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九森林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列出调查结果表格,每个大组共享数据(做成excel
表格)。
实验报告上完成调查资料。
标题:
生态因子:
表格内容;样方编号,物种名称,调查指标
重要值计算: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
IV)是一个重要的群落定量指标, 常用于比较不同群
落间某一物种群落中的重要性。
计算式为:
IV(%)=(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3 相对多度(%) = 100×某物种的株数/所有种的
总株数;
相对频度(%)=100×某物种在统计样方中出现的
次数/所有种出现的总次数;
相对优势度(%)= 100×某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
有种的胸高断面积。
在测定灌木的重要值采用IV=相对多度+相对频度
+相对盖度,相对盖度是指样方中某物种的盖度占总
盖度的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相关内容),自己独立完成。
实验十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园共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中班家园共育的内容。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家庭中,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按时作息、自己穿衣、刷牙、洗脸等自理能力。
例如,每天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让幼儿逐渐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在幼儿园,老师会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整理玩具等。
家园需要保持一致,共同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比如,家长在家中要鼓励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幼儿园老师则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幼儿对洗手步骤的记忆。
二、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幼儿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幼儿诚实、友善、尊重他人等品质。
比如,家长在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时,展现出友善和互助的行为,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幼儿园则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和践行良好的品德。
例如,讲《狼来了》的故事,让幼儿明白诚实的重要性。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中班幼儿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有了更强的学习欲望。
家庭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如阅读绘本、玩益智游戏等。
家长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提问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则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家园要相互沟通,了解幼儿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和需求,共同制定适合幼儿的学习计划。
四、社交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多带幼儿参加社交活动,如家庭聚会、社区活动等,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和分享。
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打招呼,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幼儿园,老师会组织合作游戏、小组活动等,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会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搭积木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实验2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植物群落是指具有相似物种组成和相互关系的一群植物在确定地点生长的特定区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该区域的生态特征、植物物种组成和相互关系等,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验将进行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一定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稀有种,以及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等。
下面将从实验设计、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设计:1.确定调查区域:选择一个相对封闭、不受外界干扰的区域作为调查区域,如一个森林、草原或湿地等。
2.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的和可行性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时间、样方设置和数据收集等。
3.标定样方:在调查区域内确定若干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相同,并记录下样方的位置和编号,以便后续的调查。
4.进行调查:在每个样方内进行植物的物种调查,包括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
可以使用物种清单、标本采集或摄影等方式记录数据。
5.数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调查方法:1.物种清单法:在样方内对所有出现的物种进行记录,包括植物名称、数量和分布等。
可以使用直接观察、标本采集或图像比对等方式记录物种信息。
2.采样法:在样方内随机选择若干个固定面积的小区域进行采样,并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分类。
