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1
- 格式:ppt
- 大小:776.00 KB
- 文档页数:42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内容上的表达传递的信息没有穷尽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再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了某种实际效果交际双方在主观情感情态表达上是彼此互动的。
有时候相当一部分的话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递什么客观信息,而主要是达到人际互动的目的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看不到受话者。
每个阅读者都是话语的接收者语言在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时,是以接收者的存在为前提的。
虽然是独自一人,语言的社会功能仍然是存在的。
语言的思维功能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vs思想思维的形式、过程还是思维的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总说:语言和思维形影不离、不可分离形式: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概念的表达、推理和判断过程: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生理机制:思维作为大脑的活动,具有大脑神经生理的基础。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布洛卡区:说话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但能听懂别人说话书写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说话中枢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左半球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失读症:视觉上无障碍,不能理解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左半球后部能听到,但不能立即理解—感觉性失语症语言功能区存在于左半球大脑的两半球的分工是人类特有的3.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独词句词和某类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既掌握了某类概念,又用掌握的知识对现实做出了判断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已经注意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实词句掌握了虚词;逐步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自由运用临界期1.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具有先天生理基础,最重要的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也离不开外界的社会条件。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答案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汉语词类(一)什么是词类:根据词的语法性质分出的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意义和形态,语法功能是最基本依据。
(二)词类划分的依据:(1)功能(语法功能):A: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就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的为虚词。
B:词的组合能力,即实词可和哪些实词组合,虚词能和哪些实词和短语组合,组合后是舍命关系,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2)意义并非具体词义而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如名词动词等(3)形态A:构形形态如重叠,B:构词形态,如能否加词缀音位的组合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如bi.zi.zhi中的i。
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
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Q/、/a/、/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1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总和,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说话就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相同的规则生成不同的句子。
语言和言语的主要区别:(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而语言是有规则的,不自由的。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以及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而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
(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而语言是社会的。
(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而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正确区分语言和言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认清语言的客观存在,从而正确地理解语言,对待语言,精确地规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此外,区分二者,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对于研究作家运用语言的特色,研究作品的言语风格,提高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语言是认知现实的听觉符号系统,它是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它符号。
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是由不同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可分不同的层级。
再次,一般符号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最后,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不能生成新的意义;而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能力,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电子版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这就像每个人都用两条腿走路一样,极其平常。
正因为它太平常了,一般人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其实,平常的事情往往隐含着极不平常的奥妙。
谁能够看到并且揭示这个奥妙,谁就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
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
语言中也隐藏着很深奥的秘密。
人类有语言,会说话。
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它是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自古以来,历代都有人探索语言中的奥妙,取得了不少成果。
不过,由于语言这种现象牵涉的方面多,本身太复杂,至今还只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我们可以从人们最平常的说话谈起。
人们都会说话。
话是一句一句说的。
话的长短差别很大。
短可以只有一个词,长可以长到无止境。
例如,在一定的环境中,“看”就可以是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但这种现象不典型。
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句的话。
这种话的长度在理论上说是无限的。
例如:看。
看书。
看一本书。
看一本有趣的书。
看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李晓明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李晓明喜欢看图书馆昨天买来的一本有趣的书。
……不论多么长的句子,我们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长。
当然,实际说话的时候,句子是不会太长的。
因为太长了,说话的人(或听话的人)说(或听)到后来会忘记前面说过(或听过)的内容。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单从这点来看,一种语言的句子的数目就可以是无限的,何况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说话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