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利用率
- 格式:docx
- 大小:23.49 KB
- 文档页数:4
统计学原理与工业统计 课程讲稿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13章 工业原材料统计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点:方法及手段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过程)授课方式(请打√) 课时 5改进设想(教学过程)第13章 工业原材料统计本章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工业原材料的概念及分类,收入量、消费量、拨出量及库存量的概念及统计原则,原材料储备的构成,单耗及利用率指标的含义及消耗定额完成情况的检查,能源的概念、分类及能源统计指标。
第1节 原材料收入、消费、拨出与库存量统计一、工业原材料的概念1、工业原材料的概念工业企业的劳动对象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矿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如各种矿藏、森林等;另一种是经过人类劳动生产出的物质资料,称为工业原材料,如生铁、钢材、石油、原木等。
因此,工业原材料是经过人类劳动而生产出的工业劳动对象的总称。
按在产品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工业原材料可以分为原料、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原料和主要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只是改变其原有形态,构成产品的实体,如装配电视机的电子元件,织布用的棉纱,炼钢用的铁矿石等均属此类。
辅助材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只参与产品的形成过程,并不构成产品的实体,如电视机装配时所用的焊接材料和机加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就属于辅助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原料、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划分,取决于它们在生产中的作用。
例如,煤炭用于炼焦时属原料和主要材料,用于生产车间取暖时则为辅助材料。
按消耗的工业设备不同,工业原材料可以分为材料和燃料。
材料是指供工业生产设备消耗使用的劳动对象,如织布机消耗的棉纱。
燃料是指供工业动力设备消耗使用的劳动对象,如汽车消耗的汽油。
由于燃料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它从原材料中划出,单独在能源统计中加以研究。
2、工业原材料的实物核算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原材料的消耗过程。
材料利用率怎么算材料利用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程度。
计算材料利用率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下面将介绍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材料利用率=(产品重量/原材料重量)100%。
其中,产品重量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重量,原材料重量是指生产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的重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需要准确记录产品和原材料的重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比如重量单位可以选择千克、吨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损耗情况,通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原材料损耗,需要在计算中进行合理的考虑和处理。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结果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优化。
通过对材料利用率的分析,企业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比如,对于材料利用率较低的产品,可以考虑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对于材料利用率较高的产品,可以考虑增加生产数量,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材料利用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对材料利用率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不同产品的原材料利用情况,从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原材料的过度消耗或者积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总之,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计算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材料利用率怎么算材料利用率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比率。
计算材料利用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
下面我们将介绍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计算材料利用率的公式如下:材料利用率 = (产品产量产品单位所用原材料量) / 原材料消耗量。
其中,产品产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产品单位所用原材料量指的是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消耗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举个例子,假设某企业在一个月内生产了1000台产品,每台产品所用原材料量为10kg,该企业在这一个月内消耗了8000kg的原材料。
那么该企业的材料利用率可以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材料利用率 = (1000 10) / 8000 = 12.5%。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企业在这一个月内的材料利用率为12.5%。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考虑废品损耗,在计算材料利用率时,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耗情况。
废品损耗会导致原材料的浪费,从而影响材料利用率的准确性。
2. 考虑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情况。
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会导致原材料的浪费,从而影响材料利用率的计算结果。
3. 比较同行业数据,在评估材料利用率时,可以参考同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自身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是否处于合理水平。
总之,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计算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材料利用率怎么算材料利用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与最终产品中所用原材料的比例。
计算材料利用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首先,最简单的计算材料利用率的方法是通过原材料利用率公式来计算。
原材料利用率=(所用原材料的重量/最终产品的重量)100%。
这个公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情况,是一个比较直接的计算方法。
其次,还可以通过材料利用效率公式来计算。
材料利用效率=(最终产品的价值/所用原材料的价值)100%。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从价值的角度来考量。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能源利用率来计算材料利用率。
能源利用率=(生产所需能源/最终产品的能源)100%。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情况,从能源的角度来考量材料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评估材料利用率。
通过计算材料利用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进行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地记录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的重量、价值和能源消耗情况;其次,要准确地记录最终产品的重量、价值和能源产出情况;最后,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材料利用率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地计算和评估材料利用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材料利用率统计方法1.术语及符号为切合工作实际,本办法对有关术语作如下定义:1-1.材料利用率:合格产品中某种材料的含量与制造该产品过程中该种材料耗用量的百分比率。
定义公式为:r=N×100%-------------------------○1Wr—材料利用率N—合格产品中某种材料含量W—制造过程中该种材料的耗用量1-2.期初库存:指在一个统计时期开始时,车间可供使用的某种材料的实物数量,用P c表示;1-3.期间领料:指在一个统计时期的期间,某生产车间自公司库房中领出的某种材料的数量,用P L表示;1-4.期末库存:指在一个统计时期终结时,车间可供使用的某种材料的实物数量,用P m表示;1-5.废料:指车间生产过程中利用某种材料生产时,产生的无法再直接利用的料头、边角、报废元件、零件等,用P F表示;1-6.废料折算系数:指单位质量的某种废料处理所得收益,按价值折合成同种合格材料的数量。
------------------------------------○2β=S FS GS F—废料售价S G—合格料购进价格1-7.油漆残留系数:指单位质量的原装油漆在稀释物挥发后残留的固体物质的数量,用α表示,数据可用试验获得。
2.统计范围及指标2-1.金属类:不锈钢、普通钢板、铜排、铝排、铝箔;化工类:聚丙烯塑料薄膜、各类油漆及稀料、C101油、变压器油。
2-2.指标分为考核指标与统计观察指标两类,金属类及聚丙烯塑料薄膜为考核指标,其余为统计观察指标。
3.管理部门公司材料利用率的管理部门为生产设备部,统计范围内的数据由生产部统计员负责采集、汇总,采购部、综合部配合提供,报表生成后,由财务部核准。
4.数据采集4-1.库存:现场盘点;4-2.领料:汇集库房的领料票据计算获取;4-3.废料:综合部开具给车间的废料接收单的存根汇集计算获得;4-4.合格产品:以财务部的统计数据为准;4-5.漆渣:由喷涂车间处理垃圾时,将漆渣单独计算并提供给生产设备部。
压铸材料利用率计算
压铸材料利用率是指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中最终转化为产品的比例。
提高压铸材料利用率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生产效率。
下面将探讨如何提高压铸材料利用率的方法。
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是提高压铸材料利用率的关键。
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工艺,避免出现浇注不良、产生废品等问题。
同时,合理设计模具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
控制生产工艺参数也是提高压铸材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浇注温度、压射速度、保压时间等参数,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的损耗,提高成品率。