通过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出现频率来了解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3.调查工具:可以使用手提式GPS仪、量角器、采样网、标本工具和数字相机等工具进行调查和记录。
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显微镜、显微摄影仪和物种鉴定手册等。
结果分析:1.物种组成: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每个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丰富度指数,得出每个样方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2. 物种多样性:计算每个样方内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从而了解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基础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实验原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不同物种数量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
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
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
【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2、加深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样方测绳(4m),卷尺【实验步骤】1、选择样方在人工草地、野生草地中各选取2个1m2的样方。
要求每种草地中选择的样方的植物种类要大致一致,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且群落结构较为完整,植被覆盖度较大,尽量选择群落中心较为典型的部分。
注意要将样方划为标准的正方形。
2、测量并记录样方中植物的总盖度、各物种分盖度、各物种多度,并多次在各个物种中取样测量株高,取平均值记为该物种的平均高度。
3、比较各个样方和两种草地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1—表4所示。
(一)人工草地表1 人工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表2 人工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分析与讨论:(1) 人工草地两处样方的植物种类基本一致,但优势物种不同,各植物种类的比例也不同;样方一以绿地早熟禾为主,分盖度大约为87.5%;样方二以酢浆草为主,分盖度大约为62.5%;而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说明样方二被酢浆草侵染较严重。
(2) 各种植物物种在生长时相距紧密,叶片有所重叠,因此各个植物物种的分盖度相加之和会略大于植被总盖度。
(3) 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但即使是绿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区域内,仍然有较多其他物种如早开堇菜、酢浆草、旋覆花的生长,说明即使是纯人工种植的绿地中也往往不只生长着单一物种,其他物种的种子也会由风媒等方式传播而来,在此扎根生长。
(二)自然草地表3 自然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表4 自然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分析与讨论:(1) 两处样方的植物种类相差不大,但优势物种不同:样方一以葎草为主,样方二以藜为主。
基础生态学实验报告(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姓名:学号:同组成员:日期:一、实验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数目或丰富度);二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
不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状况会有差异。
二、实验设计在校内选择两片草地,分别进行群落多样性的调查,并对两地区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情况做具体分析。
三、实验步骤1. 地点的选择在学校内选择两处草地,作为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对象2. 样地的选择根据样地的选择标准,在草地上将1m2的样方框随机扔下,圈出要调查的样方范围3. 群落内各数量指标的调查估算物种总盖度,记录数据;辨认并记录样方内物种组成;估算并记录每种物种的分盖度、多度(极多、很多、多、尚多、少、稀少、Un);用卷尺测量计算每种物种的平均株高,记录数据。
每个地区随机选取三个样方,重复第3步操作,将所有数据填入表格。
四、实验数据及现象地点一:生科楼门口左侧草地地点二:生二教室东门口草地表1.1 地点一群落地样方1基本情况调查表样方号:1 样方面积:1m2总盖度:97.5%表1.2 地点一群落地样方2基本情况调查表2表1.3地点一群落地样方3基本情况调查表2表2.1地点二群落地样方1基本情况调查表样方号:1 样方面积:1m2总盖度:25%表2.2 地点二群落地样方2基本情况调查表样方号:2 样方面积:1m2总盖度:20%表2.3 地点二群落地样方3基本情况调查表样方号:3 样方面积:1m2总盖度:25%五、结果分析1. 由草地一的三个样方调查结果显示,生科楼门口左侧草地的总盖度很高,在98%左右,其中优势种是早熟禾,三个样方内的分种盖度分别为75%,80%,70%,早熟禾是这片草地人工种植的物种,但是除了人工种植的早熟禾,仍然有其他植物生长,其中又以早开堇菜和萹蓄为主,分种盖度分别在样方一和样方二达到了30%。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调查方法:1.标准样方调查法:在研究区域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标准样方,并记录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可以通过设置样方网格或随机选择样方的方式进行调查。
2.线路调查法:沿着预定的调查线路进行调查,记录每个调查点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线路调查法适用于大面积的植物群落调查,可以反映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情况。
3.快速调查法:快速调查法适用于调查较大面积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通过对每个调查点进行快速采样和记录,可以快速获取植物群落的基本信息和多样性水平。
