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林黛玉的肖像画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摘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是没有社会地位,不受尊重,她们连做人的基本权力都被剥夺了,更谈不上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美丽的女性形象也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形象了。
从来没有那个女性形象像林黛玉那样把妇女的地位看得那样高,也从来没有哪一个女性形象像林黛玉那样有如此强烈的自尊心,如此执着地维护人的尊严,尤其是执着地要求尊重女性,她的出现就使人的价值大大提高了。
因而,她的形象是一种不易觉察的而又带有历史必然性的新思潮。
这种思潮萌发在林黛玉身上,是作为一种斗争口号出现的,是一株民主主义思想的幼芽,是一盏号召人们前进的信号灯,发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带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林黛玉;叛逆者;气质;孤傲;追求真爱;朴实纯洁;直率作者简介:何程敏,女,(1988—)。
山东沾化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验、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地、完美地、典型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年女性,她们住在大观园内,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女儿国。
在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得最美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就是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
林黛玉是曹雪芹十分喜爱和同情的一个人物,曹雪芹在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也花了大量的心血,这个形象是非常丰满的,读完《红楼梦》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已跃然纸上了。
一、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林黛玉,在《红楼梦》里的地位仅次于贾宝玉。
如西园主人的《红楼梦.论辨》中所说:"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就钗、黛两人而论,则如王希廉的《红楼梦.总论》所论:"黛玉是主中主,宝钗却是主中宾。
"显然,这是曹雪芹全力塑造的人物。
她的叛逆性格在她与贾宝玉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最充分。
她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共同思想基础上。
此外,他们在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富贵等问题上也具有叛逆思想,这就是说,他们的爱情不只是一般怜才惜貌的爱情,而是一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的爱情。
肖像描写【知识链接】一、定义: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
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还包括人的姿态,神情,习惯性特点等。
二、作用:肖像描写的好与坏,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关系重大。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
因此,优秀作家都极重视人物肖像的描写。
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肖像是各不相同的。
三、视角:肖像描写首先遇到的是视角问题。
肖像描写的角度,大致有三种:一是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三是作品中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
究竟选择哪个角度写,这要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来确定。
四、描写技法。
肖像描写的技法,可以是工笔描写,也可以是简笔勾勒,还可以是漫画笔法。
可以采用静态描写,也可以采用动态描写。
在肖像描写技法中,还可以借助比喻,象征和夸张等手段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总之,描写肖像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或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种方法交叉使用。
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形特征,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切忌犯脸谱化,套子化,程式化的毛病。
五、描写步骤:肖像描写可以一次基本完成,然后反复点染,逐渐充实;也可以分为多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完成。
六、描写人物的外形,至关重要的是描写人物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最富于表情,最能传达人物的内心秘密。
鲁迅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典例分析】1.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的肖像描写:"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肖像描写作者:郭作英来源:《教育》2017年第17期肖像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音调、身材、服饰、姿态和风度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写法。
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是构成人物典型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绘形传神写法,揭示人物性格《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相见时,林黛玉的肖像描写极富特色,绘形传神,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的肖像描写是这样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毫无疑问,林黛玉是美丽的。
但在这一段肖像描写中,我们看不到我们所熟悉的对形象的具体的描写。
在林黛玉和贾宝玉相见之前,林黛玉和贾府的各位亲戚见面。
众人看到的是林黛玉气质不俗,虚弱有病。
林黛玉究竟怎么不俗,什么模样,曹雪芹没有写。
在这一章中,林黛玉的肖像描写运用的是虚写、比喻、比较的手法,曹雪芹抓住了林黛玉“与众各别”的形容特点:秀美、灵慧的精神气质来描写。
运用虚多实少的写作手法林黛玉的容貌描写,只有两句十八个字:“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首先写眉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林黛玉眉间若蹙,“蹙”是皱的意思,眉毛轻轻皱起来。
人在什么情况下眉毛会皱起来呢?有心事的时候。
这点明了林黛玉有心事,为以后表现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的埋下了伏笔。
