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_杨百寅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3
企业创新实践中的组织架构与文化建设一、引言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企业创新的内在驱动力,组织架构和文化建设成为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
二、组织架构与创新实践1.组织架构的内外协同: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需要具备敏捷性和灵活性。
因此,企业的组织架构需要从传统的垂直结构向横向跨部门的协同结构转型。
企业要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同时也要加强企业与生态伙伴之间的内外协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例如,通过加强与供应链伙伴的协同,可以实现物流、采购、库存的有效优化和管理。
2.组织架构的开放性:企业要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实践。
企业的组织架构应具备开放的特点,允许员工交流创新想法和经验,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企业还应该注重开展员工的跨部门交流和合作,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三、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1.文化建设的导向:企业要在创新实践中取得成功,需要建设积极向上、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创新的导向,塑造一种支持创新和鼓励创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企业还应该通过各种文化建设活动和社交平台,鼓励员工分享创新经验和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
2.文化建设的创新元素: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需要加入创新元素。
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氛围、创新的团队合作,驱动企业文化向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方向发展。
企业还应该通过多样化、灵活化的文化建设方式,如组织内部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员工辅导等,促进员工自我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和自我实现。
四、案例分析如今,互联网行业的企业组织架构和文化建设特点鲜明,被誉为创新实践的佼佼者。
例如,阿里巴巴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开放、协作、共享”的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在工作中随时随地放开手脚进行创新,并采用数据为决策依据、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企业创新氛围与组织氛围构建研究企业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创新氛围和组织氛围是构建和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企业创新氛围与组织氛围的定义与作用,并提出构建良好创新氛围和组织氛围的方法。
一、企业创新氛围的定义与作用企业创新氛围是指企业内部的一个心理环境,包括员工对创新的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程度等。
良好的创新氛围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创新和竞争优势。
1.1 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创新氛围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工作更加主动和投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同时,良好的创新氛围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独特和有创意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创新成果。
1.2 持续创新与竞争优势企业创新氛围对于企业的持续创新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开放的创新氛围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跨部门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从而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二、组织氛围构建与创新组织氛围是指企业内部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它是企业创新氛围的重要支撑。
一个积极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组织氛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2.1 强调创新价值观企业应该倡导和强调创新的价值观念,使员工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尊重员工的创新思想和新颖观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肯定,鼓励员工勇于尝试和创新。
2.2 营造创新文化企业应该积极创造和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习惯。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奖励制度等方式来激励员工参与创新,传递并强化创新的理念和重要性。
三、构建良好创新氛围和组织氛围的方法为了构建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组织氛围,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3.1 领导示范和倡导企业领导应该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倡导和支持创新。
他们应该展示出积极的创新行为,不断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并给予积极回应和支持。
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绩效评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创新,这也推动了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崛起。
在创新型企业中,组织结构和绩效评估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绩效评估。
一、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传统企业中,多采用层级繁多的组织结构,而创新型企业则更加注重扁平化组织结构。
扁平化组织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还能激励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
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下,员工与领导者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员工能够更快地获得反馈和支持,这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和组织的持续创新。
创新型企业中还经常出现“跨功能团队”、“敏捷团队”等形式,这些团队由多个职能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技能和知识背景,可以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型企业的绩效评估创新型企业的绩效评估与传统企业的评估方式有所不同。
与传统企业强调的比较静态的绩效指标不同,创新型企业更注重动态的评估指标,强调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量化性。
