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评分细则
- 格式:pdf
- 大小:278.12 KB
- 文档页数:1
土力学实验报告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同组人:-1-实验1 细粒土分类定名和状态评价实验姓名同组同学实验日期1.1实验目的1.2实验步骤1.3实验数据1.3.1已知数据实验土体的天然含水量w=30 %1.3.2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实验实测数据记录在表1.1中,计算数据整理在表1.1中。
表1.1 液、塑限实验数据表(联合测定法) 土样编号1.4实验结果图与分析1.4.1计算表1.1中的各平均含水量,由计算结果绘双对数坐标图1.1,并由图确定塑限、10mm 液限和17mm 液限,填入表1.1中;图1.1落锥下沉深度与含水量关系图1.4.2计算塑性指数I p 并分别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和水电部《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进行土的分类定名,10100含水量ω(%)1.010.0100.0落锥下沉深度含水量w (%)并对比定名差异。
1.4.3当含水率w已知的条件下时,计算液性指数I L,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判别土的稠度状态。
1.5 实验心得和体会实验2 粘性土一维固结实验姓名同组同学实验日期2.1 实验目的2.2实验步骤2.2.1 试样的密度实验2.2.2 试样的含水率实验2.2.3试样的固结实验2.3实验数据2.3.1 已知数据环刀质量恒定为43g,容积60cm3;试样初始高度H0=2cm;土粒相对密度G s=2.7。
2.3.2实验实测数据和计算数据密度实验实测和计算数据记录在表2.1中;含水率试验记录在2.2中,固结试验记录在2.3中。
表2.1 密度实验实测与计算数据表(环刀法)表2.2 含水率实验实测与计算数据表(烘干法)表2.3 土的固结实验实测与计算数据表2.4实验结果分析2.4.1计算表2.1和2.2并确定试样的天然密度和含水率,在已知土粒相对密度时计算试样的饱和度S r、干密度ρd和初始孔隙比e0,填入表2.3表中。
2.4.2将各仪器变形量填入表2.3中,计算表中各级荷载下的孔隙比,由计算结果在图2.1中绘制e~p曲线,并计算压缩系数a1-2和压缩模量E s1-2,评价土体的压缩性,填入表2.3中。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1. 引言 (10分)
- 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背景 (2分)
- 提出实验假设或问题 (2分)
- 简要叙述实验方法和步骤 (3分)
- 阐述实验装置及测量仪器的原理 (3分)
2. 实验结果 (30分)
-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测数据、测量数据等 (10分)
- 以合适的图表形式呈现实验数据 (10分)
-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10分)
3. 讨论与结论 (40分)
-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讨论、推理和解释 (20分)
-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 (10分)
- 结论明确,能回答实验假设或问题 (10分)
4. 实验过程 (10分)
- 描述实验过程中关键步骤和操作方法 (3分)
- 分析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的误差 (4分)
-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分)
5. 实验报告质量 (10分)
-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良好 (5分)
- 语言表达准确,用词规范 (3分)
- 图表、符号使用规范、清晰 (2分)
总分:100分
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还需按照实验报告的综合质量进行评判。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准备实验报告,按照以上标准提高自己的实验写作水平。
长沙理工大学光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都与它有密切的关系。
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理论中的常数c,一方面等于电荷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另一方面它又预示了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即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此后首先被赫兹的实验所证实。
历史上围绕运动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问题,曾做过许多重要实验;同时在实验上和理论上作过各种探讨,最终导致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
光的速度与许多物理量有关,例如电磁学中的真空电容率ε0与真空磁导率μ0,里德伯常数R,质子、中子、电子、μ子等基本粒子的质量等。
因此光速值的精确测量将关系到许多物理量值精度的提高,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自17世纪伽利略第一次测定光速以来,在各个时期,人们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测量光速。
