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附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7.01 MB
- 文档页数:101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含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B.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C.歼灭(xiān)区域(yù)阻塞(sài)D.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3.选文《消息二则》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4.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思想感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_________________。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二、语言运用6.下面一段文字是由明明同学读完本文后搜集、整理而成的,请按照题目要求修改病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区域泄气业己摧枯拉朽B.占领阵地扩展冲破敌阵C.督战协定突破风平浪净D.巩固鉴订拒绝横渡长江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冲在最前面)B.他决心从基础科学研究转向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以改变中国种业“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
(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C.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D.谣言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只要对症下药,谣言就不堪一击....!(形容力量十分薄弱)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 (切断封锁占领)长江。
4.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仿照例句,用“从……中,我听出……”的句式写两句话。
例一:从“百万大军”中,我听出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例二:从“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中,我听出了汤恩伯的骄傲自负和毛泽东对敌人的嘲讽。
(1)从“”中,我听出了。
(2)从“”中,我听出了。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kuì) 荻.港(dí) 摧枯拉朽.(xiǔ)要塞.(sài)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qiān(签)订xiè(泄)气dū(督)战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B.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C.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了“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
因此,教师、家长、学生都有所动作。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解析:A项中“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中间连接的标点应为逗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C.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8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
D.近3000名左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C项成分残缺,应在“达不到上场”后加“的要求”;D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去一个。
)4.填空。
(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5.2017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8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巧用反衬态度鲜明——《消息二则》中作者观点的表达技巧一般来说,报道新闻要客观,但这并不等于作者就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要把观点态度用比较含蓄的方法间接地表达出来。
《消息二则》就运用了反衬的方法,色彩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例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例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上述两例,表面上是写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实际上是用国民党反动派的仓皇溃败,反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饱含着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肯定和称赞。
例3: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段话从战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行动,及其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的判断失算,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同时也把作者对敌人无能和愚蠢的讽刺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4: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话阐述了国民党军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也是用国民党广大官兵对反动政权的失望和泄气,反衬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不得人心。
《消息二则》正是通过反衬的手法,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色彩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同时也体现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写作风格。
因此,这二则消息能够成为消息作品中的瑰宝,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步训练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溃.退()荻.港()芜.湖()歼.灭()阻遏.()锐不可当.()泄.气()督.战()要塞.()殷.切()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缠斗至中午,汉军固然是刀折矢尽,羌军更是吃不住劲,全线溃退..。
B.女足业已..晋级奥运会,苏州奥体中心内,上万球迷激动并幸福着。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芜.湖( )泄.气( )kuì( )退荻.港( )dū( )战歼.灭( )要塞.( )锐不可当.(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国命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__________,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_________;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二、选择题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正在湖南卫视热播。
(在“反腐”后面加上“电视剧”)B.2017年国家乒乓球队举行的教练员竞聘会议于3月30日在鞍山召开。
(删去“会议”)C.教师课余从事微商职业,不仅进货、选货、宣传费事费时,在社交平台回答顾客问题,也会占据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
(将“进货”和“选货”对调)D.虽然她在演唱中记错了歌词,但最终,还是以真挚的歌声,让现场观众响起了掌声与泪水。
(去掉“与泪水”)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的宾语中心语是“敌阵”。
B.“溃退”是动词,“敌阵”是名词。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题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芜.湖()溃.退()荻.港()锐不可当.()泄.气()督.战()歼.灭()要塞.()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业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锐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军队增了兵,并确定了他们溃退..的日期,再留给联合国六个月的时间去控制局势。
B.当你泄气..时,当你失落时,你要相信付出会得到回报。
C.北京时间3日晚,德国队以摧枯拉朽....之势4比0狂胜阿根廷队,昂首挺进世界杯半决赛。
D.经过数月的苦练,这支少年篮球队的气势锐不可当....,他们对于这次比赛志在必得。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正在湖南卫视热播。
(在“反腐”后面加上“电视剧”)B.2017年国家乒乓球队举行的教练员竞聘会议于3月30日在鞍山召开。
(删去“会议”)C.教师课余从事微商职业,不仅进货、选货、宣传费事费时,在社交平台回答顾客问题,也会占据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
(将“进货”和“选货”对调)D.虽然她在演唱中记错了歌词,但最终,还是以真挚的歌声,让现场观众响起了掌声与泪水。
(去掉“与泪水”)5.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原则安排的。
6.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一句表现新闻威力的句子。
新闻起先像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一)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回答问题。
部编本初二语文《消息二则》练习及答案初二语文课课练课题:消息二则主备:做题:审核:班级:姓名:整洁: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ɡ)歼灭(jiān)击溃(kuì)绥靖(suí)阻遏(è)鄂豫(èyù)逃窜(cuàn)2. 填空(1)新闻又称___消息___,它_____及时___、___准确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标题___、导语_和_主体_三个部分。
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记叙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议论______。
3.八年级举行汉字书写比赛,下面是主持人一段结束语,其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修改。
同学们,写字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写字水平;也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修改: “水平”改为“热情”或“激发”改为“提高”修改: 删去“持之以恒”或“不间断”。
