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放码:比例裁剪公式的正确取值
- 格式:docx
- 大小:12.90 KB
- 文档页数:4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裁剪衣服的比例算法是指在进行尺寸调整时,保持衣物各个部分的比例不变。
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1.确定身体部位的比例:首先,需要确定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比如上身、腰部、臀部和下身的比例。
这可以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以及从实际测量数据中得出的统计结果来确定。
2.测量身体尺寸:在进行裁剪之前,需要测量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
这些尺寸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袖长等。
根据这些尺寸,可以计算出每个部位所占的比例。
3.计算衣物尺寸:接下来,需要根据身体的比例计算出衣物各个部位的尺寸。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上身长度=身高×上身比例-下身长度=身高×下身比例-上臂长度=上身长度×上臂比例-下臂长度=上身长度×下臂比例-胸围=身高×胸部比例-腰围=身高×腰部比例-臀围=身高×臀部比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身高指的是去除鞋高的身高。
4.调整衣物尺寸:根据计算得到的尺寸,可以对衣物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改变衣物各个部位的宽度和长度来实现调整。
可以使用剪刀将衣物裁剪成相应的尺寸,然后再进行缝合。
例如,如果上身长度计算得到为60厘米,而衣物的原始长度为70厘米,那么就需要将衣物的长度裁剪到60厘米。
5.注意事项:在进行裁剪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保持衣物各个部位的比例不变,这样才能使裁剪后的衣物与身体更好地贴合。
其次,要注意衣物的设计和款式,以及材质的可伸缩性。
最后,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饰,以确保整体效果。
总结:裁剪衣服的比例算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出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然后根据这些比例来调整衣物的尺寸。
这样可以使得裁剪后的衣物更好地贴合身体,增加穿着的舒适度。
在进行裁剪时,要注意保持各个部位的比例不变,同时注意衣物的设计和材质可伸缩性。
裁剪放码:浅谈各种服装制板比例法用于服装制板的比例法有多种多样,如此而l/3、1/4、1/5、l/6、l/8、1/10、(2/10)、l/12、l/16、l/20等等,甚至百分法,可谓百花齐放。
然而认真思量、仔细分析似乎应归纳为三种:中日东方服装文化中的l/6(1/2)比例法;我国习惯使用的1/10、1.5/lO、2/10简易比例法;英美等西方国家使用的l/8(1/16)比例法。
l/6(1/12)比例法是基础比例法。
它的适应性强而应用范围广:它既可用于2cm一档放码(日本),又可用于3cm一档放码(中国),甚至4cm一档放码。
它是由圆的周长公式(周长=直径×π)推导出来的。
工人师傅们在用于计算要求不太精密的情况下,将其简化为:周长=l/3周长×3。
服装制板中的三围都是圆的周长将其代入公式:胸围=l/3胸围×3。
服装制板时都是以半胸围作为基数其公式可演变成:半胸围=l/6胸围×3。
这就是三片式上衣的制板公式。
四片式上衣及裤、裙的制板公式,也可由上公式推出:半胸围(半臀围、半腰围)=l/6胸围(臀围、腰围)+l/12胸围(臀围、腰围)。
(注:腰围可灵活些)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其中的定律、定理、公式等对科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
服装制板技术也不例外。
l/6(l/12)比例法源于周长公式,因此魏立达先生对其板型的评价是“比较客观、比较科学不带有人为的色彩。
”当然也绝不排除为了适应不同尺度、不同板型及其因地域差异、国度差异而灵活变通、合理调节、特殊应用的可行性。
1/10、1.5/10、2/lO比例法是我国前期为了使用市寸设计“洋服”而创建简易比例法。
因其计算的简便、快捷、易于为大多数人接收而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服装设计。
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历史形成的习惯短时间是难以改变的。
