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58 MB
- 文档页数:31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目录1.自然资源定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资源,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必备的两个条件:①存在自然界中②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3.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例: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利用方式: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②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是非可再生资源。
例:矿产资源,如煤、石油、铁矿等。
利用方式:珍惜和节约使用4.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5.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途径: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
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1.我国的土地资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底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读土地资源类型图,填空。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名称:A.以水田为主的耕地,B.以旱地为主的耕地,C.林地,D. 草地。
(2)A、B 两类土地利用类型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填干湿区),两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界线是秦岭—淮河,该界线与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及1 月份0°C 等温线大体一致。
(3)图中 C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的山区,而西北和北部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很少分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2)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3)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4)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4.“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5.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
6.区域差异明显:(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3)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部。
7.土地类型存在的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1)耕地: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另一方面适当开垦荒地(2)林地: 水土流失严重乱砍滥伐森林植树、退耕还林(3)草地: 草场退化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划区轮牧、退耕还草8.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1)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特征: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修建水库(2)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特征:南丰北缺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9.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10.多样的生物资源: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
北方以长芦盐场(渤海西岸天津和河北境内)最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鹰歌海盐场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自然资源概况一、分类二、基本国情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种类相当齐全;但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要点提示】一、①土地生物水气候可再生保护培育②矿产非可再生节约二、总量丰富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特点1.分类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土地分为、、和等不同类型。
2.构成我国土地,其中、和比重较大,比重较小。
➢我国难利用土地:我国难利用土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部地区。
①西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但多处于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石山广布;②西南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但地形,地貌广布,难以利用的石质荒漠较多;③西藏气候寒冷,、广布。
3.分布4.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但人均,特别是人均面积很少;同时,我国耕地总体;另外,我国耕地严重不足,且开发难度较大。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严峻的形势:2.措施①国家制定并颁布了《法》、《法》、《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②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科学规划用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行制度。
【要点提示】一、1.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2.利用类型齐全草地林地难利用土地耕地拓展材料西干旱崎岖岩溶冰川冻土3.①旱地②水田③林地④草地⑤西北4.丰富占有量小耕地质量较差后备资源二、1.城市用地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2.土地管理草原森林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一、水资源的分布1.来源及分布特点陆地上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呈现出的特点。
2.时间分配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在汛期,灾害频繁;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干旱缺水严重。
此外,我国降水变化也比较大。
3.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从向递减的特点。
南方地区特别是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北方地区特别是平原水资源较少,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4.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得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 自然资源的含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物质和能量。
2.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类型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特点可循环、更新、再生利用不能循环利用,用一点就少一点举例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森林、水能、阳光等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保护措施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利用;加强回收和循环使用,如废纸回收再利用改进技术,提高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代替煤炭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数量大,种类齐全,是资源大国。
人均不足: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考点二: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但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2.土地资源的分布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1)耕地资源:土壤污染、乱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18亿亩)、适当开垦荒地) (2)林地资源:滥伐森林(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3)草地资源: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确定合理载畜量或划区轮牧) 4.土地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考点三:水资源1、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工农业生产严重缺水)2、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3、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1)时间不均——兴修水库 (2)空间不均——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大入秦、引黄济青) 4、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南水北调工程土地利 用类型 所在干湿区 主要地形类型 水田 湿润区 平原、丘陵 旱地 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林地 湿润区山地草地 半干旱区(为主)、干旱区高原(为主)、山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本节主要知识: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本节主要知识: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2.地区分布不均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1.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2.我国土地资源不足:我国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二、地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湿润、半湿润地区):旱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草地(干旱、半干旱区):(西部地区)林地(湿润区):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区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水资源(本节主要知识1.时空分布不均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1.水资源: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夏秋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冬春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资源相对不足。
年季变化大: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1)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2)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强调※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并不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兴修水库2.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必背知识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 自然资源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统称为自然资源。
2. 分类:可再生资源: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在人类历史尺度上几乎不可再生,如矿产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与利用1. 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
2. 利用原则: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三、土地资源1. 类型: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
难以利用土地:戈壁、沙漠、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
2. 特点: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耕地比重小,人均占有量少。
地区分布不均,比例结构不合理,破坏严重。
3. 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东南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制定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设立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颁布并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
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如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等。
四、水资源1. 主要类型:我国的主要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2. 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3. 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兴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
五、重要节日与纪念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旨在宣传土地国情国策,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