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座椅鉴赏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6
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安夙︱北宋初年陶谷在其所著《清异录》中言:“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架,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日本僧人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道:“相公及监军并州郎中、郎官、判官等皆椅子上吃茶,见僧等来,皆起立,作手立礼,唱'且坐’,即俱坐椅子,啜茶。
”相传顾闳中依靠“目识心记”画成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再现了南唐五代家具的辉煌,画面的整体结构依靠数量最多的各种坐具,再配合手卷特有的“时空”节奏,共同“演绎”了一场“别有用心”的豪门盛宴。
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家具也出现了繁荣与定型,最为突出的代表即为“太师椅”一词的由来。
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中有言:“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
自来只有栲栳式,宰执侍从皆用之。
因秦师垣(秦桧)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
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选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
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椅’。
”明代对家具设计制作规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标准。
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于椅子的形制要求描述得十分具体:“总之,(椅子)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其折叠单靠、吴江竹椅、专诸禅椅诸俗式,断不可用。
”这一时期涌现了各种椅子的形式,如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扶手椅、玫瑰椅、杌凳……(明) 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士人参与的设计文震亨在《长物志·室庐》篇中曾言:“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又本性生,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
”其中的“随方制象”虽然本意是指园林的营造法则,但实则反映出明人的一种审美旨趣,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类日常视野的改变,从来与坐具相关。
跽坐式到垂足式改变的不仅是室内的装饰风格,同时也相应地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识注入其中。
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道家理论的“天人合一”,释家美学的“空寂静思”都可以在坐具设计中得到体现。
座椅设计以及案例分析座椅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座椅既是人们休息放松的场所,也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地方。
因此,在座椅设计时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舒适性、实用性以及美学等多个方面。
在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考虑因素。
座椅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姿势,并减少长时间坐着时对人体的不适。
座椅的高度、角度、弧度等参数都需要考虑人体的自然姿势和运动习惯,以确保舒适性和健康性。
除了人体工程学,座椅设计还需要考虑实用性。
座椅应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例如可调节座椅高度、扶手高度等。
此外,座椅还应具备一定的功能,例如可折叠、可旋转等,以适应不同场景和空间需求。
美学是座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座椅不仅应该舒适实用,还应该具备吸引人的外观设计。
座椅的材质、颜色、形状等都能够传递出一种美感和风格,从而增加室内空间的整体美感。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可以加入创新的元素,使座椅成为一个独特的作品。
案例分析:1.挂椅:挂椅是一种悬挂在空中的座椅,通常用于户外休闲场所。
挂椅的设计将人体工程学和舒适性融入了其中,座椅呈弧形设计,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度。
此外,挂椅还具备可旋转、可摇晃等功能,以增加乘坐者的放松感和乐趣。
挂椅的设计还采用了防水和耐磨的材料,以适应户外环境的需求。
2.办公椅:办公椅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办公场所的座椅。
办公椅的设计需要兼顾人体工程学、舒适性和实用性。
办公椅一般具备可调节高度、可调节扶手高度和可旋转等功能,以适应不同身高和工作习惯。
办公椅的座垫和椅背采用高弹性材料,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
此外,办公椅还应具备透气性和耐磨性,以满足长时间使用的需求。
3.休闲椅:休闲椅设计注重舒适性和美感。
休闲椅通常采用宽大的座位和背部支撑,以提供更舒适的坐姿。
座椅的形状和弧度设计也特别注重人体工程学,使乘坐者能够得到全身放松的感觉。
休闲椅的设计还注重美学,采用时尚的造型和高品质的材料,使座椅成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
解读人体工学椅的科学之美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椅子的设计与功能人体工学椅,作为一种专为人体设计的座椅,旨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度,以满足人们长时间坐姿工作或休息的需求。
本文将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人体工学椅的设计与功能,探讨其科学之美。
一、人体工程学椅的定义与背景人体工程学椅,又称为人体工学座椅、工作椅,是一种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与座椅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
它打破传统座椅的设计限制,针对人体姿势和脊柱结构等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致力于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支持度。
人体工程学椅的出现,源于现代社会长时间坐姿工作的需求。
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引发背部疾病和肌肉骨骼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和设计师们通过深入研究人体工程学,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体工学椅。
二、人体工学椅的设计原则1. 舒适度和支持度:人体工学椅的设计目标是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支持度。
