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襄樊学院机汽学院

2010年04月

实验要求

1、实验前必须进行准备,编写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准备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实验项目;

2)拟定实验目的、内容、时间(日期和时间,如果必要,拟定该项实验分几次进行,每次日期和时间)和地点;

3)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拟定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并须附有实验方案的必要说明;

4)拟定实验步骤,每次实验所需测试的参数和点数,确定观察和测量的方法,并估计测量误差的来源(特别是影响较大的因素),如测量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等。编制实验记录数据的全部表格,(表格名称,编号,实验条件,实验中设定控制的参数和数值以及对应的待测参数和点数,列出各项含意,代号,各种实验读值的单位,测试次数等),并准备好画成相应曲线的图纸(决定规格和格式,标出坐标和分度单位);

5)本组实验人员的具体的工作分配和轮换安排;

6)选定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2、实验中,必须积极主动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并加以研究。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3、实验后必须编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和实验数据,完成思考题

众所周知,实验报告是实验的唯一成果,一个实验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告质量的高低,要强调工作成果和总结的重要关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对编写实验报告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高年级学生通过各种较为复杂的实验,可多次受到编写正式技术报告或科技论文的严格训练,这对培养一个科技人员所必备的思维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总结写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本班分三组进行实验。实验地点N2-405

A组:学号01-31 B组:学号32-62,C组63及以后同学时间:第七周周六B组1,2节,C组3,4节,A组5,6节第八周周六A组1,2节,B组3,4节,C组5,6节

第九周周六A组1,2节,B组3,4节,C组5,6节。

实验一液压元件的拆装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步骤和方法

4.实验注意事项

5.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 通过液压元件实物观察或拆装,深入了解液压元件的结构组成、元件内部油路的连接、工作原理、性能,以巩固课堂讲述的内容;

1.2 通过实物,学习和了解液压元件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作用、材料等工程实际问题;

1.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验内容

2.1 液压泵: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柱塞泵;

2.2 液压控制阀:

压力控制阀—直动式溢流阀、先导式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

方向控制阀—单向阀、电磁换向阀、手动换向阀、液动换向阀、电液动换向阀等;

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

3.实验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3.1 液压泵

1)找出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柱塞泵的密封工作容积,密封工作容积如何变化的,液压泵工作时液压油如何吸入和压出;

2)齿轮泵有哪几条内泄漏通道,怎样提高其容积效率?其困油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结构上如何改善?齿轮泵壳体端面的环形沟槽起什么作用?观察齿轮泵两个油口是否一样大、齿顶圆与壳体内孔间的间隙大小,说明为什么;

3)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其叶片在槽中是如何伸出和缩回,叶片根部压力油如何引入?影响叶片泵输出压力的因素是什么,提高输出压力应采取什么措施?试分析双作用叶片泵是否有困油现象?

4)轴向柱塞泵是如何变量的?其柱塞头部中心小孔起什么作用?将小孔堵死是否可以;

5)试分析柱塞泵的输出压力为什么比齿轮泵和叶片泵的高。

3.2 液压控制阀

1)观察滑阀式方向控制阀,分析其换向原理、位置数和通路数、操纵方式,试说出其名称、型号。观察三位滑阀的中位机能。滑阀阀芯表面开有环形槽起什么作用?

2)观察单向阀的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说明其弹簧刚度小的原因。

3)结合实物分析直动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阀的弹簧腔为什么与阀的出口相连通?阀芯下端的小孔起什么作用?

4)观察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组成,分析其工作原理。为什么主阀的弹簧刚度比先导阀的刚度小?其主阀芯中的阻尼小孔起什么作用,是否可以将其去掉或变大?先导式溢流阀的远程控制口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直动式溢流阀用在低压系统,而先导式溢流阀多用在中、高压系统?

6)找出控制减压阀阀芯的控制油路和控制边,分析其工作原理。直动式减压阀弹簧腔和先导式减压阀的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油路,为什么不能和阀的出油口连接?

