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布局模式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880.32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摘要: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研究当前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合理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引导小城镇空间利用布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特色一、阜阳市概况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大平原上,北邻齐鲁、西连豫鄂,境内平畴沃野、河网密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众多人口散布在市域的小城镇中。
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小城镇的概念界定:(1)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集镇——分属城和乡, 有时还加上中等城市统称为“中小城镇”, 并且认为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部分。
按国务院颁布的《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 “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从发展的观点来说, 这些非建制镇宜称为“未建制镇”。
(2)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仅指城市范畴中规模较小, 人口少于20万的两类。
(3) 小城镇=建制镇——属于城市的范畴, 是建制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
(4) 小城镇=建镇镇+集镇——包括县城镇、县城以外建制镇和集镇。
[1]上述各种观点中, 第4种观点表明了动态地观察城市化的进程, 分析了城乡居民点的层次, 建设小城镇既包括了现在属于城市范畴的建制镇,也应考虑发展前景将成为建制镇的集镇。
阜阳市作为农业型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并没有把小城镇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没有特别重视。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由于小城镇与广大村庄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系较为密切, 小城镇必然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容纳地点。
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合理规划引导小城镇发展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问题(1) 政策限制城市的快速发展,大大压缩了小城镇的发展空间。
阜阳市小城镇普遍发展水平不高,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小城镇发展的支持政策。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以嘉鱼县潘家湾镇总体规划为例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摘要】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文从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并对小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空间形态优化一、小城镇建设现状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城镇建设高潮。
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缺乏严肃性,政府调控力度不足以及绝大多数乡镇地区缺少规划建设人员,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各种偏差。
比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城镇建设风貌凌乱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千镇一面”等等,从而造成小城镇未来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如何更新小城镇规划观念,加强对城镇发展新情况的研究,提高规划质量,优化城镇空间形态,引导城镇建设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城镇建设前景小城镇将是21世纪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它是城乡之间的交接点、广大乡村的中心地、城市人口的发展源。
因此小城镇建设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也应对小城镇建设充满期待。
三、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一)总体空间布局城镇总体布局是对城镇各类用地进行功能组织。
在对小城镇进行总体布局时,应在研究各类用地的特点、要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城镇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和统筹布局,合理组织全镇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各得其所并保持有机的联系。
小城镇总体布局要求科学合理,做到经济、高效,既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又为城镇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1、小城镇总体布局影响因素(1)现状布局现状布局是城镇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综合反映了历史、政治、经济、交通、资源条件及科技发展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总体规划布局应该充分考虑现状,并在现状布局基础上,按规划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方式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
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网络状
定义: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
优点:方便布置各类建筑,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展,有利于汽车交通发展缺点:布局容易单调,不易形成显着的、集中的中心城区
环形放射状
定义: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
优点: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及凑发展趋势,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
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城市中心可能过于拥挤和过度聚集,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布置
带状
星状
优点(缺点):交通道路系统的建立
环状
定义:城市一般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等核心要素呈环状发展,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带
状城市在特定的情况下首尾相接的发展结果
优点: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
的生态环境条件
缺点:城市用地向环状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卫星状
定义:一般是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而形成的城市形态。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因而发展大中城市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Abstracts:China is a resource-poor countries. Rational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uld take the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 territory of the vast country, but a large population, per capita land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surplus labo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s significant.Key words:Small towns;development model一、相关概念小城镇主要是指区别于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即包括了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具有镇建制的建制镇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小城镇发展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点,既是城乡功能的过渡区,也是城乡功能的种时空资源利用率高。
2、我国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模式农业发展型、商贸发展型、工业发展型、外贸推动型、外资推动型、移民发展型、强村扩展型、科技带动型(城市规划原理P12的三种)①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苏南模式”。
这种以城市工业扩散,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为地方推动型。
②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的“温州模式”,也称市场推动型。
③西部地区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增加这些地区的二、三产业,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3、我国发展小城镇的优势(为什么要发展小城镇)(城市规划2001/8/47)①扩大内需;②节省城市建设的社会成本;③吸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蓄水池”;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⑤为城镇工业集中联片发展提供载体和依托;促进农村产业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⑥依靠自下而上的自发动力,发展上一级城市成本小,是自下而上型城市化的重要贡献者;⑦小城镇是农村财富的集聚中心,是城市化的增长点,传承了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与组合;⑧缓解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就业、购销制度)的隔离,形成第三元的过渡性环节(接4)⑨是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4、小城镇发展的弊端及出现问题(1) 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反思①小城镇不等于城市化,甚至不是城市化主流,发展小城镇应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一部分而非全部;②小城镇发展是城市经济要素不能一体化和资本短缺条件下的被迫选择,不是最佳选择;③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其效率高,而是因其对国家积累模式冲击最小,确保最大限度实现国家积累;④最优城市等级是一定分工水平下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能完全依靠制度干预进行人工选择;⑤乡村工业化发展的市场机遇不再,乡镇工业大发展的创业环境不再,农村宽松的财政金融环境不再,资本西移困难,民间投资难以启动,分散布局不可持续;⑥农村既不丧失土地,又有生财之道的既得利益团体形成,大大弱化了农村向城镇彻底转移的动力。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原则、定位、形态及建议解读如何打造特色小镇? 原则、定位、形态及建议解读一、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1、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
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1) 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
崇明江、河、湖、海齐全,水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水乡”的地域特色。
2) 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
崇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3) 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
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