因此,时至今日,简易比例法设计服装,在国内服装界仍然占据着正统地位。
简易比例法为发展、繁荣我国的服装事业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功不可没。
服装裁剪公式计算方法公式只是参考。
1,上衣裁剪共六部分:(一)半肩:肩宽1/2。
(二)横领:半肩1/3。
(三)立领:领大1/5。
(四)袖笼深:胸围1/5减去5分。
(五)胸肥:胸围1/3。
(六)袖口:袖口肥1/2。
通常外衣袖笼深和袖笼一周的尺寸:男:袖笼深: 5.5寸-----6.5寸。
袖笼一周:1.5尺-----1.7尺。
女:袖笼深: 5.5寸-----6寸。
袖笼一周: 1.4尺-----1.6尺。
2,裤子裁剪尺寸计算共四部分:(一)腰大:腰围1/4。
(二)立裆=横档:臀围1/3。
(三)裤口尺寸:减一寸除2。
通常:男女横立裆尺寸8.5寸、9寸、9.5寸。
固定尺寸:落肩:1.5寸,前小裆弯度左边1.2寸,右边:1.5寸,落档:5--7分,特体裤后落裆7---8分。
这个公式非常适合初学者记忆。
裁剪时要保持裁刀垂直,以免各层衣片产生误差。
保证裁刀始终锋利,裁片边缘光洁顺直。
打刀口时定位要准,剪口不得超过3mm且清晰持久。
裁剪时要注意裁刀温度不可过高,特别是合成纤维,高温易产生衣片边缘焦黄、粘连等现象,同时会引起刀片粘污。
裁剪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在裁剪之前要进行诸如铺料、画样等准备工作。
铺料是按照所规定的层数及长度,将服装材料按铺料要求,铺放在裁床上,以便画样及开裁。
对伸缩性大的材料,铺料后还需要放置数小时,使之应力回缩后再裁剪。
扩展资料:服装裁剪的注意事项:裁剪是缝制的基础,裁剪时应保证裁剪的精度,即裁出的衣片与样板间的误差。
对批量加工的服装往往需要根据服装的规格尺寸和数量分床裁剪,按照样板方向部位合理排料,裁剪时各层衣片间的误差应符合规定。
裁片方法不正确不仅会使成衣造型结构完全偏离设计,而且造成很大的浪费。
在批量加。
各层工时,会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损失衣片间的误差应符合规定。
服装裁剪用料比例计算公式在服装制作过程中,裁剪用料比例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用料比例可以帮助设计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服装的质量和美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服装裁剪用料比例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用料比例。
服装裁剪用料比例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裁剪用料比例:用料比例 = (裁剪面积 + 缝边面积)/ 布料面积。
其中,裁剪面积是指服装各个部件的裁剪面积之和,缝边面积是指服装各个部件的缝边面积之和,布料面积是指所使用的布料的总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例值,用来确定每个尺码所需要的布料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具体的裁剪用料比例。
一般来说,不同款式的服装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料比例。
同时,不同尺码的服装也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尺码来确定用料比例。
在确定裁剪用料比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服装款式,不同款式的服装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款式来确定用料比例。
2. 服装尺码,不同尺码的服装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尺码来确定用料比例。
3. 布料的宽度和长度,布料的宽度和长度也会影响裁剪用料比例,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布料规格来确定用料比例。
4. 缝边方式,不同的缝边方式会影响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缝边方式来确定用料比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快速准确地计算裁剪用料比例。
通过CAD软件,我们可以根据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然后通过上述公式来计算用料比例。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服装的质量和美观。
