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公报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44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3一、综述2003 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多年平均)偏少,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全国平均降水量638mm,折合降水总量为60415.5 亿m3,比常年少0.7%;地表水资源量26250.7 亿m3,比常年少1.7%;地下水资源量8299.3 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1209,5 亿m3,水资源总量27460.2 亿m3,比常年少1.0%。
2003 年,全国458 座大型水库和2695 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增加184.2 亿m3。
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增加167 亿m3。
2003 年,全国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5320.4 亿m3。
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80.6%,地下水源占19.1%,其他水源占0.3%;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11.9%,工业用水占22.1%,农业用水占64.5%,生态用水(指城市环境和部分河湖、湿地人工补水)占1.5%。
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12m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48m3。
2003 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约680 亿t(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2/3,生活污水占1/3。
对全国13.467 万km 的河流进行了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2.6%,比2002 年减少2 个百分点。
对52 个湖泊和308 座水库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21 个和230 座。
对226 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约有l/3 的水库为富营养。
2003 年全国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造成北方大部和西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春旱,江南、华南发生严重夏伏旱,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黄河中游遭遇罕见秋汛。
面对干旱和洪涝交叉出现的严重情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通过科学防控、有效管理和加大抗灾救灾力度,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4年,我国大江大河除长江、淮河的局部河段和珠江流域西江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外,水势比较平稳,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较大洪水。
2004年全国旱情偏轻,农作物受旱面积比2003年减少约1.1亿亩,但华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力协作,加强洪水管理,拓宽抗旱领域,控制了灾情的扩展蔓延,减少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粮食丰收。
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农村水利、节约用水和水利改革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推进新时期的治水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
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 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
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
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
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
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
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
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
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
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
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4.8mm1,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5%,比2016年减少8.3%。
地表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折合年径流深293.1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9%,比2016年减少11.3%。
2017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8.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250.4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934.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6941.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309.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0%。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42.0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893.2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6亿m3。
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1819.7亿m3。
水资源总量201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8%,比2016年减少11.4%。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309.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14.9亿m3。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5.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0.4万m3/km2。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7年,对全国660座大型水库和3547 1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约18000个雨量站观测资料的评价结果。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79.8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82.6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7年,对56个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61.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5亿m3。
其中,青海湖蓄水量增加16.3亿m3;太湖和洪泽湖蓄水量分别减少5.3亿m3和4.5亿m3。
地下水动态2017年,北方15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44.0亿m3。
中国水资源公报——人均用水量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北京市立方米/人331325330290281243240天津市立方米/人268225270230191198203河北省立方米/人340344340310315314295山西省立方米/人192182180170176175170立方米/人708664710720740749701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立方米/人361346350320307302305吉林省立方米/人404395400420391414385黑龙江省立方米/人801839800800754662644上海市立方米/人838781750650658642637江苏省立方米/人723585610600634649585浙江省立方米/人454452460430445448440安徽省立方米/人325287310300305315279福建省立方米/人482528540510513528524江西省立方米/人529487510530504479405山东省立方米/人288288290270278278240河南省立方米/人279250240220242228194湖北省立方米/人462394440450466402408湖南省立方米/人490478490490483463479广东省立方米/人588621620500573569575立方米/人692621590650608617573广西壮族自治海南省立方米/人562622600560547549571重庆市立方米/人177176180180185194202四川省立方米/人248238240250241241241贵州省立方米/人229234240240229234242云南省立方米/人348354350340341343334西藏自治区立方米/人7076511010104010471127936陕西省立方米/人237218220220213212203甘肃省立方米/人480481480480471473467青海省立方米/人540534540540521511543宁夏回族自治立方米/人1786179217801550149614251104立方米/人2117251227402490259724912589新疆维吾尔自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231225220217211206189 215222217213195194178 288295297293280276272 168167176174167165182 719735747750730750738 309317333334332331330 366363378370381406438 680713749762777827849 678684660655640657560 707697727736730713704 440430422420426384379 325341396380435476485 527530528550551557550 475484476540534546539 234229243235234233234 207212242223242247238 403445454454475492503 483521517511508504501 560501497493486483456 595673671654647627637 566534558556552518512 216255261275293299301 241259263263255274284 242261267261270265289 333331324334338335322 1022120212551299131510691178 204212226218228224224 465476471469466458476 560566590566621518549 1259131512941170120811621150 2532253725292498250024752464。