分析方法:1. 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分析:物种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样方内存在的植物物种数量,可以通过计算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或Margalef指数等来表征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多度是指不同物种在植物群落中的相对丰度,可以通过计算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 指数或Shannon-Wiener指数来表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度。
2. 物种组成分析:通过分析物种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可以了解不同群落类型的区分特征。
可以通过非度量多样性指数(例如Jaccard指数、Bray-Curtis指数)或分类学多样性指数(例如Sørensen指数、Morisita-Horn指数)来比较不同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3.物种生态位分析: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生态位对物种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物种生态位重叠,可以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变化趋势,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还可以为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和生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开展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报告背景介绍: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同时也是维持生物圈功能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探索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和潜力。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特定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调查,了解该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1. 采样:选择特定环境的不同地点进行采样,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冗余物质,剁碎土壤样品等,以便后续的实验处理。
3. DNA提取:运用适当的DNA提取方法提取样品中的微生物DNA,以获得相关的分子信息。
4. 扩增:利用PCR技术扩增微生物16S rRNA基因,以获取微生物的DNA序列。
5. 测序:将扩增获得的DNA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以获得大量的微生物序列数据。
6. 数据分析:对测序获得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序列的相似性比对、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等。
调查结果:通过对特定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调查,得到了大量的微生物序列数据。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 物种组成:在调查的特定环境中,我们发现了丰富的微生物物种组成。
根据对序列相似性的比对和分类,我们鉴定出了多种微生物类群,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
这些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对于环境的功能稳定性和健康至关重要。
2. 多样性指数: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我们评估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
我们发现,在该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表明该环境具有较为丰富和稳定的微生物群落。
3. 特定物种的丰度分析:通过分析微生物序列的相对丰度,我们可以获得特定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占比。
《天津市4个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与景观现状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保护与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其城市公园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景观现状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天津市四个代表性公园进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同时分析其景观现状,旨在为天津市公园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文选取了天津市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包括XX公园、XX公园、XX公园和XX公园,这四个公园涵盖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二)研究方法1. 物种多样性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对四个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包括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2. 景观现状分析:采用遥感技术和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四个公园的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绿地率、景观布局、空间结构等。
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一)物种丰富度经过调查,四个公园共记录到植物种类XX余种,其中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植物等各类群均有所分布。