林黛玉皱的是“罥烟眉”,这里写到林黛玉的眉毛,可“罥烟眉”是什么形状的?课本注释是“形容眉毛像一抹轻烟”,“一抹轻烟”有形状却没有固定的形状。
王熙凤是柳叶吊梢眉,贾宝玉是“眉如墨画”。
王熙凤、贾宝玉二人的眉毛是有形状、有色彩的,是具体可感的。
林黛玉的眉毛是虚写,于有形又无形的“一抹轻烟”之间,写出林黛玉的眉毛是具有清、淡、秀的特点,这是林黛玉独有的眉,有这样轻曼飘逸的眉毛的人,该是一个具有怎样的仙气的女子呢!由此,表现出林黛玉超尘拔俗的气质。
红楼人物素描《紅樓夢》的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黛玉的孤高、湘雲的豪爽、襲人的溫順、鳳姐的潑辣等等,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並且這些人物也沒有失去複雜性,每個人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湘雲雖然豪爽瀟灑,但卻有咬舌子的毛病;鳳姐有貪婪狠辣玩弄權術的一面,也有詼諧幽默討人喜歡之處。
正是這種獨特又豐富的人物形象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目光。
林黛玉由於小時父母鍾愛,所以比較任性。
後來因為父母亡故寄居在賈府,孤苦伶仃的處境,使她比一般人更加憂鬱敏感,然而聰明伶俐、幽默風趣、才華橫溢的詩人氣質,卻是她性格的主流。
在齷齪勢利的環境中,她始終保持著自己高潔的品性,有時會心直口快地指斥週圍的不合理、不公正,因而被人看作刻薄、小性兒,不會做人。
只有自幼耳鬢廝磨的寶玉能夠理解體貼黛玉,但與寶玉的真摯愛情既是黛玉生活的精神支柱,也是她無盡痛苦的源泉。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私自戀愛是極大的錯誤,黛玉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更嚴重的是,她的愛情前景黯淡,賈府的家長們並不看好這個病弱無依的孤女,他們經過一番比較,最終選擇了寶釵作寶玉的妻子。
黛玉在沉重的打擊之下終於走向死亡。
《正冊題詠之一》畫: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一首是寫林黛玉與薛寶釵的。
簡注可嘆停機德:意思是寶釵的品性雖符合封建婦道標準,但可惜徒勞無功。
堪憐詠絮才:意思是黛玉才華出眾,但命運卻令人同情。
玉帶林中掛:「玉帶林」,點出林黛玉的名字。
金簪雪裡埋:「金簪」喻「寶釵」,雪,諧音薛。
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這闕寫林黛玉,題目點出她終生徒然愁苦。
簡注閬苑仙葩:神仙居處的仙花,指林黛玉。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Q版漫画,超萌的,值得收藏,最喜欢贾元
春的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二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纵然举眉齐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三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探春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五史湘云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六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七贾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八贾惜春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九王熙凤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十贾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枉与他人做笑谈。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十二秦可卿情即相逢必主淫,画梁春尽落香尘。
刻画人物的方法1、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
2、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5、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6、对比描写:通过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来突出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刻画人物形象有那些描写手法?都有什么好处?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人物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和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2、语言描写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4、心理描写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5、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堂课对小弗朗士严肃而深刻的教育,使他思想受到极大震动。
开始觉醒并逐渐成熟起来。
其中写了他的一段天真的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徙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
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其次,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比如在《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以后,作者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这段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极大胆地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深刻揭示了黛玉孤苦无依的身份以及父母早逝、婚姻无人作主的可怜境遇。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林黛玉人物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教学目的:1.理解对各类人物的出场的描写;2.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3.鉴赏本文独具个性的人物语言。
4.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个性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思想教育目标:借鉴人物的为人处事。
教学重点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王熙凤语言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学习指导人物形象分析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学导入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通过黛玉闻的耳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批重要人物,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剖析一下节选的这一节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王熙凤,林黛玉的性格二,课堂活动设计:(一)林黛玉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