7)试比较溢流阀和减压阀的功能、内部油路和工作原理有什么不同?

8)试比较顺序阀和溢流阀的功能、内部油路和工作原理有什么不同?

9)观察压力继电器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10)观察节流阀的结构组成,分析其工作原理。若节流阀进出油口接错了,能否使用?有什么影响?

11)根据调速阀的实物,搞清楚阀内油路连接情况,分析其工作原理。调速阀能否做节流阀使用,如何改造?

4.实验注意事项

4.1 实验中要认真观察液压元件实物并结合课堂讲授的知识,搞清楚每一个思考题。

4.2 实验中要爱护液压元件,拆装时只能轻轻敲击,不能用力过大;液压元件中的零件不得损坏和丢失;需用拆装的元件,在实验结束前,把拆装的元件装好,不得将不同元件的零件装到一起和漏装。

4.3 实验结束后,将拆开的元件装好、实验桌上的元件和工具摆放整齐、地面打扫干净,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得离开。

5.实验报告

1)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简图

2)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简图

3)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简图

4)直动式溢流阀工作原理简图

5)先导式溢流阀工作原理简图

6)减压阀工作原理简图

7)顺序阀工作原理简图

8)调速阀工作原理简图

9)换向阀

10)单向阀

实验二液压回路设计与安装调试

目录

1.实验台组成

2. 节流调速实验

2.1实验目的

2.2实验内容与实验原理

2.3实验步骤

2.4试验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

2.5实验数据处理

2.6思考题

一、实验台组成:

液压实验台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1)动力部分:主要包括油箱、电动机、油泵和滤油器。电动机和叶片泵装在油箱盖板上,油箱底部装有轮子,可以移动,它安放在实验台左后部。

(2)控制部分:主要包括溢流阀、电磁换向阀、节流阀、调速阀等,全部装在实验台的面板上。

(3)执行部分:包括工作缸和加载缸,自行安装于实验台面板上。

(4)电器部分:包括电器箱和电器按钮操作箱。电器箱中主要有接触器、热继电器、变压器、熔断器等,位于实验台后部的右下角。电器按钮操作箱主要包括各种控制按钮和旋钮以及红绿信号灯,位于实验面板上方。

(5)测量部分:主要包括压力表、温度计,它们安装在实验台面板上。

二、节流调速实验

2.1 实验目的

2.1.1通过实验深入了解进、出口节流调速系统调速原理、以巩固课堂讲述

的内容;

2.1.2掌握系统性能实验方法;

2.1.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1.4了解所用测量设备和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使用方法。

2.2 实验内容与实验原理

2.2.1 实验内容

(1)采用节流阀的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实验;

(2)采用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回路的调速性能实验;

(3)分析比较二种节流调速的性能;

(4)进行差动连接的拆装与性能测试。(选作)

2.2.2实验原理

1、进口节流调速回路

如图2-10所示,这种调速回路将节流阀安装在与溢流阀并联的旁支油路上,定量泵输q,其中一部分流量进入液压缸,推动活塞前进,另一部分则通过节流阀流出恒定的流量

p

位置。

将电磁阀3处于左位,慢慢调节节流阀的开度,使工作缸活塞运动速度适中,反复切换电磁阀,使工作缸活塞往复运动,检查系统是否正常。

(2) 调定液压泵1的供油压力, 调节回路节流阀的开度A T。

注意:节流阀的开度由大到小进行调整,记录实验数据。

(3)流量控制阀的开度A T 调定,调节溢流阀,记录实验数据。

2、节流阀出口节流调速回路

重复1(1)、1(2)、1(3)步骤,至本实验结束,将以上数据记录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3、节流阀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重复1(1)、1(2)、1(3)步骤,至本实验结束,将以上数据记录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4、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

