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精调整理
- 格式:wps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附件6道岔大机精调作业指导书一、基本要求:道岔大机按3遍大机精调的方式进行:第1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35mm、第2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25mm,第3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20mm。
二、准备工作:放散、锁定完毕、道碴饱满、零配件齐全扭力达标、测量数据按5m 点放样完毕。
三、作业步骤按照人工轨距、各部密贴调整→岔区精测→第1遍道岔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卸砟、匀砟(视石砟状态)→线路精测精调→第2遍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卸砟、匀砟(视石砟状态)→线路精测精调→第3遍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人工轨距、各部间隔密贴调整必须在最后一遍大机精调前完成。
四、质量控制标准1.道岔大机第一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30~50mm,中线控制在10mm以内,道岔大机第二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20~3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
道岔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0~-1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
2.轨道几何尺寸五、质量控制措施1.在施工安排上尽量安排两台道岔大机分开作业,每台大机负责一个岔区单元,夹持时间不低于0.8s。
道岔捣固车作业按先直股、后曲股的方式,转辙机部位加强一捣,作业中辙叉部位曲股辅助起道由各人工精调单位指导施工人员完成。
2.测量数据应至少包含岔区两端各不少于200m范围,确保岔区严格按设计资料保持平纵断面。
3.采用分层起道,严格按照设计起拨道量进行作业。
按5m进行放样、控制起拨道量。
4.道岔捣固同时对直股轨枕头进行夯拍。
5.道岔捣固车线路上作业不得少于200m。
遇道岔外方200范围内有缓和曲线或竖曲线时应纳入道岔单元管理,道岔大机应覆盖缓和曲线或竖曲线。
线路捣固车作业时应尽量靠近道岔。
线路捣固车与道岔捣固车的起始点、结束点均应做好标记,当进入已被作业过的线路时,必须确认是否需要修改起拨道量,防止起道过高。
6.电务转辙设备待三遍大机捣固完成后再联系电务部门安装调试。
京沪高铁道岔精调技术中铁十五局六公司左甲辰[摘要]现代高速铁路的建设对道岔的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铁路轨道的重要设备—道岔,其不仅是轨道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保证行车安全,控制列车过站速度的关键构件。
道岔设备的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与运输能力,因此,了解道岔结构性能,掌握道岔铺设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对我们今后的工程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京沪高铁道岔精调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蚌埠段轨道工程四标段蚌埠南站铺轨里程:DK843+000~DK846+200。
站线铺轨含:42号道岔铺设、18号道岔铺设、12号道岔铺设、9号道岔铺设、到发线宽枕道床铺设、60轨混凝土II型枕道床铺设、50轨混凝土II型枕道床铺设、车档安装等。
2、道岔的技术参数及结构2.1定义道岔是把一条轨道分支为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轨道,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往另一条线路的基本设备。
道岔号码是用辙叉号数来表示的,叉心两工作边的交角,称为辙叉角,辙叉角的余切值称为辙叉号数。
2.1.1平面尺寸道岔号数全长前长后长辙叉角线型18 69.000 31.729 37.271 3°10 ' 47.39" R=1100m圆曲线42 157.200 60.573 96.627 1°21 ' 50.13" R=5000m圆曲线+缓和曲线2.1.2主要组件参数60-18无砟尺寸质量面积吊装长度L 宽度W 高度H 钢轨扣件岔枕总计(㎡)最少起吊点的数量(m)(m)(m)(t) (t) (t) (t)区段转辙器轨排23.392 2.7 0.419 6.3 7 9.7 23 64.8 12 导轨组件24.614 - - 7.2 - - 7.2 - 6 辙叉轨排20.992 3.2 0.415 7 5.7 8.3 21 67.2 12 其余零部件- - - - - 22.6 27.8 - -2.1.3平面线型2.2道岔的主要结构道岔由钢轨件及钢轨组件、扣件系统、岔枕及转换设备等组成。
道岔静态精调方案一、工程概况:西宝客专茂陵动车所-杨凌南站无砟道岔数量1/18道岔14组,包括客专线(07)009道岔9组,GLC(07)02W道岔5组,1/42道岔2组客专线(07)006。
二、作业准备:1、内业准备,道岔拼装图纸,了解道岔内部结构尺寸,各部位道岔部件名称,熟悉调整件具体更换位置。
2、cpIII数据复测,轨检小车及测量仪器的校检。
道岔轨道清理,检查螺栓扭力是否达标,调整件备料。
3、技术标准参考附件一。
