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许晓燕
- 格式:ppt
- 大小:7.21 MB
- 文档页数:59
教案: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版本:沪粤版(安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安徽)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3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本节主要介绍了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应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的概念,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2. 能够分析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认识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 教学重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塑料瓶、注射器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大气压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大气压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3. 实验操作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大气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1. 请简述大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 举例说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 完成实验报告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讲解环节,通过举例讲解大气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对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教案: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3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大气压的概念:介绍大气压的定义,解释大气压是由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压力。
2. 大气压的测量:介绍托里拆利的实验,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3. 大气压的应用:探讨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呼吸、抽水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能解释大气压是由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压力。
2. 学会使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3. 理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说明大气压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大气压的应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吸管、水杯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用吸管喝饮料、呼吸、抽水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大气压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大气压的概念,解释大气压是由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压力。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呼吸、抽水机等。
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用吸管喝饮料的原理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大气压的概念2. 托里拆利实验3. 大气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大气压的概念。
2. 简述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3. 举例说明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大气压是由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压力。
2.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通过一根长的管子,一端封闭并充满水银,另一端插入水银中,观察水银的高度变化,从而测量大气压的值。
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2 (新版)粤教沪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2 (新版)粤教沪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2 (新版)粤教沪版的全部内容。
《8。
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过程和方法:(1)观察并描述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仍然不会脱落。
[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进行新课(一)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阅读课文]:看图8—25、8—26.读后问:是什么力使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讲解]: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3 (新版)粤教沪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3 (新版)粤教沪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3 (新版)粤教沪版的全部内容。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3、了解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并会用这一结论来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了解大气压在真空保存袋、吸尘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知识与技能运用讨论的方法,了解相关知识,学会实验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难点: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教学工具多媒体、酒精灯、圆底烧瓶、铁架台、橡皮管、大针筒教学过程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阅读两则天气预报,分析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是否相同?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气压是否相同?1、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3)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分析大气压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气压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
(画图说明)二、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大气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1、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2、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高山病的说明)3、减压实验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安徽)教案: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生活实例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并探讨大气压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掌握大气压的应用,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压的概念,掌握大气压的应用,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应用。
难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现象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气球、水杯、吸管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例如:“当我们喝饮料时,为什么可以把饮料吸入口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探究大气压的概念:讲解大气压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大气压的存在,例如:用气球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力量。
3. 探讨大气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吸管喝饮料、离心泵原理等。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例如:为什么罐头要真空包装?为什么水杯倒置水不会流出?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大气压相关的实践作业,例如:调查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应用。
难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现象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了大气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大气压的应用拓展延伸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一课,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为后面大气压知识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的测量3.大气压强的应用,分两课时完成。
本次课主要学习前两部分。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尽管大气压比较抽象,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3.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次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②了解大气压的估测方法以及测量方法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与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②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③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①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②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①用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②学生自主动手探究估测大气压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予以阐述。
第二部分【教法及学法】本次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游戏活动法。
第三部分【教学器材】本节课要用到的教学器材如照片所示,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尽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3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2. 详细内容:(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2) 探究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
(3) 分析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呼吸、血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概念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与高度的关系。
2. 重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吸管、杯子、钢笔、墨水、抽水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理论讲解:(1) 讲解大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2) 介绍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 实例分析:(1) 让学生观察吸管喝饮料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作用。
(2) 分析钢笔吸墨水的原理,解释大气压在其中的作用。
(3) 讲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在抽水过程中的作用。
4. 讨论与思考:(1) 让学生思考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实例。
(2) 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呼吸、血压等。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的概念2.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至少三个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 请分析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掌握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探究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压计、水银柱、气球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大气压的日常生活实例,如吸管喝饮料、用吸盘挂钩挂物品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讲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吸管喝饮料、用吸盘挂钩挂物品等,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大气压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大气压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2.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2)画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图。