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1998-01-01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年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1998年全国属丰水年,降雨量比常年偏丰,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增加,地下水储存和水库蓄水总量有所增加,黄河下游断流比1997年有所缓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环境状况局部有所改善。
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略有增长,全国供水基本上满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对水利建设作了总体部署。
但是,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水的问题比较突出。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依然严重,重要江河的水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超采情况仍很严重,工农业用水浪费没有得到遏制。
现将1998年水资源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1998年全国平均降水量71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7631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11.3%,属丰水年。
按九大流域片分析,松辽河片降水量616毫米,比常年多20.6%;海河片降水量551毫米,比常年多0.8%;黄河片降水量463毫米,比常年多1.5%;淮河片降水量1005毫米,比常年多18.8%;长江片降水量1216毫米,比常年多11.5%;珠江片降水量1560毫米,比常年多0.4%;东南诸河片降水量1875毫米,比常年多13.5%;西南诸河片降水量1212毫米,比常年多14.4%;内陆河片降水量193毫米,比常年多17.6%。
各省级行政区1998年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京、鄂、皖、藏、豫、苏、渝、赣、新、内蒙古偏多15%~35%;偏少的只有6个省,其中甘肃和海南分别偏少9.5%和12%。
中国⽔利年鉴2002_附录-2001年中国⽔资源公报2001年中国⽔资源公报中华⼈民共和国⽔利部2001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量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继上年⼤旱之后全国再次遭受严重⼲旱,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给⼯农业⽣产和城乡⼈民⽣活造成很⼤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分关注旱情,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抗旱救灾⼯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部群众奋⼒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胜利。
2001年,中央⽔利投资401亿元,创历史最⾼⽔平。
全国⽔利⼯作成绩显著,为完成“⼗五”⽔利计划开了好头。
在中央⽔利⼯作⽅针指导下,新的治⽔思路和实践取得重⼤进展:以“可持续发展⽔利”为指导的⼀系列重要规划报告编制完成;黄河、⿊河、塔⾥⽊河调⽔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泛好评;扎龙湿地应急补⽔⼯程和“引江济太”调⽔试验⼯程成功实施;⽤⽔定额管理和按⽔资源承载能⼒调整经济结构在⼀些地⽅开始实⾏,建设节⽔型社会试点进⼊实际性操作;⽔资源统⼀管理进⼀步加强;南⽔北调⼯程规划的12个附件及45个专题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
我国⽔利事业在新世纪有了良好开端,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的⽀持。
现将2001年的⽔资源量、蓄⽔动态、供⽤⽔量及江河湖库⽔质等情况公告如下:⼀、⽔资源量2001年全国平均年降⽔量612毫⽶,折合降⽔总量58122亿⽴⽅⽶,⽐常年(多年平均)少4.1%。
北⽅五个流域⽚(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量⽐常年少14.5%,南⽅四个流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量⽐常年多1.0%。
在各省级⾏政区中,降⽔量⽐常年偏少的有22个省(⾃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内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庆、⿊龙江、⼭西、河北;⽽⽐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别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国地表⽔资源量25933亿⽴⽅⽶,折合年径流深273毫⽶,⽐常年少0.8%。
2023年我国水资源调查报告优秀3篇我国水资源调查报告篇一今年十月份,我们班级根据学校大队部开展的“环保节能”活动,辅导员在班级中组建了个环保考察小队,并交给我们研究的小课题,调查水资源。
接到这个任务,我们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投入到了研究中。
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源泉。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珍惜。
实际上,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张。
所以珍惜水资源迫在眉睫。
节约水要从爱惜水开始。
我们考察小队在讨论活动计划时,都谈论到一个话题:当前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浪费现象有:有的人不关水龙头,让白花花的流水白白的浪费掉;有的人水龙头开的过大,水花四溅;还有的人开着水龙头洗东西;有的人把用过的水直接倒掉,水污染的现象有:把生括垃城圾倒入河流中;大量使用洗涤剂、洗洁精等;把废弃物和油污倒入河流中;向河流中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水致使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产生了疑问: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哪些危害和影响?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翁,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1、第一阶段: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搜集些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每个环保兴趣小组)2、第二阶段: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相关照片,了解当地水资源情况。
(学生姓名等)3、第三阶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周围人们的用水情况和环保意识。
(针对四到六年级)4、第四阶段:根据调查和搜集的资料,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倡议。
(各环保兴趣小组)(一)前期调查由我们考察小队成员动员,全校同学展开了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调查。
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时间,各自留意自己家里人和周围的人的用水现象,做好详细的记录,家里有相机的同学还进行了拍摄。
回到学校后,我们环保小队的成员把搜集的情况进行汇总,并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最后,总结出了人们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表现:1、浪费水现象(1)水流开的过大:(2)用完水后不关水龙头或水龙头没关紧;(3)开着水龙头冼东西;(4)长时问用水;(5)大多人用洗衣机洗衣服;(6)不能重复使用水;(7)小孩子贪玩玩水。
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6)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
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
量。
(7)耗水率:指用水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
5.《公报》由水利部组织编制,参加编制单位包括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利水
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及水利部信
息中心(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
-16-。
中国水资源公报概述汇报内容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8月16日l l l l1. 基本情况2. 水资源数量及质量评价3. 开发利用调查评价4. 存在问题1. 基本情况q开展状况数量评价分区水资源调查评价质量评价开发利用评价1994年以前: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评价地下水评价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评价开发利用评价1994年—1996年: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7年—:全国按年度向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公告全国各地的来水、用水、水质的动态状况,反映国内重要水事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水量平衡用耗排水平衡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开发利用与水量、水质协调对于大范围评价区,根据河流径流情势,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自然地理条件,按其相似性进行分区。