各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度有所不同,其中XX公园的植物种类最为丰富,而XX公园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二)物种分布特点各公园的植物群落分布受到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例如,XX公园位于市区中心,人为干扰较大,但通过绿化建设,植物群落分布较为均匀;而XX公园位于郊区,自然环境较好,植物群落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自然规律。
四、景观现状分析(一)绿地率四个公园的绿地率均较高,其中XX公园的绿地率最高,达到了XX%,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
(二)景观布局与空间结构各公园的景观布局和空间结构各具特色。
例如,XX公园以湖泊为中心,形成了湖光山色的美景;而XX公园则以绿化带为主,形成了绿意盎然的休闲空间。
同时,各公园的空间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如道路布局、广场设计等均考虑到了市民的需求和景观的协调性。
实验八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1. 目的要求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2. 主要仪器设备皮尺、卷尺、计算机、GPS野外记录表。
3. 方法与步骤3.1多样性分析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
本研究采用a多样性测度来测量所查区域内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a多样性可定义为群落内的多样性(diversity within a community ),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化程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群落的a 多样性作为刻划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
采用以下指数测度a多样性。
(1 )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的总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样性计测方法,但生物学意义显著。
SA=S式中,SA表示丰富度指数,S表示样方内物种总数。
3.2取样(一)样地的设置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 取样技术。
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
)、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弓I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
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样方的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②面积扩大的方法A. 从中心向外逐步扩大法:通过中心点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在两条线上依次定出距离中心点的位置。
将等距的四个点相连后即可得到不同面积的小样方,在这些小样地中统计植物种数B. 从一点向一侧逐步扩大法:通过原点作两条直角线为坐标轴。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实验项目名称班级与班级代码实验室名称专业任课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姓名实验报告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一、实验目的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加深物种多样性对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调查一个样地内,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群落各数量指标(2)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三、实验设备测绳、皮尺、卷尺、胸径尺、测距仪四、实验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样地(2)根据植物群落类型设定样方(3)调查群落内各数量指标(4)根据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乔木层样方面积:5*5m2 总盖度:30% 调查人:李伟玮日期:2020/6/18 序号物种胸径高度枝下高郁闭度1 木棉树0.8m 6.5m 2m <0.12 垂榕树0.3m 3m 2.5m 0.13 蒲葵树0.2m 3.5m 0.7m <0.1(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选择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作为本调查的多样性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5P1=0.04 P2=0.13 P3=0.03 P4=0.15 P5=0.65 H=1.21 S=0.64 S=5P1=0.3P2=0.25P3=0.12P4=0.6P5=0.15H=6.27S=0.4606S=3P1=0.2P2=0.5P3=0.3H=1.029S=0.62六、结论与问题1.选择的样地的标准:①种类成分分布均匀;②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③生境条件一致;④避免过渡地带;⑤明确观察范围2.确定样地后,要记录样地的基本情况,样地情况记录越详细,越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环境因子的分析3.设定样方时,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取样面积太大会耗费太多时间耗费人力;取样面积过小又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情况。
基础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姓名:学号: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α-多样性测定方法。
(2)加深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实验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具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数目或丰富度);二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的数目分配状况(均匀度)。