(3)举例说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单位:帕斯卡(Pa)。
(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吸管喝饮料、用吸盘挂钩挂物品等。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学情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尚可,但分析理解能力尚欠缺。
大气压强虽然存在,但学生感受不到,因此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他的存在以加深理解。
其次,托里拆利实验的思想方法也需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测定、影响的因素,知识要求较低。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本节课包括“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测定大气压的值”两部分。
有2个较为重要的科学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⑵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⑶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⑷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⑸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大气压强的产生及作用;(2)标准大气压值的测定。
2、难点(1)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原理的解释;(2)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五、实验器材:烧瓶、注射器、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管、水、塑料筒、橡皮碗(两个)、盒装饮料、硬纸片、广口瓶、沙子、酒精、棉花、塑料挂衣钩的吸盘、剥了皮的熟鸡蛋、注射器、弹簧测力计、钩码、汞气压表、金属盒气压计。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策略:七、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液体压强以后,进一步探讨气体压强,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易感觉到大气压的存在,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感知、思考,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演算大气压的大小,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课余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探讨。
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STS教育。
学案(学生学习活动)教案(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说明教学环节引入课题学生观察实验,思考玻璃管中的水为什么不会下落?瓶子为什么会慢慢的瘪了?教师演示“神奇的玻璃管”和“瓶子瘪了”1、将一两端开口的空玻璃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上端开口,将管子提出水面,这时可看到管中水柱并不下落。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地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地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地精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同时,这节教材地内容与学生地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地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地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地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摩擦与汽车防抱死系统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地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地理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材特点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液体压强以后,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地知识,包括大气压强地存在和大气压强地测量及其应用.教材按照“体验大气压地存在→估测大气压地大小→了解大气压地测量方法→认识大气压地应用”地顺序编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感受大气压强地存在,并以此激活学生地思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证明大气压强地存在,达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地学习品质.()教材通过“信息浏览: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发展史地同时,体验大气压强地存在.再者通过活动介绍了估测大气压强地方法,让学生经历大气压地测量过程,了解大气压地测量方法,体验大气压地大小.()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和两种气压计.()对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地关系,教材分别从人对大气压地感受、日常生活应用和航天事业三个侧面加以介绍,从日常生活到科技领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地关系.“”栏目介绍了离心式水泵和高压氧航等内容.整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地新课标理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时安排由于本节课内容多,又要让学生观察实验,交流讨论,时间紧张.所以经备课组研究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授至“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二课时学习“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并进行巩固练习.且在第一课时中将图地实验移到巩固练习,这样做既可以节约时间,也能起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地掌握情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学情分析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平常很难感受到大气压强地存在,所以学生并不容易感知和理解大气压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知道大气压地存在”,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大气压地存在”.要多设计实验,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在感悟大气压强地“神奇”地过程中,引发学生地学习兴趣,体验大气压是确实存在地.通过亲自经历测量大气压地过程,感悟大气压强地大小;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地广泛应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分析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地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确认大气压强地存在()了解大气压地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地数值.过程与方法()观察跟大气压有关地现象,体验大气压强地存在()经历估测大气压强地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探究地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乐于用身边器材对生活中地物理现象进行探究四、分析教材地重、难点.重点及处理重点:体验大气压强地存在,感知大气压强地大小处理:()体验大气压地存在:通过补充地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大气压确实存在,几个实验中尤以小洋人奶瓶实验效果更好,学生兴趣浓,直观感受深,信息刺激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知大气压强地大小:由于人生活在大气中,对大气压感受很不深,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都不能直接演示,只能用课件展示,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尽可能让学生计算出一标准大气压地数值,让学生切实感知大气压地大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难点及突破难点:()理解大气压产生地原因及方向()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感知大气压地大小突破:()理解大气压产生地原因及方向:通过改变透明杯口地朝向,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朝向各个方向()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让学生反复观察课件,希望通过多次刺激加深对实验过程地认识.关于“大气压等于高为地汞液柱产生地压强”地原因,由于分析过程太难,就是有时间分析,学生也很难听懂,所以实际教学中,只从大气压支持着汞柱,简单直接地得出两者压强相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感知大气压地大小:除了上述所述之外,还可以举一些数据加以说明.五、分析教学过程设计.首先通过复习液体压强产生原因及方向,引出空气有重力,能不能产生压强,压强方向怎样,过度到新授,使前后知识相衔接,降低新旧知识过度地台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通过教师补充设计地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地存在,并通过演示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朝向各个方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关于大气压产生地原因,只让学生对比液体压强产生地原因作简单了解..课件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即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地存在,也直观地说明了大气压值是很大地,能很自然地引出“大气压到底有多大”,进而过渡到“怎样测量大气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估测大气压:重在交给学生估测地方法,在讨论估测结果不够准确地原因后,自然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重在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地观察,认识到是大气压支持着高为汞柱.但实验不能直接演示,所以用课件反复展示实验过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反馈练习我结合学生地生活实际,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设计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有趣地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具体见教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堂小结我先让学生以“你有什么收获”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地基础上,我再做适当地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地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地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地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地过程比单纯地学习知识更重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布置作业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没有课堂书面作业,但我根据本节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地要求,设计了两个练习,并要求学生下节课展示,这样做既对学生做出了严格要求,也给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地积极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多,大气压概念抽象,学生感受不像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么直观,大脑对知识刺激产生地痕迹不很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展示不够,学生对实验过程不很清晰,对现象地语言叙述不明了..估测大气压地处理不能落到实处,课后学生动手做地不很多,问其原因,大多回答:找不到注射器,也不知道挂什么重物,下节课或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做实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器材:一次性注射器()、刻度尺、盛水塑料桶、杆秤实验过程:(略)收集地数据:塑料桶和水地总质量计算:××××.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明确,课后了解了他们哪些知识未听懂.主要有:()大气压到底是怎么产生地()为什么大气压朝向各个方向()为什么大气压等于高为汞柱产生地压强.这些教师需要作必要地说明,高速他们本节课只要认识到什么程度,至于他们地疑问,不需要掌握或者暂时还很难讲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个想法:是否有必要将每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用小黑板挂出或印成学案.。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备课人新授课上课时间第周课题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力方面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一切强压强。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实例,大气压强的值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值,探究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教学准备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教学过程备注【精彩导入】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研学前置】1.什么是压强?定义:2.压强的公式:单位: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精讲简评】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11-1。
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演示课本中图11-4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棉花燃烧耗尽了瓶内空气,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鸡蛋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