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2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2)了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掌握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2)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排泄过程;(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2. 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 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出途径,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相关知识;2. 演示法:展示排泄过程的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出途径,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排泄过程中相关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学生疑问;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过程;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分享心得、合作态度等;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4.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及解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选择题1.下图是肾小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的名称是()A.肾孟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球【答案】D【解析】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因此图中①的名称是肾小球。
2.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入球小动胀,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B.健康的人结构④中的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C.④中的葡萄糖重新回到血液的途径是④→⑤→⑥D.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只能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答案】D【解析】A、图中是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不符合题意;B、④中的液体称为原尿,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个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④肾小囊中葡萄糖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不符合题意;D、人体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以汗波的形式排出,符合题意。
3.如图为研究肾脏的功能时,科学家对健康人的某结构进行微管穿刺,取出少量液体做分析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都是小动脉B.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C.③内液体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D.③内液体大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答案】D【解析】A、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都是小动脉,不符合题意;B、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②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②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不符合题意;D、③内液体为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余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符合题意。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 下列方式中,不属于代谢废物排出的是( 2. 3. 4. A .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C .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 . D . 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通过消化道排出粪便 B .肾小管对血液有过滤作用 D .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如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 蛋白质 0.15 葡萄糖 尿素 0.1 0.02 7.5 0.1 0.02 0.01.8 A . B . C . D . 甲是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 从肾单位的肾小囊腔处可以提取到乙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丙中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 丙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滤过人体的血液流经肾脏时,每天大约形成180升的原尿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如图中的()(克/100毫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无机盐 0.90.91.1但只有1.5升的尿液排出体外,在尿的形成过A.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5.一个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水(a)、无机盐(b)和葡萄糖(c)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
该人大量饮水后尿液中各成分相对含量最接近于()D.⑥中含水、无机盐、尿素等8.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单位8.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C.②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D.④把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入①9.下列人体器官中,可形象类比为“血液净化器”的是()A.血管B.心脏C.肾脏口.肺10.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①和②代表结构,③和④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大分子蛋白质经①过滤到②中B.在健康人体内,肾小球末端和肾小管末端流动着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和尿液C.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D.喝进的部分水随④排出需要经过肾静脉1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肺。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掌握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学会运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表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2)利用模拟实验,演示排泄过程。
(3)分组讨论,总结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关爱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教学难点:(1)排泄过程中各器官的协同作用。
(2)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图形表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人体器官模型、排泄过程图片、排泄系统动画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2)提问:你们知道人体内有哪些废物吗?它们是如何排出的?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及其排出途径。
(2)学生总结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排泄过程中各器官的协同作用。
5. 模拟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演示排泄过程。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排泄过程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流程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系统的组成。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今后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对于排泄过程中各器官的协同作用,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实例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为肾单位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下表是某医院提供的某人尿液化验的部分数据(超出正常时,+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此人出现病变的原因是()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尿素红细胞白细胞样本++ 0 1.1 1.7 0 0A.①可能有炎症B.②可能有炎症C.③可能有炎症D.可能胰岛素分泌过多2.下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结构中的液体。
比较健康人各液体中的葡萄糖含量,正确的是()A.②>①B.②>④C.③<④D.①<④3.下表是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的化验报告。
