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00年代—50年代服饰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3.05 MB
- 文档页数:53
裙子的潮流演变历史1926年经济学家George Taylor提出“裙长理论”(Hemline Theory)来形象解析关于“女人的裙子越短,经济越景气”的论证。
我们无法像经济学家那样去阐述“裙长反映经济”是否成立,但社会的动脉无疑会映射于时尚之中,潮流的演变也自然同时代息息相关,仅仅是关于裙子的长短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
00年代裙长:及地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和格局在飞速的发展演变中,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巴黎Maison du Petit Sant Thomas 1909-1910秋冬季设计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的几百年间,裙子的长度和廓形几乎没有本质的变化,及地裙摆以及束身Corset对女性的躯体的制约一直延续,时尚的规则也仍旧严格而拘谨,对于不同年龄、地位及社会阶层都有着标准的时装语言,不可越跻。
然而新思潮的影响已经在20世纪00年代的女性服饰中初见端倪,累赘的裙撑被淘汰,S形的流畅曲线及线性装饰成为主旨。
1902上流社会女性拍摄的照片由于服装趋势的简约化,女人们开始在夸张繁复的头饰和首饰上做文章,而性感的标志除了费劲勒出的酥胸、细腰、圆臀之外,隐约从裙边中显露的小脚也成为潮流,甚至不惜穿上小几码的鞋子也要换取娇小的双足。
无论如何,约束仍旧是这一时期的时尚关键词。
00年代的女性束胸衣10年代裙长:及踝经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是一场经济飞速崛起的帝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爆发的战争。
10年代保罗·波烈(Paul Poiret)设计的东方风格裙装20世纪10年代的服装革命不仅使裙长缩短至了脚踝,也让被束胸统治了几个世纪的女人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位叫保罗·波烈(Paul Poiret)的法国设计师。
保罗·波烈吸取神秘东方和古希腊灵感推出了一系列的宽松及袍式服装,垂感与褶皱结合。
除了从束胸中解放,他的设计也颠覆性的拨动了女人们钟情异国情调和戏剧情节的心旋,对于习惯了墨守成规的上流小姐们来说这一切该是多么新奇而令人兴奋!保罗·波烈(Paul Poiret)巴黎首先被波烈征服,紧接着世界自然也被征服了。
礼服的发展过程礼服作为一种正式社交场合穿着的服装,代表了身份、地位、品味、教养等许多无形语言。
这也是服饰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服饰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作为高级门类的礼服,其发展历史也必然与地域、社会、种族、阶级联系在一起,而最直接推动其发展者非贵族统治者莫属。
因此,礼服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上层社会服装变迁史。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
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成为民间对权贵的仰慕之情,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闺秀的婚礼服。
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因为这也象征着一片吉祥,讲究的就是个“红”。
20—30年代起,由于受到西方的文化和婚俗的影响,新郎有穿西装结领带的,也有穿长衫同时戴西式礼帽和墨镜的,而新娘有穿婚纱也有身着用白绸缎缝制的中式旗袍。
50年代,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婚礼服则演变为新郎穿蓝色中山装,新娘穿旗袍或红袄裙。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婚礼服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新郎新娘都是清一色的蓝色制服,时髦一点儿的则穿上绿色军装。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传统的婚礼服也开始和国外接轨,新郎穿西服、新娘穿婚纱成为时尚和主流90年代直至今日,婚礼服的种类繁多,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最能体现个性的婚礼服,无论中式或西式还是汉族或少数民族,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就一定能得到满足。
古代希腊米诺三代王朝中朝贵族妇女所穿的前胸袒乳, 袖到肘部, 胸、腰部位有线绳系在乳房以下, 下身穿钟形衣裙, 整体紧身合体的服装是礼服的最早雏形。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紧身衣具和裙撑, 礼服的概念逐渐清晰化。
充满幻想, 刻意求新, 实现个人愿望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反对禁欲主义的旗帜下开始在服装上表现人体造型之变和曲线之美。
