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34
实用文档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一、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①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③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诗歌题材分类1.讽喻诗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咏物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怀古咏史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咏写对象,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山水田园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边塞诗反映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哲理诗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①“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
“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之情。
②“得相”句是指刘备得到的辅助,开创了大业。
“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葬送了基业。
③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答:④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答:【解析】①英雄气概;仰慕、崇敬②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③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诗歌的分类及体裁诗歌的分类及体裁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的分类及体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2.按题材分类:(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古代诗歌多种多样,如果要按内容分类要怎么分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一)1. 怀古诗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对现实不满或批判,借古讽今。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乌衣巷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内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内容范围:一般是山水和其他写景诗。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山水田园诗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古诗词按照题材分类主要有:1.边塞诗这类诗歌以描写边地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与感情为主要内容,其主旨多表达报国、建功、乡愁、离恨等,还有表达对战争不满的怨愤情绪和祈盼和平的内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凉州词》(王之涣)《渔家傲》(范仲淹)2.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多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在景物描写中抒发对山河的热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表现自己内心的淡泊等。
《归园田居》(陶渊明)《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3.咏物言志诗这类诗歌以描写某个具体的物象为内容,常常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出物与志之间的某种联系。
《蝉》(虞世南)《墨梅》(王冕)4. 怀古咏史诗这类诗歌以历史故事和古代人物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抒发诗人的情感。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借古抒怀对历史事件注入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怀古伤今在咏史中抒发个人的感慨,如怀才不遇、贬谪之恨等;三是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泊秦淮》(杜牧)《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哲理诗这类诗歌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某些规律性认识为目的,在宋诗中大量存在。
《观书有感》(朱熹)《题西林壁》(苏轼)6.咏怀诗这类诗歌以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怀为目的,以即事抒怀、即景抒情为最常用的手法。
《龟虽寿》(曹操)《咏怀》(阮籍)7.宫怨诗(闺怨诗)这类诗歌主要写闺中少女的思春情怀、或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对丈夫的思念和内心的忧伤、或古代民间弃妇的无奈和痛苦;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怨情。
诗人有时也借助这样的题材达到咏怀的目的。
《闺怨》(王昌龄)《行宫》(元稹)《宫词》(顾况)8.送别诗这类诗歌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一般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但也有不同凡响的送别佳句。
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1、思乡怀人2、写景咏物3、忧国伤时4、咏史怀古5、赠友送别6、羁旅行役7、山水田园8、边塞征战9、生活杂感10、爱情11、建功立业12、悼亡游仙1.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用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暾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例1.《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两首诗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其中“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之情。
2.写景咏物诗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例3.《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