据表分析,甲、乙、丙三种样品依次分别是()成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甲(克/升)0.3 1 9 0.3乙(克/升)0.0 0.0 11 20丙(克/升)80 1 9 0.3A.原尿、血浆、尿液B.血浆、原尿、尿液C.尿液、原尿、血浆D.原尿、尿液、血浆4.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B.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C.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D.肾静脉中尿素含量高于肾动脉5.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膀胱有贮存尿液的功能,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B.进入肾小球的血管为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为小静脉C.肾小球出现炎症,尿液中可能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D.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球构成的6.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和生理作用分别是()A.静脉、重吸收、滤过作用B.动脉、重吸收、滤过作用C.静脉、滤过、重吸收作用D.动脉、滤过、重吸收作用7.下列哪种途径不属于排泄()A.呼吸B.出汗C.排便D.排尿8.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都有部分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B.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肾脏形成的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被暂时贮存C.泌尿系统的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D.尿液的排出途径是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9.某人被检测出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和意义:代谢废物指人体在代谢过程中,由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分等物质,叫做代谢废物。
(或叫代谢终产物)排泄指把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二氧化碳、汗液和尿液等的排出)排遗指把消化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粪便)排泄的途径少量水分和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部分水分、少量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形式由“皮肤”排出大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尿液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排泄的意义(1)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人体内水分与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3)调节体温。
图示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示图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组成。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是形成尿液。
●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3、肾单位每个肾脏约由100多万“肾单位”构成的,“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4、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步骤 过程图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单位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
温馨提示● 由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和入球小动脉中血液相比,尿酸、尿素、水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减少。
● 尿液中尿素、无机盐的浓度都高于原尿,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 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患有急性炎症● 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过滤: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 ____ 大分子______ 滤不过 随血液运输滤过到 肾小囊中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成分: 少量________等重吸收:全部______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关形成知识网: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第二关以点带面 1、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了____、____和多余的____(无机盐),分别通过____、____和____的形式排出体外,叫____。
2、泌尿系统组成:______(形成尿的器官,基本结构是____)→输尿管→__(暂时贮存) →尿道3、肾单位结构与适应性特点: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______——毛细血管球,两端均为小动脉,血管壁很薄 组成:____——象“漏斗”,内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____——外面缠绕毛细血管网——————————— ______作用4、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 原尿 尿液*辨析血尿、蛋白尿和糖尿血尿和蛋白尿:尿检显示有血细胞、蛋白质。
原因:过滤膜的过滤作用发生改变,即肾小球病变而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被滤过了。
糖尿: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
原因:肾小管发炎时,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回收,葡萄糖随尿排出,形成糖尿。
5、尿的排出与意义 尿的排出:(肾脏的)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肾单位 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泌尿系统 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膀胱:贮存尿液排泄的概念: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尿道:排出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形成过程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尿的意义______作用排尿的意义:①排出_______;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____;③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第三关典例解析:1、正常的尿液中含有()A、水和蛋白质B、水和大量的葡萄糖C、尿素和蛋白质D、尿素和水解析人的正常尿液中含有水、尿酸、尿素、无机盐等,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
初中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ACDEB所示结构组成反射弧B.D为神经中枢,可产生痛觉C.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D.C是传入神经,E是传出神经2.下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3.关于人体生理活动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A.吸气时:外界气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对眼球结构描述错误的是()A.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光线→④→②→③→⑦→⑧→大脑。
B.外国人的眼睛有蓝色、褐色,是因为①上有不同的色素。
C.结构⑥的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D.上课时一会看书本,一会看黑板,都能看清楚,是由于③的曲度可以调节。
5.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6.如图①②③代表脑的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可以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③中具有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中枢C.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包括①②③及由它们发出的神经D.无意识且不能自主活动的植物人有呼吸和心跳,他没有受损的部位是①7.图所示为用麻醉剂阻断神经传导过程的四个可能位点,若病人能感受到伤痛,但手不能移动,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8.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它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C.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D.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9.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小骨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0.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树突,可接受信息,③是轴突,可传出信息B.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C.神经纤维是由③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④→③→②11.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脑干不属于脑的组成部分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12.如图是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B.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应用小锤敲击5所示的部位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④→②→①→③→⑤13.如图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一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图二表示患近视的眼球,成像特点是物像落在[②]视网膜的前方C.图三中听觉是在内耳的耳蜗形成的D.图四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14.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②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C.③一定是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D.若④受到意外伤害被切断,患者就既没有感觉也不能做出反应15.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已知图中A为人体某块肌肉。