除了计算裁剪用料比例,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布料的利用率。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尽量减少布料的浪费,提高布料的利用率。
视频剪辑中的尺寸和码率调整技巧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视频剪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媒体制作工具。
在进行视频剪辑过程中,尺寸和码率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视频剪辑中调整尺寸和码率的实用技巧。
一、调整视频尺寸1. 视频尺寸的基本概念视频尺寸是指视频的长宽比例。
常见的视频尺寸有4:3、16:9等。
选择合适的视频尺寸可以确保视频在不同屏幕上的播放效果良好。
2. 裁剪视频尺寸当你需要调整视频的尺寸时,可以使用视频编辑软件中的裁剪工具。
通过裁剪视频,你可以改变视频的长宽比例,使其适应不同的播放平台或媒体。
3. 添加黑边有时候,为了保持原始视频的长宽比例,你可以在视频的两侧添加黑边。
这样做可以避免视频内容被拉伸或压缩变形,同时还能保持视频的清晰度。
4. 改变分辨率调整视频的分辨率也是调整视频尺寸的一种常见方法。
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来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或者通过提高分辨率来改善视频的清晰度。
二、调整视频码率1. 码率的定义和作用码率是指视频中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它决定了视频的质量和文件大小。
较高的码率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视频质量,但会增加文件大小,而较低的码率则会减少文件大小但牺牲部分视频质量。
2. 码率的选择在调整视频码率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码率。
如果你想在网络上分享视频,较低的码率可以减少上传时间和带宽消耗;如果你希望保留高清视频质量,可以选择较高的码率。
3. 码率优化在进行码率调整时,可以通过观察视频播放效果来进行优化。
如果视频出现卡顿或者花屏现象,可能是码率设置不合理导致的。
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码率,以获得更好的播放效果。
三、视频剪辑中的其他技巧1. 关键帧调整在关键帧调整中,你可以通过添加或删除关键帧来改变视频播放效果。
关键帧是视频中能够标识独立图像的关键点,通过调整关键帧可以修改视频的播放速度、顺序等。
2. 音频调整除了视频内容,音频也是视频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视频剪辑中的尺寸和码率调整技巧分享在视频剪辑过程中,尺寸和码率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适当的尺寸和码率的调整,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频质量和更好的观看体验。
在本文中,我将与大家分享视频剪辑中尺寸和码率调整的一些技巧。
1. 尺寸调整技巧在视频剪辑中,尺寸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视频的分辨率。
对于不同的用途,我们可能需要不同分辨率的视频。
以下是一些尺寸调整技巧:- 视频裁剪:如果需要裁剪视频,可以使用软件中的裁剪工具来选择要保留的画面部分。
通过裁剪,我们可以将视频尺寸调整到想要的大小。
- 视频缩放:如果需要放大或缩小视频,可以使用软件中的缩放功能。
通过缩放,我们可以调整视频的尺寸,使其适应不同的屏幕或平台。
2. 码率调整技巧码率是指视频中每秒传输的数据量,对视频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码率调整可以提高视频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以下是一些码率调整技巧:- 变量码率调整:变量码率是根据视频内容的复杂程度和运动情况来调整码率。
可以将复杂场景和快速运动的部分设置较高的码率,而静止或简单场景的部分设置较低的码率。
这样可以在保持视频质量的同时,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 固定码率调整:固定码率是指将整个视频的每一帧都设定为相同的码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视频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例如专业视频剪辑或电影制作。