重复1(1)、1(2)、1(3)步骤,至本实验结束,将以上数据记录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为便于对比上述四种调速回路的实验结果,在调节2、3、4个项的节流阀开度A T时,应该与1中的中开度尽可能一致。

2.4试验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

2.4.1 在做实验之前,仔细详看指导书和实验台上标注的操作规程。

2.4.2 操作实验台之前,检查实验台。

2.4.3 实验台工作时,禁止用手加载液压缸。

2.4.4 电气按钮说明:

(1)启动上电按钮,上电指示灯有显示。

(2)启动油泵电机,指示灯有显示,表示油泵电机正常运行工作。

(3)启动换向阀按钮,实现液压缸的进退。

(5)遇到紧急情况可按“停止”按钮。

(6)做完实验后按下上电按钮,切断电源。

2.5 实验数据整理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2.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思考题进行总结)。

实验数据参考表格

实验2-1 节流阀进油调速回路

实验2-2 节流阀回油调速回路

实验2-3 节流阀旁路调速回路

实验2-4 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

2.6 思考题

①节流阀进、回、和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当节流阀的开度变化时,它们各自的速度—负载特性如何?

②在四种节流调速回路中,溢流阀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各起什么作用?

③结合实验数据说明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在一定的负载范围内速度为何不变?

④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实验三气压回路设计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压元件在气动控制回路中的应用,

2.通过装拆气压回路了解调速回路和手动循环控制回路的组成及性能。

3.能利用现有气压元件拟订其他方案,并进行比较。

二.实验内容

1.认识气动元件,组装具有调速功能的手动循环控制气动回路。

2.组合具有单循环和全自动循环的气动回路。

三.实验装置

气压传动回路实验台。

四.实验原理

1、见系统原理图。图3-1为用二位五通双气控换向阀1V3控制气缸1A1运动,手动换向阀1S1和1S2控制1V3阀换位,气缸运动速度可用单向节流阀

1V1和1V2调节。

图3-1

2、自行设计具有单循环和全自动循环的气动回路。

五.实验步骤

1.按需要选择气压元件;

2.根据系统原理图联接管道;

3.接通压缩空气源;

4.实现所要求的调速功能和循环动作;

5.拆卸,并将元件放好。

六.实验报告

1.画出回路图;

2.叙述实验所用气动元件的功能特点;

3.叙述气动回路的工作原理;

4. 叙述单循环和全自动循环气动回路的工作原理。

5. 回答思考题。

七.思考题

1.气动系统中为何要有三联件?

2.单向节流阀在气路中如何安装?

3.用单气控换向阀与双气控换向阀控制双作用气缸有什么不同特点?。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报告书-201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项目: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实验班级: 学号,姓名:, 总页数:11 指导教师:李益林刘涵章实验时间:2015.3. ~2015-7. 机电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

目录 目录 (2)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3) 1.CB—B10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3)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3) 3.思考题 (4)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测试 (5) 一、叶片泵测试与计算 (5) 二、画P—Q特性曲线图 (5) 实验三液压阀拆装 (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测试 (7) 一、溢流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7) 二、画启闭特性曲线图 (7) 实验五节流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8)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8) 实验六调速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9)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9) 画负载特性曲线图 (10) 实验七基本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 (10) 1.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标出各种液压元件的名称。 (10) 2.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完成填充。 (11) 3.液压元件图形符号描述传动系统示意图。 (11)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1.CB—B10 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1)计算齿轮轴齿数:Z = 个。 2)测量齿顶圆直径D= mm. 3)测量齿轮齿宽: B = mm,CM. 4)计算齿轮模数:m = D / ( Z+ 2 ) = mm,CM. 标准模数m : 数值计算后,应向下面标准模数值靠近取值(mm)。 5)当转速n= 1450 r/min 的电机,泵的容积效率取ηv= 85% 时,计算齿轮泵排量 V = 2π·Z·m2 ·B (mL/r)(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6)因为实际齿槽容积比齿轮体积稍大一些,通常取V = 6.66Zm2 B 7)计算齿轮泵流量q v = 6.66·Z·m2·B· n·ηv·10-3 (L/min) (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1)YB1-10双作用叶片泵铭牌参数: 额定压力= Map ,额定转速= 转/分, 排量= 毫升/转。 2)测量定子内表面大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3)测量定子内表面小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4)测量定子宽度:B = mm,CM。 5)测量叶片厚度:δ = mm,CM。 6)计算叶片数: Z = 片。 7)叶片倾角:θ= 13 度。 8)叶片泵转速:n = r/min。(取>1000 ~<1450 ) 9)叶片泵工作区环形体积:V1 = 2π(R2 - r2)B 10)叶片所占容积:V2 = 2·[(R - r)/cosθ]·B·δ·Z 11)双作用叶片泵理论排量V t = V1- V2(mL/r),即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答案新整理