柳树0中学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科生物课型复习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汉满课时设置一课时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知道肾的结构和特点3.知道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重点、难点)4.人粪尿利用的价值学习重点难点:知道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学习过程【学案导学自主构建】1、以下不可以叫做排泄废物的是()A.人体内多余的水B.尿素、尿酸C.粪便D.无机盐2、担负着将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的主要系统是()A.呼吸系统B.泌尿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3、形成尿液的单位是()A.肾小管B.肾单位C.肾小球D.肾小囊4、血浆成分和原尿成分相比是血浆中有()A.大分子的蛋白质B.水 C .无机盐D.葡萄糖5、原尿和尿液成分相比,是尿液中()A.有尿素B.有无机盐C.只有量的差别D.尿素浓度高,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6、下列哪项不是人粪尿的特点()A.来源广B.养分全C.肥效持久D.成本高7、沼气池能产生沼气,起作用的主要是沼气池中的()A.细菌B.真菌C.动物D.植物【合作交流展示提升】1、组内交流预习答案,组内解决疑问。
2、汇报小组的共同见解,提出小组的疑问,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或教师点拨【典例精析体悟规律】下图是肾小球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1)血液从[ ]_____过滤到[ ]______成为_____,它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体每天形成约______升这样的液体。
(2)原尿经过[ ]_____的______作用,能将全部____、大部分_____和部分______重新吸收从而形成_____。
尿液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两端均与毛细血管相连通的血管是图中的[ ]________,内流_______血;两端都是小动脉的结构是[ ]__________,内流_________血。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指导及训练题复习摘要: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人粪尿的优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成本低 无害化处理: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典例解析:1、正常的尿液中含有 ( ) A 、水和蛋白质 B 、水和大量的葡萄糖 C 、尿素和蛋白质 D 、尿素和水解析 人的正常尿液中含有水、尿酸、尿素、无机盐等,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
原尿中虽然含有葡萄糖,但在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全被吸收了,因此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
答案 D2、尿的形成过程中,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输尿管解析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可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去,所以,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
答案 A3、判断:人粪尿是优良的肥料,可为植物提供大量的有机物。
( )分析 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这些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答案 错误 基础训练:1、人体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是指________、 、多余的 和 等。
上述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
2、泌尿系统由 、 、 、 组成。
3、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A 排出尿液B 呼出二氧化碳C 排出汗液D 排出粪便4、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5、尿液最终形成的部位是( )A 肾小球B 肾小管C 输尿管D 肾小囊6、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排出废物B 维持体温恒定C 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D 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7、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 ) A 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势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B 大部分水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C 大部分水随粪便排出体外D 大部分水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而回血液8、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集合管9、在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 ) A.动物 B.植物 C.动物和植物 D.细菌和真菌 10、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 ) A.代谢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对葡萄糖的吸收 D.肾小管的重吸收11、原尿中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但排出的尿液中却很少了,这是因为( )。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提纲)一、复习目标1、记住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皮肤的结构2、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能描述汗液的形成和排出3、理解排尿和排汗的意义其中,肾脏、皮肤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章的重点,要求重点掌握。
二、基础回顾:通读课本,自主完成。
1、泌尿系统由、输尿管、和尿道组成。
其中,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每个由100多万个组成。
肾单位2、尿的形成和排出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的作用,除了和外,其余小分子物质都可以滤过到,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的作用,会重吸收全部的、大部分和部分,形成尿液。
所以尿液的形成是由①和②两个连续的过程形成的。
最终由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细胞排列紧密。
易脱落形成皮屑。
3:有黑色素细胞;有分裂增生能力。
,有丰富的和另外,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为皮肤的附属物。
4、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和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通过汗腺的细长导管排出体外,即为汗液。
5、排尿的意义:排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排汗的意义:调节体温;排出体内废物。
三、拓展:人体的代谢废物除了以排尿和排汗的途径排出体外,还有哪些排泄途径?四、重点巩固对照课本67和68彩图,组员之间互相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注意血浆与原尿及尿液之间的成分差别、形成部位等。
并进一步巩固肾单位的结构)填充下表,对血液、血浆、原尿及尿液的成分进一步区别巩固(没有的成分用×表五、基础练习1、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A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B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C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静脉血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2、在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B水、尿素和无机盐C水、无机盐和葡萄糖D水、尿素和蛋白质3、某人划破了手指导致出血,伤口至少深至皮肤的()A表皮B生发层C角质层D真皮4、某人双肾功能衰竭,则不能进行()A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B调节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和排出代谢废物C维持血糖在0.1%左右D体内有机物的分解5、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下列结构中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尿道6、右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A 、B 、C 三种液体分别是对图中三个不(1)图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