4.古诗默写。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课外阅读。
致富不忘求知更望知识富有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本报彭泽讯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
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
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
知识点0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领袖” 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 雪》《七律 • 长征》《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 1949 年 4 月 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1949 年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 日 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 摧枯拉朽:“枯” 指枯草,“朽” 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2 日 2 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语文八(上)第1课《消息二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 ) kuì( )退荻.港(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它最基本的特征是。
结构上一般包括、、、、结语五部分。
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战斗英雄: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战斗英雄: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战斗英雄:(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
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答:(3)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答:(4)活动中,小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经营锋利坚绝区域(2)防御抵抗丝豪顽强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芜.湖(____)泄.气(____)kuì(____)退荻.港(____)dū(____)战歼.灭(____)要塞.(____)锐不可当.(____)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4.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的精神值得提倡。
..可当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人生不应只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有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的勇气。
D.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三、综合性学习7.2020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1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锐不可当(dāng)B. 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摧枯拉朽(cuī)C. 歼灭(jiān)区域(yù)阻塞(sài)要塞(sè)D. 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签订(q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封锁企图业已纷纷馈退B. 管辖策略占领甚为微弱C. 拒绝泄气功势万船齐放D. 惨败豫北坚决和平胁定3.下列词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要塞(sè)顽强(wán)锐不可当(dāng)B. 芜湖(wú)签订(qiān)摧枯拉朽(xiǔ)C. 歼灭(qiān)督战(dū)毫无斗志(dòu)D. 荻港(dí)横渡(hèng)风平浪静(píng)4.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 标题主体结尾B. 标题导语主体C. 标题时间正文D. 标题时间人物5.选文《消息二则》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 记叙说明B. 记叙议论C. 议论抒情D. 说明议论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乱局中见定力,演变中有演进。
这一年,人们在求索未来,世界面临_______还是分裂、开放还是_______、合作还是_______的重要抉择。
人们在变局中看见,疫情中有情义,治理中有真理,_______中有转机。
A. 团结封闭抗拒危险B. 封闭团结对抗危机C. 团结封闭对抗危机D. 封闭团结抗拒危险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铜仁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 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节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C. 威海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D.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那一把曾刺破“三八线”的“尖刀”,今时今日,仍然锐不可当。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1.常识填写。
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和。
⑵消息的主要特点是。
2.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
3.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结果:4.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5.请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6.请写该消息的导语。
7.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
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8、语言运用:在空格处各写一句话,把整个寓言补写完整。
上帝派三位天使前往人间,各自完成一项使命。
他吩咐第一位天使去寻找一个美貌的人,叮咛第二个天使选拔一个能干的人,委派第三个天使觅求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第一位天使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带着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
第二位天使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带回一个人,完成使命。
奇怪的是第三位天使去了整整一年,依然没有回音。
上帝把他找回来,厉声训斥:“为什么别人早已完成使命,你却迟迟不归?”那位天使非常委屈,据理申辩:“尊敬的上帝,你想,一个人外貌的美丑,;一个人才干的大小,;而一个人品德的高下,。
”9、能力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
1 消息二则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芜.湖(wú)溃.退(kùi)即.已(jí)B.荻.港(dí)要塞.(sè)签订.(dìng)C.协.定(xié)泄.气(xiè)督.战(dū)D.歼.灭(jiān)抵.抗(dǐ)业已.(y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B.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度长江。
C.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D.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3.(2019·甘肃兰州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4.(2019·陕西中考)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射迸发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齐心协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5.关于课文《消息二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革命精神。
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练习题|初二语文《消息二则》练习题
1.消息的结构包括以下哪些内容?(多项选择)()A.标题
B.导语
C.主体
D.结语
【答案】ABCD
【解析】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多项选择)()
A.何时
B.何地
C.何事
D.何故
E.何人
F.如何
【答案】ABCDEF
【解析】何时、何地、何事、何故、何人、如何。
3.解放军渡江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A.1948
B.1949
C.1950
【答案】B
【解析】解放军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
4.消息最大的特点是(多项选择)()
A.实效性强
B.真实客观
C.科学性
【答案】AB
【解析】消息最大的特点是实效性强、真实客观。
5.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中标题的作用是()
A.简明
B.醒目
C.概括性强
【答案】C
【解析】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中标题是消息内容的精粹,是对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
【来源】《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1 消息二则素养目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__________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__________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__________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__________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摧xiǔ溃díB.催xiu馈díC.摧xiǔ馈tíD.催xiǔ溃tí2.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A.横渡经营占领冲破B.渡过经营直取突破C.渡过占据直取冲破D.横渡占据占领突破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阻.遏(阻止)歼.灭(消灭)B.绥.靖(安抚、平定)殷.切(深厚)C.管.辖(管理)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高屋建.瓴(建立)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南度防线摧枯.拉朽(gū)B.芜湖溃.退(huì)风平浪静C.既己荻港.(gǎng)万船齐放D.突破占领执行.(xíng)6.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