19xx年美国人安德森用电光调制法,即利用克尔盒作为一个光开关,调制光束,使光强产生1.9×107赫的变化,测得光速值为2.99766×108m/s。
此值的前四位与现在的公认值一致。
19xx年卡洛路斯,赫姆伯格用声光频移法,产生光拍频波,测量光拍频波的波长和频率,测得光速c=(299,792.47±0.15)×103m/s。
19xx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国立物理实验室最先用激光作了光速测定。
根据波动基本公式c=λυ,之间测量光波波长与光波频率而求得c的数值。
光的波长是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来直接测定;光波的频率是通过一系列混频、倍频、差频技术,利用较低频率的电磁波去测量较高频率,再以较高频率测量更高频率,最后达到测得光频的目的。
因此,于19xx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提出了真空中光速为:c=(299,792,458±1) m/s。
19xx年国际计量局召开的第七次米定义咨询委员会和第八次单位咨询委员会决定,以光在真空中1秒时间间隔内所传播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米的定义。
长沙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学生选课事项及安排(金盆岭校区)1、选课网址:校内 ,校外 :8081。
具体选课操作可查阅《长沙理工大学学生选课规程》。
2、选课对象:凡我校在校已注册学生均应参加选课。
3、选课时间:①2015年12月8日中午,12月12日全天为学校安排金盆岭校区学生集中选课时间;②2015年12月12日晚20:00--12月20日晚22:00为学生自由选课时间,可补选、改选或退选;③2015年12月12日晚20:00起开放马院4门挂牌选课;④下学期2016年2月24日对全校所有学生(未注册的除外)开放选课,只能补选,不能退选;⑤下学期2016年2月27日开放马院5门挂牌课程的正选。
4、选课说明:①必修课程由教务处按行政班批量机选,学生必须自选专业选修课、全校性选修课以及马院4门挂牌(挂牌教师信息见教务处网站)的课程。
请学生对已机选的必修课不要作调整,这样可能会造成漏选或无法再次选上所选课程或发生课程冲突。
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第一次开课在金盆岭校区1教1A-101;“工程制图类”的课程第一次课请学生自带图板(到各院借用)。
③选课表中上课时间和地点是一一对应的,例:“一1-2 三5-6 五3-4 地点:云综教A-204 云综教A-301 云综教B-401”它表示“周一1-2节课在云综教A-204上课,周三5-6节课在云综教A-301上课,周五3-4节课在云综教B-401上课”。
④选课通知未尽事宜由各学院教务办负责咨询,或向教务处教务科(电话:85258317)反映,以保证正常选课。
⑤从本学期开始,学生选课提交后,需进入”教材信息“菜单,确认所选课程的教材,没有确认教材的将不提供上课教材,各类教材折扣率待学校教材招标完成后另行公布。
5、附加:①学生如有以下特殊情况如:已转专业、延长学制、辅修专业/辅修双学位、留(降)级、毕业班学生差学分等特殊情况需要选课的详见“2015/2016第二学期特殊情况选课通知”。
cie物理考试评分标准
CIE物理评分标准
一、考试时间:
全场考试时间:2小时
讨论及结果陈述时间:30分钟
二、总分:
理论部分:60分
实验部分:20分
讨论及结果陈述:20分
三、理论部分评分:
1. 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环节的指导书中的问题,得分群体为50分。
2. 能够正确但不完全熟悉的回答得分群体为40分。
3. 能够正确但不完全熟练的回答得分群体为30分。
4. 能够不正确但有一定的理解得分群体为20分。
5. 能够正确但完全不熟悉的回答得分群体为10分。
四、实验部分:
1. 能够正确完成实验环节,包括观察结果、绘制图表等,得分群体为20分。
2. 能够正确但不完全熟悉的实验操作,得分群体为15分。
3. 能够正确但不完全熟练的实验操作,得分群体为10分。
4. 能够不正确但有一定的理解得分群体为5分。
五、讨论及结果陈述:
1. 能够正确讨论及陈述结果,包括实验环节的解释及结果的提出,得分群体为20分。
2. 能够正确但不完全熟悉的讨论及陈述结果,得分群体为15分。
3. 能够正确但不完全熟练的讨论及陈述结果,得分群体为10分。
4. 能够不正确但有一定的理解得分群体为5分。
一、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结论。
2. 实验报告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条理分明,语言表达准确、简洁。
3. 实验报告应尊重客观事实,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图表规范,符合科学规范。
二、实验报告打分标准1. 实验目的(10分)(1)目的明确,与实验内容相符(5分)(2)目的表述清晰,语言简练(3分)(3)目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分)2. 实验原理(15分)(1)原理正确,与实验内容相符(8分)(2)原理阐述清晰,层次分明(4分)(3)原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分)3. 实验仪器与试剂(10分)(1)仪器与试剂选用合理,与实验内容相符(5分)(2)仪器与试剂名称、规格、数量准确(3分)(3)仪器与试剂使用方法描述清楚(2分)4. 实验步骤(20分)(1)步骤完整,与实验内容相符(10分)(2)步骤描述清晰,易于操作(5分)(3)步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5分)5. 实验结果与分析(30分)(1)结果真实可靠,与实验内容相符(15分)(2)结果数据准确,图表规范(10分)(3)结果分析深入,结论合理(5分)6. 实验讨论与结论(15分)(1)讨论内容与实验结果相符(8分)(2)讨论具有深度和广度(5分)(3)结论明确,与实验结果相符(2分)7. 格式与规范(10分)(1)格式规范,排版整齐(5分)(2)语言表达准确,符合科学规范(5分)三、附加评分标准1. 优秀(90-100分):实验报告内容全面、完整,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格式规范,实验结果与分析深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 良好(80-89分):实验报告内容较全面,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格式规范,实验结果与分析较为深入,有一定的创新性。
