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49 KB
- 文档页数:2
搭一搭教学设计(多篇)篇:搭一搭设计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大安小学景秀琼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8—79页《搭一搭》的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① 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的有关画面。
②引导学生齐背古诗③这首诗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2、生: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3、师: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也会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搭一搭》你们想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试一试吗?4、生:“想”学生齐声回答。
二、积极参与,合作探究1、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个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认真观察你搭好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
(学生小组合作开始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待学生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
)师:现在进行小组作品展示。
一个小组派两名代表,把你们搭好的立体图形和画出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
组1:我们小组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横着放一排搭了一个较大的长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也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1个正方形的面。
搭一搭(一)(认识余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二、操作探究
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
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操作并填写表格。
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13÷4=3(个)……1(根)
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课后反思:。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搭一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一根棍子是由一些小木块组成的。
2.理解“棍子”可以由“小木块”组成、并通过搭积木来体现。
3.能使用搭积木活动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
二、教学准备教师:搭积木、小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搭积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假设孩子们已经学过“棍子”的知识,老师可以在小黑板上画出一根棍子,问学生这根棍子的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说出由许多小木块组成。
2.学习活动(30分钟)活动1:搭一搭先告诉学生有一个正确表达棍子的方法——把小木块按大小顺序排成一条直线即可。
然后,学生用搭积木来搭筑一些不同长度的棍子。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搭一些高的、短的等不同特点的棍子,搭完后让同学们来判断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棍子。
老师可以多给学生提示,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怎样组合棍子。
活动2:数学练习:加减法口算练习老师可以在搭建好的棍子旁边写上几个加减式,要求学生用脑算或者口算快速解题。
例如:2+3=?, 5-2=?, 3+2-1=?等等。
3.组织小结(10分钟)请学生向其他组或者全班演示他们搭建棍子的结果,让它们讲解自己的棍子长度如何组合搭建的以及做数学口算题目时使用了哪些方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总结各组棍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使用积木拼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例如:小熊、小书架等等,同时通过这些物品来练习加减法口算。
四、教学反思搭积木是一项很好的课堂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搭建棍子及棍子的数学应用,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比较搭建的棍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后面的加、减法口算练习则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总之,这堂课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知识,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和愉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一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 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经历观察、想象、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学具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一个由4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形状。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一起搭一搭。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看一看,画一画(1)教师用5 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进行观察。
(2)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形状。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在黑板上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4)教师展示正确的图形,让学生对比自己画的,进行修改。
(5)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活动二:搭一搭(1)课件出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2)小组展示搭好的立体图形,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搭的。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搭得又快又准确?(4)小结:先从一个面入手,确定底层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再根据其他面逐步调整。
3、活动三:猜一猜(1)教师出示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但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猜这个立体图形是怎样的。
(2)学生根据露出的部分进行猜测,并说明理由。
(3)教师逐步展示更多的部分,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猜测。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白勺地位是:《搭一搭》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白勺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白勺范围白勺变化。
并能由观察到白勺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白勺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白勺图形之间白勺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白勺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白勺方式,增强学生白勺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白勺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白勺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
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白勺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白勺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白勺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白勺、积极主动参与白勺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白勺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白勺形象,引发学生白勺兴趣,使他们白勺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白勺主动性。
知识障碍: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白勺知识有白勺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还原立体图形)》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还原立体图形)》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1页例1以及“做一做”的内容。
例1提供了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求学生根据展开图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展开图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展开图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搭积木方法,那就是根据展开图搭出立体图形。
”2.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61页,观察例1的展开图,尝试自己动手搭一搭,看看能搭出哪些立体图形。
”3. 讲解与示范:“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如何根据展开图搭出立体图形。
我们要熟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然后,根据展开图的边缘和角度,判断出立体图形的基本形状。
动手折叠,还原立体图形。
”4. 课堂互动:“现在,请同学们相互之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讨论一下在搭积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根据书本‘做一做’的展开图,尝试自己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特征。
2. 根据展开图搭出立体图形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书本第62页的展开图,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作业答案:1. 根据书本第62页的展开图,搭出的立体图形分别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2. 感悟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课堂互动等形式,掌握了根据展开图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一、教材简介《搭一搭》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磁吸结构体搭建物体。
本教案以该课文为主要教材,辅助配合部分相关的课外参考书,如《玩转乐高启发式数学》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磁吸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能够自主组装简单的图形;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磁吸结构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吸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能够使用磁吸结构体搭建简单的图形。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入磁吸结构体的概念,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不同类别的磁吸结构体,并根据其特点分类;3.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使用磁吸结构体搭建简单的图形,并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磁吸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使用磁吸结构体搭建简单的图形。
第二课时:搭建简单的图形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不同的磁吸结构体搭建简单的图形;2.能够发现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1.继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使用磁吸结构体搭建简单的图形并进行展示;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图形的特征,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磁吸结构体搭建简单的图形。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第三课时:搭建复杂的图形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不同的磁吸结构体搭建复杂的图形;2.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使用不同类型的结构体搭建复杂的图形;2.学生分小组进行搭建,并进行展示;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创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磁吸结构体搭建复杂的图形。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引入磁吸结构体的概念;2.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示范引导学生操作磁吸结构体;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搭一搭》教学设计《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一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一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
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1.简单分类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
2.明确要求分类的生物积木来做游戏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
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
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
《搭一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2.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习题。
2.复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淘气(出示课本第57页例题),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淘气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
(板书)
三、动手实践。
1.在游戏之前,淘气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出示实物),我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吗?课件出示2.现在我们就来搭小正方体块解决淘气的问题吧。
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
摆好后,交流,课件出示具体搭法。
师:通过搭一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通过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搭出立体图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3.笑笑也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请你动手搭一搭。
课件出示图片。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笑笑的问题,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
生:我是先从一个面入手,在逐步调整。
生:搭完后,要从三个方向看看对不对。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8页“练一练”及练习四第1到5题,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展示、交流。
五、课堂总结。
小结: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时间也稍稍的流过,下课的铃声要响了,淘气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他很想知道大家这节课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