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6.02 KB
- 文档页数:2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
方法:本本研究初步选取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的之间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心血管诊断标准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共450例。
将4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发生医院感染组50例和非感染组400例,通过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案对各组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病原情况、预防抗菌药物、侵蚀性操作等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合并疾病、实施侵袭性操作、心功能不全ⅲ~ⅳ级等都会增加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的几率;预防性手段对于降低感染率以及死亡率的效果不明显;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排序大致为: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真菌、坚韧肠球菌、约翰逊不动杆菌。
结论:通过特征分析可以得出降低感染的主要措施应当为选用合理的抗生素、严格的进行无菌治疗、尽可能减少实施侵袭性操作比例、尽量简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关键词:回顾性调查;感染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病原情况;预防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91-01由于我国医疗水平逐渐进步,心血管内科的侵入性治疗技术以及所用的抗菌药物不断变化,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不高,从而使得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差异性较大,在临床上不易被及时发觉与处理。
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本研究初步选取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的之间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心血管诊断标准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共450例。
将4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发生医院感染组50例和非感染组400例,通过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案对各组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病原情况、预防抗菌药物、侵蚀性操作等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观察与比较。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8No.12April 2021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影响因素分析杨世玉1龙远雄2雍苏南2彭廷云31.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地办,湖南长沙410007;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湖南长沙410007[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12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设基本资料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总体满意率为72.8%,但在患者心理支持、护患沟通以及价值期望等方面评价满意率相对较低。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医疗付费方式的患者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文化程度(OR =2.617、1.941、1.426)、经济收入(OR =0.325、0.372、0.513)、医疗付费方式(OR =0.186)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 <0.05)。
结论学历、经济收入、医疗付费方式与满意度有关;改善护理环境及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提供心理支持、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技术水平等是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4(c)-0065-04Analysi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in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YANG Shiyu 1LONG Yuanxiong 2YONG Su ’nan 2PENG Tingyun 31.College of Nursing,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2.Base of⁃fice,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7,China;3.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nursing services.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and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Basic data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urvey scale were us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were taken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Result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cardiovascular medical nursing services was 72.8%,but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relatively low in terms of patient psychological sup⁃port,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and value expectations.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s,education levels,economic income and medical payment methods (P <0.05).Education level (OR =2.617,1.941,1.426),economic income (OR =0.325,0.372,0.513),and medical payment method (OR =0.186)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ardiovascular inpatients (P <0.05).Conclus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economic income,and medical payment methods are related to satisfaction;improving nursingenvironment and service attitude,strengthening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providing psychological support,improving nursing service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level ar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s for improv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ardiovascular inpatients.[Key words]Nursing;Satisfaction;Logistic regressionanalysi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04077)。
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 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19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交流园地医院感染伴随医院而产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加剧。
尤其是I C U 内患者的基础疾病重,高龄患者多,侵入性医疗操作多护理量大,因此,无论是发生内源性或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机会都增加,国内报告达19.92%[1]。
为了解心血管内科I C U 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I CU 医院感染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1监测方法与标准监测期为患者进入I CU 起至转出I CU 72h,监测人员每日巡视患者,填写患者住院情况登记表,对发生感染的患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资料汇总后进行各种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2监测的结果2.1医院感染情况共监测心血管内科I CU 住院患者1749例,住I CU 时间为3~57d;年龄3~90岁,其中男性1051例,女性698例。
发生医院感染183例,237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0.46%,例次感染率为13.55%。
发生二次感染42例,占22.95%;三次感染4例,占2.19%。
2.2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是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
2.3常见病原菌237例次医院感染患者,分别做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病原学检查146例次,送检率为61.60%,共检出病原菌15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9.75%。
2.4抗生素的应用本组资料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 R SA )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 RCN 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的71.43%和66.67%。
M RSA 和M RCN S 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 SSA )和对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 SCN S)。
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作者:易晓梅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我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为临床诊治和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按照1:1.2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但具有可比性的19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感染者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
结果:心内科患者感染率为6.29%,感染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系统和胃肠道,感染组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为(58.6±10.3)岁、平均住院时间(20.6±3.4)天、人均抗菌药物使用(5.3±2.2)次、侵入性操作人均进行(7.5±2.3)次;非感染组患者男性102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3.4±6.8)岁,平均住院时间(13.5±2.9)天、人均抗菌药物使用(2.8±1.5)次、侵入性操作人均进行(4.9±2.7)次。
结论: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发生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应针对心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患者诊疗和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心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90-01住院患者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学界的难题,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住院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预后,同时造成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极大浪费[1, 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策略,以期为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主要基础性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为(58.6±10.3)岁,平均住院时间(20.6±3.4)天,病程2~16年,平均(8.3±4.6)年,按照1:1.2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但具有可比性的19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53.4±6.8)岁平均住院时间(13.5±2.9)天,经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心血管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54-01【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2o07年—2o10年心血管内科1343例住院患者在前瞻性监测的同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例次6o例,例次感染率为4.47 ;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56.67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各占37.78 ;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敏感;真菌对测试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