群落的复杂性可以用多样性指数来衡量。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的不同物种数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
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和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
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
在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植物多样性的测度指标是不同的,通常分为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三个范畴,其中α-多样性是指在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实验器材】样方测绳,卷尺【方法与步骤】(1)选定一片人工草地,在其中用样方测绳圈定两个1m*1m的样方。
(2)记录样方内的植物种类,总盖度,每个物种的分盖度、多度、平均高度。
(3)选定一片天然草地,在其中用样方测绳圈定两个1m*1m的样方,重复步骤(2)。
(4)植物相对多度按下表所示方式表示表1 相对多度等级划分【实验结果】(1)生物楼前绿化带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样方1:平均高度:8.0cm 总盖度:80.0%样方2:平均高度:9.0cm 总盖度:93.8%表2 人工草地样方调查结果物种名称样方1 样方2多度盖度多度盖度绿地早熟禾Cop.3 80% Cop.2 40%野牛草————Cop.1 12.50%狗尾草————Sp. 6.30%早开堇菜Cop.1 12.50% Sp. 6.30%酢浆草Sol. 1% Cop.2 25%蒲公英Un. <1% Sp. 5%旋复花Un. <2% Cop.1 12.50%桑*————1株8cm*乔木苗仅记录种类数量和高度(2)生物园试验地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样方1:平均高度:25.0cm 总盖度:50.0%样方2:平均高度:12.0cm 总盖度:65.0%表3 天然草地样方调查结果物种名称样方1 样方2多度盖度多度盖度黄花蒿Cop.3 50% ————藜Sp. 3% Cop.3 50%牵牛花————Un. <1%狗尾草————Sol. 2%田旋花————Sp. 5%葎草————Sp. 5%枣*————3株28/25/34cm*乔木苗仅记录种类数量和高度【分析与讨论】调查发现生物楼前绿化带人工草地与生物园试验地天然草地距离不超过100m,气候条件接近,但两地植物群落有较大差异。
实验二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方法,比较不同地区、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2. 了解各类指数的特点和生态学意义;3. 熟悉和掌握最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种多样性代表了群落组织水平和功能的基本特征,它通常包涵两种涵义:(1)种的数目或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即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种的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 or equitability ),即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标有以下几方面的生态学意义:(1)是刻画群落结构特征的一个指标。
(2)用来比较两个群落的复杂性,作为环境质量评价和比较资源丰富的指标。
(3)从演替阶段的多样性比较,可作为演替方向、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生态学考察中较多使用的多样性指数有Simpson 指数、Shannon -Wiener 指数及Pielou 均匀度指数。
1. Simpson 指数又称为优势度指数,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
该指数假设,在无限大的群落随机取样,样本中两个不同种个体相遇的几率可认为是一种多样性的测度。
用公式表示为:211Si i D P ==-∑式中,D 为Simpson 指数;P i — 第i 个种在全体物种中的重要性比例; S—物种数目。
2. Shannon-Weiner 指数:该指数假设在无限大的群落中随机取样,而且样本包含了群落中所有的物种,个体出现的机会即为多样性指数。
种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也越大,因而多样性也就越高。
其计算公式为:∑=-=si i i P P H 1ln式中:H 为Shannon-Weiner 指数;Pi—第i 个种在全体物种中的重要性比例; S—物种数目。
Pi 为第i 个种在全体物种中的重要性比例。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评价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调查和评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调查方法。
1. 物种多样性指数(Species Diversity Index)物种多样性指数包括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
其中,丰富度指数是指在一定面积或时间内出现的物种数。
Simpson指数是指在不断采样及分析的过程中,同一物种出现次数的平方占总出现次数的比重。
Shannon-Wiener指数则是将相对丰度与物种数量的对数结合起来计算。
2. 样方调查法(Quadrat Method)样方调查法是对群落内物种丰富度进行非定量的调查方法。
通过将研究区域划分成若干大小相等的小区域(称为样方)并记录其中出现的物种和数量,以此来评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3. 点-线-面调查法(Point-Line-Transect Method)点-线-面调查法是对群落进行定量调查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设置连续一段区域的点、线、面等方式进行调查,记录每个点、线、面内出现的物种及其数量,并计算出总的物种数量和相对丰度等指标。
4. 捕捉-标记-再次捕捉法(Capture-Mark-Recapture Method)捕捉-标记-再次捕捉法是对群落进行定量调查的一种方法,也是对种群生态学等领域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研究区域分成多个相同大小的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捕捉、标记和再次捕捉,以记录和计算物种数量和相对丰度等指标。