例如,创新型企业会制定多项指标来衡量员工的创新和贡献,如新产品开发数量、研发投资比例、专利申请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创新成果。
另外,创新型企业还注重员工的整体发展和学习成果的评估。
与传统企业注重实现具体目标不同,创新型企业更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技能提升。
因此,创新型企业会制定包括培训情况、项目成果等在内的多项评估目标,以有效激励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绩效评估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扁平化组织结构和跨功能团队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的协作与创新,而动态的评估指标则可以更好地评判员工的创新和贡献。
对于想要打造创新型企业的企业家们来说,应注重组织结构与绩效评估的创新与改进,以逐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创新型企业的组织架构与文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要想实现创新并不容易,需要企业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
创新型企业的组织架构创新型企业的组织架构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扁平化的,没有过于繁琐的管理结构。
繁琐的管理结构会导致信息流通速度变慢,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
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可以使得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更加迅速、简便,提高信息的传达效率。
同时,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可以让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新力。
2.注重团队合作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可以让员工们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更好地协作完成创新项目。
与单打独斗相比,团队合作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3.创新职能单元创新型企业应当设立创新职能单元,将创新工作独立出来,构建起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
创新职能单元可以让创新工作得到更好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将普通业务与创新业务分开,从而更好地保障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创新型企业的文化创新型企业的文化特点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鼓励创新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文化需要鼓励创新。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鼓励创新,才能让员工对于创新方式充满热情和信心,从而更好地实现创新。
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地向员工传递创新理念,从而让创新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创新奖励机制创新型企业需要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奖励那些为企业做出创新贡献的员工。
通过奖励机制,可以让员工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创新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奖励机制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3.注重员工培训创新型企业注重员工培训。
只有让员工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开展各种培训课程和技能提升活动,让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
国外组织创新气氛的结构与测量研究述评国外组织创新气氛的结构与测量研究述评也祁论文指导网2008-04-15 11:12:16 作者:朱潋,石金涛来源:转至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国外组织创新气氛的结构与测量研究述评朱潋,石金涛摘要:本文对国外有关创新气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回顾,从组织创新气氛的内涵、结构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外组织创新气氛的研究成果,并客观地评价了目前存在的各类闯新方法。
关键词:创新,组织创新气氛,团队创新气氛A Review of structure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s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InnovationZhu Lia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3, China)Shi Jinta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3,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 climate, and give a complete evaluation of major instruments assessing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Key Word: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Innovation; Team Climate Inventory一.组织气氛与组织创新气氛组织气氛作为一项介于组织系统变量与动机倾向变量之间,它在组织当中与组织成员的动机以及行为影响作用结合在一起(Litwin & Stringer, 1986)[1](P136)。
企业创新文化报告创新氛围和创新成果评估企业创新文化报告:创新氛围和创新成果评估Ⅰ. 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创新文化被认为是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报告旨在评估企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成果,为企业的创新文化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Ⅱ. 创新氛围评估1. 创新导向企业的领导是否鼓励和支持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行为?是否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战略?在业务过程中是否注重创新?2. 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创新?是否有相应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管理层?是否有鼓励跨部门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机制?3. 创新奖励与激励企业是否有创新奖励和激励机制?是否给予创新者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是否有明确的晋升通道和发展计划?4. 外部合作与开放性企业是否与外部机构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是否开放对外创新需求和资源共享?是否有良好的创新沟通与交流平台?Ⅲ. 创新成果评估1. 新产品或服务企业近年来推出的新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是否具有竞争力和技术先进性?是否得到市场认可和用户好评?2. 技术创新企业是否在技术领域有突破和创新?是否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是否有持续的研发和创新投入?3. 流程创新企业是否进行了流程优化和改进?是否有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控制机制?是否减少了成本和时间?是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4. 组织创新企业是否有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是否提高了决策效率和灵活性?是否有优秀的团队和人才培养机制?Ⅳ. 创新文化改进建议1. 建立创新导向的领导团队企业领导层应树立榜样,注重创新导向的领导和管理风格,推动全员参与创新。