《液压与气动》课程 实验指导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学号 ************* 班级 *********** 姓名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工程系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实验一液压元件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的拆装,可加深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及液压阀的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本实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计算机上安装eDrawing虚拟插件,学生可以完成对液压虚拟元件的拆装和观看。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和液压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和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元件。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示意图见图1-1。 9 图1-1斜盘式走向柱塞泵结构图 1—转动手轮2—斜盘3—压盘4—滑履5—柱塞6—缸体7—配油盘8—传动轴 9—变量机构 (1)工作原理 当油泵的传动轴8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6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5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4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5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6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7实现的。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根据实物,画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2、简要说明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答: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当电动机带动传动轴旋转时,泵缸与柱塞一同旋转, 柱塞头永远保持与斜盘接触,因斜盘与缸体成一角度,因此缸体旋转时,柱塞就在 泵缸中做往复运动。它从0°转到180°,即转到上面柱塞的位置,柱塞缸容积逐渐 增大,因此液体经配油盘的吸油口a吸人油缸;而该柱塞从180°转到360°时,柱 塞缸容积逐渐减小,因此油缸内液体经配油盘的出口排出液体。只要传动轴不断旋 转,水泵便不断地工作。改变倾斜元件的角度,就可以改变柱塞在泵缸内 的行程长度,即可改变泵的流量。倾斜角度固定的称为定量泵,倾斜角度可以改变 的便称为变量泵。 3、回答思考题: (1)该轴向柱塞泵用的是何种配流方式? 答:配流盘。 (2)轴向柱塞泵的变量形式有几种? 答:轴向柱塞泵通过变量机构改变直轴泵斜盘倾斜角或斜轴泵摆缸摆动角,以改变输出流量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报告模板

》 液压与气压传动——Array观察并分析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磨床工作台纵向运动液压传动系统,在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时,工作台要进行纵向进给运动(左右方向的移动) @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观察平面磨床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的工作过程 (1)平面磨床磨削运动时的进给运动分别有工作台的纵向移动、砂轮架的横向移动和砂轮架的垂直移动。 (2)工作台的纵向移动工作行程及换向是由两个可调节位置的撞块来控制的,说明是用液压方向控制阀来控制液压油分别进入工作台下面液压缸的左、右两腔的。 (3)工作台的纵向移动速度通过旋转速度手柄可调节其大小,并可实现无级调速,说明是用液压流量控制阀来控制进入液压缸工作腔的液压油流量的。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通过观察可知,任何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都是由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四大主要部分组成的。了解了平面磨床工作台的纵向运动特点及控制方式,了解了各液压系统各组成部分元件名称及作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Array齿轮泵的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拆装外啮合齿轮泵,对典型结构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有一定的认知。通过认知和分析,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1)观察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2)外啮合齿轮泵的拆卸; (3)外啮合齿轮泵的组装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准备拆装工具一套: 包括固定扳手、活动扳手、组合螺丝刀、内六角扳手、内卡簧钳、铜棒、专用钢套、橡胶锤,液压油等。 (2)观察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a、观察泵盖上的卸油孔和卸荷槽,并比较泵体两端的卸荷槽。 b、观察泵的三片式结构的装配特点。 c、观察齿轮泵中存在的三个可能产生泄露的部位:齿轮外圆与泵体配合处、齿轮端面与端盖间和两个齿轮的齿面啮合处。 (3)外啮合齿轮泵的拆卸 a、用内六角扳手拆掉连接前后泵盖与泵体的内六角螺栓。 b、用铜棒和橡胶锤轻轻敲击驱动轴,使后(输出轴侧)泵盖与泵体从结合面处分离。 c、从前(非输出轴侧)泵盖上取出从动齿轮和主动轴。 d、从前泵盖上取出主动齿轮和主动轴。 e、取下泵体定位销和前泵盖。 f、零件拆卸完毕后,用汽油清洗全部零件,干燥后用不起毛的布擦拭干净。 (4)外啮合齿轮泵的组装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学习及实验指导 课后答案