它应该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人,具备可调节的功能,使每个人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坐姿。
2. 姿势支持:人体工学椅应该能够支持人体的自然姿势,保持脊柱的正确曲线。
它的背部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撑,以减轻腰部和颈部的压力,并避免出现姿势不良引起的问题。
3. 压力分散:人体工学椅的座位和靠背应该能够分散身体的压力,减少对特定部位的过度压迫。
压力分散的设计可以提高座椅的舒适度,并预防因长时间坐姿而引发的肌肉和骨骼问题。
4. 可调节性:人体工学椅应该具备可调节的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和个体需求。
可以调节的部件包括座位高度、靠背角度、扶手高度等,以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人体工学椅的科学功能1. 促进血液循环:人体工学椅的座位设计考虑到了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座位的倾斜角度和形状可以促进血液的流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
2. 缓解腰背疼痛:人体工学椅的背部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腰部支撑的重要性。
它的靠背部分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可以减轻腰椎的压力,缓解腰背疼痛。
鲁班椅赏析鲁班椅,又称鲁班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家具,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古代传统家具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的宝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鲁班椅的名字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工匠鲁班,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木工匠之一,据说他亲手制作了这种特殊的椅子。
鲁班椅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特的结构和设计。
它采用了木榫和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钉子和一根螺丝,完全依靠木榫和榫卯的精准配合来固定椅子的结构。
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不仅使鲁班椅更加坚固耐用,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木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同时,鲁班椅的设计还非常注重人体工程学,椅面、椅背和扶手的设计都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给人带来舒适的坐感和支撑。
在外形设计上,鲁班椅也非常考究。
它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整体给人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
椅子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打磨,没有多余的装饰,简单而不简陋,大气而不张扬。
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克己复礼”等价值观相契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具的独特魅力。
从材料上来看,鲁班椅一般采用名贵的木材制作,如红木、紫檀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清晰,色泽艳丽,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
同时,这些名贵木材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鲁班椅也成为了许多收藏家追逐的对象。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代表之一,鲁班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贵族、文人雅士的常用座椅,还经常被用作宴席上的贵宾座椅。
同时,鲁班椅还常常被用作礼物赠送给外国使节和贵宾,用以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工艺水平。
因此,鲁班椅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外交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当代,鲁班椅虽然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家具,但是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许多现代家具设计师也从鲁班椅的结构和设计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的家具设计。
同时,鲁班椅也成为了许多艺术家和收藏家追逐的对象,其身价更是水涨船高。
座椅设计及评价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大作业主讲:XXX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时间:2015.01.13座椅的调研分析及设计定位一、调研分析椅子的设计涉及到功能、造型、材料、结构、技术、艺术、市场等多方面要素,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实践价值。
由于环境状况的种种改变,也就改变了设计者进行工作所使用的材料,随着技术、材料、工具等的变化,椅子设计的创造也产生着直接的变化。
图1、图2和图3的木质扶手椅是手工艺设计的椅子,在造型上采用椭圆形,曲线,曲面。
采用花样繁多的装饰,做大面积的雕刻、金箔贴面、描金涂漆处理等极生动的形式。
沙发华丽的布面与精致的雕刻互相配合,在材质上,多采用山毛榉和橡木。
整件家具看起来庄严、厚重、豪华,表现出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图1 图2图3图4、图5和图6的金属椅子打破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提倡与技术发展相结合,采用以刚架结构为主的新材料、新技术,体现了不同材料的材质肌理,创造出坐着舒适的椅子,而且适配性强,可根据客户需求在造型与颜色上作多种变化实现了工业技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图4 图5图6随着人造胶水和先进的窑中烧制技术的发现,制成各种戏剧性的雕塑形状成为可能。
如图7、图8所示的“蛋形椅”,在椅子内部进行浇铸,以使其外壳成为一个连续整体。
先以石膏制作模型,加垫乳胶泡沫,并用维尼龙布和毛织物盖在上面,最后制造出具有雕塑般美感的“蛋形椅”,该椅子靠背,坐垫,扶手于一体,使椅子的设计富有表现力极具雕塑感。
图7 图8图9 图10如上图9和图10所示的郁金香椅是美国设计师艾罗·沙里宁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该椅子采用了塑料和铝两种材料整体压制而成,郁金香椅以宽大而扁平的圆形底座作为支撑,从下至上均以流线型为主,整个形体显得非常优雅舒适。
这张椅子的椅脚更简洁,摆脱传统椅子四个支撑脚的结构,使人们坐在这张椅子上腿部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同时也注意到了美观的设计,形如一朵浪漫郁金香,也似乎像是一只优雅酒杯。