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药敏提示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较严重,革兰阴性杆菌对多数药物敏感,真菌对所有测试的抗真菌药物均高度敏感。
1 前言医院感染是影响疾病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6%~17 %,在危重病中发病率>25 ,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为了明确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现对我院2o07年全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2 资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为我院心内科2o10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前瞻性检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资料来源一方面为病房主管医师填写的医院感染报告;另一方面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日查阅出院患者病历、医嘱单、检验单、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合诊断标准来确定漏报的医院感染,并按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逐个登记。
2.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3 方法对2o07年—2o10年心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无菌采样,送细菌室进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
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刘玉宁【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研究相关的预防对策.结果研究组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占比39.09%,下呼吸道感染占比18.18%,泌尿系统感染占比15.45%,胃肠道、皮肤和其他部位感染均占比9.09%.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过多、护理质量低以及住院时间过长均会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医院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或者治疗,以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预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32【总页数】2页(P63-64)【关键词】心内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预防对策【作者】刘玉宁【作者单位】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医院心内科,湖北随州 4413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主要患有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且病情较为复杂,多合并有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而且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较为低下,且由于存在医院医疗设备消毒措施的不完善的情况,因此极易发生院内感染[1-2]。
有相关研究表明,心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不仅后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3-4]。
因此本次主要研究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对我院心内科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入院的11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11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获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
研究组中,男性71例,女性39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7.2±10.8)岁,住院时间为20~3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2.4±5.8)天。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目的,对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调查心内科300例在我院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生9例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感染的患者原发病都是心脏病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6.67%,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22.2%,导致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以及合并有基础病等等。
结论,应该加强心内科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意识和患者积极配合是预防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有力措施。
标签: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前言:心血管内科简称为心内科,主要疾病包括:心律小齐、心理衰竭、心脏病、心肌梗死等。
住院患者的感染一直作为全球性的问题存在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有负面的作用,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心理负担。
由于心内科的患者多数体制较弱、心功能不全、治疗不规范等,都会给细菌可乘之机,导致发生医院感染。
所以必须对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
因此,为了探讨心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针对心内科中30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调查心内科患者30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主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男140,女160例,年龄21-88岁,平均(50. 7士10. 4)岁。
住院时间4-100 d,平均(22. 7士8. 9)d。
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研究方法对收集的每份病历资料进行系统审阅,首先将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床号、表疾病种类、治疗方式等基本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设计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感染日期、感染部位、易感因素、抗生素使用、细菌培养等。
研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62-01【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感染特点及预防措施。
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之间的100例住院感染(占心内科住院患者9.8%)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住院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感染特点及预防措施。
结果:经过调查分析,100例患者中,有50例为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20例,30例为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感染概率为17.8%,住院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感染概率为5.6%;患者年龄大于六十岁的,感染概率为16.8%,小于六十岁的,感染概率为6.5%,另外,侵入性操作、合并疾病及心功能、并发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等也会对感染造成一定影响。
结论:心血管内科有9.8%的患者感染,概率较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疾病及心功能、并发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等因素跟感染有关,应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概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之间的100例住院感染(占心内科住院患者9.8%)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57,女性患者例数为43,其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57.8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1年,平均11年。
其中心功能为二级的有22例,三级、四级的各有39例,采用侵入性操作的有54例,23例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合并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1.2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感染部位,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疾病及心功能、并发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等因素和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住院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感染特点及预防措施。
2结果经过调查分析,100例患者中,有50例为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20例,30例为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感染概率为17.8%,住院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感染概率为5.6%;患者年龄大于六十岁的,感染概率为16.8%,小于六十岁的,感染概率为6.5%,另外,侵入性操作、合并疾病及心功能、并发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等也会对感染造成一定影响。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医院感染(简称“医感”)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出现的新的感染,其发生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患者免疫状态等有关。
医院感染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也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增加了压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1.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作为密闭空间,存在着各种病菌和病毒。
医院的环境卫生状况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例如,不完善的清洁消毒措施、脏器污染、空气气流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
2. 医疗操作因素医疗操作是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手术、注射、插管等操作可能会导致皮肤和黏膜的损伤,从而为病原体进入体内提供了机会。
同时,不规范的手卫生、器械清洁不彻底等行为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3. 患者免疫状态患者的免疫状态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遭受感染。
例如,病重患者、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障碍者等都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制定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和环境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医院内部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手术室、病房、诊疗区等关键区域。
