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5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考纲要求。
2、驾驭各类诗歌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各类诗歌的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1、对各类诗歌意境的理解。
2、各类诗歌鉴赏的答案整合。
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依据高考试题的实际,依据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详细分析。
二、分类鉴赏及方法(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古代诗人常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画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爽、简洁质朴。
从1994年起先,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即2019年和2019年。
1、写景抒情诗,要留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会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悟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驾驭: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留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作者视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改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画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歌题材分类诗歌是一种富有诗意和形式美的文学表达方式,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和抒发对于世界的思考,以及颠覆常规的语言运用等方式,向读者传递情感和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创作的诗歌题材也变得多样化。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诗歌题材分类。
1. 自然题材自然题材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它以自然界的景色和自然环境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自然题材的诗歌常常通过描写四季变换、山水风景、植物生长等方式展现。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激发读者的情感和联想。
2. 爱情题材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因此在诗歌中常常成为主要的题材之一。
爱情题材的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痛苦、喜悦和忧伤等复杂情感。
它可以描写个人之间的爱情,也可以反映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爱情。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及杜牧的《秋夕》都是经典的爱情诗歌,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情感和思考。
3. 社会题材社会题材是通过诗歌来表达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呼声。
从它所涉及的主题来看,社会题材诗歌可以分为时事社会和社会人生两类。
前者通过描写时事事件和社会问题,传递批判和呼吁。
后者则以生活琐事和社会观察为背景,从个体角度出发,展现现代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困惑和迷茫。
例如,鲁迅的《自序》通过对于时代和国家的痛苦叹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
4. 哲理题材哲理题材诗歌以思辨和启迪读者的思想为目的。
它主要通过对人生、人类价值、世界观和认知的探究来表达。
哲理题材的诗歌常常以宏大的景观和广阔的思想视野,让读者得以沉思和思考。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对权力、爱情和生命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以及情感存在的追问。
总结起来,诗歌的题材多样化,不仅包括自然题材、爱情题材、社会题材和哲理题材等方面,还包括许多其他的主题。
然而,在每个题材中,诗人都致力于通过形式美和情感表达来传递真实和深刻的思想。
无论是哪个题材,诗歌都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绝佳方式,也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考语文五种题材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技巧高考语文五种题材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技巧1.写景诗揣摩诗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种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景物的物象特点,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
“见景生情”,写景往往为后一两句的直抒胸臆打下基础,从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诗歌主旨。
2.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此类诗经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诗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挖掘人们所赋予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不谄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边塞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其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对月思乡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连年征战的残酷、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其风格豪迈旷达、慷慨雄壮。
但不同时代,边塞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基调是豪迈爽朗、勇敢、一往无前。
诗中充满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晚唐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转衰,虽然边塞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多了悲壮惋伤的成分。
如《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外临强敌、内政颓靡,南宋沦亡半壁江山,诗坛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报国无门、收复中原无望的愤懑和征士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如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感慨朝代兴亡盛衰之情);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二、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
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古体诗大多出现在唐朝以前,绝句与律诗是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押韵。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i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