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二轮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25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考点考题分布考情分析效率与公平2012·新课标全国卷·16T 从命题内容上看,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有: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税收的作用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着重考查怎样实现社会公平与财政、税收的作用。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个人的收入分配方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注意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方面的计算题。
(2)结合国家在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新举措,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3)财政的作用是高考选择题和主观题常考的内容。
尤其是财政在关注“三农”、就业、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及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4)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及依法纳税,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2012·新课标全国卷·38(1)T国家财政2017·全国卷Ⅰ·16T 2016·全国丙卷·12T 2015·全国卷Ⅰ·38(2)T 2014·全国卷Ⅰ·16T 2013·全国卷Ⅱ·12T征税与纳税2014·全国卷Ⅱ·13T第一步:基础强化1.(2017·全国卷Ⅰ·16)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
该债券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
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阿凡题1085709()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债的认识。
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弥补国家资金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财政收入的增幅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对于民生的财政支出,我们仍然是每年都在增加。
这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预习案(一)知识体系构建(二)预习提问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地位,形式是什么?2.实现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意义是什么?3.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4.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有哪些?5.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6.财政的作用有哪些?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8.税收的含义,本质,特征及我国主要的税种有哪些?(三)预习练习1.(2011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要实现“两个同步”就必须()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②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③消除居民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④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1浙高考江卷)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升到3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B.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例4、(2012漳州5月考前练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iPhone4s),我去买四袋苹果”。
这启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需要①为收入的公平分配提供制度保证②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③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幅度增加人们收入④通过做大蛋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二教学案知识梳理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