
五、结语泰山地域文化悠久、历史遗迹众多,是中国传统文化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泰山的文化社会实践状况,也为泰山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泰山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三篇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京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家乡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中感受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中国农民的好处。
三、调查方法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比目前的家乡,找出两者的区别,分析原因。
2、走访老人,询问他们对家乡这几十年变化的经历及感受。
3、各处走走,比较家乡与自己记忆里的区别。
4、到家乡周围调查,看看家乡周围的变化。
四、调查结果1、经济发展我的家乡在××××××××,村民努力勤奋,朴实待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
耕地不再是农民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务工、个体私营、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并且它们已经日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农民工日益崛起。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此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以务工收入为主、种地为辅。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农村农业经济也在大力发展。
人民生活条件正在逐渐提升至新的层次。
2、村容村貌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第一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自然风光我来自一个在江南地区的小城市,这里有着自然风光优美的山水景色,同时也因为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首先,我想介绍的是我们城市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名为“三叠泉”的风景区,其中包含了“大峡谷”、“小峡谷”和“雪霁峰”三个景点。
大峡谷是一个有着千姿百态的峡谷,这里有着陡峭的悬崖和清澈见底的溪水;小峡谷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峡谷,里面石峰峭壁,层峦叠嶂。
最后的雪霁峰,是一个高大陡峭的山峰,其山顶总是笼罩着白雪,非常壮观。
除此之外,我们的城市还有一个叫做“湖滨公园”的大型景区,这里湖光山色,花香鸟语,非常适合放松身心。
同时,在夏季这里还有各种水上娱乐设施,非常适合亲子出游。
综上所述,我们的城市自然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那无与伦比的三叠泉和湖滨公园,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传统美食我们的城市虽然不大,但是这里有着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锅饼”。
苏锅饼是一种传统的糖饼,它的外观十分特别,厚厚的面饼里面夹着细腻的糖馅,整个口感酥脆,醇香可口。
这种饼非常适合当做小零食,每个人都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武汉热干面”的传统面条,这种面条要求用手捞起,沾上口红辣子和酱油后吃起来非常的爽口。
热干面的最大特点就是干,而且刚刚做好的时候包裹着面的汤汁非常适合沾着吃。
在我们的城市,每家每户都会做这种面条,甚至会在各种聚会上制作,成为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
此外,我们的城市还有很多传统小吃,比如糯米鸡、丝娃娃、馓子等等,这些美食都是经过几百年的沉淀而形成的,口感细腻,十分美味。
综上所述,我们的城市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美食文化,尤其是苏锅饼和热干面,让人在品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第三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我们的城市虽然不大,但是这里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龙舞”。
龙舞是我城市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明朝,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现状,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我们开展了本次家乡文化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家乡文化资源的分布和特点;2. 分析家乡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为家乡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意见。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
四、调查内容1. 文化资源调查调查发现,家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1)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森林等;(2)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迹、民间艺术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民间舞蹈、戏曲等。
2. 文化产业发展调查调查显示,家乡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完整;(2)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3)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有限。
3. 文化设施建设调查调查发现,家乡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相对匮乏;(2)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设施闲置浪费;(3)文化设施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调查结果分析1. 文化资源丰富,但保护和传承力度不足家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不足。
部分文化遗产面临失传风险,传统工艺传承人匮乏,民间艺术后继无人。
2.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创新能力不足家乡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较弱。
3.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家乡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影响了文化服务的普及和提升。
六、建议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3. 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服务水平;4.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乡文化生活也日新月异。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家乡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以及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以期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家乡居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
三、调查结果文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家乡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文艺演出、民俗活动、读书会等。
其中,文艺演出最受欢迎,占比达到50%;其次是民俗活动,占比为30%。
此外,居民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高,70%的居民表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家乡的文化设施较为完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
其中,图书馆是居民最常去的文化设施,每天平均接待读者2000人次。
然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设备陈旧等问题,需要更新和升级。
居民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总体良好。
大部分居民认为家乡的文化氛围浓厚,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较高。
但是,也有部分居民反映文化活动收费过高,影响参与积极性。
四、建议与对策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增加文化活动种类和数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居民需求;更新和升级文化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文化活动收费标准,增加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比例;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家乡的文化生活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通过增加文化活动种类和数量、更新升级文化设施、降低收费标准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
