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科学探究:摩擦力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适用学科初中物理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
适用版本沪科版课时时长(分钟)1课时
知识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
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实例和实验,认识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注: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在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
鞋底轮胎
涂防滑粉自行车车闸瓶子盖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很多时候摩擦又是有害的
我们应减小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两个相互
接触的表面隔开
加润滑油滚动轴承。
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教案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1.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能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层次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摩擦力教案2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摩擦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试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试验技能和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学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试验态度,熬炼思维力量、抽象力量,运用物理学问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试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法、争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现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同学思索,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状况下才会消失?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争论。
同学争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试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试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转变压力,转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试验:6人一组进行试验,留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老师巡察。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沟通争论:共享试验中的数据和试验细节,误差处理等;争论掌握变量法的留意事项,即掌握无关变量相同,只转变探究的'物理量等;试验平安问题、爱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试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推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争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同学争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一.选择题(共7小题)1.生活中有时需要利用摩擦,下面做法可以增大摩擦的是()A.在椅子下装轮子B.在滑轮间加润滑油C.在车轮上固定防滑链D.把刀口打磨锋利2.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以下哪种做法不能增大摩擦力()A.举重时搓镁粉B.足球守门运动员选用防滑手套C.跑步使用钉鞋D.游泳时选用模仿鲨鱼皮肤高科技泳衣3.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一些场景,并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
下列联想错误的是()A.“单杠表演”时运动员手上搓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B.“跳远”时运动员起跳离开地面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滑冰时,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是通过减小接触面大小来减小滑动摩擦4.在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自行车仍然是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最佳交通工具。
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通过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增大摩擦B.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C.轮胎上有凹凸不平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D.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珠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5.行李托运时,将行李箱放在速度为0.8m/s传送带上,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传送带足够长)()A.行李箱和传送带最终不会相对静止B.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C.行李箱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D.行李箱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6.拔河是一项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图所示是某校拔河比赛的场景。
拔河中用到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下列各种做法,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是()A.选体重大的队员B.选脚更大的队员C.穿崭新的运动鞋D.向地面撒些沙子7.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正方体处于静止状态。
关于正方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f,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f=FB.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也随之增大C.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可能随之增大D.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一定不变二.填空题(共5小题)8.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B在力F的作用下向右滑动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上放一个钩码重复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5科学探究:摩擦力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会产生摩擦。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会产生摩擦。
2.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意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程度和压力有关。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认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程度和压力有关。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新课:取一根比较光滑的不锈钢钢管,中间系一块红布条作标记,在讲桌下准备好洗洁精和毛巾。
精和毛巾。
找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找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在绳子的一端不作处理,在绳子的一端不作处理,在绳子的一端不作处理,另一端涂抹上洗洁精,另一端涂抹上洗洁精,另一端涂抹上洗洁精,分分别交到男女生手中。
别交到男女生手中。
女生胜,请男生分析失利原因,引入摩擦力。
女生胜,请男生分析失利原因,引入摩擦力。
活动一:认识摩擦力活动一:认识摩擦力1、学生根据要求实验,感受摩擦力,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要求实验,感受摩擦力,回答问题。
(1)手放在桌面上滑动)手放在桌面上滑动(2)(2)让刷子在桌面上滑动让刷子在桌面上滑动让刷子在桌面上滑动学生思考讨论:(1)手放在桌面上滑动时,手放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手是否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对桌面对手是否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对手起什么作用?你认为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手起什么作用?你认为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2)刷子滑动时,刷毛向哪弯?说明刷子受到的力是怎样的?)刷子滑动时,刷毛向哪弯?说明刷子受到的力是怎样的?手在滑动手在滑动 (摩擦)(摩擦) 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的运动刷子在桌面滑动刷子在桌面滑动 阻碍刷子运动阻碍刷子运动总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为滑动摩擦力。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课题摩擦力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全过程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
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常用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教材从身边熟悉的摩擦力现象,引入摩擦力概念,最终总结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途径,符合学生思维。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毛巾、钩码、几支圆杆铅笔、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列举生一些常见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①手为什么能拿住物体?
②粉笔能在黑板上写字、黑板擦能擦黑板是因为什么?
③传送带为什么能运送货物?
上述事例都与什么现象有关?(摩擦现象)
观察、思考、讨论
教学过程一、摩擦力
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摩擦现象?
(活动1)用手拉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或铅笔盒等)
①物体受力而没有被拉动
②物体被拉动后仍需要继续用力
上述现象说明什么?两情况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在哪?
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
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产
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接触面粗糙;
②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压力;
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
观察图片,猜想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物体的表面不光滑,当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
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时,
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滑动摩擦力
(活动2)两只手紧靠在一起,用力搓,体验摩擦力,交流并讨论摩
擦力的方向
[教师引导]一只手向前运动,却受到另一只手的阻碍作用;另一
只手向后运动却受到向前的阻碍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两只手的
相对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人能在冰面上快速滑行;地面上滚
动的足球;关闭发动机后的车辆最后能
停下来;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
纹;登山运动员要穿防滑靴……
物体与桌面接触,当物体将要运
动或相对于桌面运动时,都会受到桌面
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即摩擦力。
相同:桌面对物体都有摩擦力;
不同:一次静止,另一次发生相对运动
分析讨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由于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因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教师说明]摩擦力有时是动力,有时候是阻力.例如,传送带就是利用摩擦力传递货物,此时摩擦力是动力
想一想:
(活动3)手握笔杆分别在纸面上和桌面上滑动,感受一下两次摩擦力的大小有何不同?
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②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见课本P118“加油站”)
实验器材: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毛巾等
(活动4)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表格:
次数接触面材料压力(N)摩擦力(N)
1 木板与木板 4 0.8
2 木板与木板 6 1.2
3 木板与毛巾 6 2.5
结论:
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
猜想
增加物体的质量
改变接触面的材料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讨论所需的器材并设计实验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想一想:
①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
②这些摩擦现象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
③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三、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摩擦
(活动4)探究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现象: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分析: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因此,车辆都安上轮子,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
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
(4)使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
气体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1)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2)哪些摩擦有益?哪些有害?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总结得出:
(1)轮胎、车把套、脚踏板及刹车块处均刻有花纹,以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温度上升,点燃火柴……
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举例说明
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大小。
2.在木块和桌面间放圆铅笔,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大小。
加润滑油或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
展开讨论
展开讨论
(2)车轴处涂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车轴处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4)刹车时,需捏紧刹车把,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想象:如果没有摩擦会怎样?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分别是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各用什么方法?
(1)在北方雪后的马路上撒灰渣
(2)自行车轴要装滚珠轴承
(3)自行车轴要注入润滑油
(4)收录机的旋钮上刻有花纹
(5)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手上涂镁粉,防止手从器械上滑落(6)在传送带传动中,要把皮带张紧
2、假如没有摩擦,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A、地面上滚动的球很难
B、手拿不住笔写字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增大摩擦:
(1)、(4)、(5)、(6)减小摩擦:
(2)、(3)
作业布置课本练习
板书设计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减小摩擦: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