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 格式:docx
- 大小:8.08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达标集训】1.人体肾脏的功能是()A。
形成尿液ﻩ B.输送尿液C.暂时贮存尿液ﻩﻩﻩﻩﻩ D.排出尿液2。
人体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出尿液却是间断的。
这是因为下列哪一结构的作用( )ﻩﻩﻩB。
输尿管A.肾小管ﻩC。
膀胱ﻩﻩD。
出球小动脉3.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4.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 )A.动脉血、尿液、原尿ﻩﻩB.静脉血、尿液、原尿C.静脉血、原尿、尿液ﻩﻩﻩD.动脉血、原尿、尿液5.如图所示的是肾单位的部分结构,④中液体与③中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不含有()A。
血细胞和葡萄糖B。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大分子蛋白质和尿素D。
血细胞和无机盐6。
下列血管所流动的血液中,含氮废物最少的是 ( )A。
入球小动脉B。
出球小动脉 C。
肾静脉ﻩ D.肾动脉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A.皮肤排汗ﻩ B.呼出二氧化碳ﻩC。
排尿ﻩﻩﻩ D.食物残渣排出8。
下列是对人粪尿的几种处理方法,其中能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的是( )A.生产沼气ﻩB。
高温堆肥 C.建生态厕所ﻩD。
三种都可以9。
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每天应该喝足量的水,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请根据下列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和表中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泌尿系统的组成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比较(单位:g/L)(1)图中①所示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②所示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样本为尿液,它可以暂时贮存在膀胱中。
一旦有尿意,应及时排出。
(4)当[ ](填图中编号)内的重吸收功能异常时,其尿液中可能会检测出葡萄糖。
七年级下期生物复习提纲第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要靠生殖系统来完成。
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组成,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男、女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所以它们既属于生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和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部位是输卵管。
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
新生命的开始(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
胚胎开始发育到成熟(形成婴儿)大约需要40周(280天)。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胎儿出生后称为婴儿。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另外,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进入青春期,男性会出现喉结突出、长出胡须,声调变低声音变粗,女性会出现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变高等变化,属于第二性征,这是由于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引起。
人进入青春期后,除外形的变化外,生理上,男性开始出现遗精,女生开始出现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做月经,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男女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各种组织有机地联系在一下起,形成各种器官;具有相关功能的器官又组成人体的各系统。
不同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而结构的特性又和结构的成分有关。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尿管肾皮质肾髓质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 肾盂 肾盂位于肾的内侧凹陷处,下端连着输肾动脉肾静脉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课标要求: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如右图)肾器官。
输尿管是输送尿液的器官。
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1、泌尿系统的主功能形成和排出尿液。
•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由血液运送到肾,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经排尿管道排出体外。
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人体的肾位于腹腔的背面、脊柱 的两侧。
(1)肾纵剖结构(课本P68)肾皮质:肾皮质(肾小体集中的部位)位于肾的浅层,呈红褐色。
肾髓质:肾髓质(肾小管集中的部位)位于肾皮质的深部,色较淡。
肾盂:位于肾的内侧凹陷处,下端连着输尿管。
(2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如下图)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
的一端包裹着肾小球,另一端连接着肾小管。
细长而曲折,最终汇集成集合管,并与肾盂相连。
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环绕在肾小管周围。
3课标要求: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2、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4、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活动建议:1、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2、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
3、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资料。
一、激素调节:(一)、人体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如右表) (二)、激素: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蛋白质)。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胰腺卵巢睾丸。
第十一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P74-P84)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旁。
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脏内部结构:由肾皮质、肾髓质、肾盂、肾门几部分组成。
肾门包括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
肾皮质:肾脏的表层,颜色较深肾盂:漏斗状,连接输尿管肾髓质:肾脏的内层,颜色较浅2.肾单位结构: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构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总称为肾小体。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单位▲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肾小囊 肾小管 集合管 肾盂 输尿管(动脉血)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静 脉 肾静脉(原尿)(静脉血)(尿液) (尿液)(静脉血)(重吸收)3.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浆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 原尿与血液的主要区别: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人体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原尿与尿液的主要区别: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而人体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则尿液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
4.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
每个人每天应喝足量的水。
因为当一个人一天排出的尿液少于500mL 时,体内产生的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积累在体内,伤害身体。
5.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可以分为排泄和排遗▲排泄定义: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技能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过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3.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难点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指导学生设计、修改调查报告,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