综合测试题Ⅰ答案 四、名词解释 1. 当液体流经圆锥环形间隙时,若阀芯在阀体孔内出现偏心,阀芯可能受到一个液压侧向 力的作用。当液压侧向力足够大时,阀芯将紧贴在阀孔壁面上,产生卡紧现象。 2. 在液压系统中,若某点处的压力低于液压油液所在温度下的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 液体中的空气就分离出来,使液体中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这种现象叫做气穴现象。当气泡随着液流进入高压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破裂或急剧缩小,又凝结成液体,原来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了局部真空,周围液体质点以极高速度填补这一空间,质点间相互碰撞而产生局部高压,形成压力冲击。如果这个局部液压冲击作用在零件的金属表面上,使金属表面产生腐蚀。这种因空穴产生的腐蚀称为气蚀。 3. 变量泵是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 4. 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通过改变泵的排量来改变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从而实现调 速的回路称为容积调速回路。 5. 非时序逻辑系统是系统的输出只与输入变量的组合有关,与变量取值的先后顺序无关。 五、分析题 1.解:1)进油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v 1= q min /A 1; 出口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 v 2= q min /A 2 因A1>A2,故进油节流调速可获得最低的最低速度。 2)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是指某一定压差下(2~3×105Pa ),节流阀在最小允许开度 A Tmin 时能正常工作的最小流量q min 。因此在比较哪个回路能使液压缸有较低的运动速度时,就应保持节流阀最小开口量A Tmin 和两端压差△p 相同的条件。 设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泵压力为p p1,节流阀压差为△p 1则: 111p A F p p ?+= 111A F p p p -=? 设出口调速回路液压缸大腔压力(泵压力)为p p2 ,节流阀压差为△p 2 ,则: 2221A p F p A p ?+= 22122A F A A p p p -=? 由最小稳定流量q min 相等的定义可知:△p 1=△p 2 即: 212121A F A F A A p p p p -+= 为使两个回路分别获得缸最低运动速度,两个泵的调定压力 p p1、 p p2 是不相等的。 2.解:1) A 为 内控外泄顺序阀,作用是保证先定位、后夹紧的顺序动作,调整压力略大于10×105Pa ; B 为卸荷阀,作用是定位、夹紧动作完成后,使大流量泵卸载,调整压力略大于10×105Pa ;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王海光编 二零一一年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 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遇到仪器 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 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报告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报告实验一油泵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定量叶片泵性能实验所用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1 、分析定量叶片泵的性能曲线,以了解叶片泵的工作特性。2. 二、实验项目 1、测定叶片泵的流量与压力关系。 2、测定叶片泵的容积效率及总效率与压力的关系; 3、测定叶片泵的功率与压力的关系; 4、绘制叶片泵的综合曲线。 三、实验台原理图: 油泵性能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1—空气滤清器,2—泵,3、6—溢流阀,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13—压力表,12—调速阀,14—节流阀,18—电动机,19—流量计,21—液位温度计,22—过滤器,23—油箱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步骤: 1)了解和熟悉实验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和元件的作用; 2)检查实验中各旋钮必须在“停”位置上,溢流阀压力调到最小值(开度最