三、施工安排计划四、道岔调整4.1道岔精确调整原则大号无砟道岔轨道线型调整遵循“将轨道线型调整至线型合格状态”的质量原则和“先保证短波,再保证长波;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施工原则,即:根据大号无砟道岔的线型和结构特点,不是将直曲股轨道的各项指标调整至设计绝对位置,而且将轨道线型的方向、高低、水平、轨距及轨距递减率、高低递减率调整至规格允数值范围,保证前后轨道平顺。
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无砟道岔线型调整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准备1、组建道岔轨道线型调整测量组,包括1名测量工程师和若干名测量工,测量组能正确进行道岔轨道线型测量的计算、实施、数据分析和调整量计算。
2、配备经校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水准仪、轨检小车及配套棱镜、道尺、弦线绳、支距尺、方尺等工具。
3、配备道岔轨道线型调整作业组,包括作业工长、工程技术员和若干线路工。
4、配备不同规格的调整扣件,包括偏心锥、调高垫片、间隙片及滑床板调整件。
5、完成CPⅢ基准测量网的复测和贯通测量,并提供合格的成果报告,将测量成果及道岔轨道线型数据输送轨检小车。
4.3 道岔清理及钢轨调整清理道岔卫生。
对粘附道岔钢轨、扣件、轨枕上的尘土、污垢、油污等予以清除,清除的方法用扫帚、毛刷及高压风管或水枪,严禁使用钢丝刷,以防破坏钢轨件表面的防护层。
检查钢轨扣件的完好性。
对照图纸,逐一检查钢轨部件特别零部件的完整性,对缺损件进行更换,用测力扭距扳手检查并复紧扣件螺栓,检查和调整心轨、尖轨的密贴,调整道岔钢轨到扣件外侧,有间隙的加入间隙片。
精调道岔的方法1、道岔方向的调整:以直股为基准调整道岔方向。
直线尖轨工作边的直线度,密贴段每米不大于0.3mm,全长不大于 2.0mm。
曲线尖轨圆顺平滑无硬弯。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为0.3mm/1m,全长(可动心轨尖端前500mm至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直线度为2.0mm,心轨尖端前后各1m范围内不允许抗线。
可动心轨辙叉,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不允许出现硬弯。
2、道岔的高低、水平的调整:首先保证垫板坐实坐平,滑床板处无空吊板的现象,如果达不到标准,采用特殊的备用胶垫更换标准的胶垫,特殊胶垫有4mm,4.5mm,5.5mm三种规格。
道岔的高低水平通过备用调高垫板来调整,初始状态的调高垫板为2块2mm厚的调高垫板,备用的调高垫板为各种规格的1mm和3mm,通过调整调高垫板的规格使道岔高低水平差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3、轨距、支距的调整:检查轨距方向,如有不适,通过调整轨距块(3种规格)和缓冲调距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满足,确认合适后以300~350Nm扭矩拧紧垫板螺栓,固定垫板。
调整时应以直基本轨一侧为基准,按照先调支距再调轨距的步骤进行,使尖轨跟端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尖轨跟端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4、密贴的调整:在尖轨三个牵引点处用撬棍或钩锁器使直、曲尖轨分别与曲、直基本轨密贴,检查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后整个密贴段的密贴情况,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1mm;满足要求后,检查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直基本轨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0.5mm。
在心轨第一牵引点处用撬棍或钩锁器使心轨与翼轨密贴,用撬棍使第二牵引点心轨至规定动程,检查心轨第一牵引点处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1mm;满足要求后,检查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0.5mm。
道岔精调作业道岔精调作业1 道岔线形测量1.1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道岔线型,测量范围包括道岔前后各30m范围。
1.2全站仪依据CPⅢ点在中线位置设站,对扣件螺栓对应的轨道位置进行逐点测量,全站仪测量范围宜为5m~80m,两次设站重复测量不应少于5点,重复测量区应避开转辙器及辙叉区。
1.3先测量直线段线型,后测量曲线段线性,并对承轨台位置按岔枕编号的方式进行标记。
2 数据评估及调整量计算2.1数据评估应符合以下规定:1 道岔线型几何状态可通过测量数据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应符合本指南表8.5.4的规定。
2 将道岔转辙器FAKOP区线路实测的轨距和轨向值,与设计值之差以优先直向兼顾曲向的原则单独评估。
2.2调整量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 道岔线型良好、超差点少时,可直接判定道岔线型的调整量;否则用软件计算调整量。
2 调整量计算应遵循“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原则。
3 道岔精调3.1道岔精调作业应遵循“先方向,后水平;先直股,后曲股;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3.2第一次精调应遵循以下步骤:1 按照调整量优先调整道岔直基本轨的岔前缝及与导轨相连的位置,为道岔转辙器调整确定基本方向。
2 沿道岔直基本轨外侧在转辙器全长范围张拉30m以上的钢弦线,使用钢板尺检查扣件螺栓处弦线距FAKOP区拉槽的距离,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予以调整。