通过固定码率,我们可以确保视频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3. 尺寸和码率调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尺寸和码率调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原始视频质量:尺寸和码率的调整都是对原始视频进行操作,因此在进行调整之前,要确保原始视频的质量尽可能高。
这样可以保证在调整后获得更好的效果。
- 目标平台:不同的平台对视频的尺寸和码率有不同的要求。
在进行调整时,需要考虑最终视频将在哪个平台上播放。
例如,YouTube 对视频的尺寸和码率有一定的要求,而移动设备或社交媒体平台则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 视频内容:尺寸和码率的调整也应该根据视频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
旗袍的规格设计、直裁法、原型法与放码规则一、旗袍规格设计后衣长L=0.6h(身高号160cm)+15cm =110cm胸围B=84cm(净胸围)+4~6cm(放松量)=90cm腰围=68cm (净腰围)+5~6cm(放松量)=74cm臀围=90cm (净臀围)+ 4cm(放松量)=94cm背长38cm(160为38,身高每增减5cm,背长就增减1cm.领围N=36cm 肩宽S=40cm胸省大正常为3.5cm,平胸体取小2~2.5cm ,挺胸体取大4~5cm 。
二、旗袍的直裁法直裁法是我国传统的服装裁剪方法,它是控制人体主要部位的数值,加放一定的松量,再以这些数值按一定的比例公式推算出其他细部尺寸,如胸宽,背宽,袖窿深等.它只能适合于常规,简单,细部变化少的服装。
本文的直裁法是作者应用原型的理论,将其重新创建而成,在衣身平衡等方面能达到原型法同样的技术水平。
旗袍直裁制图步骤:后片制版1.作后衣长110cm。
2.背长线由上平线量下38cm,即腰围线WL。
3.臀围线由WL下量18cm。
4.作后片袖窿深为1.5B/107+7=20.5cm。
5.画后领口,后横领= (2/10)N=7.2,后直领=后横领/3。
6.画后肩线,肩斜15:4.5 ,肩宽=S/2=20cm。
7.作背宽线为(1.5/10)B+4~4.5=18cm。
8.作胸围大B/4=22.5cm,臀围大H/4 =23.5cm。
9.计算后片吸腰省量(B-W)/2x0.6cm=4.8cm .侧缝为1/3省量。
10.摆缝劈势15:1.下摆起翘量0.7cm。
前片制版:1.各水平线同后片。
2.前中是箱形前片,前中袖窿深比后片增加胸省量3.5- 0.5=3cm。
3.画前领口,前横领=后横领-0.3cm=7.2-0.3=6.9cm,直领=后横领=7.2cm。
然后画顺领窝弧线。
4.画前肩线,肩斜15:6 ,前肩线长=后肩线长-0.6cm。
5.作前胸宽=(1.5/10 )B+2.5~3 =16cm 。
关于服装裁剪面料的计算方法大全一.购买衣料如何进行巧计算?*幅宽布若是90厘米,计算的方法是:男上衣:衣长乘以3加上10厘米;女士上衣:衣长乘3;男女裤:裤长乘以2中上10厘米。
*幅宽为143厘米的双幅呢,做男便服算法:衣长加上袖长加上10厘米。
针对这种方法,现有疑问:1.此算法是适用于针织布还是棱织布?还是都适用?2.上方法算出的是长度,正常我们算的不是面积吗?3.为什么会这样算,上述各公式代表的含义能详解一下吗?4.有更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算法吗?(不求很精确,报价估计大概用量)二.针织服装用料公式:(1)衣服大身用料:(胸围+6CM)X(身长+6CM)X 24 X 克重X (1+总损耗)袖子用料:(挂肩+袖口+4CM)X(袖长+4CM)X 24 X克重X(1+总损耗)领子用料:(领宽X2+2)X领高X 12 X 克重X (1+总损耗)每打衣服用料=大身用料+袖子用料+领子用料(2)裤子(横档+腿围+4CM)X(裤长+8CM)X 24 X克重X (1+总损耗)备注:以下仅供参考罗纹:18% 汗布:15-16% 网眼:15-16% 氨纶汗布18-20%绒布:17-18% 色织布(大):27-32% 色织布(小):22-25%面料计算公式:面料价格=成本价格+织造价格+染价+其它(包括印花、开副定型、后道各工序)(一般地,开副定型价格:2000元/T)针对这种方法,现疑问如下:1.大身面料中乘以24是2X12(1打12件),2表示胸片面积有两片,可为什么要乘以克重呢?这样算出的是面积单位平方米吗?2.袖子算法中:挂肩+袖口,是表示1个袖片的宽度吗?再乘以袖长(袖片的长度)就是1个袖片的面积吗?后面为什么要乘以克重?3.领子算法中:领宽(总长)为什么要乘以2,后面乘以克重代表什么?4.总之,此算法最大不解就在于:为什么要乘以克重?各部分算出的是面积吗?5.顺问:“罗纹:18% 汗布:15-16% 网眼:15-16% 氨纶汗布18-20%绒布:17-18% 色织布(大):27-32% 色织布(小):22-25%”这些是什么意思呀?三.计算衣服用料妙法购买幅宽为2.7的衣料时,计算用料方法有:1.男上衣的用料为:用3个衣长,另加边料0.3尺如某人衣长为2.3尺则所需衣料数量为:2.3×3+0.3=7.2(尺)。
服装裁剪制作男、女裤各部位尺寸的设定女裤1、号型选用合适的号型,如:160/68A。
2、裤长长裤:0.6的号+6cm3、腰围腰围=净腰围+0~2cm.4、臀围臀围=净臀围+6~8cm。