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
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五年级刷题试卷语文【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汉字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A. 池B. 桥C. 梧D. 森2.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选自:A. 《三国演义》B. 《红楼梦》C. 《水浒传》D. 《西游记》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饥寒交迫B. 甜言密语C. 草长莺飞D. 海市蜃楼4.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B. 小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因此他身体很健康。
C. 老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不得不推迟举行。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的名言。
()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4. “王二小”是《小兵张嘎》中的人物。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是“______”。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______》。
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出自《______》。
4.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他们被称为“______”。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2. 请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
3.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故事。
4. 请列举《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5. 请解释“不耻下问”这个成语的意思。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春暖花开”造句。
2. 请用“一鸣惊人”造句。
3. 请用“亡羊补牢”造句。
一幅林黛玉的肖像画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珍藏着一幅越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肖像画,这倒不是出于对越剧的过分喜好,或是对剧中人物的偏爱。
每当我感到内心孤独烦闷的时候,她好像一位挚友,便会悄然无声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的注视着我。
平静的眼神里充满了那种关切的亲情,和对我内在的好奇与聆听。
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那是四表姐年幼时常有的一种表情。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要数她和大姑父的话最少了。
不知是因为那幅画的缘故还是因为她平时少言寡语的缘故。
总之,我很小就记住了她(不是因为她有出色的外表,或犀利的谈吐)她聪明又好学。
但从来没有想要表现自我的欲望(她的为人后来怎样我却不知道了);这一点和表哥似乎恰恰相反。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对那幅画的印象那么深刻;画是出自表哥之手,他可能早就把“她”给遗忘了。
但是,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常会思考这个看似无聊问题。
大约是因为在我童年的时候,表哥就已成为我心目中的偶像了。
那时候我不过六七岁,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对他的聪明、以及他所绘的画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总想收藏一幅他的“大作”;但是最终也没能如愿。
若干年以后,我才意识到,他最成功的一幅画其实早已被我永久珍藏在心里了。
他的拿手绝活是画上山虎和下山虎。
我不知他是怎么画出来的,当时直觉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是一种极神奇、很了不起的手段,(那时候,很多大人们对他的“作品”都大加赞赏)。
那时起我就很想跟他学作画了,不过,那时候他可是个极为神秘的人物,从不肯轻易在人们面前卖弄。
他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才子了;他聪明好学、能说会道,又长得帅气。
无论走到哪里,毫无疑问都会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有一次,他在房内偷偷作画,终于被我逮住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其实并不叫作画,而是临摹)他把原画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方块,然后在所要画的底稿上画出若干个相等的小方格,再在小方格上用铅笔轻轻的打影。
如果他所要画的画比原来的大,那么,底稿上的小方格则相应的放大,然后用各种颜料调配成所要画的颜色,根据需要慢慢涂匀,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十分小心、仔细。
即便如此,我发现仍有很多与原画不相符之处。
这时候,我才明白表哥为什么不肯轻易在人前卖弄。
即便如此,我仍然对他的画十分崇拜;至少当时我画不出来。
那时候,我才发现作画其实是一件表面风光,实则不过是一种惨淡的营生。
除了绘画,他还会讲故事。
每当故事讲到扣人心弦的时候,他就会借故不讲了;他那娓娓动听、绘声绘色的讲解,常常弄得我们几位小友尾随着他的屁股后边转。
那时候,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除此之外,他还会很多小发明,比方说:自制小手枪,加上火柴头上刮下来的火硝,就能打响,还能产生火花;跟真家伙似的。
他会自制幻灯放映机,也跟真家伙似的。
总之,那时候他在我的心目中几乎是个无所不能的天才;这些都有可能是我对那幅画印象深刻的主要原因之一;想起了那幅画,我便会很自然的想起了他给我带来的快乐童年。
每当想起那幅画,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们那时候的一家人。
姑妈生了五女一男,表哥在家中的地位不用说,自然是无与伦比。
他排行老四,上有三位姐姐护着,下有两位妹妹让着。
新衣服任他穿,好东西先由他吃。
我从未见过表姐妹中有谁与他相争过的,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护着他、让着他;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未来的希望。
那时候,大表姐学了个做裁缝的手艺,几乎把她打工的积蓄都花在表哥的衣着打扮上。
姑妈每次做生意回来总会有意无意的带些好吃的给他。
在那种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可想而知他所度过的是一种何等奢侈而又令人羡慕的少年时光!那时候,在他家的后檐墙上,醒目的挂着他的“力作”:越剧《红楼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肖像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后来,我渐懂人事的时候,看到那些画不由得对画中的人物琢磨起来:我觉得表哥所有的画作中,最成功的要数贾宝玉和林黛玉了。
若要问为什么,说出来可能会令所有人觉得失望、可笑。
