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规范化诊治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6.10 MB
- 文档页数:8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专家共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和食管发生出血,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腹痛。
其病因包括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炎、恶性肿瘤、肝硬化等多种原因。
如何进行诊治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介绍国内专家共识及诊治流程。
专家共识1.早期积极控制出血源:早期积极控制出血源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专家建议,对于明确的出血表现或病人有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者,应尽早进行内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并尽早采取措施。
2.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血加重。
3.降低血压:降低病人的血压可以减轻出血压力,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使用降压药物来实现。
4.维持血容量稳定:病人出血后应注意维持血容量稳定,避免严重失血导致循环衰竭。
可以通过输液来补充液体。
5.防止感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易发生感染,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尿毒症、敗血症等。
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6.个体化的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以达到最佳疗效。
诊治流程1. 急救处理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具体措施包括:1.按照常规急救措施,迅速评估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检查,以了解严重失血导致的血液成分紊乱程度。
3.给予氧气吸入、卧床休息等一般治疗,血压低者测定中心静脉压。
4.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服药史等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 确定出血部位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主要方法,可以进行检查,并对出血部位进行处理。
出血部位在胃窦部、小弯曲部及十二指肠降段的概率大于在食管、胃底及胃体部位。
对出血部位如影响治疗,还需进行电切止血术、双球囊加压止血,建议经常进行复查。
3. 采取相应治疗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1.内镜治疗:内镜能够直接探测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
主要方法有:电灼术、血管内注射药物、酸碱冷热加压止血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规范化诊治流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
由于其病情危重,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规范化的诊治流程来确保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
下面将介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规范化诊治的流程。
一、早期评估和稳定患者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早期评估和基本的稳定措施。
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状态等。
如果患者有显著的休克症状,应立即进行抢救措施,如给予液体复苏、输血等。
同时,还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如呕吐血、黑便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出血情况和风险。
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在早期评估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血液功能和内环境的紊乱程度。
此外,还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和程度,并进行活检以确定病因。
三、治疗策略的选择治疗策略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出血的程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出血量较少、无休克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止血药物和负压吸引等。
对于出血量较大、有休克症状的患者,需要考虑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内镜止血、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内镜止血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并进行止血措施,如电凝、注射止血剂等。
对于无法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经动脉栓塞或介入血管内置管等。
对于仍然无法控制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切除病灶、结扎血管等。
四、观察和复发预防治疗结束后,患者应进行观察和复发预防。
观察时间一般为24小时,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以预防复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
.文档交流(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2、黑便或便血(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
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
..。
文档交流(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
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
文档交流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
.文档交流(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其他临床表现(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
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
....文档交流(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