综上所述,物种多样性指数、样方调查法、点-线-面调查法、捕捉-标记-再次捕捉法是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调查和评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综合实验二:植物群落调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样方法调查群落数量特征的方法,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物种组成、生长型组成、物种多样性等,达到识别群落的目的。
(2)不同群落的相互比较,结合植物群落小气候测定,了解植物群落调节小气候的功能,以及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二、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样绳(50m)、钢卷尺、气压表(海拔表)、地质罗盘仪、记录表格。
2、实验安排:(1) 每班划分2-3个组,每组约10-15人。
(2) 每组再分3个小组。
第1小组填写森林群落样方调查总表及乔木记录表第2小组填写灌木记录表第3小组填写草本记录表及地被物和层外植物情况。
3、样地选择:(1) 设置样方:各小组将样绳圈成方形10×102m的样方。
然后,在样方内进行调查工作。
(2) 填写“森林群落样地调查表”。
三、调查分析——作业(见附表)1、森林群落取样调查表与分析表样地基本情况总表;填乔木、灌木、草本记录表。
样方抽样技术植被分析简表。
优势种分析。
2、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特点分析(1) 目的掌握植物生长型分类方法;比较不同群落生长型组成的差异。
3、群落优势种年龄结构(1)根据森林群落取样调查记录,将优势树种及常见树种的所有个体挑选出来;(2)将每个树种不同大小等级的个体数填入表7。
4、物种多样性分析(1) 目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2) 实验步骤A、分别统计样地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种数及各种的个体数,B、计算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
(3)分析讨论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并给以生态学意义上的解释。
实验八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1.目的要求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2.主要仪器设备皮尺、卷尺、计算机、GPS、野外记录表。
3.方法与步骤3.1多样性分析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
本研究采用α多样性测度来测量所查区域内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α多样性可定义为群落内的多样性(diversity within a community),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化程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群落的α多样性作为刻划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
采用以下指数测度α多样性。
(1)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的总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样性计测方法,但生物学意义显著。
SA=S式中,SA表示丰富度指数,S表示样方内物种总数。
3.2取样(一)样地的设置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
)、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
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样方的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②面积扩大的方法A.从中心向外逐步扩大法:通过中心点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在两条线上依次定出距离中心点的位置。
将等距的四个点相连后即可得到不同面积的小样方,在这些小样地中统计植物种数B.从一点向一侧逐步扩大法:通过原点作两条直角线为坐标轴。
在线上依次取距离原点的不同位置,各自作坐标轴的垂线分别连成一定面积的小样地,统计植物种数。
C.成倍扩大样地面积法:根据每一级面积均为前一级面积的2倍逐步扩大。
③记录方法:以面积大小为x轴,以种数为y轴,填入每次扩大面积后所调查的数值。
并连成平滑曲线。
则曲线上由陡变缓之处相对应的面积就是群落的最小面积。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⑤样方数目:乔木:2个;灌木:3个;草本:5个。
(2)样线法①样线的设置:主观选定一块代表地段,并在该地段的一侧设一条线(基线)。
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
沿起点分别布线进行调查。
②样线的长度和取样数目:草本:6条10m样线;灌木:10条30m样线;乔木:10条50m样线。
③样线的记录:在样线两侧0.5m范围内记录每种植物的个体数(N)。
(3)四分法(中心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①样点选定:在选定调查地块之后,在调查地块内随机布点(样点)。
每个调查地段的取样点理论值至少要20个点。
②建立象限:将事先准备好的“十字架”中心点与任一样点重合。
在地面上构成四个象限。
③测定方法:在每一象限内找到最靠近中心点的个体。
(二)植物群落调查指标的测定方法1.测定盖度:盖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2.测定频度:频度是指某一种植物所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方数的百分率。
频度=出现该种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3.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直接收割法。
直接将植物体地上枝叶及繁殖器官全部割下来测定鲜重和干重(烘干或晒干)。
4.蓄积量A.草本植物:蓄积量的计算公式是:W=d·F•S(注:W:总蓄积量。
d:单位面积上植物可利用部位的生物量。
F:植物的频度。
S:草本植物种群分布面积)。
B.木本植物:蓄积量的测定较为困难,一般须应用航空像片进行抽样调查,再采用比估计法和回归估测来完成。
5.测定多度:多度是指单位面积(样方)上某个种的全部个体数。
通常采用的多度等级制表示,习惯用的符号是:背景化(Soc):植物地上部分的郁闭形成背景。
多(Cop):植物生长很好,个体数目很多,但未达到背景化。
稀疏(Sp):植物数量不多,稀疏散生。
零落(Sol):植物的个体很稀少。
计算公式:M=1/D=R/q其中:M:多度。
D:密度。
R:统计样方总数。
q:在样地内所调查到的某种特定种的平均个体数。
(三)植物群落的观察步骤和方法1.全况了解。
首先应该熟悉典型地段的植物群落概况,包括组成特征及其所属分类系统,然后根据植物群落调查的要求,确定相宜的调查范围。
2.确定调查范围。
