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2
肺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外科治疗
封常刚;王中彬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8)001
【摘要】肺是全身血流的必经之地,其丰富的毛细血管床是一高效过滤器,成为各种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
死于恶性肿瘤者20~54%有肺转移,15%肺部是唯一的转移部位。
肺转移瘤的发生,一般认为是肿瘤细胞停留在肺的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分叉部位,黏附在毛细血管的内皮形成凝块,并穿过管壁进入血管外的结缔组织内,然后细胞增生,成为小的瘤体,形成转移性肿瘤。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封常刚;王中彬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锦州,1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CT诊断对肺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J], 王秀兰;张颖
2.肺部非同期多个肿瘤:肺部转移性肿瘤或第二个原发性肿瘤 [J], 余庆鹤
3.原发性肺部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J], 阮军忠;韩鸣;等
4.肺部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J], 王福海;张俊锡
5.肺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J], 焦小龙;曾庆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部CT阅片口诀1. 肺部CT阅片概述肺部CT阅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对肺部进行断层扫描,得到肺部的详细结构信息,用于诊断与评估肺部疾病。
在进行肺部CT阅片时,医生需要结合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
2. 了解肺部CT阅片的基本原则在进行肺部CT阅片时,医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阅片原则,以保证阅片的准确和可靠。
2.1 合适的窗宽窗位选择窗宽窗位是调节影像亮度和对比度的参数,合适的窗宽窗位选择可以使影像显示清晰、鲜明。
一般来说,选择窗宽为1500-1600 HU,窗位为-500 HU,可获得较好的肺部组织显示。
2.2 全面观察肺部影像学表现在阅片过程中,应全面观察肺部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野纹理、实质性结节、空洞、肺门与纵隔、胸膜、胸腔积液等。
2.3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肺部CT阅片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印证,以提高准确诊断的可靠性。
3. 肺部CT阅片常见疾病与表现3.1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指肺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肺部CT阅片可以观察到以下表现:•肺实质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代表炎症局部渗出、肺泡充气不足。
•单发或多发结节:代表感染灶、炎性肿块。
3.2 肺部结节肺部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cm的肺部球形病灶,在肺部CT阅片中表现为:•结节性病灶:直径小于3cm,密度均匀,边界清晰。
•钙化结节:呈粗大、斑点状、环状钙化,可能提示良性病变。
•壁结节:病灶边缘可见壁结节,提示恶性可能较大。
3.3 肺部肿瘤肺部肿瘤是指肺组织内的肿瘤性病变,肺部CT阅片中可能出现以下表现:•肺实质结节: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
•钙化结节:肺癌钙化相对较少,多见于良性结节。
•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转移。
3.4 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肺部CT阅片中表现为:•肺实质网状影加重:肺实质内网状结构增粗、加重。
肺间皮瘤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痰、咯血等
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不具有特异性,但在怀疑肺间皮瘤时需要引起重视。
2.影像学检查:胸部X 线或CT 检查常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可
能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肿块或胸膜增厚。
有时还可发现胸腔积液。
3.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疑似肺间皮瘤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组织
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这可以通过胸腔镜、开胸手术或经皮穿刺等方式获取标本。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免疫表型等特征,以确定是否为肺间皮瘤。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来源和分
化程度。
对于肺间皮瘤,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包括Calretinin、D2-40、WT-1 等。
5.排除其他诊断:在诊断肺间皮瘤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
似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疾病,如肺癌、转移性肿瘤、结核等。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引言概述肺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良恶性的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诊断是肺部肿瘤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影像诊断的角度进行探讨,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正文:一、肺部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特征1. 肿块形态特征2. 边缘特征3. 可见模式(实性、纤维化、空泡状、磨玻璃样改变等)4. 突出表现(钙化、囊变等)5. 淋巴结增大二、良性肺部肿瘤的特征1. 良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良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生长速度、有无症状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三、恶性肺部肿瘤典型影像学表现1. 