3 对照设计图,用支距尺检查曲基本轨与直基本轨间距,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调整曲基本轨轨向。
4 用塞尺检查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隔铁间隙,对间隙大于1mm的点进行调整。
5 用轨距尺或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检查转辙器区段直向轨距,对偏差超过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调整曲基本轨及直尖轨轨向。
6 30m钢弦线向岔后方向平移,两次张线时搭接区不应小于10m,用钢板尺检查扣件螺栓处弦线距导轨外侧的距离,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予以调整。
高速铁路道岔板精调方法研究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道岔作为高速铁路大家族中的关键部件,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正常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必须对道岔板进行精调。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道岔板精调方法进行研究。
一、道岔板精调前期准备1、设备检查在进行道岔板精调之前,要检查精调用的设备是否正常,如精准测量仪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连接线缆是否牢固等。
2、清洁道岔板要对道岔板进行清洗,以免灰尘等杂质对其精调造成影响。
1、调整道岔板斜率以求道岔板四个轮对在铁路轨道上的斜度基本相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首先要在测量仪器上输入道岔板所需角度值和精调参数,然后将测量仪器固定在轨道的两端。
将测量仪器读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道岔板的斜率值,进行调整。
曲线的调整是根据曲率变化率来实现的,首先需要在车轮所经过的轨道上定位轴线,然后根据精度标准进行调整。
道岔板间隙会对列车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际测量值进行调整。
调整时须小心操作,以防对道岔板造成损伤。
4、调整轮对距离调整轮对距离,目的是为了保证道岔板的斜度和曲线正常运行,提高线路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
通常情况下,轮对距离是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调整,以确保能够满足精度要求和安全性要求。
三、道岔板精调的注意事项1、要遵守操作规范在进行道岔板精调操作时,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精调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协同工作,防止人员误操作和误差的发生。
2、认真检查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是进行道岔板精调的重要工具,必须认真检查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有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3、按流程进行进行道岔板精调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避免人为错误,保证精度。
精调完成后,要进行测试验证和记录。
四、结论道岔板精调是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确地进行道岔板精调,能够更好地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保证乘客安全。
在进行道岔板精调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按照操作规范和精度要求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道岔精调作业流程图1.1道岔一次精调1、所有安装工作完成后,开始做道岔精调工作。
2、道岔一次精调测量工作采用安博格GRP1000轨检小车、徕卡1201+全站仪完成。
采用6~8个CPⅢ点和经铁道部认可轨道检测小车进行全面检查整修(精调),设站坐标分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7mm,定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4".3、调整方法(1)调整顺序道岔组装完成后,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道岔的调整:道岔轨向高低调整-----道岔水平与轨距调整-----道岔各部密贴与间隔调整。
(2)道岔轨向与高低调整根据轨检小车检测数据确定精调数值调整定位螺栓丝杆高度,精调起平道岔。
道岔钢轨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不应大于0.7mm,超高偏差不应大于0.5mm;相邻两根轨枕钢轨平面和高程偏差之差不应大于0.5mm,超高偏差之差不应大于0.5mm。
不同测站的重复测量应不少于8根轨枕,重复测量偏差应小于2mm,平顺度搭接长度应不大于1mm/10m的变化率,并在下一站测量区间顺接。
以直股为基准调整道岔轨向。
直线尖轨工作边的直线度,密贴段每米不大于0.2mm,全长不大于2mm。
曲线尖轨圆顺平滑无硬弯。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为0.2mm/1m,全长(可动心轨尖端前500mm至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直线度为2mm,心轨尖端前后各1m范围内不允许抗线。