大),然后进行实验。. 3)启动运转油泵:按“泵启动”按钮,使油泵运转工作一定时间,方可进行实验工作。 4)调整溢流阀作为安全压力阀,节流阀14关死,调溢流阀6,使压力表指针 指到安全压力4。此时溢流阀6作安全阀用,然后开始实验。MPa2、实验方法:1)测定油泵的流量与压力的关系。将节流阀14调到最大开口,旋转一分钟后使压力表9的读数达到最小值(认定大于额定压力30%)为空载压力,测定空载压力时流量(用流量计和秒表测定)。然后逐步关小节流阀14的开口,使压力增Q 大,测定不同压力下(分别为额定压力的25%、40%、55%、70%、85%、100%)的流量,即得曲线,额定压力为4。)?f(PQ MPa2)测定功率与压力的关系: N?PQ泵的有效功率为:有效根据测得数据压力及值,可直接计算出各种压力下的有效功率。Q P? 3)容积效率容?Q的比值,即容积效率和理论流量是油泵在额定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Q理容实Q实?100%?容Q理P?P。式中:—液压泵的实际流量(当压力时的流量)Q1实QQ,则:代替在实际生产实验中,一般用油泵空载压力下的空载流量理0Q????q实???100%?1??100%????容QQ????理0q?Q?Q。—液压泵的漏油量式中:q0实由上式知,各种压力下的容积效率可根据第一项实验的数据计算之。 ? 4)总效率总N有效?100%??总N泵输入. N?PQ式中,有效N可由实验台控制箱上的功率表读得。从油泵的输入功率有效五.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1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 实训指导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合编浙江天煌教仪有限公司

实验一液压传动基础实验 液压传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再由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做功的能量转换传动机构。油泵产生的压力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而执行元件液压缸按工作需要通过控制元件的调节提供不同的压力、速度及方向,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关健。 本实验通过液压缸的往复运动,了解压力控制、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的相关控制阀的作用及进一步理解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本实验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边提出问题;也可以使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解答问题。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师边实验演示、边讲解,边提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液压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各种液压控制元件及在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也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完成本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回答指导书所列出的思考题。 二、实验装置: 图1为液压基础实验系统图。按图1所示用带快速接头体的软管分别连接各模块组成实验用的液压系统图。 液压基础实验系统的组成: 液压元件:油缸一只,7:单向调速阀(2FRM5)一只,8:单向节流阀(DRVP8)一只,1、2:先导式溢流阀(DB10)两只,4:直动式溢流阀(DBDH6P)一只,5:减压阀(DR6DP)一只,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WE6E)一只,3、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3WE6A)一只,油泵(VP8)一只; 辅助元件:压力表两只、四通接头一只、三通接头三只、软管20支、流量计一台。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备 【字号:大中小】【打印此页】【关闭窗口】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不同临时玻片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 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实验用具 挑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棉蓝)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 1.临时玻片的制作 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以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 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注意胶带上不要印有指印), 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 (4)挑取法: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上挑取表面的霉状物、粉状物或孢子 团制成玻片。 (5)组织透明法:将少量病组织材料切成细丝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乳酚油后在酒精灯 上徐徐加热至蒸气出现。如此处理数次使组织透明,冷却后加盖玻片进行镜检。此法可以观察到病原物在寄主内的原有状态。 (6)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时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先在病征明显处切 取病组织小块(边长5-8mm),放在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的刀尖将压住的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用沾有浮载剂的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一干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注意浮载剂过多会使观察物出现晃动不稳定现象),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浮载剂: 水:溢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大小测量 –优点:方便 –缺点:产生气泡;易干燥 乳酚油:除上述外均可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 实验一 油泵性能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油泵的主要技术性能,测定油泵的流量特性、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2.、掌握小功率油泵的测试方法。 3、产生对油泵工作状态的感性认识,如振动、噪声、油压脉动和油温变化等。 二、实验内容 1、油泵的流量特性 油泵运转后输出一定的流量以满足液压系统工作的需要。由于油泵的内泄漏,从而产生一定的流量损失。油泵的泄漏量是随油泵的工作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的,油泵的实际流量是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需要测定油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即得出油泵的流量特性曲线Q = f(P). 2、油泵的容积效率 油泵的容积效率,是指它的实际流量Q 与理论流量Q 0之比,即: %100?= O v Q Q η 式中:Q 0可通过油泵的转速和油泵的结构参数计算。 对于双作用叶片泵: n SZ r R r R b Q ?? ???? ---=θπcos )(2220 R 、r 分别为定子圆弧部分的长短半径 b 为叶片宽度 θ 为叶片的倾角 S 为叶片厚度 Z 为叶片数 n 油泵转速 在实验中,为便于计算,用油泵工作压力为零时的实际流量Q k (空载流量)来代替理论流量Q 0,所以 %100?= k v Q Q η 由于油泵的实际流量Q 随工作压力变化而变化,而理论流量Q 0(或空载流量Q k )不随压力产生变化,所以容积效率也是随油泵工作压力变化的一条曲线。通常所说的油泵容积效率是指油泵在额定工作压力下的容积效率。 3、油泵的总效塞 油泵的总效率η是指油泵实际输出功率N c 与输入功率N R 之比即 %100?= R c N N η