5、臀高由腰到臀线的长度,中间体臀高一般取人体身高的1/8,约为20cm,身高每加减5cm,臀高则相应加减0.5cm。
6、直裆指由腰口至横裆(即腿根部)线的长度,它与人体的身高和体型有直接关系,才智服装制版技术上万G服装视频教程一般在臀高线下7~8cm,中间体直裆长一般为27~28cm。
7、窿门宽指臀部侧面的厚度,一般可根据净臀围的0.16来计算,再根据裤型款式与面料性能作调整。
例如,一般紧身裤和采用有弹性面料的按0.14净臀计算,而宽松裤和薄型面料则按0.16规格臀计算。
前后窿门宽的比例,紧身和合身西裤一般定为1/4:3/4,宽松裤为1/3:2/3。
8、臀至腰的外侧缝劈势根据人体侧缝胯至腰差角度来作劈势,可按体型分类做,A体型约在8°左右。
一般劈势在2.5cm.人体侧缝最突出部位在胯骨,因此应在臀线上方3~4cm处与腰口作连线。
9、前裆缝的劈势根据腹腰差角度来作劈势。
腰至腹的倾角为3~5°,因此劈势量一般控制在1~2cm。
10、后裆缝倾斜后裆缝的斜率,由后裤外侧缝造型线确定,一般取前裤外侧缝劈势量的1/2~2/3的值,女裤后裆缝的起翘值较小,一般约在1.5cm左右,如果臀圆而丰满的可适当增加起翘高度,且斜率也相应增大,臀扁者则相反。
总之以满足总裆值量为宜,后裆倾斜角度不宜过大,如果倾角过大,会导致后横裆产生多余褶纹。
11、后裤片挺缝线定位基本为后裤横裆宽的1/2处(即后窿门点至侧缝臀点的1/2)往侧缝偏0.5~1cm,脚口处不偏。
12、总裆长由前裆腰口点经过窿门裆点至后裆腰口点,其长度一般与腰围的净尺寸相近似(特体除外)。
需说明的是,以上部位尺寸适用于一般体型和基本裤款,随体型和款型变化,应作加减调整。
自学裁剪公式计算方法裁剪公式是服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版型和舒适度。
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掌握裁剪公式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想要自学裁剪的人来说,了解裁剪公式计算方法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裁剪公式的基本原理。
裁剪公式是根据服装设计图纸上的尺寸,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将设计图纸上的平面尺寸转化为布料的实际尺寸,以便进行裁剪和缝制。
因此,掌握裁剪公式计算方法,就是要能够准确地将设计图纸上的尺寸转化为布料的实际尺寸。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裁剪公式的基本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确定每个部件的长度、宽度等尺寸数据。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部件在布料上的实际尺寸。
这些计算公式包括但不限于直线裁剪、曲线裁剪、缝边裁剪等。
在进行裁剪公式的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要保证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是准确无误的。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布料材质和弹性度,调整裁剪公式的计算方法。
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裁剪公式计算出的尺寸,以确保最终裁剪出的部件符合设计要求。
除了基本的裁剪公式计算方法,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裁剪技巧。
比如,在裁剪直线部件时,要注意保持刀具的垂直度,以确保裁剪出的部件边缘整齐。
在裁剪曲线部件时,可以使用特殊的曲线裁剪工具,以确保裁剪出的曲线部件平滑自然。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布料进行叠放、折叠等操作,来提高裁剪效率和节约布料。
总而言之,自学裁剪公式计算方法需要我们掌握裁剪公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同时要注意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裁剪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服装设计和制作中。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顺利!。
服装的放码规则是指根据身体尺寸和设计要求来确定不同尺寸的服装件的尺寸。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服装放码规则及其公式:
1.基础尺寸(Base Size):选择一种标准尺寸作为基础尺寸,通常是中号或平均尺寸。
以
该基础尺寸为基准,进行其他尺寸的放码计算。