可动心轨辙叉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不允许出现硬弯。
道岔的高低通过起道、落道来调整,使道岔高低差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3)轨距与水平调整调整时应以直及基本轨一侧为基准,按照先调支距再调轨距的步骤进行,使尖轨跟端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尖轨跟端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轨检小车对道岔轨面逐点测量,确定道岔标高调整数值,精调起平道岔。
轨面标高精调确定后,道岔高低、水平不超过设计限值。
滑床台板坐实坐平,垫板与台板的间隙不超标。
(4)道岔各部密贴、间隔调整通过增减顶铁调整片,调整尖轨、心轨顶铁间隙,并同时调整轨距、支距相结合,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
BWG 18号道岔
1.FAKOP线型长度:21.74m
3.设计线形输入
1)直股
输入直股岔前150米、岔后150米两个点,并在大里程方向虚拟一条曲线,以确保把直尖轨当作高轨(平面导向轨)。
2)曲股
输入曲股岔前、直圆点、圆直点、岔后点。
曲线半径为:1099.2825
4.测量注意事项
1)以直股为准,优先将直股调整到位。
2)小车双轮部分要靠在导向轨上,也就是尖轨上,以保证轨距的测量结果不会对轨道线形(平面位置)产生影响。
3)在尖轨尖端和心轨处由于存在藏尖,所以相当于两侧均加宽(两侧均存在异常曲线),在此区域小车的测量结果不真实,需进行附加测量
4)Slabrep数据处理时,可事先在GRPwin中删除4、5、6、7及93、
94、95、96号枕的测量结果,以避免显示藏尖处因设计造成的正常超限,必要时也可删除3、8及92、97号枕。
5)BWG道岔在辙岔部分除94号轨枕有加宽外(1-2.6mm),94-98号枕上还存在翼轨高于心轨的情况,最大可达2.2mm 。
6)转辙器部分尖轨有时也比基本轨高约1mm,测量时要留意。
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因为道岔构造比区间轨道要复杂,因此道岔丈量和调整的程序应要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前,全面检查各项密贴状况(钢轨外口轨底与垫板挡肩,顶铁与尖轨、新轨轨腰,尖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扣件弹条中部前端下额与轨底顶面);调整前,检查全部钢轨接头平顺性,必然达到规范要求;调整后,道岔各项几何尺寸、平顺性指标必然知足要求;坚持以直股为主的原则;道岔内部轨距、水平应采纳道尺全面检查,与轨检小车数据进行比较解析。
1作业准备1.1 人员及机具(1)人员配置道岔精调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依据要求精选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进场。
全部技术和管理人员都必然经过培训,施工前全部作业工人都必然经过技术培训,经核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主要进场人员及分工见下表:序号名称人数职责1作业队队长1负责现场平时道岔施工管理2作业队副队长1辅助队进步行施工管理3 主管工程师 1 负责道岔施工技术及调整方案拟定4 质检工程师 1 负责精调质检工作管理5 安全环保 1 道岔铺设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6 数据采集及解析 4 负责采集数据及解析7 精调作业人员10 负责道岔精调工作8 物质设施 3 负责道岔施工物质及设施供给共计22(2)机具配置1)主要丈量设施序号机具名称数目备注1 全站仪 1 台CPⅢ点复测、坐标放样等2 CPⅢ目标棱镜8~ 12 个全站仪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的目标3 轨道几何状态丈量仪 1 台道岔几何参数丈量4 轨距尺( 0 级) 1 把检测轨距及水平铺助工具5 支距尺 1 把检查道岔内部尺寸6 方尺 1 把检查道岔方正7 塞尺 2 把道岔内部密贴检查8 卡规 2 把道岔尺寸丈量9 1m平直度尺 2 把检查钢轨焊缝表面平顺度10 30m弦线 2 套短波轨向、高度检查11 钢板尺 2 把与弦线配合进行丈量12 测力扳手 1 把检查扣件螺栓扭矩值2)主要现场作业设施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目1 发电机5KW 台 22 电动扳手-台 23 压机台 44 撬棍根 45 轨距拉杆根 26 照明设施套 11.2 技术准备三掌握一核查:技术人员已仔细学习道岔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充足理解掌握板式道岔设计特色和要点技术,掌握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掌握正确的调整方法;全部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SC330混凝土枕道岔道岔精调整治为了准确控制正线道岔几何尺寸精度,保持道岔框架尺寸结构稳固,降低轨检车道岔区段出分,减少道岔晃车病害,提高正线道岔整体质量。
正线道岔(特别是SC330混凝土枕道岔)的精调整治,精调项目为拨道、改道、起道捣固。
一、道岔方向、几何尺寸精调(拨道、改道)道岔方向、几何尺寸精调首先应准确量出整组道岔的轨距(一枕一量)、查照间隔、护背距离、支距等数据,然后以轨检车波形图为参考依据定出道岔两端的方向零点位置(前顺坡终点接头及辙跟接头各向外延伸5~6米范围内找零点),其次到现场找出两端零点位置,以道岔直股方向为基准股方向,将弦线通过磁力架拉直后,将两个磁力架分别放置在两端零点位置相对应的轨头外侧边(不影响行车安全),根据轨控标准简明表道岔作业验收标准(附表1)及SC330道岔框架尺寸标准(附表2),先改拨结合整正好基准轨,小轨向不超过2mm,再一块板一量,改顺轨距,轨距误差控制在±1mm,轨距变化率控制在1‰,即两块板之间轨距误差不大于0.5mm。
