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保险法与2002年保险法对照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32
保险法作业——浅谈两次保险法修改的内容和目的浅谈两次保险法修改的内容和目的《保险法》修改历程回顾·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保险法。
·2002 年10 月,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对保险业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保险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内容重在保险业法部分。
·2004 年10 月,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保险法第二次修改准备工作。
2005 年底形成了保险法修订草案建议稿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此后,国务院法制办组织听取各方意见,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
·2007 年12 月04 日,保险法修订草案建议稿形成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09 年2月25 日至28 日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保险法》修正案(草案)经三次审议,并在此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我国现行《保险法》是1995年制订的,2002年进行了首次修订,02修订主要是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对保险业的要求,所以对《保险法》的修改基本上都是围绕保险业法展开的,没有触及保险合同法的内容。
保险合同法存在很多不够明确和不够完善的地方,现实中保险纠纷主要都是因保险合同争议而引发的。
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保险法第二次修订准备工作,历时4年余,几易其稿,该法终于在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公布,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一次保险法修改所涉内容、幅度远远大于上次。
保险法的修订“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既照顾弱势群体,又兼顾公平原则;既力促发展,又确保稳定。
” 此次对保险法合同部分的修改还是增强了可操作性,对保险审判实践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对保险公司展业、核保、核赔、条款制定费率厘定乃至整个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我就将两次修改的内容和目的做简单梳理。
4个论点分别找论证论证下结论新《保险法》的不足之处及完善建议摘要:新《保险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笔者着重分析了免责条款的告知形式不够严谨、退保的规定模糊不清、未限定保险投资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投资比例、对保险业务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不一致、保险公估人被边缘化等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
关键词:新保险法;免责条款;现金价值;保险公估人1995年,我国《保险法》诞生,2002年为满足入世需要,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修改,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近几年,保险业发展迅速,现行保险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业务发展和监管需要。
为此,2004年10月,保监会启动了《保险法》的再次修改工作。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第二次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本文简称“新《保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新《保险法》的主要突破新《保险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保险监管方面进行了完善,解决了“霸王条款”、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监管手段不充分、保护主义过重等问题,也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合规经营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规范保险业经营,提升保险社会形象。
(一)保护投保方合法权益对投保方合法权益的保护是新《保险法》的亮点,对合同生效、免责条款、理赔时限的修改、新增的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1.对“真空期”遇到的难题加以规范投保人填单交费之后到保险公司同意承保之前存在一个时间差,这期间内被保险人发生的风险应由谁承担?投保方往往认为已缴纳保费就应获得保障,而保险公司却以合同未生效为由拒赔,极易引发纠纷。
新《保险法》第13条规定:“依法成里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当事人双方可以对保险合同的效力约定附条件或者附期限”,对这段“真空期”遇到的问题加以规范,保护了投保方的合法权益。
2.新增不可抗辩条款新《保险法》第16条规定“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
保险法修订前后对比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1995年公布的,2002年为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曾作过部分修改。
这部法律对规范保险活动,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保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修改保险法以适应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2008年8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经常委会三次审议,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案)》。
修订后的保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和理解这部法律,以下对这部法律的主要修改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修订后的保险法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活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加强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
(一)关于保险利益修订前的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实际上,现在的保险法主流观点认为,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是对被保险人的要求,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是对投保人的要求。
由于财产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同一人,要求投保人具有保险利益,也就等于要求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但是从法理上讲,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是实质性要求。
而人身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相分离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不要求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就等于允许任何人以他人为被保险人投保人身险,这不符合保险利益原则,所以人身保险合同应当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时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因此,修订后的保险法规定,即: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本文摘自“太平洋保险报”2009年4月11日《保险法》修订及其对保险公司的影响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保险基本法。
2002年10月,为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保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保险法(指2002年修订后的保险法,下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保险市场主体、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和资金运用渠道、监管手段、保险经营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保险行业内外对进一步修订保险法的呼声很高。
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保险法第二次修改的准备工作。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通过保险法修订草案。
修订后的《保险法》(下称“新保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保险法在保险合同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管理制度、经营规则、监管制度以及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完善了现行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可以说是对现行保险法做出了系统修改,其实施将对保险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选择了其中十五个对保险公司影响较大的方面,逐个分析其具体变化和对保险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完善保险利益原则,有利于减少纠纷和便捷团险业务拓展新保险法对保险利益原则明确了保险利益的主体、时点和后果,并扩大了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范围。