2. 创建鼓励创新的组织结构促进跨部门协作,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创新团队,提供适当资源和支持。
3. 设立创新奖励与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和激励性的创新奖励机制,使创新者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4. 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合作与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创新资源和知识,开展创新项目。
组织创新氛围内部控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综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组织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组织的创新氛围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要想在创新中取得成功,组织还需要建立起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确保创新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就组织创新氛围、内部控制以及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组织创新氛围的要素及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是指企业内部创新环境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浓厚的创新氛围,它是企业能否成功进行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组织创新氛围的培育和构建需要依托一系列要素的积极融合,主要包括:文化要素、制度要素、人才要素和管理要素等。
文化要素:企业文化对于创新氛围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种积极、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鼓励员工在想法上的创新和尝试,使创新成为一种内在的习惯和动力。
制度要素:组织的创新制度和政策也是构建创新氛围的重要保障。
它可以规范员工的创新行为,给予员工充分的创新空间和资源,为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
人才要素:企业需要具备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创新活动。
这其中既包括具备前瞻性思维且具备学习能力的领导者,也包括创新型的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等。
管理要素:领导者的创新管理意识和能力是组织创新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
领导者需要为组织提供明确的创新愿景和方向,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来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将在企业内部形成,并激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从而为企业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内部控制对组织创新氛围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管理机制,通过规范组织内部的管理、运作和决策过程,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降低风险的发生,还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内部控制可以规范组织的创新决策过程。
在创新活动中,涉及到的决策和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没有规范、严密的内部控制,就很容易发生错误决策或资源浪费。
37世界咖啡:一种有效的团队学习方法陈万思 周伯承 杨百寅 杨朦晰 | 文队学习最大的魅力在于与实际业务挂钩,短期能看到产出,长期坚持能让组织产生化学反应。
在团队学习中,团队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同时也是行动方案的执行团在 “世界咖啡”汇谈中,我们既是感性的,可以心灵彼此走近;我们同时又是理性的,能够直面业务痛点,创新探索新知。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无论是新观点的迸发,还是团队熔炼的程度,或是行动方案的落地及优秀人才的发掘⋯⋯这一切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期。
世界咖啡:一种有效的团队学习方法者,三体合一。
它是充分相信团队、依赖团队,萃取组织智慧的有效学习方式。
行动学习法,在中粮又被称为“团队学习法”,是中粮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推动了战略转型、业务突破、文化重塑及人才队伍的建——以中粮大悦城行动学习为例陈万思: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周伯承:中粮集团上海大悦城人力资源总监杨百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杨朦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设。
目前它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已经渗透到中粮的每个业务单元与职能板块一把手的管理实践中,成为管理环节上的重要有机组成。
在行动学习的具体工具运用上,“世界咖啡”不仅简单易操作,也以其感性有温度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世界咖啡”的内容可以无限边界,它已成为团队专题研讨的核心学习方法。
在 “世界咖啡”汇谈中,我们既是感性的,可以享受在满屋飘香的咖啡馆里,心灵彼此走近;我们同时又是理性的,能够直面业务痛点,抑或创新探索新知,思想相互碰撞;我们更是惊喜的,因为“世界咖啡”的产出总是让人意外:从新观点的迸发,到团队熔炼的程度,再到行动方案的落地及优秀人才的发掘……这一切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期。
世界咖啡,是什么1995年1月一个多雨的清晨,“世界咖啡”因缘际会在朱安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 Ph.D.)与戴维·伊萨克(David Isaacs)家的客厅诞生。
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研究一、引言: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需要在创新的驱使下不断进行。
而企业的创新离不开文化氛围的营造,这也是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
二、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概念: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是指在企业内部集体观念、思想意识等元素所共同塑造的非物质文化环境,它对员工的行为、心态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企业要想创新,就需要营造一个让员工思维敏捷、创意涌现的氛围。
三、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的构成要素:1.创新文化元素: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的基础是企业的创新文化元素,要具备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倡导风险、注重探索和开发的特征。