同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也能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
加强生产管理是提高压铸材料利用率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都能有效减少废品率,提高材料利用率。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也是提高压铸材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可以减少生产中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的浪费。
总的来说,提高压铸材料利用率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工艺、管理和
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希望各压铸企业能够重视材料利用率这一环节,不断改进和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的工艺技术创新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已成为各行各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工艺技术创新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的工艺技术创新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背景与意义原材料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
然而,当前我国仍存在着原材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利用率没有充分重视,导致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原材料难以完全利用,造成浪费现象。
因此,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的工艺技术创新研究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的工艺技术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的工艺技术创新现状分析1.原材料利用率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当前我国许多行业的原材料利用率较低,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工艺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原材料利用率低。
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传统设备和工艺方式,技术水平低,难以实现对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导致原材料利用率较低。
(2)企业缺乏原材料利用率提高的意识。
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利用率没有充分重视,缺乏节约型生产的理念,导致浪费严重。
(3)原材料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原材料资源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原材料的浪费现象加剧了供需矛盾。
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是指生产企业加工成品中包含原材料数量占加工该成品所消耗原材料的总耗量的比重指标,通常用百分表示,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对原料的利用率越高。
31.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
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
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单位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
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
32.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
33.原材料损耗率
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
34.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35.废料利用率
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
36.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
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
37.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
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
38.原材料节约量
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
39.原材料代用节约额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40.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入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材料储备量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储备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储备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41.生产设备需要量
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生产任务/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100%
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的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42.设备的生产能力
某设备的生产能力:
某设备的生产能力=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该类设备的数量×规定的全年开动时间
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的作业时间数×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
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每一台产量定额=(同类设备允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
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日历天数-节假日)×日制度工作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额×改进压缩系数)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代表产品台时定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日历日数-节假日)×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修率)
43.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
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的生产能力
设备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
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设备的年生产能力×(自投入生产到年底的日历日数)
/365
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的年生产能力
44.锻锤生产能力
锻锤生产能力=锻锤每小时锻件产量(吨/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
化铁炉生产能力(吨/年)=化铁炉每小时产量(吨/小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改改进系数=1-(自然损耗率+浇胃口残头等消耗率+废品率)
45.电弧炼钢生产能力
电弧炼钢生产能力(吨/年)=炼钢炉容量(吨)×(全年有效工作时间/炼钢周期)×改进系数
46.生产面积生产能力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现有生产面积×制度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
47.生产面积负荷系数
生产面积负荷系数=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现有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
设备的全年计划总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计划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利用率×制度台时数利用率
48.设备台时平均产量
设备台时平均产量=按定额工时计算的产品产量/(设备平均数量×每台设备工作小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
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49.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
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时间
50.设备的时间潜力
设备的时间潜力(台时)=使用设备台数×平均每台不必要的停台时间
51.设备的能力潜力
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设计能力的台时产量-设备的实际台时产量
52.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
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时间潜力×实际平均台时产量
53.设备能力增长潜力
设备能力增长潜力=每台设备能力潜力×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
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实际运转台时数+设备时间潜力(台时)
54.设备全部增长潜力
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时间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
55.设备平均数
报告期设备平均数=∑报告期每日拥有的设备数量/报告期日历日数=期初设备数量
+(报告期增加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减少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
56.实用设备安装率
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台数/实有设备台数×100%
57.已安装设备完好率
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
58.已安装设备利用率
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的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
59.完好设备使用率
完好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完好设备台数×100%
60.设备时间利用率
设备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时间/最大可能利用时间×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