2.放码公式:通过一个固定比例系数来计算不同尺寸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放码公式有:
●等差放码:每个尺寸之间的差值相等。
公式为:目标尺寸= 基础尺寸+ (差值×
尺寸系数)。
●等比放码:每个尺寸之间的差值按比例递增或递减。
公式为:目标尺寸= 基础尺
寸×尺寸系数的幂次方。
3.尺寸系数:尺寸系数是放码公式中的关键参数,用于确定尺寸之间的变化程度。
尺寸系
数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目标人群的特点和服装类型的要求进行调整。
4.修正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服装类型和设计要求考虑一些修正因素,
如肩宽、袖长、裙摆等。
这些因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服装放码规则和公式可以根据不同品牌、市场需求以及个别设计师的偏好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和参考行业标准来确定适合的放码规则和公式,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测试,以确保服装尺寸的准确性和符合目标人群的需求。
| 裁剪放码| 立体裁剪教案第一章《绪论》一立体裁剪的概念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称之为“立体裁断”。
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二立体裁剪的渊源立体裁剪这一造型手段是随着服装文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服装史对服装造型的分类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装史的发展过程,而立体裁剪产生于服装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人文主义哲学和审美观的确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强调女性人体曲线的立体造型,这种造型从此成为西方女装的主体造型,因此,欧洲历史上的哥特时期,也是欧洲服装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
随后,在服装的定制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因为定制服装要求合体度高,所以以实际人体为基础进行立体裁剪是必然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制作。
随着成衣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尺寸的人体模型来代替人体完成摸某个服装号型的立体裁剪。
三立体裁剪的应用范围立体裁剪技术广泛地运用服装生产、橱窗展示和服装教学中。
1 用于服装生产的立体裁剪服装生产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产量化的成衣生产和单件的度身定制形式,因此,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也常常也因生产性质的不同而采用的技术方式一种为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利用平面结构制图获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体裁剪进行试样、修正;另一种为直接在标准人台上获得款式造型和纸样。
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要求技术操作的严谨性。
2 用于服装展示的立体裁剪立体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于生产同时也较多地运用于服装展示设计,如橱窗展示、面料陈列设计、大型的展销会的会场布置,其夸张、个性化的造型在灯光、道具和配饰的衬托下,将款式与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在国际上,大部分先进国家的服装裁剪都是用原型法,但由于,原型在使用上不能直接裁剪,而且胸围放松量与袖笼深分两步确定,与我国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原型法不能全盘照搬,而且比例裁剪法在我国运用多年,也有不可抛弃的精华,对于一些传统款式,如西裙、西裤、卫衣、西装,套用公式,简单正确,并可以在布料上直接裁剪,方便快捷。
因些,只有在传统的比例裁剪基础上,运用原型法的结构方法,才能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开拓一种裁剪的新路。
下面以女装基本衣片为例。