同时,加强空气处理和通风系统,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
2.规范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勤洗手、正确佩戴手套等措施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对于各类器械的操作,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器械消毒、灭菌要求。
此外,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加强患者教育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中。
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自身在感染预防中的责任。
患者应主动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器械消毒等规范操作,增强自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主动性。
4.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同时,要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监测和报告的重视度。
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内科病房目前发生医院感染主要的几个危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内科;医院感染;护理对策医院感染即是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顾名思义是患者在入院后才新获得的感染,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以及入院时已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所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直接受害者是患者及其家属,表现为身体的、精神的、经济的损害和损失,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2012年我院内科系统收治患者3510人,发生院内感染44人,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人,下呼吸道感染34人,感染率占感染总人数77.27%。
内科接收的患者大多是危重患者、疑难疾病患者、血液及肿瘤患者、心血管、慢性病患者,这些患者整体免疫功能低下,客观上成为条件致病菌和真菌侵袭的危险因素,加之医生广泛的应用抗菌药物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给病原菌带来了机会,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本文分析了内科病房目前发生医院感染主要的几个危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 目前内科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1 患者自身因素内科接收的患者大多基础疾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年龄偏大,抵抗力差,且常需要留置多项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装置,如内窥镜、导尿管、气管切开、氧气吸入装置、雾化吸入装置、吸痰装置、动静脉导管等,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1.2 医院环境因素由于内科病房病床紧张,人均拥有的床位比较少,使得病房内的不同病种无法分开,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收住的患者多为年老患者,自理能力差,家属陪护和探视多,人员流动性大,易引起患者、医护、探视人员、陪护之间的交叉感染。
有些老年患者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常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将门窗紧闭、便器不及时倾倒、吐痰后纸张随意丢弃等,这不仅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还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
1.3 物品表面及护理人员手的污染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过的门窗把手、床位、座椅等室内物品,可能成为各种病原菌的间接传染媒介;止血带、体温计、床刷等物品使用率高,如没能做到一人一次一消毒使用,便使其成为重要的交叉感染源;内科护士治疗工作量大,频繁接触各类患者,手也成为重要的传播病原菌的载体。
内科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杨康
【期刊名称】《泸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27)5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分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3、4月内科1336例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及回顾性调查.结果:有12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9.43%,漏报率11.90%.检出致病菌6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杆菌占53.03%,革兰氏阴性杆菌占12.12%,真菌34.85%.感染部位分布为呼吸道65.24%、胃肠道19.15%、泌尿道8.51%.住院20~39天及大于90天医院感染率增高.结论:老年、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抗生素使用频繁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
【总页数】3页(P425-427)
【作者】杨康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科,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综合性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J], 范红莉
2.神经内科病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吕侠;王法欣
3.381例内科病人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J], 李云英
4.基层医院内科病人提早出院相关因素分析 [J], 汪素珍;徐林发
5.新冠疫情期间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J], 付雪松;曾惠敏;张霁;姚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26T16:05:45.7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作者:高俊辉
[导读]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今后防控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 6205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今后防控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存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可能引起医院感染因素等变量上的差异。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次,感染率为5.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呼吸道感染71例次占60.68%,泌尿道感染22例次占18.80%;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77.78%,标本检出率为54.95%,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类感染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影响心血管内科的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心功能Ⅲ~Ⅳ级、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而性别、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高龄、病程长患者密切关注,纠正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合并症,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格无菌操作规程。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心血管内科是内科系统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收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等心脏病,住院患者具有年龄偏大、病情复杂、病程长、多有合并症等特点,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会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并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为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了2014年1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308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14年1月~2015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308例,男1315例,女993例,年龄35~91岁,平均(61.7±7.4)岁;冠心病13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15例、急性心肌梗死142例,扩张性心肌病55例、风湿性心脏病20例,其他24例。
心功能:Ⅰ级320例、Ⅱ级1294例、Ⅲ级550例、Ⅳ级144例。
1.2方法
系统查阅每份病历,根据病程记录描述的临床症状、血、尿常规化验单、细菌培养、体温单、医嘱中临床用药等资料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合并其他疾病、心功能分级、侵入性诊疗、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无差别。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ɑ=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心血管内科230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次,感染率为5.07%。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泌尿道其次,具体结果见表1。
2.2 病原学检查结果
送检痰、尿、血、便标本病原学检查91份,送检率为77.78%;检出病原菌50 株,检出率为54.95%,其中革兰氏阴性 32株,占64%;革兰氏阳性菌9 株,占18%;真菌 9株,占18%。
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日益增多。
有调查研究表明,年龄与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呈负相关,年龄大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年龄小患者的3.56倍(OR=3.56),年龄大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和功能减退,呼吸系统屏障功能削弱,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纤毛功能降低,咳嗽反射差,肺组织弹性减退而致排痰功能降低,特别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1];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减弱都可能加重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另外,高龄患者由于胃酸分泌易减少,从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作用,导致胃液含菌量增加,细菌可能通过胃逆蠕动呕吐分布在口咽部,加之高龄老年患者肌力减退、吞咽与声门动作常不协调,易将胃内容物及咽部的分泌物吸入气管内而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2,3]。
本次调查发现,住院的患者很多都先后接受过各种侵入性操作,包括插尿管、插胃管、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吸痰等。
侵入性操作的增加不同程度破坏了机体防御能力,给病原菌提供了侵入的机会,同时留置各种导管时间过长,管腔压迫和刺激粘膜,导致黏膜水肿渗出,也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及手卫生意识淡漠等都是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影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加强对高龄、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监测,积极纠正心衰等原发病的治疗,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补充营养,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操作,降低由侵入性操作而引发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晓云.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69-470.
[2]周继旺.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81-1083.
[3]杨彪,何益萍,周妍.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36-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