女服着重强调细腰丰臀, 中世纪开始出现的紧身衣和裙撑完美结合塑造出奇特而美妙的女性形象, 同一时期开始利用填充料来创造立体效果, 把服装作为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加以设计, 扩大和丰富了设计师的思路, 为后来礼服设计中立体裁剪作了铺垫。
优雅的高级时装的巅峰时代 20世纪50年代:服装史上最经典、优雅的时代50年代的社会背景二战后,欧洲一片混乱,百废待兴,食物缺乏,战争的创伤到处可见。
二战虽然结束了,但是世界还不太平: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宣言,将世界划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40年之久的“冷战”由此开始。
东西方交流从此中断。
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印度甘地被暗杀。
1949年,东西德国分裂。
这一切都使战后的世界极不安宁。
面对这样的局面,已经饱受战争摧残的人们多么希望和平!而且那时的服装,毫无时尚。
男人参战,多为军装。
女人从工,多为工装。
为了因应战时劳动力的短缺,女性纷纷加入工厂或农产的劳力工作。
宽松剪裁的垫肩外套、直筒与裤装,以及耐磨耐穿的粗厚牛仔装是主打款。
即使有裙装,也是及膝的一步短裙。
色彩灰暗,以军装、工装的颜色为主。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打击,50年代在战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社会生活逐渐摆脱战争时的萧条和谨慎,一片繁荣的景象开始慢慢显露。
而这个时代的女性也不再满足于单纯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她们的着装也开始变得职业化(虽然那时大部分女性还只是从事办公室秘书之类的辅助角色),于是优雅的套装,套裙,裤装开始流行。
二战后的女士,在经历了实用单调的战争时期的服装后,向往优雅时髦的装扮。
掐腰大摆棉质衬衫裙应算做是50年代“新风貌”浪潮下大众化成衣的经典之作。
鲜艳的色彩象征着繁荣。
不可缺少的配饰要属腰带,既可强调极细的腰线,凸显女性曼妙身姿,又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
无论是粉色白点裙搭配的同质地腰带,还是红蓝点白色连衣裙搭配的正红色腰带,都丰富了原本简洁典雅的剪裁。
五十年代向梦露靠拢真正的魅力是建立在女人味的基础上的。
我觉得性感必须要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才会吸引人。
托老天爷的福,我们大家生来都是性感的,据说为了保持胸型,梦露睡觉的时候也坚持穿胸衣可惜好多人都无视甚至抛弃了这一天赋。
重返爵士时代 20年代风格时装复兴(香奈儿)1925年作为“浮躁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的代言人F.Scott Fitzgerald出版了他的巅峰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20年代美国社交界的生活态:“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他称这个时代为“爵士时代”。
2012春夏时装周的T台上,这种属于20年代的时尚被重新搬演。
Art Deco的拼接、流光溢彩的面料、蓬松飘逸的羽毛披肩、下拉的腰线、摇曳的流苏裙摆……20世纪50年代:西方服装史上最优雅的时代(迪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服装不再像战前“男军装,女工装”的单一装扮。
在社会变化和一批设计师的努力下,创造了50年代西方高级时装的辉煌,成为永远的经典,载入了时装的史册,也使高级时装业的发展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峰1、“新风貌(new look)”1947年2月17日,克里斯蒂-迪奥(Christian Dior)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时装,这个设计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世界!几乎世界所有的媒体都以其为头版头条。
有人甚至惊呼:是Dior的“New Look”真正的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人们遭受战争重创的心灵重归美好与宁静。
新风貌(new look)”具有19世纪上层妇女的那种高贵、典雅的服装风格,但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设计手法,重新演绎,表现出的女性化与战争时期的男性化形成强烈的对比Dior先生关于New Look风格的手稿,突出了圆帽和细腰的华丽姿态。
50’之X形连身裙——最是那盈盈一握的娇柔当二战结束不久,Dior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时装时,整个设计界为之动容。
完全崭新的技术和设计手法,让女性的穿衣风格与男性形成强烈的对比。
于是,即便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X线条的成衣依旧牢牢霸占了优雅经典款的宝座。
焦点:细腰、蓬蓬下摆记得黑白片中奥黛丽·赫本曼妙的身姿吗?除了她天使的面容,还有她1尺7的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