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4) 保持风格的独特性。
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
2、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
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
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
崇明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
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3、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
目前,崇明许多小镇功能的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
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
第五章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第一节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一、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概念二、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类型三、影响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主要因素四、小城镇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一、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概念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是对特定小城镇未来形态结构的研究、预测,直至最终确定。
小城镇总体布局的任务是结合实地情况,参照有关小城镇结构的理论(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与规律,将城镇构成要素具体落实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中。
二、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类型按照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小城镇的总体布局形态可以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一)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1、网格状:城市形态较为规整,由相互垂直的城市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
2、环状放射状: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相互紧凑发展的趋势,但也易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集聚。
3、星状: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4、带状城市: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5、环状:是带形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二)分散式的城市形态1、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为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用地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或铁路站场、大片森林所分隔。
2、星座式:3、城镇组群式三、影响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区域因素(1)区域城镇体系(2)区域交通设施3、产业发展4、城市中心5、其他影响因素(1)对外交通设施(2)城市交通体系(3)城市总体设计(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四、小城镇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一)城镇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意义和目的(二)城镇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内容(三)方案选择与综合(四)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深化与调整。
小城镇的界定、类型及特征一小城镇的界定城市、城镇、小城镇目前,世界上的城市多如繁星,但因各国的自然环境、人口多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城市设置的标准有极大的差别。
如丹麦、乌干达等国家,人口规模达300人便可设市。
而现在有的城市人口已超过2000万(如墨西哥城)。
一般来讲,把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聚落称为城市,把人口数量较少、与农村还保持直接联系的城市聚落称为城镇。
1英文中city与town的含义差别英文中城市(city)一词,在美国指大于城镇(town)的重要城市,在英国指有大教堂的特许市。
而town是大于村(village)而非城市(city)的地方。
2我国城市与城镇的差异1城市在我国,城市为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一定要求,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或有军事、经济、民族、文化等特殊要求,并且经过国务院批准设置的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行政单位。
这些市我们通常称为建制市。
2 城镇在我国,除了上述建制以外的城市聚落都称为镇。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一定要求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并被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为建制镇,其余则为集镇。
3小城镇小城镇一般是介于设市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过渡性居民点,其基本主体是建制镇,也可视需要适当上下延伸(上至20万以下的设市城市,下至几千人的集镇)。
二镇的由来与演变1北魏镇一名称,出于公元4世纪的北魏,是当时国家设置于延边各地的军事组织。
2唐代到唐代,镇演变为一种小的军事据点。
3五代至五代,镇的设置遍于内地,镇的官员为镇使,除了掌握军权外,还握有地方实权。
4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大部分的镇被罢废,地方实权归于知县,小部分的镇仅置监镇。
5清代清代与1909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实行城乡分治,规定府、厅、州、县治城厢为城,城厢以外为镇、村庄、屯集。
6民国时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特别市组织法》、《普通市组织法》、《县组织法》,规定特别市为中央直辖市(如上海),普通市为省辖;县以下城镇地区设“里”,之后改为镇。
第一章绪论一、小城镇的概念城市的特点: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群体;聚集了不同文化、职业、语言背景的居民,居民具有一定的匿名性;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中心;聚集各种组织,活动趋于专业化;此时的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生活方式多样化,竞争激烈。
乡村的特点:规模小、人口少;封闭型;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成员的同质性;分工简单,生产自给性强;传统和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社会是以家庭为基础组织起来的。
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费孝通给出的小城镇的定义:“新型的正从乡村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小城镇的分类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二、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战略提出的背景: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
1.小城镇建设与“三农”问题小城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它对于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贡献。
2.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在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小城镇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1.小城镇按功能分类:行政中心小城镇、工业兴小城镇、农业型小城镇、渔业型小城镇、牧业型小城镇、林业型小城镇、工矿型小城镇、旅游型小城镇、交通型小城镇、流通型小城镇、口岸型小城镇、历史文化古镇。
按发展模式分类,小城镇包括地方驱动型、城市辐射性、外贸推动型、外资促进型、科技带动型、交通推动型和产业聚集型。
2.小城镇基本特点:(1)城之尾,乡之首(2)数量大、分布广(3)区域性差异明显(4)人口结构复杂(5)基础设施不足、建筑质量较差。
3.小城镇体系结构:小城镇体系:县域、县域以外的建制镇(中心镇、一般镇)、集镇。
4.国外小城镇规划的重要;理论及规划建设思想:(1)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2)应当力求使小城镇成为当地的交通枢纽,并与其它公共设施结合,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体(3)努力探索下次在规划新思路、新方法,采取更加灵活的市镇结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4)规划方案应强调战略性,对未来发展应避免过分具体化,应允许地方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5)小城镇应具有多种功能,真是增强小城镇吸引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推动小城镇发张的有效途径。
5.小城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个阶段。
规划成果包括镇域体系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对于新建城战来说,还应该包括下次在规划纲要。
镇域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1)对镇域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基础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2)预测镇域发展方向及人口情况,确定城镇化目标(3)去顶镇域体系空间布局及uzhenyi企业的发展与布局、规模结构和产业功能分工(4)确定镇域村发展战略(5)确定镇域基础设施建设(6)确定保护镇域耕地、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要求和措施(7)提出重点发展镇区和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6.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内容:(1)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2)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用地组织及镇区中心(3)确定小城镇内外交通系统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镇内道路的走向、断面、交叉口等形式,以及镇内重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容量等(4)综合协调小城镇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环卫、燃气、供热等工程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规划(5)确定小城镇绿地系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6)对历史城镇和风景名胜区的城镇,需要确定保护的风景名胜区、传统街区、文化古迹等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7)对旧城镇的规划改造,应确定旧城镇改造的原则、方法和步骤(8)提出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和方法及建议(9)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7.小城镇人口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率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带眷系数法、线性回归预测法、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预测法、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预测法、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法、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