(一)明确了保险利益的主体、时点和后果原保险法笼统规定“投保人”应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新保险法与国际保险惯例和保险理论接轨,对保险利益原则进行了完善,分别明确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保险利益的主体、时点和法律后果,即: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应当在“投保时”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应当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本文摘自“太平洋保险报”2009年4月11日《保险法》修订及其对保险公司的影响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保险基本法。
2002年10月,为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保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保险法(指2002年修订后的保险法,下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保险市场主体、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和资金运用渠道、监管手段、保险经营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保险行业内外对进一步修订保险法的呼声很高。
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保险法第二次修改的准备工作。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通过保险法修订草案。
修订后的《保险法》(下称“新保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保险法在保险合同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管理制度、经营规则、监管制度以及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完善了现行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可以说是对现行保险法做出了系统修改,其实施将对保险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选择了其中十五个对保险公司影响较大的方面,逐个分析其具体变化和对保险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完善保险利益原则,有利于减少纠纷和便捷团险业务拓展新保险法对保险利益原则明确了保险利益的主体、时点和后果,并扩大了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范围。
(一)明确了保险利益的主体、时点和后果原保险法笼统规定“投保人”应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新保险法与国际保险惯例和保险理论接轨,对保险利益原则进行了完善,分别明确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保险利益的主体、时点和法律后果,即: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应当在“投保时”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应当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新旧保险法对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
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式,当我们面临风险时,保险可以为我们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减轻风险所带来的负担。
而保险法则是约束保险公司行为的重要法规,新旧保险法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和变化。
旧保险法是1986年制定的保险法,而新保险法在2009年通过,正式实施于2011年起。
新旧保险法之间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区别和变化。
本文将围绕新旧保险法作一对照,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保险法的要点。
一、保险合同的成立旧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被保险人不能撤销合同。
新保险法则规定,保险申请人已缴纳保费,但未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无法拒绝保险合同的签订。
同时,新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既有依法解除合同的权利,也应解约前对合同进行告知。
二、保险公司的开展范围旧保险法规定,国内外的保险公司都可以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
而新保险法则规定,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需要申请许可,并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进行经营。
三、保险人的义务旧保险法规定,投保人有义务如实告知被保险人的状况,否则保险公司可以拒绝赔偿。
新保险法则规定,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在保险合同中要求被保险人提供的信息,保险公司也不得为这些没有要求提供的信息拒绝承保或理赔。
同时,新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如果认为被保险人没有如实告知风险信息,可以要求被保险人对合同进行修改或者拒绝承保,但必须在7天内书面通知被保险人。
四、保险公司的责任旧保险法规定,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应在30天内给付保险金。
而新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应在与被保险人约定的期限内给付保险金,如果未约定期限,保险公司应当在出具理赔决定后的10个工作日内支付。
五、保险公司的监管旧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主要由财政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等对其进行监管。
新保险法规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范围内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并对保险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保险法2002年版与2009年版比照一、前言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自颁布以来,在我国保险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2002年版的保险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保险市场的需要。
2009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对比2002年版,对保险法的立法内容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从保险法的立法目的、法律责任、监管机构等方面,对比分析2002年版与2009年版的具体内容,并对比两个版本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我国保险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保险法的立法目的1. 2002年版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明确规定了立法目的,即“为了规范保险经营行为,保护保险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法”。
可以看出,2002年版保险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保护保险用户权益、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等。
2. 2009年版200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在立法目的上进行了部分调整和补充,不仅强调了保护保险用户的权益,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等传统目标,还进一步强调了保险市场的规范发展和提高保险业的服务水平。
2009年版还增加了对保险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保护。
可以看出,2009年版保险法在立法目的上相对于2002年版更加全面和明确。
三、法律责任的规定1. 2002年版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于保险公司和保险合同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保险合同的解释、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
2002年版还对于保险公司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做出了规范,以保护被保险人和保险用户的权益。
2. 2009年版200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在法律责任的规定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加强了对于保险公司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了被保险人和保险用户的权益。
2009年版进一步完善了对于保险合同的约束力和保险公司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
四、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责1. 2002年版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于保险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其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和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