式中:N c = 60 1 ·P ·Q(kw), P ——油泵工作压力(MPa), Q ——油泵实际流量(L /min); N R ——104.7M ·n(kw), M ——电机输出扭矩(N ·m), n ——电机转速(r ·p ·m)。 由预先测出的电机输入功率N dR 与电机总效率d η的关系曲线(见图1-1),用三相电功率表测出油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电机的输入功率dR N ,然后根据电机效率曲线查出电机总效率 d η,就可以计算出电机输出功率dc N ,这也就是油泵的输入功率N R 。即 N R = N dc = N dR ·d η 所以 %10060?== d dR R c N PQ N N ηη 电机效率曲线如图1—1 图1—1 电机效率曲线 三、实验装置和作用 液压原理图见图1—2中油泵性能实验部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13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注意事项 液压与气动实验是《液压与气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 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 和所用实验设备。 二、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三、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要将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填入实 验报告中,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 好实验报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拆装 一.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拆装,可加深对泵和马达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二.要求 1. 通过拆装,掌握液压泵和马达内每个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2. 分析影响液压泵和马达正常工作及容积效率的因素,了解易产生故障的部件并分析其原因。 3. 如何解决液压泵的困油问题,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4. 通过实物分析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三个必须的条件)。 5. 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和马达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6. 掌握液压泵和马达的职能符号(定量、动量、单向、双向)及选型要求等。 7. 掌握拆装油泵和马达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三.内容和要点 拆装:齿轮泵(马达) 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2—1 图2-1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案.doc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组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案 本课共36学时,讲课32学时,实验4学时。属院级必修课。 每一节课都应做到承前启后。 1 液压传动概述(第一次课) 首先介绍什么是传动?传动的类型有哪些? (5分钟) 引导学生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说明以下五种传动。 (1)机械传动;(2)电传动;(3)气压传动;(4)液压传动;(5)复合传动。 使学生对传动及其类型有所认识和掌握。 1.1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5分钟) 讲清什么是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是如何发展的,液压传动的应用领域如何。 1.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1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5分钟) 用两个例子说明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手动液压千斤顶半结构图——最简单的例子,用于换轮胎等举升工作,生活中常见。 (2)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系统半结构图——涵盖的液压元件种类比较全,用于讲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 成及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很适合。 通过动画演示磨床工作台向左运动、向右运动、过载溢流、油缸停止油泵卸荷等工况下各元件的工作状态,让学生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各液压元件的作用。 1.2.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5分钟) 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系统半结构图——用于讲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很适合,该系统涵盖的液压元件种类比较全。 1.2.3 介绍液压系统图及图形符号(5分钟) 将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系统半结构图改画成用职能符号表示的液压系统图:体现液压系统图的特点,强调液压图形符号的特点。 1.3 介绍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10分钟) 第一章小结(5分钟) 习题:1.1 1.2 1.4 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2.