3、FLASH:(1)尿液的形成过程;(2)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3)肾透析示意4、视频:尿液的形成。
巩固练习1、人体内废物排除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和2、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和3、粪便的排出叫做()A.排泄 B.排除C.排遗 D.排外4、下列不属于排泄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B、排汗C、排尿D、排便5、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作业板书设计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2、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3、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4、人体废物(1)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排出的方式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2)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综合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2湖南雨花调研)经过下列器官后,血液中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A.肝脏和心脏B.肺和肝脏C.肝脏和肾D.肺和肾2.观察纵剖的猪肾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的颜色较深,名称是肾髓质B.②的颜色较深,名称是肾皮质C.③的颜色为白色,名称是肾髓质D.④的颜色为白色,名称是输尿管3.(2022甘肃天水中考)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下列代谢废物中,不能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是() A.二氧化碳 B.无机盐C.尿素D.多余的水4.(2022广东揭东期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肾单位C.肾小球D.肾小囊5.(2022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都是间歇的B.膀胱是形成和贮存尿液的器官C.左右两侧的输尿管直通体外D.肾脏的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6.(2021福建福州质检)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测量,得到如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
其中丙液体的尿素含量比甲和乙都高,这是因为()A.肾小球滤过尿素B.肾小球滤过水C.肾小管吸收尿素D.肾小管吸收水7.【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2北京五中分校一模)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与肾小囊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D.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8.【跨学科·数学】(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为探究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量,向某健康人静脉注射物质X后,测定物质X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浓度,结果如表(注射到血浆中的物质X全部滤过到原尿中,且不被重吸收)。
若该健康人每天排尿约1.5升,则每天形成原尿约()A.150升B.180升C.1.5升D.120升9.【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2河南清丰一模)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对健康人①②两处液体的尿素浓度进行比较,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C.①<②D.无法比较10.为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对健康人的某结构进行微管穿刺,如图所示,取出少量液体进行分析。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与构想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第十一章人体内废物排入环境中的第一节内容,属于本章的基础内容,虽然涉及到学生的自身问题,会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因为肾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平时又很没有机会接触到,可以说是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学习起来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我的设计是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让学生明白人体除了要从外界获取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之外,还得不断地把体内长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激起学生弄明白如何将废物排出体外的兴趣,进而进一步想要弄清楚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另外通过对猪肾的实物观察、解剖、讨论和交流,完成对肾结构的学习。
针对肾单位的结构这一教学难点,重复多遍,解释清楚肾单位组成为何这样命名,并通过一直给学生讲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为下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
②描述肾脏的宏观结构。
③描述出肾脏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肾脏实物的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②通过分组解剖肾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通过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了解肾透析、肾移植等泌尿系统的疾病,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心他人、关注健康、热心公益活动意识。
三、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四、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五、教学过程设计1、通过复习并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问: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生答:新陈代谢(吃、喝、拉、撒)。
师问:生物体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的有什么?生答:营养物质、氧气。
师问:营养物质的获得依赖于哪个系统?氧气的获得依赖哪个系统?生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师问:营养物质和氧气都需要靠哪个系统来运输?生答:循环系统。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图1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图1中的( )A.①B.②C.③D.④2.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肾小囊B.肾小球C.肾小体D.肾单位3.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 )A.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B.输尿管→肾→膀胱→尿道→体外C.尿道→肾→输尿管→膀胱→体外D.肾→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4.某人饥饿时吃了油饼,此油饼经人体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后,其主要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它们可经下列哪组器官或组织排出体外( )A.肺、皮肤、肾B.毛细血管、肾C.鼻、血液、皮肤D.皮脂腺、肝脏、肾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C.膀胱的贮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6.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有重吸收作用的是( )A.肾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7.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 )A.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B.葡萄糖和尿素C.尿素和血细胞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8.急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其病变部位可能发生在(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集合管9.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100毫升),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甲908.000.100.720.03乙980.030.100.720.03丙960.000.00 1.10 1.80A.血液B.原尿C.血浆D.尿液10.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图211.图2为正常人体肾小管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该物质是( )A.葡萄糖B.无机盐C.水D.尿素12.在正常情况下,尿液和原尿相比,浓度增加和失去的物质分别是( )A.水和葡萄糖B.葡萄糖和蛋白质C.尿素和葡萄糖D.无机盐和水图313.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一章人体内废物排入环境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单选题1.在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尿道B.膀胱C.输尿管D.肾脏【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A.尿道的作用是输送尿液,A不符合题意。