2.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使员工能够敢于创新、主动研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3.文化激励机制:文化激励机制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该在组织文化上开创激励机制,达到鼓励员工创新、保证创新成果得到一定权益回报的目的。
4.企业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保证,企业价值观能够提供企业发展的指引和方向,同时可以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企业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
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绩效和运营效率,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挑战。
打造创新文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企业需要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和转型,同时还需要做好文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五、营造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的策略:1.推动创新文化理念建设:企业需要强化创新意识,建立创新理念,创新一线员工需要产生对创新的热爱、思考和渴望,还要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创新基因,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
2.优化组织管理模式: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改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式和方法,为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心,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0引言随着全球创新变革的日益升温,打造创新的环境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创新氛围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热点[1-10]。
创新氛围的概念最早由Payne 和Pugh 在1976年提出[11],本文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指“组织成员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支持创造力和创新程度的知觉描述,这种知觉会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进而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12-13]。
学者们对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炼了一些共同的价值要素,如组织支持、挑战性和信仰、鼓励自由和冒险、信任和开放等,并开发了SS-SI 、WEI 、TCI 、CCQ 、SOQ 、KEYS 等组织创新氛围测量量表[14-17]。
但许多研究文献却未明确交代其样本数量与样本背景,因此,目前多被视为测量教育环境的工具。
另外,不同学者在不同环境下提出的观点不尽相同,尤其缺乏系统理论模型的支持[13]。
台湾地区的研究基本上延续西方的研究范式,大陆关于组织创新氛围的定性挖掘还不充分,仅有郑建君(2009)开发的量表考虑了中国文化的影响[9],目前仍缺乏全面考虑中国文化和发展情况的测量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0]。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环境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开发适合大陆地区的测量工具,必需扎根于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结构,并开发测量量表。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辅以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在中国背景下组织创新氛围的内涵和结构。
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加以验证,形成《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量表》。
1文献综述1.1组织创新氛围的内涵研究创新氛围,是组织成员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支持创造力和创新程度的知觉描述,会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进而影响到收稿日期:2013-01-10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0725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90081,71172009)第一作者简介:杨百寅(1962—),男,江苏常熟人,博士,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开发、权力与影响的策略、学习型组织和知识整体理论等。
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杨百寅1,连欣1,马月婷2(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中国盘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100162)摘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及测量进行研究。
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了555条描述,归类分析表明,中国情境下企业的组织创新氛围包括8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式问卷。
283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组织创新氛围是一个8因素的结构,包括:理念倡导、市场引导、评价激励、学习培训、沟通合作、典型示范、资源保障和授权支持。
8因素又从属于更高阶的潜变量:价值导向、制度激励和人际互动。
来自24家企业493份有效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组织创新氛围;测量;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F27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13)08-0043-1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Vol.34,No.08Aug.2013第34卷第08期2013年08月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12-13,16]。
尽管学者们对于创新氛围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但对创新氛围内涵的研究有以下三点共识:第一,创新氛围是组织氛围的一种,是组织成员对创新环境的整体知觉,属于认知层面的概念,这就使创新氛围的测量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可行性。
第二,创新氛围会对组织成员的创新动机、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它与组织中的创新个体犹如“炼炉和矿石”的关系[18],会对创新主体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产生持续的影响。
第三,创新氛围的内涵具有多重性,不是对单一的某种现象或事件产生的认知。
因此创新氛围是由多维度所组成的结构变量,挖掘其构成的要素和维度是学者研究的焦点。
1.2组织创新氛围测量模型及维度研究在探讨创新氛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发了创新氛围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针对模型的有效性、基本特征和国内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2.1基于创新氛围有效性角度Siegel的创新支持量表(SSSI)测量学校组织创新环境中的氛围因素[14],测量对象是学生与老师。