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2.1.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20分钟) 用“电机→油泵→马达→滚筒”图,讲解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能量转换过程。 用单柱塞泵结构简图的吸入及排出过程,说明容积式泵及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强调构成容积式泵必须具 备的条件。强调常用的三大类泵及马达;强调泵及马达的职能符号。 2.1.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20分钟) 讲清液压泵(马达)的基本性能参数,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什么是液压泵的压力?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如何变化的?(2)什么是液压泵的排量和流量?什么是流量损失?流量损失受哪些因素影响? (3)什么是液压泵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液压泵的功率损失有哪几方面? (4)什么是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它们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计算液压泵的总效率? (5)什么是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强调其与液压泵的区别。 2.2齿轮泵 2.2.1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5分钟) 用实物录像或三维动画演示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下一次课进行其结构分析奠定基础。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机电实验中心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共编入七个教学实验,适用于在YCS系列液压教学实验台上进行。 通过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液压元件及常用液压回路的性能及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结构实验----------------------------------4 实验二液压控制阀结构实验--------------------------------------5 实验三液压泵性能实验------------------------------------------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实验------------------------------------------11 实验五节流调速性能实验----------------------------------------17 实验六液压回路设计实验----------------------------------------23 实验七气压回路设计实验----------------------------------------24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结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和掌握液压系统中动力与执行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能熟练完成各种泵(马达)的拆卸和组装。 二、实验内容 将实验中给出的液压泵(马达)分别拆开,观察其组成零件、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并记录拆装顺序以便于正确组装。 1.齿轮泵的拆装:将齿轮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困 油区、卸荷槽在什么位置,泵内压力油的泄漏情况,如何提高容积效率。 2.叶片泵的拆装:将叶片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如 何区分配油盘上的配油窗口,分析配油盘上的三角沟槽有什么作用,叶片能否反 装,泵在工作时叶片一端靠什么力始终顶住定子内圆表面而不产生脱空现象。 3. 轴向柱塞泵的拆装:将柱塞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 分析三对摩擦副的特点,变量机构的变量原理及特点,柱塞上的小槽和中心弹簧 有什么作用。 4. 叶片马达的拆装:将叶片马达按顺序拆开,观察马达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 分析叶片马达与叶片泵相比结构上的特点,起动转矩的产生。 5. 单作用连杆型径向马达的拆装:将马达按顺序拆开,观察马达的密封容积由哪些 零件组成,分析配流轴的特点,马达内部油道的布置。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填写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2.将自己拆解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3.回答下列问题: ①齿轮泵高压化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可在结构上采用哪些措施减少液压径向不平 衡力和提高容积效率? ②双作用叶片泵与马达在结构上有何异同?比较双作用式与单作用式叶片泵,说明 各自的特点。 ③定性地绘制限压式叶片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并说明“调压弹簧”、“调压 弹簧刚度”、“流量调节螺钉”对压力—流量特性曲线的影响。 ④CY14-1轴向柱塞泵的有哪些结构特点? ⑤总结容积泵工作的必要条件及常用的三种配流方式。这三种配流方式分别运用在 何种结构的泵(马达)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