一、测量部位:原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是:常见的日本文化式只需测量胸围、背长、袖长三个尺寸,领围与肩宽的确定不够准确,登丽美式测量的部位则过多,程序复杂,不利于使用。
比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中没有背长,腰节线的确定不够科学。
通过比较得出:选择领围、胸围、肩宽、背长、袖长这五个部位测量较为合适。
二、尺寸加放:原型法裁剪的尺寸加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考虑人体基本合体松量加放10cm,第二步再根据款式继续加放。
比例裁剪法习惯胸围净尺寸,直接裁剪,更为方便。
通过比较得出:将胸围净尺寸,加放后得到成品尺寸,再进行制图。
具体可参考如下:无吊带上装,胸围加放为0;紧身衬衣为4.8cm;普通衬衣为8-10cm;宽松衬衣12-20cm;西装8-10cm;大衣为15- 20cm。
制图方法:1、衣片:(1)、胸围是成品尺寸。
(2)、领口:领围的框架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用胸围计算,一种用颈围计算,后者适合做立领卫衣和旗袍领,更为科学。
因此,选用1/5领围计算。
(3)、肩斜:肩斜量可以用定量法、公式法或角度法确定,三者的结果相差甚微,而采用定量法可省去计算的麻烦。
故采用定量法确定肩斜:普通衬衣前肩斜5cm,后肩斜4.5cm;有垫肩的外衣前肩斜4cm,后肩斜3.5cm。
(4)、肩宽:根据从人体测量得出的总肩宽,按比例裁剪法的1/2肩宽,计算出前后衣片的肩宽。
(5)、袖笼深:袖笼深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计算上平线到胸围线的距离,包括肩斜量;另一种计算肩斜点到胸围线的距离,不包括肩斜量。
常用女装设计裁剪公式服装规格设计方法第一种:按款式效果图中人体各部与衣服间的比例关系;第二种:从成品服装实物测量所得,多用于外贸加工服装,单量单裁制作服装;第三种:直接人体测量所得;第四种:按国家服装号型系列标准进行总体规格设计;总体规格公式(×为衣长的调整度,视具体效果增减)衣长(L)=短上衣:总体高的0.4倍±×中长上衣:总体高的0.5倍±×长大衣:总体高的0.6倍±×袖长(SL)=短袖:总体高的0.15倍±×长袖:总体高的0.3倍+7-8cm夏季总体高的0.3倍+9-10cm秋季总体高的0.3倍+11cm冬季胸围(B)=贴体:净胸围B+内在衣服的厚度+放松量0-8cm较贴体:净胸围B+内在衣服的厚度+放松量8-12cm小宽松:净胸围B+内在衣服的厚度+放松量12-15cm宽松:净胸围B+内在衣服的厚度+放松量15cm以上领围(N)=(净胸围B+内在衣服的厚度)*0.25+15-20cm前腰节(WL)=总体高的0.25倍+0.5-1cm肩宽(S)=窄肩:胸围B*0.3+11cm正常宽:胸围B*0.3+12cm宽肩:胸围B*0.3+13cm或13cm以上上装腰围(W)=宽松腰身:胸围B-0-6cm小宽松腰身:胸围B-6-12cm较贴身腰身:胸围B-12-16cm贴身腰身:胸围B-16-18cm或以上上装臀围(H)=造型为T :胸围B-2cm造型为H :胸围B-0-3cm造型为A :胸围B-3-5cm或以上裙、裤类设计规格裙长(SL)=大腿中部:总体高的0.25倍齐膝裙:总体高的0.36倍中长裙:总体高的0.5倍±×长裙:总体高的0.6倍±×裤长(TL)=一般西裤:总体高的0.6倍+4cm长直筒裤:总体高的0.6倍+6cm九分裤:总体高的0.6倍-6cm中裤:总体高的0.36倍腰围(W)=净腰围+0-2cm臀围(H)=宽松:净腰围W+18cm或以上小宽松:净腰围W+12-15cm较贴体:净腰围W+6-10cm贴体:净腰围W-面料弹性+3-5cm膝围(KL)=宽松:臀围H*0.2倍+4-5cm(不含裙裤)适中:臀围H*0.2倍+2.5-3cm贴体:臀围H*0.2倍+1-2cm裤口(SB)=臀围H*0.2倍±×。
关于上衣比例法制图的一些总结转自:小麦的小生活的博客最近在研究比例法制图,看了一些手工大咖们出的图纸,并有幸得到一本老书的电子版——刘咏梅的《服装裁剪基本技术》,对其中的一些公式及常规用法进行了总结。
一、领款和领深的确定:后领宽:N/5-0.5后领深:后领宽/3前领宽:N/5-0.7前领深:N/5基本领宽取值为6.9-7.2 基本领深取值为7.6—7.8针织类服装如果不考虑肩部堆积的褶量,领宽和领深可以直接取值。
领宽:大人10左右,儿童6.5左右。
领深:大人前领深11,后领深3.5 儿童前领深6.5—7,后领深2.5-3二、肩宽的确定:一般服装:S+(2-3)衬衫:S+(1-2)合体外套:S+(2-4)宽松外套:S+(4-8)泡泡袖:S-(2-3)无袖服装:要么落肩,要么比净肩宽小,才会自然美观。
三、肩斜线的确定:1.角度法(比较准确)净肩斜度一般为20度。
(中国人一般冲肩,前肩斜度大于后肩斜度)成人一般采用前肩斜22度,后肩斜18度。
儿童一般采用前肩斜21度,后肩斜19度。
2.定值法(比较方便)前肩斜:15比6,后肩斜:15比5有垫肩的要加垫肩厚乘以0.7的角度。
普通衬衣:前肩斜15比5,后肩斜15比4.5有垫肩的外衣:前肩斜15比4,后肩斜15比3.5四、袖窿深的确定:1.上平线到胸围的距离:一般为0.2B+55是一个变量,常用值为3.5 4 4.5 5 5.5 6胸围放松量越大,袖窿深越小。