水资源分区除考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外,还需兼顾水系和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满足农业规划、流域规划、水资源估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等的要求。
行政分区:省级、地级、县级水资源分区:一级、二级、三级计算单元:水资源公报为二级区套地市。
1分区一级区 10 二级区 80 三级区 214资料来源人口产值产量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面积林牧渔用水面积来水蓄水用水水质各省级行政区统计程序统计主管部门全国收集利用有关部门已有资料为主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辅以必要的典型调查、观测试验和专题研究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地市区县2.1 降水量单站降水量分区降水量汇总单站降水量 (mm) 面积加权2. 水资源数量及质量评价降水资料来源区域内所有水文站、雨量站和部分气象台(站)区域外临近地区水文站、雨量站和气象台(站)的资料,以便正确绘制边界地区的等值线图。
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计算单元降水量 (mm)行政分区降水量 (mm) 流域分区降水量 (mm)分区降水总量(亿m3)=分区降水深(mm)×分区面积(km2)22.2 地表水资源量基本概念指评价区内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当地天然河川径流量分区地表水资源量汇总单站径流量2.3 地下水资源量山前侧向补给量以及河川基流量形成的地表水体补给量行政分区径流量控制区还原后径流量+未控区估算径流量计算单元径流量累加平原区水资源量流域分区径流量山丘区水资源量分区径流量(mm)=分区径流深(亿m3)×分区面积(km2)2.4 水资源总量陆地蒸发En 植物截流损失地表水体蒸发坡面流大气降水P水资源总量(亿m )指评价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产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
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年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1998年全国属丰水年,降雨量比常年偏丰,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增加,地下水储存和水库蓄水总量有所增加,黄河下游断流比1997年有所缓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环境状况局部有所改善。
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略有增长,全国供水基本上满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对水利建设作了总体部署。
但是,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水的问题比较突出。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依然严重,重要江河的水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超采情况仍很严重,工农业用水浪费没有得到遏制。
现将1998年水资源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1998年全国平均降水量71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7631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11.3%,属丰水年。
按九大流域片分析,松辽河片降水量616毫米,比常年多20.6%;海河片降水量551毫米,比常年多0.8%;黄河片降水量463毫米,比常年多1.5%;淮河片降水量1005毫米,比常年多18.8%;长江片降水量1216毫米,比常年多11.5%;珠江片降水量1560毫米,比常年多0.4%;东南诸河片降水量1875毫米,比常年多13.5%;西南诸河片降水量1212毫米,比常年多14.4%;内陆河片降水量193毫米,比常年多17.6%。
各省级行政区1998年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京、鄂、皖、藏、豫、苏、渝、赣、新、内蒙古偏多15%~35%;偏少的只有6个省,其中甘肃和海南分别偏少9.5%和12%。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瞧,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瞧,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与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与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与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瞧,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瞧,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与江苏分别偏多127、2%与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与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1年我国气候旱涝交织、多灾连发。
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有26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线洪水,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同时发生严重秋汛,先后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调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组织、全力抗灾救灾,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广大军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旱区2055万群众临时饮水困难,抗旱减免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指标比1990年以来均值偏少4~8成。
2011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迈开步伐,确定“三条红线”,分流域、分省区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基本完成了25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对水资源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修订了火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节水标准,宁夏作为第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通过验收。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果,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重点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水量调度以及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概述2019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总体稳定。
全国用水总量比2018年略有增加,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51.3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4%,比2018年减少4.6%。
全国水资源总量29041.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4.8%。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99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191.5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47.7亿m3。
全国677座大型水库和3628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比年初减少91.7亿m3。
76个湖泊年末蓄水总量比年初减少28.9亿m3。
全国供水总量和用水总量均为6021.2亿m3,较2018年增加5.7亿m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82.5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934.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104.5亿m3;生活用水871.7亿m3,工业用水1217.6亿m3,农业用水3682.3亿m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249.6亿m3。
全国耗水总量3201.0亿m3。
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31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0.8m3。
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68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9,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8.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25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9L/d。
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8年下降5.7%和8.7%。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1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1651.3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4%,比2018年减少4.6%。
从水资源分区看,10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有6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其中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分别偏多19.7%和13.8%;4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偏少,其中淮河区、海河区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7.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