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 格式:ppt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10
活动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
观察:总结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比较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首先比较山地与盆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观察山地与盆地等高线的特点,再结合下图,归纳两两种地形类型的异同。
比较山地与丘陵等高线的特点,比较高原与平原等高线的特点。
缓。
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出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播放动画《动画演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通过PPT进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引导学生在教材活动中进行剖面图绘制的练习。
1. 分層設色圖:從地形圖上看,東半部多為綠色,代表【 】地形,愈往西顏色逐漸變成深咖啡色。
這些不同的顏色,表示了不同的【 】。
2. 地形組成:可分為【 】、【 】、【 】、【 】和【 】五種地形,錯綜複雜,交錯分布。
3. 地形分布: 以【 】、【 】到雲貴高原東緣的連線為界,西北半部多為【 】、高原、盆地所盤結,東南半部則【 】、丘陵綿延。
4. 地勢起伏:全國地勢是【 】,逐漸下降。
呈現三 個傾斜的階梯:第一級階梯:西南部的【 】高原,平均高度在四千公尺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分布在青康藏高原邊緣以東和以北,是一系列的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高度降至一至二千公尺。
如:準格爾盆地、【 】盆地、【 】盆地及黃土、內蒙古、雲貴高原。
第三級階梯:在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高度在一千公尺以下。
如:東南丘陵、【 】丘陵和【 】平原、【 】平原、【 】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 】,外側有地勢高聳的島嶼。
5. 西高東低、面向海洋的地勢特點:有利於暖濕海洋氣流深入內地,提供充沛雨水,有利【 】。
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為東西【 】運輸提供便利條件。
6. 山脈走向:東半部多為【 】向,西半部多為【 】向 7. 總結:中國的地形特徵山地高原面積廣大,主要山脈呈東西走向。
地勢東高西低,成三級階梯狀。
地形複雜多樣,東半部多為平原丘陵。
1.受【】位置影響,形位居世界第一大陸塊→。
面臨世界第一大海洋→。
2.【】廣大,地形複雜,各地氣候不盡相同。
3.兩大特徵:❶【】氣候顯著❷氣候相當的【】。
4.影響氣候因素※季風(影響中國的氣候最深遠)何謂季風?隨著冬、夏【】而交替變換風向的風。
風的成因:氣壓系統改變,氣壓由【】往【】移動季風的影響:冬季季風吹來乾冷的偏北風,各地普遍【】,北方影響最大。
夏季季風吹來暖溼的偏南風,各地氣溫普遍升高,同時帶來較多【】。
季風風向:※緯度南北所跨緯度幾達50度,所以南、北各地氣候差異性很大,尤其是【】的差異最為明顯。
2.3 学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教材分析
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计算地面高度的两种方法,也是学习等高线和地形图的准备知识。
因此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通过读图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
等高线的内容虽然教材中未作说明,但这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教学中应作适当介绍。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陆高、海深,分析地形特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涵义,能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等高线的知识。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三、教学思路
1、读课本21页漫画,试着让学生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
教师小结。
2、(出示投影片)判断:找出表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数据。
说出A、B两地的海拔、相对高度。
强
调“垂直距离”。
3、练习一:完成练习册第五页第一题。
练习二:有一座山峰高2500米,在山顶上有人建造了一座高5米的寺庙。
请问山峰、寺庙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两者的相对高度又是多少米?
4、讲述等高线的含义。
用等高线图表示山峰和谷地。
让学生判断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
系。
5、指导学生读懂高度表,然后回答问题:海洋平均深度为多少米?哪里最深?陆地上位于山顶的A
地海拔是多少米?B地的海拔是多少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地势变化哪里高、哪里低?判断河流流向。
6、分组讨论:(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地形特点。
7、复习总结。
2.3学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和区别,理解分层设色法在地形图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涂色练习,初步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某地的大致海拔。
【重点、难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某地的大致海拔【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引导和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课件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师指导和演示学生思考和活动备注新课引入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让学生自己分析这张图主要的呈现方式是什么?色彩,颜色一、海拔和相对高度测身高,比高矮阅读课本第21页“海拔和相对高度”图,完成思考题,学会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自己分析得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指任意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图上的地面高度通常用“海拔”表示。
在地图上给不同海拔的区域着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出示自制课件(分层设色)说一说,位于山顶的A地海拔是多少米,B地海拔是多少米,A、B两地相对高度是多少米?[拓展活动1]指导学生看《亚洲地形图》或阅读《世界地理图册》第6页“亚洲地形图”进行判读练习:哪里地势最高?大约是多少米?哪里地势最低?大约是多少米?两者相对高度是多少米?读出东北平原的海拔大致是多少?黄海的海拔大致是多少?[拓展活动2] 阅读《世界地理图册》第13页“非洲地形图”进行判读练习:哪里地势最高?大约是多少米?读出刚果盆地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好望角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复习小结颜色在地形图上是用来表示海拔高度的,着色也有一定的规律,陆地上从高到低分别着上褐、浅褐、浅绿、绿等颜色,海洋部分按深度的增加着上由浅到深的蓝色。
所以,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只要查看图例和高度表,就可知道陆高和海深作业完成练习册第5页2.3学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全部练习。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00米200米海平面海拔相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