恶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恶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四、鉴别良恶性肺部肿瘤的方法和技巧1. 影像学方法(X线检查、CT、MRI等)2. 影像学评估指标(病灶大小、边缘特征等)3. 影像学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4. 影像学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病理活检等)5. 误诊与误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五、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发展趋势1. 新的影像技术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前景3. 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及其在肺部肿瘤鉴别中的意义4. 多学科协作对于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5. 未来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总结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肺部肿瘤的共同特征、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方法和发展趋势的阐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其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将越来越准确,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1、肺结核:是指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所包裹而形成的球形病灶。
2、空气支气管征:实变的高密度阴影中显示含气的支气管影。
3、肺大泡:多个肺泡壁破裂形成较大的含气空腔。
4、无壁空洞:为大片致密阴影中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虫蚀装透亮区。
5、支气管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原发性肺内恶性肿瘤,简称肺癌。
6、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结节因其内的瘢痕收缩牵拉胸膜。
7、薄壁空洞:壁厚<3m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
8、血管纠集征:由于肿瘤内瘢痕组织的牵拉作用,肺癌周围的血管向肿瘤聚集。
9、肺门角:右肺上、下部之间相交形成的钝的夹角。
10、空气半月征:空洞腔内的曲菌球与洞壁间形成的征象。
简答题1、简述早期肺腺癌的CT表现?①分叶征、②毛刺征、③空泡征、④胸膜凹陷征、⑤血管纠集征、⑥棘状突起2、简述支气管扩张典型CT表现?①印戒征、②双轨征、③树芽征及粘液嵌顿3、常见空洞型病变的疾病?①肺癌、②肺结核、③肺脓肿、④韦氏肉芽肿、⑤真菌4、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①渗出病变、②增殖病变、③纤维病变、④钙化病变、⑤结节与肿块病变、⑥空洞与空腔5、早期肺癌的定义?中央型------病变局限于支气管壁内外围型------病灶直径小于2cm无管外籍结外侵犯,无淋巴结和脏器转移。
6、简述大叶性肺炎的分期?①充血期、②红色肝变期、③灰色肝变期、④消散期7、空洞的表现分类?①虫蚀样空洞、②薄壁空洞、③厚壁空洞8、肺结核影像学分形?①原发性肺结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性肺结核、④结核性胸膜炎、⑤其他肺外结核9、胸部影像学检查常用哪些方法?①胸部透视、②支气管造影、③CR、④DR、⑤CT、⑥MRI、(拍片(正、侧位)、高千伏拍片、体层摄影)10、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是什么?X线所见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两种直接征象:①肺门肿块②支气管腔狭窄或闭塞间接征象:①阻塞性肺气肿②阻塞性肺炎③阻塞性肺不张一、解剖结构、正常影像学表现1、胸部影像学常用的检查方法①胸部透视、②支气管造影、③CR、④DR、⑤CT、⑥MRI、(拍片(正、侧位)、高千伏拍片、体层摄影)23、肺野的定义、划分定义: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透明的区域。
医学影像学典型病例分析(含X、CT、MRI、DSA⽚)⼀、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性患者,42岁,感头痛、头晕2年,头颅CT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及CT 表现。
2、男性患者,30岁,发⽣交通事故,急查头颅CT 如下所⽰。
请写出诊断、CT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3、男性患者,9岁,头痛、呕吐20余天,MRI 检查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4、男性患者,53岁,感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记忆⼒下降、失写半个⽉,MRI 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5、⼥性患者,75岁,进⾏性右⽿听⼒下降2年。
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6、⼥性患者,48岁,⾛路不稳伴记忆⼒下降⼗年。
MRI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7、⼥性患者,12岁,反复右颞区疼痛伴右⽿流脓1年,加重4天,⽆发热。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8、男、49岁,性功能减退1年半,双眼视⼒下降、头晕4⽉。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9、男性患者,50岁,⾃述肢体⿇⽊、酸胀感2年伴感觉减退。
MRI 检查如下图所⽰。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10、患者⼥性,36岁,感右肢⿇⽊⽆⼒3年,伴左肢⿇⽊⽆⼒2年。
MRI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脑膜瘤。
CT表现:①双侧顶区⽮状窦旁可见半球形病灶,⼴基底与⼤脑镰相连;②平扫呈⼀较⾼密度病灶,边界清楚;③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可见低密度的⽔肿区,⽆强化。
2、额、颞、枕、顶急性硬膜下⾎肿合并蛛⽹膜下腔出⾎。
CT表现:①有外伤史;②额、颞、枕、顶颅⾻内板下⽅新⽉形⾼密度影,上纵裂蛛⽹膜下腔亦可见⾼密度影;③占位效应明显,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左移。
④右侧颞部⽪下⾎肿,颅⾻未见明显⾻折。
需与硬膜外⾎肿相鉴别,硬膜外⾎肿:①外伤后常合并⾻折;②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密度影;③⾎肿范围局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均匀;②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常向前上⽅移位,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③肿瘤⽆明显坏死、出⾎、钙化;④增强检查后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晰,病灶周围⽆明显⽔肿,肿瘤可沿脑脊液种植转移;⑤成⼈的髓母细胞瘤有时表现不典型。