二、道岔水平、高低精调(起道捣固)道岔水平、高低精调首先应准确量出整组道岔的水平值(一枕一量),以轨检车波形图为参考依据定出道岔两端的高低零点位置(前顺坡终点接头及辙跟接头各向外延伸5~6米范围内找零点),其次到现场找出两端零点位置,以道岔直股为基准股,将弦线通过磁力架拉直后,将两个磁力架分别放置在两端零点位置相对应的轨顶面(来车前取下),根据轨控标准简明表道岔作业验收标准量出高低误差值,要做到20米范围内无大高低,水平要做到同号,并控制在2mm以内,中间不能有异号。
三、精调整治施工根据所辖正线道岔设备状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安排整治进度,道岔精调整治施工作业严格执行天窗修作业相关规定,严禁点内项目点外干。
在施工前、后应组织对材料机具、作业人员进行清理、检查,并在作业前根据作业情况对人员进行分工。
现场应严格按照检查数据作业,实行“精检慎修”、“宁少勿过”的整治原则进行,作业完毕后必须进行回检,不达标的立即返工,直至达标为止。
道岔精调主控项目1、有砟道岔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岔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17.3.1的规定。
17.3.1 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状态参数制表枕下道床密度(g/cm³)道床支承刚度(kN/mm)道床横向阻力(kN/枕)道床纵向阻力(kN/枕)≥1.75 ≥120 ≥12 ≥142、导曲线应圆顺,不得有反超高。
3、精调整理后,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幅值(mm) 2 2 2 2 ±1 变化率1/1500弦长(mm)104、道岔整理后,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高低轨向水平轨距直线支距到发线(mm) 4 4 2 4 +3/-2 其他站线(mm) 6 6 2 6 +3/-2一般项目5、道岔直股方向与其连接的线路应一致,远视平顺;侧股方向与其连接曲线应连接圆顺。
标记应正确齐全、字体端正、字迹清晰。
6、有砟道岔道床应饱满、清洁无杂物,砟肩、边坡和中部砟面整齐,道床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7、道床顶面应低于岔枕承轨面不得小于40mm,同时不应高于岔枕中部顶面。
8、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3.7规定。
表13.3.7 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 道床厚度-202 砟肩宽度±203 砟肩堆高不得有负偏差9、道岔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轨面应与线路平顺连接。
道岔轨面高程与设计高程差不应大于10mm。
10、扣配件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第17.2.8条的规定。
17.2.8 扣件的轨距块离缝不应大于6%,最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扣压力小于规定的不应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的不应大于8%。
道岔精调
主控项目
1、有砟道岔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岔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17.3.1的规定。
17.3.1 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道床状态参数制表
枕下道床密度(g/cm³)道床支承刚度
(kN/mm)
道床横向阻力
(kN/枕)
道床纵向阻力
(kN/枕)
≥1.75 ≥120 ≥12 ≥14
2、导曲线应圆顺,不得有反超高。
3、精调整理后,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正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
幅值(mm) 2 2 2 2 ±1 变化率1/1500弦长(mm)10
4、道岔整理后,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
轨向
水平轨距直线支距
到发线(mm) 4 4 2 4 +3/-2 其他站线(mm) 6 6 2 6 +3/-2
一般项目
5、道岔直股方向与其连接的线路应一致,远视平顺;侧股方向与其连接曲线应连接圆顺。
标记应正确齐全、字体端正、字迹清晰。
6、有砟道岔道床应饱满、清洁无杂物,砟肩、边坡和中部砟面整齐,道床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7、道床顶面应低于岔枕承轨面不得小于40mm,同时不应高于岔枕中部顶面。
8、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3.7规定。
表13.3.7 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 道床厚度-20
2 砟肩宽度±20
3 砟肩堆高不得有负偏差
9、道岔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轨面应与线路平顺连接。
道岔轨面高程与设计高程差不应大于10mm。
10、扣配件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第17.2.8条的规定。
17.2.8 扣件的轨距块离缝不应大于6%,最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扣压力小于规定的不应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的不应大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