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调研报告

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流浪乞丐自古就有,他们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是最需要救助的群体。流浪乞讨群体是个鱼龙混杂的群体,不同的原因使他们选择了流浪乞讨这种生存方式,所以对这些人的救助和管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们在开发区“问需于民”大调研的背景下,结合工作现状,深入了解我区流浪乞讨人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救助办法,努力完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体系。

一、我开发区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现况

开发区现有户籍人口约1万人。开发区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了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特殊困难家庭救助、慈善救助等,其中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整合其他救助项目。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低保,应保尽保,现有8户15人享受低保,标准为450元每人每月,远高于全省252元每人每月的平均水平。我区居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所以开发区内无当地居民进行流浪乞讨行为。

近年来,开发区内平均每年接到几起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群众举报,经过调查走访发现,开发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全部属于外来流浪乞讨人员,其中又以精神有问题者居多数。

目前,我区还没有建立救助站,对于外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主要有:我们主动街面巡查,结合群众或公安部门举报,对于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我们积极协调,现有2名暂时依托市救助站在八院和五院进行治疗;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站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我们实施保护性救助,为其提供必要的吃、喝、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并积极协调当地公安机关联系其家人。

二、我区社会救助中的缺陷与不足

由于我区占地面积小,人口少,本地居民无流浪乞讨人

员等客观原因,目前我区未建立救助站。但是确实存在有外来流浪乞讨人员的客观事实,对这些人的救助又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1.我区没有救助站,需要救助的人员就要送到市或其他县区救助站进行救助,而救助一个这样的流浪人员是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因此其他县(市)区的救助机构往往不愿意接收外地需要救助人员。目前我区需救助的2名流浪乞讨人员,经多次与市救助站协调,现暂时在八院和五院进行治疗。从发现被救助人开始到送到适合其救助的医院或者福利机构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健全的工作机制造成了工作的低效,如果以后遇到急需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很可能会延误救助的最佳时机。

2.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应该是民政、卫生、公安、城管、交通等多部门联合救助行动,目前我区关于流浪乞讨人员联合救助体系尚未健全,社会上发现需要救助人员后,基本依靠民政局局一家,工作任务量较重,职责权力有限,不能更好、更全面的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帮助。

3.在救助工作中,据头脑清晰的流浪乞讨人员透露,其由外地送到我区。根据其肢体残疾程度(一脚无脚趾,难以行走)和我区与周边县区距离较长的事实,不排除这种可能性。2007年陕西省发生的抛弃流浪乞丐致其死亡的事件令人发指,其根源就是救助体制不完善。如果没有一套健全的问责机制、救助机制与专门救助基金作支撑,工作仍会存在漏洞,流浪乞讨人员仍然得不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救助,丢弃流浪乞讨人员的现象也不会得到有效扼制。

三、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我区目前流浪乞讨群体特征和流浪乞讨救助实施的现状,我局对流浪乞讨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提以下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