医学影像诊断实战指南第1章医学影像学基础 (4)1.1 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 (4)1.1.1 X线检查 (4)1.1.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4)1.1.3 磁共振成像(MRI) (4)1.1.4 核医学成像 (4)1.1.5 超声成像 (4)1.2 影像学设备与成像原理 (4)1.2.1 X线设备与成像原理 (4)1.2.2 CT设备与成像原理 (4)1.2.3 MRI设备与成像原理 (5)1.2.4 核医学设备与成像原理 (5)1.2.5 超声设备与成像原理 (5)1.3 影像学检查安全与质量控制 (5)1.3.1 影像学检查安全 (5)1.3.2 影像学质量控制 (5)第2章头颈部影像诊断 (5)2.1 头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5)2.1.1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 (6)2.1.2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6)2.1.3 颅脑外伤的影像诊断 (6)2.2 颈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6)2.2.1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影像诊断 (6)2.2.2 颈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6)2.2.3 颈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 (6)2.3 眼及眼眶病变的影像诊断 (6)2.3.1 眼内病变的影像诊断 (6)2.3.2 眼眶病变的影像诊断 (7)2.3.3 眼部血管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7)第3章胸部影像诊断 (7)3.1 常规胸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7)3.1.1 气道病变 (7)3.1.2 肺实质病变 (7)3.1.3 胸膜病变 (7)3.2 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7)3.2.1 良性肺部肿瘤 (7)3.2.2 恶性肺部肿瘤 (7)3.2.3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8)3.3 胸膜及胸壁病变的影像诊断 (8)3.3.1 胸膜病变 (8)3.3.2 胸壁病变 (8)3.3.3 胸膜及胸壁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8)第4章心脏与大血管影像诊断 (8)4.1 心脏结构与功能成像 (8)4.1.1 超声心动图 (9)4.1.2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 (9)4.1.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9)4.1.4 核素显像 (9)4.2 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诊断 (9)4.2.1 冠状动脉CTA (9)4.2.2 冠状动脉造影 (9)4.2.3 超声心动图 (9)4.3 大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 (10)4.3.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10)4.3.2 磁共振成像(MRI) (10)4.3.3 超声心动图 (10)4.3.4 核素显像 (10)第5章腹部与盆腔影像诊断 (10)5.1 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 (10)5.1.1 超声检查 (10)5.1.2 CT检查 (10)5.1.3 MRI检查 (10)5.1.4 放射性核素显像 (11)5.2 胰腺病变的影像诊断 (11)5.2.1 超声检查 (11)5.2.2 CT检查 (11)5.2.3 MRI检查 (11)5.3 肾脏病变的影像诊断 (11)5.3.1 超声检查 (11)5.3.2 CT检查 (12)5.3.3 MRI检查 (12)5.4 盆腔病变的影像诊断 (12)5.4.1 超声检查 (12)5.4.2 CT检查 (12)5.4.3 MRI检查 (12)第6章骨与关节影像诊断 (12)6.1 骨折与创伤的影像诊断 (12)6.1.1 概述 (12)6.1.2 X线平片 (13)6.1.3 CT扫描 (13)6.1.4 MRI (13)6.2 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13)6.2.1 概述 (13)6.2.2 X线平片 (13)6.2.3 CT扫描 (13)6.2.4 MRI (13)6.3 骨髓炎与骨关节感染的影像诊断 (13)6.3.1 概述 (13)6.3.2 X线平片 (13)6.3.3 CT扫描 (14)6.3.4 MRI (14)6.4 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 (14)6.4.1 概述 (14)6.4.2 X线平片 (14)6.4.3 CT扫描 (14)6.4.4 MRI (14)第7章软组织病变影像诊断 (14)7.1 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14)7.1.1 良性软组织肿瘤 (14)7.1.2 恶性软组织肿瘤 (14)7.2 软组织感染的影像诊断 (15)7.2.1 急性软组织感染 (15)7.2.2 慢性软组织感染 (15)7.3 软组织创伤的影像诊断 (15)7.3.1 软组织挫伤 (15)7.3.2 软组织撕裂伤 (15)7.3.3 骨折伴随软组织损伤 (15)第8章儿童影像诊断 (15)8.1 儿童生长发育与影像诊断 (15)8.2 儿童颅脑病变的影像诊断 (16)8.3 儿童腹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16)8.4 儿童骨骼病变的影像诊断 (16)第9章分子与功能影像诊断 (16)9.1 分子影像学概述 (16)9.2 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 (16)9.2.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16)9.2.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16)9.2.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17)9.3 神经系统功能影像诊断 (17)9.3.1 脑血管疾病 (17)9.3.2 神经退行性疾病 (17)9.3.3 精神疾病 (17)9.4 肿瘤功能影像诊断 (17)9.4.1 肿瘤生物学特性评估 (17)9.4.2 肿瘤疗效监测 (17)9.4.3 肿瘤复发与预后评估 (17)第10章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7)10.1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 (18)10.2 深度学习技术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8)10.3 影像组学与大数据分析 (18)10.4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18)第1章医学影像学基础1.1 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无创或微创性观察和研究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