家乡文化资源调查
摘要
为拓展发展空间,精心打造“自然民俗博物苑,天下绝佳养生地”,泰安挖掘泰山石敢当习俗、泰山东岳庙会、泰山道教音乐、泰山皮影戏、泰山刻石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同时泰安还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和当地的文化资源,让人们“品尝”到丰富的文化大餐。
一、泰山文化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坟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
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
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1、泰山封禅
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
由于这为种礼仪的执行者是历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响更为深远,形成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贯穿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延绵相续的礼仪传统。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其中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康熙乾隆等诸位皇帝。
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2、泰山刻石
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
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3、泰山石敢当习俗:
唐宋以后, 广泛流行的泰山民间香社、压石求嗣习俗, 石敢当崇拜等, 是研究我国民俗发展变异的宝贵资料。
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民间习俗, 所包含的“石敢当,镇百鬼, 厌灾殃, 官吏福, 百姓康, 风教盛, 礼乐张”的“平安文化”, 反映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认知,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具有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泰山是道家名山, 又融儒释道为一体, 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神
4、泰山东岳庙会:泰山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文化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它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在民国期间曾一度衰落,直至改革开放以后才又逐渐兴盛起来。
民间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和四月十八日分别是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生日,所以民间多在三四月间举行庙会,来朝山进香,庆贺山神和元君的诞辰,因此一开始泰山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此间香客要吃饭住宿,又要游玩娱乐,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
活动也就随之出现。
今天的庙会虽然也有众多文化娱乐活动助兴,不过经济贸易却成了它的主要目的。
5、泰山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是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发源于西汉鼎盛至清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因所用偶人以及场面道具取自驴皮,故称之为皮影。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相继传入了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演出时在台上立设影幕,演员在影幕后操纵皮影道具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配有演唱、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是世界上最早的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称其为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对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其中,泰山皮影尤为特殊,其他地方表演皮影通常是一个团队,一般都七八个人,而泰山皮影可以单人进行全部表演,所以又叫"单人皮影",表演者在表演时手脚并用,自己配音演唱,全身各个部位都被调动起来,没有一处可以得闲。
6、泰山道教音乐: 泰山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即做道场)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
泰山道教伴随着泰山独特的神文化现象发展起来,泰山神无与伦比的地位成就了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孕育了泰山道教音乐的繁荣。
二、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大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相邻乡镇的磁窑镇,后来为了方便记忆就用了汶河乡镇大汶口镇的名字,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其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于1974、1977、1978年,又先后进行多次发掘。
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
出土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
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
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苏北,而以泰山为中心,大汶口先民最早把泰山奉为神山、圣山。
在大汶口文化系统中,泰山以南的大多数墓地,墓向大体朝东,历数百年仍大体一致,显然是受某种原始信仰的支配,反映的或为本氏族来源之处,或为死后灵魂所归之地,都同日出东方日落西山的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这是太阳崇拜的萌芽。
在一系列泰山神祇身上,也若明若暗地含有崇拜太阳的含义,如泰山地区属“少昊之墟”,少昊之“昊”,从日从天。
值得一提的是:大汶口先民对太阳和泰山的崇拜,不是孤立单体崇拜,而是一种复合崇拜。
陵阳河遗址发现的由“日”、“火”、“山”组成的陶文符号,整个图形文字反映的正是史前先民在大山之上,祭日以祭天的生动形象。
东汉末年,东阿程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
一直到今天,人们仍有到泰山顶观日出的习俗,当成人生一大快事。
先
民们对高接云天的泰山原始崇拜,也正是中华大地在上古时代广为流传的日神崇拜的缩影。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泰安地方文化
1、泰安宁阳蟋蟀文化
宁阳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
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
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阳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
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获冠军。
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历史上才有宁津蟋蟀斗慈禧的民间故事传说。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先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
体形雄而矫健。
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
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今已被废除,但民间仍保留此娱乐活动。
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
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2、肥城的桃文化
桃乡因种植肥桃形成了一种饱含情韵的风俗。
春来桃花似烟霞,附近人有入桃林赏花的风俗,家家户户有在庭院栽植桃树,在室内插桃枝的习俗。
有用桃木刻制小棒槌、小桃木棍、小桃剑带在腰间避邪的风俗。
桃农有祭“桃王”的风俗。
桃树上发现一个花芽长两个并蒂果的,俗称“桃王”。
俗信桃行里“桃王”多,肥桃一定丰收。
所以,一发现“桃王”,桃农便于树下上供烧香祭拜,祈求“桃王”保佑桃行丰收、发大财。
桃乡有保护良种的传统。
清代曾在县城南关火神庙旁立保持肥桃良种碑,人称“肥桃复兴碑”。
作版画的可以在这里寻找红色的桃木版。
爱好民间工艺品的可以在这里得到桃核雕成的摆设、印钮、捻珠、十二生肖、花篮、葫芦、小船、元宝等等。
爱好民间文学的可以在这里搜集到与桃有关的歌谣与故事。
这里已经开过“佛桃书画会”,这里每年桃熟季节都举办肥城佛桃节。
参考文献:《泰山大观》
《泰山封禅与祭祀》
《泰山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