暂且不去评认他的画技如何,因为我那时候的审美眼光是可想而知的。
而我所说的所谓的成功之处是在于画中的那位贾宝玉相貌富态、衣着奢华、表情丰富,仿佛一位玩世不恭的少年人正襟危坐似的;那正是表哥年少时的活写照。
再说了,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红楼梦》为何物,更不知道画中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是何许人也,而使我对画中的人物林黛玉印象深刻的主要原因是诸多而复杂的。
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画中的那位少女瘦削的脸颊,与当时的四表姐有几分神似(此乃表哥作画时的一个笔误)。
那时候,大表姐为了贴补家用早已外出打工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允许的)二表姐年轻时长得很漂亮,但对她的印像不太深刻,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关系。
三表姐待人非常谦和、热情。
每次看到我们,老远就听到她欢迎的笑声了;她的笑声里充满了好客的热情,若干年以后,她的笑声在我的记忆中还能呼之欲出。
长大以后,我对这三位表姐的为人一直很敬重。
从父辈们的谈吐之中得知:为了这个家庭、为了我那风流倜傥的大表哥,她们都默默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她们的婚姻好像都不太美满。
特别是大表姐,在以后的岁月中,她不止一次懊悔的在我面前提起过、曾经错过的美好姻缘。
所谓的错过,其实只是一种人为的因素,说到这里又要扯到姑妈溺爱儿子的自私之处了。
这种责任追究到细处,都是为了我那才华横溢风流潇洒的大表哥。
底下两位表姐见面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也不太了解他们的近况。
去年回去的时候,有幸到大表姐家做客,她和我谈起了买房装修的事情,房子是大表哥装的,提起那些事,她似乎有一肚子话要说。
这种事情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安慰她,也不便去多问。
其实,有关大表哥的那些事,一直都被我悄悄的隐藏在童年的那份美好记忆中;每想到与他之间相处不愉快的事,便会迫使我很自然的想起童年时代一直滞留在内心的一个愧疚来。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除了大表哥,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小表妹了。
在五个表姐妹之中,她排行最小,所以被叫做小五子。
即便是现在我也未必能叫出她的大号来。
那时,她是个十分活泼的小女孩,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每次到她家做客,她都领着我们走东家窜西家的“疯”,或带我们和她的死党去捉迷藏。
那时候,她的天真与活泼几乎感染了周围所有的同龄人。
及至到了长大之后,倒并未见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许这便是一个女孩子的矜持之处吧。
总之,他们一家人给了我童年时代一个温馨的回忆。
那种感觉就像花儿的芳香;即使谢了余韵悠长,那种美好的记忆永难磨灭。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眨眼过去三十多年,仿佛不过昨天的事,小孩子长大了,大人变老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些一层不变的东西,早不知被时光抛到哪儿去了;生活的节奏突然变快,简直使我感到无所适从。
我常常会毫无缘由的回想起童年时代与他们在一起时的有趣生活。
可是,从前的一切似乎早被无情的岁月给推翻了、摧垮了、碾碎了。
不知不觉中从新又组合成今天这副表面风光内在荒凉的光景。
在我心底留下的唯独只有那幅、越剧《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黛玉的肖像画;也只有那幅画才能使我回到从前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使我永远不忘姑妈一家人对我那份至真、至纯的亲情。
改革开放给人们在精神和物质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毫不吝惜的卷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淳朴的亲情、友情;在金钱、利业的驱使下,很多人的内心不知不觉中被虚伪、贪婪、无亲情,所代替。
为生活所迫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每次回来的时候,常听母亲提起亲眷或邻家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然而,我最关心的仍然是姑妈家的事。
姑妈家的那些事其实不用说谁都清楚,他们的子女都混得不错;这便使我的心里大得安慰。
然而,近来倒常听说起姑妈的一些不幸来,又听说姑父先逝了,心中更是徒增伤悲。
空闲的时候,我心中时常念起姑妈的好处来,总想有机会回去看看她老人家,后来又听说她老人家住进了敬老院,心中实在觉得不舍,就去看了;虽说一切安好,但是不知为什么,那一夜我很久都没能入睡。
问起小妹,大约是姑妈年纪大了,嘴巴啰嗦的缘故;所以与子女们过不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听说姑妈为人小气,与人处事刻薄。
但我总是不信,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我的姑妈,在我的印象中,娘舅家几乎都得到过她家的帮助。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弟兄无意之中议论起姑妈来,小林子的观点与我截然不同,他认为姑妈的确是人们所议论的那样;不然的话,怎么连一个女儿也不舍得下嫁到娘舅家来?!他这句话倒使我觉醒了。
有一次,和大姐他们在一起闲聊时,大表姐还特别提起我,说小五子如果嫁给我倒是挺合适的。
虽然我觉得这件事由于种种原因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要在内心感谢她;因为这便是她对我的抬爱之处了。
那一夜我想起了很多,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多出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些人物的肖像是出自表哥之手,我从未见过他所临摹的原画,所以便毫不怀疑的论定是他的“作品”了,在我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子;他画出了自己少年时代所拥有的才智、奢华与宠爱。
想起他,便又很自然的使我记起童年时的一个无知来。
那时候,我和表哥的关系非常融洽,甚至对他从来都是直呼其名,(那倒不是不尊重他,而是觉得叫他表哥太拘泥,还不如直呼其名来得亲切)他的乳名叫“抓子”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姑妈害怕会失去他,因而取一“抓”字,即抓住的意思。
有一回过年,我在他家呆久了,就想回去,好客的他怎么也不肯让我走,于是便强留我。
那时,我便毫无理智的骂了他一句;虽然绝非出于恶意。
但这使他很伤心;事后我追悔莫及。
后来这件事还被我妈知道了,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
以后的岁月中,每见到他便使我常常带着一颗愧疚的心。
即使与他发生了什么利业冲突,也心甘情愿的让着他。
我不知道文学大师曹雪芹笔下所描写的林黛玉到底长得什么样,但我却记住了四表姐小时候那张瘦小、平静、恬淡的脸颊。
我知道,这可能是表哥“作画”时无意之中的一个笔误,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那幅可能存在严重缺陷的画,在我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幅价值连城的世界名画,被我永久珍藏在心灵深处。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所珍藏的其实并不是林黛玉的肖像画,而是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至真至纯的亲情。
余小金写于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