坐看云卷云舒----“祥云”公园座椅设计心理学分析单位: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姓名:盛娅琴学号:200806201133指导老师:伍国俊2010年11月10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紧凑、工作压力大的人们更加向往返璞归真,亲近大自然,公园座椅是公园内最常见和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人性化且富于艺术性的座椅设计能随时给人以休息、活动、观赏之满足,并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流与互动空间,给人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公园座椅设计、艺术性、人性化、设计心理学分析公园环境幽深,清凉避暑,是人们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最方便快捷的去处。
注重人性化与艺术性、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休憩座椅能使居民和游客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赋予公园甚至城市与众不同的形象和魅力。
公园座椅是我一直想设计的公共设施,所以借这个机会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心理学分析能力。
在设计构思阶段,我调查了武汉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公园的座椅,其中中山公园的座椅多为有靠背长方体造型多人石椅,没有很特别的意义和美感,所以本次设计我以中山公园为实验地,为其设计一款新的公园座椅。
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中山公园是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武汉市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作为这样一个公园的座椅也应该具有特别的造型和丰富的含义,既配合了公园的环境和文化,也带给游客以生理、心理上的特别体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
”洪英明描写了一幅悠闲舒适、宁静平和、与尘市隔绝的雅致画面,体现出坦然大度、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这种闲情逸致是现在的都市人所向往的,基于“坐看云卷云舒”的这样一个理念,我想到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我希望能用这种形态来设计这款座椅,让与大自然接触机会少的都市人来公园娱乐休闲、修身养性时能够从一个简单的公共设施上产生美的感受,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心理体验,甚至感受到不简单的人生态度。
名称 设计师特点及意义高背椅(1902-1903) 英国设计师查尔斯·马金托什 他的设计在传统与现代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采用直线和几何造型,以黑白为基本色彩,细部稍加花饰,藤蔓等自然图案装饰,作品典雅而具有整体感,造型夸张的黑色或白色高背椅是他的经典之作,迄今具有影响力。
红蓝椅(1917-1918) 荷兰设计师里特维特 由直线木条和矩形木板制成,黑色机制木条垂直形成椅子的基本空间结构,红色靠背,蓝座面,黄色木条截面,虽然从功能上说它不舒服,但它证明了产品最终形式取决于结构,而且这种标准结构为以后的批量生产家具提供了潜在可能性。
瓦西里椅(1925) 匈牙利籍,德国著名设计师马谢·布鲁尔(另一音译布劳耶) 是为了纪念他 和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友谊而命名,采用钢管和皮革,设计出一系列轻巧优美,结构单纯合理的新型家具,开创了现代钢管家具的历史篇章,在现代家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巴塞罗那椅(1929) 德国设计师米斯·凡·德·罗 由弧形交叉状不锈钢构架支撑真皮皮垫,非常优美而且功能化,全手工磨制,外型美观功能实用,时至今日,巴塞罗那椅已经成为一种风格。
中国椅(1944) 丹麦设计师汉斯·华格纳 是西方设计模仿中国家具设计最杰出的例子,看似极简,其实蕴含无限,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
胎式椅及郁金香椅(1955) 芬兰籍美国设计师艾洛·萨里宁 他的设计避免了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态,而且力求外形来表达丰富的内涵,把有机形式与现代功能结合起来,开创了有机现代主义设计的新途径。
蚂蚁椅、蛋椅、天鹅椅(1958) 丹麦设计师安尼·雅各布森 以模压玻璃纤维板与可延展的海绵泡沫合成材料粘合,整体成形,呈现出流畅的曲线造型效果,具有极高的现代美学价值。
潘顿椅(1960) 丹麦设计师维纳·潘顿 “潘顿椅”的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世界上首件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一次性模压成型的座椅,其造型别致,色彩艳丽,具有强烈的雕塑感。
座椅设计及评价分析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具之一,对于舒适性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的产品。
座椅设计及评价分析是指通过对座椅设计要素和用户体验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提升座椅的舒适性和人机工程性能。
座椅设计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体工程学原理、功能性要求、外观设计和材料选择等。
人体工程学原理是座椅设计的基础,通过对人体尺寸和动作特征的研究,制定适宜的座椅尺寸和曲线形状,以保证用户的舒适感和减少身体疲劳。
功能性要求包括静态负荷、动态负荷和使用寿命等,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来满足座椅的使用要求。
外观设计在座椅的整体造型、色彩和比例上进行考虑,使座椅在视觉上具有吸引力。
材料的选择涉及到对座椅材料性质和成本的综合考虑,以满足舒适性和使用寿命要求。
座椅评价分析的目的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评估座椅的舒适性和人机工程性能,以指导座椅设计和改进。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坐姿舒适度、背部支撑性、腰部支撑性、座垫硬度、材料耐久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座椅舒适性的强弱、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同时,还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和意见进行评价,以了解座椅在实际使用中的满意度和改进点。
在座椅设计及评价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一些工具和技术手段来提升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座椅的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以预测座椅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利用人体测量仪器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对座椅的舒适性指标进行精确测量。
此外,还可以结合用户调研和访谈等方法,获取用户对座椅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综上所述,座椅设计及评价分析是提升座椅舒适性和人机工程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座椅设计要素和用户体验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可以改进座椅设计和制造过程,使其更符合用户的期望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