3. 中等(70-79分):实验报告内容基本完整,逻辑尚可,语言表达基本准确,格式基本规范,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般,创新性不足。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总分为100分,每5分一档,每次最低扣除5分。
1、实验目的(5分)
2、实验原理(10分)
3、实验仪器(5分)
4、实验内容及步骤(20分)
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0分)
6、实验数据处理及结论。
(35分)
7、思考题(5分)
8、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5分)
9、实验报告书写整洁,布局漂亮(5分)
具体扣分明细及批改要求:(如果是默认扣5分的,在有错误的地方直接打“×”并且圈出或划出错误,无需特别注明原因;扣10分及以上的文字注明原因,并写出具体扣分数值;不完整的部分打“半对”,写上具体扣除的分值并注明“不完整”;潦草或者布局脏乱差的,可直接扣5分)
1、无实验目的或错误的-5分
2、无实验原理或错误的-10分(不完整酌情-5分)
3、无实验仪器或错误的-5分
4、无实验内容及步骤或错误的-20分(不完整酌情-
5、-10、-15分)
5、无原始数据或错误的-10分
6、(1)完全无数据处理-35分
(2)实验数据处理有效数字位数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3)实验数据处理某个部分计算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4)计算无误但是实验结果误差大于5%的-5分(不重复扣分)(5)单位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6)实验结果表示错误-5分(比如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未按要求作图的,不重复扣分)
(7)无误差分析的-10分(比如要求算不确定度、相对误差而没算的。
误差分析部分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7、无思考题或思考题答案错误-5分
8、无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5分
9、实验报告书写潦草或者布局脏乱差-5分。
大学物理实验评分细则
为促进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化,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课程成绩的评定
1、《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必修的考查课,课程成绩就是所有实验项目成绩的平均值,按优(90以上)、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59以下)五个等次评定。
2、每个实验项目成绩按百分制分数给定。
3、缺做实验,实验项目成绩记0分,如有缺做5(3)个及以上实验项目,不论其它项目成绩高低,课程成
绩也计不及格。
二、实验项目成绩的评定
1、每个实验项目成绩包括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和报告成绩三部分,分别占20%、40%和40%的比例。
2、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和报告成绩均采用以下6个等次给定,每个等次对应百分制分数如下:优—95、
良—85、中—75、及格—65、不及格—45、0—0。
3、每个实验项目成绩采用倒扣分制度,起评分100分,5分起扣,最多扣分100分,扣分点如下:
1)预习成绩(20分)
①上课迟到5分钟内——扣5分
②上课迟到5~10分钟内——扣10分(迟到超过10分钟,不允许实验,需另换时间补做)
③预习报告未写——扣10分
④预习报告内容填写不全——扣5分
⑤预习报告填写字迹不端正、模糊不清——扣5分
⑥老师提问、抽查不能回答——扣5分
2)操作成绩(40分)
①上课纪律差,高声喧喊、随意走动、使用手机等——扣5~10分
②违反操作规定,损坏仪器——扣5~20分
③找人代替动手操作——扣5~20分
④抄袭别人数据——扣5~20分
⑤操作有误或效果差——扣5~20分
⑥测量数据或图形不准——扣5~10分
⑦原始数据记录单不给老师审核签字——扣20分
⑧实验结束不按要求整理仪器、打扫卫生——扣5~10分
3)报告成绩(40分)
①实验报告填写字迹不端正,排列不整齐——扣5~10分
②没有交老师签字的原始数据记录单——扣20分
③原始数据记录单未按要求粘贴——扣5分
④实验内容与步骤未写、或不全、或与实际要求不符——扣5~10分
⑤原始数据表格未重新整理到实验报告——扣10分
⑥实验报告数据与原始数据不相符——扣10~20分
⑦修改原始数据——扣10~20分
⑧未进行数据处理——扣10~20分
⑨数据处理方法不当、或处理内容不全、或处理过程不清楚——扣5~20分
⑩结果表示不正确或不全面(表达形式、有效数字、单位等)——扣5~10分
⑾误差过大,结果偏离正常范围——扣5~10分
⑿误差分析与问题讨论未进行、或不不正确、或不全面——扣5~10分
⒀实验报告上交不及时——扣5~40分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20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