参考值:夏季宽松的无袖类,袖窿深为18—20外穿背心、马甲,袖窿深为27—30合体衬衣、外套类,胸围放松量一般为10,袖窿深为0.2B+(3—6),大约为23—26宽松风衣、大衣、夹克,袖窿比较深,为0.2B+(5—10),大约为26—32连肩袖、插肩袖比同样胸围的正常衣服袖窿深加大1—22.肩斜点到胸围线的距离(更精确)夏季单衣:B/6+1春秋衣:B/6+3冬衣:B/6+5五、胸围的确定:胸围一般为B/4 (B为净胸围加放松量)六、胸宽和背宽的确定:胸宽:0.15B+3,3可以取值为(2.5—3.5),胸宽线在袖窿深的三分之一处。
自学裁剪公式计算方法
裁剪公式计算是裁剪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
着裁剪的成品质量。
掌握裁剪公式计算方法,可以帮助裁剪师们更
加准确地制作服装,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自学裁剪公式计算
方法的步骤和技巧,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技能。
首先,裁剪公式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服装设计图纸上的尺寸,结合人体各部位的实际尺寸,计算出各个部位的裁剪长度和宽度。
在进行裁剪公式计算时,需要准确测量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腰高、胸高、臀高等。
这些尺寸数据将作
为裁剪公式计算的基础数据,直接影响着裁剪成品的合身度和舒适度。
其次,裁剪公式计算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和设计要求
进行调整。
不同款式的服装,其裁剪公式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T恤的裁剪公式计算方法与衬衫的裁剪公式计算方法就有所
区别。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裁剪师还需要对裁剪公式进行调整,
以满足设计师的要求。
最后,裁剪公式计算方法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裁剪师们可以通过裁剪实践来检验和验证裁剪公式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不断地实际操作,裁剪师们可以逐渐掌握裁剪公式计算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裁剪的精度和效率。
总之,裁剪公式计算是裁剪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掌握裁剪公式计算方法,可以帮助裁剪师们更加准确地制作服装,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本文介绍的自学裁剪公式计算方法的步骤和技巧,相信读者们可以快速掌握这一技能,为自己的裁剪技术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裁剪放码:比例裁剪公式的正确取值
比例裁剪最主要的是公式的取值及公式的合理性。
没有一个较为标准
的公式来定位,也给工业制板造成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掌握公式的运用
技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公式与年龄、体型的分析
在正常体型下,按年龄分为青年体、中年体、老年体。
在设置公式时要
根据不同年龄来设置。
青年人体型差异小,围度的变化幅度也小,但因身
高有一定的差异在运用公式上增档值略大一些,如袖笼深、袖开深、肩高、立裆等。
中年体的体型差异较大,围度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则增裆值应小一些,而老年人围度变化大,体型差异更大,增裆值应更小些,增裆值是指
一个公式用2/10的围度来计算的话,那幺围度每增加lcm时深度增加0.2cm;运用1.5/10围度增加lcm时深度增加0.15cm;运用1/10围度则增加0.1cm,由些可见,青年人围度的变化幅度较小,运用2/10B+ 定数来计算袖笼深较为合适。
而中年人变化幅度较大运用1.8/10B+定数或1.5/lOB围度+定数。
老年人围度变化幅度特别大。
就胸围而言胸围
最小的在95cm左右,大的在120cm左右甚至更大些,这样的变化幅度,
如运用2/10B定数来计算,胸围每增加lcm袖笼深增加0.2cm;每增加2.5cm,袖笼深就增加5cm。
如此计算,袖笼深的增裆速度太快,不适合老年体,因此应该运用1.5/l0B胸围+定数或运用1/10B加定数才行。
一般情况下号码越少,增裆速度越快,号码越多,则适应面越广,增裆速
度也慢。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