SSSI量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因子,即创造力支持、差异容忍和个人承诺。
但是其原始版本仅被使用过一次,缺乏一些量表的描述性指标,而且原始量表的应用环境局限于教育领域,最初的SSSI 量表更像是学校创新氛围测量量表,而非是组织创新氛围测量量表[19]。
SSSI虽然是发展最早的测量工具,但使用SSSI研究成果的数量较少,相关文献仍显不足[8]。
在组织创新氛围的研究中,Amabile(1996)开发的KEYS(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量表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12],多次用于商业环境的测量,已成为经过最多实证检验的测量工具[8]。
KEYS量表研究人们对影响组织创新水平的工作环境的认知,由10个维度66个条目组成。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一些条目出现了多重负载的现象。
由于没有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因此很难评价不同因子与潜在理论之间的关系[19]。
该量表也多次作为国内学者研究创新氛围测量的基础[4]。
但这些研究或对国外量表的翻译、修订,或样本取样有限,且个别结果的信效度指标表现欠佳。
因此,有必要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构建和研发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组织创新氛围测量工具,以便为今后同类研究奠定相应的基础。
1.2.2基于创新氛围的基本特质角度Ekvall的CCQ(creative climate questionnaire)量表源于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观察。
由Ekvall于1996年提出,包括挑战性、自由、支持创意、信任、活力、幽默感、辩论、冲突、冒险精神、思考时间10个维度50个条目[16]。
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7个因子,即挑战性、创意支持、信任、在组织中的自由度、工作自由度、动感、压力感和整体感。
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 0.92之间[16],总体方差解释率为50%~60%,研究人员没有给出主要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CCQ量表是一个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紧密结合的组织创新氛围测量量表,维度内涵直观、易于理解,在商业环境中运用的实用性强。
尽管该量表的一些基本指标得到了验证,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所有的研究中尚未发现对会聚效度和判别效度的检验[19]。
另外,在部分使用CCQ的研究文献中,缺乏样本数量、理论基础等研究本身与统计分析方面的信息[8]。
在组织变革模型基础上,Isaksen(1999,2001)开发了SOQ情境扫描量表[2,17],包括资源,创意时间及创意支持、挑战性和个人成就动机;氛围,信任和公开、轻松和幽默、无人际冲突;探索,冒险、对问题的争论和自由度等维度。
SOQ量表在CCQ量表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形成9个维度,总条目数没有改变,维度的定义也没有太大变化。
但是,许多研究文献并未明确交代SOQ 样本数量与样本背景[8]。
1.2.3国内创新氛围的测量研究国内对创新氛围的研究起步较晚,2000年以后才陆续出现相关的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
邱皓政(2001)等人在参考Amabile(1996)KEYS量表的基础上[22],自行编制了适用于组织创新氛围的COCI测量量表。
该量表由组织理念、工作方式、资源提供、团队运作、领导效能、学习成长、环境气氛等7个因子35条目组成的组织创新氛围调查问卷。
郭贤欣(2007)在其“民营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研究”的研究中采用了邱皓政的COCI量表,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民营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测量是从团队运作、学习成长、领导效能、工作自主性和组织支持5个维度进行的[23]。
郭贤欣(2007)认为,维度的筛选和合并主要是文化的差异,台湾地区员工平等意识较强,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和个性自由,而大陆地区等级观念较强,主张谦虚谨慎、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
时勘等(2004)以中科院为对象,研究了科研组织“创新文化”建设评价结构体系[24],把中国科学院的创新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并将组织创新价值观、组织创新氛围、变革型领导行为、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制度成效、园区标识、工作条件等作为科学院创新文化评价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科院创新文化问卷》。
孙建国、田宝和汪寿阳(2006)提出了由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理论模型,其中创新文化由环境与条件、制度与行为和价值理念三部分组成[25]。
许庆瑞等(2004)利用Shein的组织文化三层次理论总结出创新型文化的12个构成要素,如企业目标和愿景、企业家、有效的管理队伍等[26]。
陈春花(2002)总结了利于创新文化塑造的四方面要素,包括允许失败和容忍错误、冒险和革新、竞争的激情、始终保持领先一步[27]。
这些研究均从组织文化角度进行探讨,其研究内容对本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以上测量多为对国外量表的翻译和修订,并且个别结果的信效度指标表现欠佳。
国内学者郑建君(2009)等人自行开发了适用于中国环境的组织创新氛围测量,形成了激励机制、团队协作、上级支持、资源保障、组织促进和自主工作、领导躬行的7个因子23条目组成的组织创新氛围问卷[10]。
该量表是首个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的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
该量表前6个维度与西方测量工具的结构具有一致或相似性,并结合中国文化提出“领导躬行”这一维度,强调领导者“榜样示范”的作用。
但该量表各因子内涵基本沿用西方研究,且没有充分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情况,特别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关注市场需求引导员工创新以及通过学习培训来激发员工创新动机等。
另外,“领导躬行”维度只涵盖了领导的“榜样示范”作用,在组织创新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对创新氛围的营造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综合来看,郑建君(2009)等人开发的量表考虑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对组织创新氛围测量的有益探索,但领导躬行因子内涵有待补充,且该量表没有全面考虑市场创新及学习培训等因素。
总体来说,组织创新氛围测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1)目前仅有个别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如CCQ、COCI、SOQ和KEYS,其余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有待进一步检验[19];尽管组织创新氛围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研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理论模型的支持,经验性或理论性研究较弱,组织创新氛围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13];目前,组织创新氛围测量研究的主导者仍来自欧、美地区,亚洲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以说仍属萌芽阶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