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3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通过对教材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5.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们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7.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手段,配以视频、图片资料,使知识信息传递立体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张海报,观察海报中的地球有什么特点,海报说明了什么?提出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到底重要在哪里呢?为什么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的多样性。
板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生观察、推测分析、思考问题(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地球,有些种类已经灭绝了,宣传保护生物种类等)。
通过展示海报,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进入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一课题。
同时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播放视频:自然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吧!提问:(1)是谁使得自然界这么生机勃勃呢? 了解各种生物及生物种类的大致情况。
学生四人一组,通过阅读资料、分析资整体上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大致有多少?(3)已经标识的生物种类大致有多少?设疑: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与世界生物多样性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呢?展示:教材107页资料分析中的图表。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课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按照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升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根据知识点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探究性学习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内涵的正确理解及生物多样性重要意义的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生物多样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人类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能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也为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具备一定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敢于质疑和讨论,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知识专业性很强,尤其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优势,让学生带着展示的自豪感和讨论的收获感,加深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了解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2.使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及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具体过程导入环节课件展示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笨拙的企鹅、颜色艳丽的蘑菇、飞奔的斑马、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种类多样性。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意义知道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能通过搜集、查找资料,尝试对一些资料,图表进行分析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查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括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3.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向父母了解在最近二三十年里本地的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变化查询有关以环保为主题的资料四、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板书设计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第五章口蹄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口蹄疫的概念及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2)掌握口蹄疫的流行特点;(3)掌握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4)掌握口蹄疫的防制措施;二、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诊断口蹄疫,归纳总结防制措施的能力,学生能独立动手制定合理的综合防制方案三、教学重点:(1)口蹄疫的概念、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七种主型之间无交叉抗原特性)。
(2)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3)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虎斑心)(4)口蹄疫的防制措施(对其它传染病举一反三)。
四、教学难点:(1)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2)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五、教学过程: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二、基因的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含义
意义 基因的多样性与种
类多样性的关系。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关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板书设计: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生物多样性》生物教案•相关推荐《认识生物多样性》生物教案(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生物多样性》生物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认识生物多样性》生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八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
本章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不分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种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课标也提出了达到的目标: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课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促使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采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生物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可以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和讨论,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分析。
在深化课堂的氛围下,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并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优势,让学生带着展示的自豪感和讨论的收获感。
通过自己的分析,自己的探究,加深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2、了解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3、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2、使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我做起”四、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设计一、教学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本节的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建构核心概念为主线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调动学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做到“教”是为了学生今后更好的“学”,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本节课是学生在了解了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基础上,来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人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和谐共处的重要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基础上,学生对各种生物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情况下。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系统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含义,能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概述三者的关系,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初步认识。
能说明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情,理解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和难点: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基因多样性。
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及环保意识的强化。
2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基因多样性。
.六、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采用体验.,自学,讨论合作,讲述等教学活动。
七、教学实施过程: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
人教版八年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本章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下一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
本章不分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本章在介绍这三个层次时,主要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力图帮助学生弄清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同时渗透爱护自然、保护动物和植物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章节的学习,初步认识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为本节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奠定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习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本章内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打下基础。
学生还没学到关于DNA、遗传信息和基因的知识,但他们的常识中,对DNA和基因耳熟能详,利于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问题设计注重内在逻辑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渗透隐而不露,内容生动、丰富、直观,教学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没有按照常规运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给学生一种感性认识进行导入,而是另辟蹊径,让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词入手,开门见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理性分析和思考,比较适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通过视频和资料分析,逐一突破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意义;最后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综合认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
最后做练习的环节,使用IRS系统展示题目,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解析,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更加丰富,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知道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的类型、遗传物质和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从未涉及到相对比较专业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需要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从学生身边入手,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通过图片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学生理解基因多样性的含义及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般在4-6个之间;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突出重点且富有层次,要求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相互照应。
也可先附上教学流程图。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精当地突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八作业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旨在巩固拓展学习效果的习题、课后时间活动等九设计理论依据简述本节课教学中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
指导思想与教育教学理论应明确体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避免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
十教学评价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单、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等。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
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三、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材料。
学生:1、搜集生物类群方面的材料。
2、复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明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之间的联系。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出所知道的部分相关生物。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保证。
4、三个层次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在讨论基础上描述三者
之间关系。
每种生物的个
体组成一个基因库。
通过一步认识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
提出生态系统的类型问
题,引导学生列举材料
并与课本内容结合。
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
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内各
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组织引导,评价纠正。
讲解难点。
引导总结,评价纠正。
使知识升华。
引导评价,达成共识。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关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及内
容要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展示图片】水稻田以及水稻遭受
的虫害图片。
【提出问题】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
建立的生态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
为什么同野生植物相比,
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呢?
【板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生观察、思考、推测分析。
这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缺少制约害虫大量繁殖的因素,自动调节能力差。
生物多样性的
涵义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
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
加丰富。
它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
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的多样性。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极
其丰富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
家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的
总数在500万种到一亿种之间。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
了解世界和我国生物种类的大致情
况。
之一。
【资料分析】分析教材107页的表
格,并完成讨论。
【讨论】
1.除表格中列出的类群外,你还学过哪些动物和植物类群?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2.表格中,我国哪类生物的物种数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
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数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展示我国珍惜裸子植物的图片:银杏、银杉、金钱松、水杉。
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分析表格,学会获取新知。
讨论资料上的思考题,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情况
1.动物还有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植物还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2.裸子植物最多,爬行动物相对较少。
阅读小资料,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国有许多特有的裸子植物,如银杏,水杉等。
基因的多样性一、涵义
【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生物种类
的多样性,生物的种类繁多,内在的因素是什么呢?
DNA上特定的遗传片段叫做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各种特征(性状)展示:兔与狗的图片
1.同学们想一想,兔和狗的基因组成是否相同?
展示:狗的图片
2.不同的狗,它们的基因组成是否相同呢?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同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二、应用
【自主探究】浏览抗黄矮病杂交水稻品种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例子。
明确: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基因。
1.不相同。
2.不相同。
认识到保护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值和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将来打基础做贡献。
使我们的地球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图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模拟
图。
你了解哪些不同的生态生态系
统?
【自主探究】
三种多样性之间有没有联系?
阅读教材109页第二段,寻找
答案。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根本措施。
据图回答。
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
海洋等生态系统……
明确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意
义。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
获。
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
行总结。
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
系统化。
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畅所欲言。
达标练习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练习。
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五、板书设计: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