B.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A.肾单位B.肾小球C.肾皮质D.肾小囊【答案】A【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所以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故选A。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是在多个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但各系统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
下列四种系统相比较,你认为与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关系最密切的是()A.消化系统B.生殖系统C.泌尿系统D.运动系统【答案】C【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只有协调配合,人体才能正常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据此答题。
【详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经循环系统运送到细胞。
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分解,并产生代谢废物,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故选C。
4.不具有贮存功能的内脏器官是()A.膀胱B.胃C.胆囊D.肾【答案】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思考解答。
第11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
•3、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4、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复习训练学生梳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复习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3.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1.肾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复习课)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肾的结构
肾:形成尿液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盂
输尿管:输送尿液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
膀胱:贮存尿液和肾小管
尿道:排出尿液
三、尿液的形成过程四、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排泄:排出代谢废物
(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排遗:排出食物残渣
(形成尿液)。
人体所产生的排泄废物
人体通过不同方式排泄废物,这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过程。
以下是人体所产生的主要排泄废物:
1. 尿液:尿液是通过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产生的。
肾脏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排除,并将其转化为尿液。
尿液由水、尿素、盐和其他溶质组成。
它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2. 排便物:排便物是通过消化系统处理食物后的废物。
当食物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吸收后,残余物质被推进大肠。
在大肠中,水分被吸收,废物被形成为固体物质,即粪便。
粪便主要包含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细菌、水分和废物物质。
最后,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3. 吸入废物:除了通过尿液和排便排除废物外,人体还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一些废物。
当我们呼吸时,我们吸入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它通过呼吸系统从体内排出。
排泄废物的及时处理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和健康的饮食惯可以帮助促进排泄系统的正常运作。
此外,定期运动和养成良好的卫生惯也对维护良好的排泄功能很重要。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具体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意见。
初一生物学上册知识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2、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红细胞: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4、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
5、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促进止血、加血液凝固的作用。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
6、柠檬酸钠是抗凝剂,能防止血液凝固。
7、血液分层现象:上面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下面部分是红细胞,呈红色;上下两部分交界处,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的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8、血红蛋白特性: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
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9、动脉血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10、贫血指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11、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
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出现炎症)。
血小板数量过少,不能止血凝血。
12、输血: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死亡,所以输血前要鉴定血型。
13、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即O型血可以输感给各类血型的人(A型、B型、AB型、O型),AB型血的病人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如A型、B型、AB型、O型血)。
14、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出血在近心端包扎止血,静脉出血包扎在远心端。
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
15、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大多在身体的较深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15、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的血管,有的分布较深、有的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16、毛细血管:连通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腔很细、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第9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学生观察图11—1 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讨论个部分的功能
(三)、.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
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四)、.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1—3,讨论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
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
这样,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讨论,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反思
(七)、.练习、反馈、矫正:
在新授课结束后,通过课后自我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通过课堂小测验进行检测,反馈。
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一一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
尿管一一输送尿液 膀胱一一贮存尿
液 尿道一一排出尿液
二、肾脏:
1、 位置:
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个一个 2、 结构:
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小球]
肾小体彳 卜分布在皮质
L 肾小囊」
肾小管 -- 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板书设计: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