依据小范围差异,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群落界限进行观察。
例:在木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等;在草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干草地、草地、高山草地等。
注:①选定的典型群落,必须具有该群落的代表特征(例:科属外貌和生态结构等)。
②在草地植物群落中,一般总覆盖度应在70%左右,不宜选择过疏或过密的地方。
③进行野生果林群落调查时,所选择的标准地必须成片;如果是零星小块者,虽优势植物显著也不宜选用。
④地形特殊的,如溪边、河边、局部低洼地,均不宜作为标准地。
3.观察要点。
(1)木本植物群落:应记载组成群落的种类及其密度、各层平均高度、总郁闭度、分层郁闭度、优势种的主要生长指标;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情况等。
(2)草本植物群落:应记载总盖度、纯盖度、分层高度及各层的优势种类。
如果可以划出个别的群聚,最好能够记明群聚和不同环境的关系。
(3)荒漠植物群落:应记载灌木及其它旱生植物的优势种类。
由于这类群落的生态因素比较特殊,在观察中应特别注意生活力的反应;同时,对于苔藓和地被的生长情况,也应该进行厚度和季相的观察。
4.环境条件调查(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海拔高度、坡向、坡度位置、地形起伏、侵蚀状况。
(3)土壤条件:土壤类型、各层厚度、每质。
(4)人类影响:砍伐、栽培、开垦、放牧、火灾等方面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可通过访问调查获取)。
(5)其它:群落内外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
5.群落类型调查一般情况下,群落可分为以下四类:(1)木本群落门:又分常绿木本群落、阔叶常绿木本群落、针叶常绿木本群落等。
(2)草本群落门:又分为陆生草本群落、水生草本群落。
(3)荒漠群落门:又分为干荒漠群落、寒荒漠群落、海滨荒漠群落等。
(4)悬浮植物群落门:又分为水生悬浮植物群落、土壤悬浮植物群落、空中悬浮植物群落等。
6.植物群落调查的主要记载项目。
(1)群丛名称:是代表植物群落的优势组合,如果仅出现于一定群落的群丛,则应对该群丛设置3个不同的样方,分别记载。
(2)群落大小:主要记录其分布面积。
(3)群丛分层:记录这一群丛的层次及各层高度。
一般常用“T”代表乔木,“S”代表灌木,“H”代表草本,“G”代表苔藓地被植物。
(4)所属层级:记录某种植物在群丛内出现的层次,并记录构成该层的优势种。
(5)盖度(6)多度(7)频度(8)生活强度:根据群落的演替特征,说明某种植物的生活力。
记录标准,可按短生型、过渡型、更新型、及茂盛型等类表明。
(9)物候相:按照年周期的季相,记录物候特征。
(10)地理位置(11)地形特征(12)地质情况:记录地质年代、露头岩石种类及岩石风化情况。
(13)土壤情况(14)水分状况:记录地下水位及地表水分状况。
(15)周围环境:记录植物生活环境情况及其它植被类型等。
(16)指示特征:简明分析生态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的反应。
(四)植物种群特征调查1.种群的年龄调查(1)年龄结构调查。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内不同年龄的个体的分布或组配情况。
①同龄:一年生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是同龄的。
②异龄:多年生种群的年龄通常是异龄。
(2)调查种群的年龄比率调查①增长型种群:是指幼年个体占总体百分比很大,老年个体百分比很小的,处于继续发展和扩大状态的种群。
②稳定型种群:老年和幼年个体数比例近于相等,处于稳定状态的种群。
③衰退型种群:指幼年个体较少,老龄个体较多,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的种群。
(3)种群调查指标。
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是一项困难极大的工作。
主要是植物的具体年龄不容易识别。
通常可参考以下项目作为调查指标:①有生活能力的种子(果实)或能传播的营养繁殖体在单位面积土壤上的数量。
②幼苗个体数。
③少龄个体数。
④青年个体数。
⑤壮年营养体个体数。
⑥生殖期个体数。
⑦处于生殖期结束后的生长期个体数。
⑧以根茎或其它地下休眠器官形式处于强迫休眠状态下的个体数。
这种划分方法,是依据个体在年龄上和生活状态上的差异相联系而划分的,叫物候期组成划分法。
2.种群的性比结构。
是一个雌雄异株植物种群的所有个体或某个年龄级别个体中雌株与雄株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比结构是种群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雌雄异株种群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生态群落中性比结构严重失调的植物是渐趋灭绝的种类。
S(性比)=(M/F)×100(M:雄性个体数F:雌性个体数3.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调查。
种群数量特征调查的定量参数:(1)密度。
(2)盖度。
(3)频度。
(4)生物量。
{简易步骤: (1)样地代表群落最小面积,样地应选择群落的典型地段,尽量排除人为影响,使其充分反映群落真实情况,代表群落的完整特征。
(2)草本群落样地面积应为100m2~300m2,灌丛样地面积-般为300m2~500m2,森林样地面积则更大。
样地轮廓以正方形、长方形为主。
(3)样地内随机设置3~5个样方,草本群落的样方通常为1m2,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一个样方。
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 2,3,...100.. 等数字,然后随机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位置。
所需数据为样地物种数、每个种的个体数等数据。
}植被样方调查表3.3计算物种多样性考虑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重要值,从而比直接的物种丰富度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马克平等,1994)。
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生态优势度作为描述群落的综合特征的指标。
a. Shannon-Wiener 指数:'ln i iH P P =∑- (1)式(1)中,Pi 为每一物种的多度比例,本研究中用物种的相对重要值来计算多样性。
Shannon-Winner 指数是将丰富度和均匀度综合起来的一个量,能较全面的测度物种的多样性,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假设个体是从一个“无限大”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Pielou ,1975;Magurran ,1988),它还假设总体中的所有种都在样本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