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工授精-9-繁殖控制-复习提要
- 格式:pdf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67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猪的人工授精即利用器具或徒手将公猪精液采取,经一系列的处理再授精到发情母猪的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的目的,这一过程称为人工授精.第一节一、人工授精的优点人工授精是一种有价值的猪育种技术。
付出检查发情和对母猪输精的少量额外劳力,即可从AI中获得巨大利益。
其优点主要为:1 充分利用种公猪的优良基因;2 引入猪的新品系时可防止各种疾病的传播;3 可以使用计划的杂交方案来从杂种优势中获得最大利益,而不必维持两个或更多品种的大量公猪;4 整个猪群可在母猪群成批配种、分娩、断奶和再配种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而不需要饲养大量公猪;5 可以以相对低的费用购买高于平均性能并经检查质量和保存寿命的验证公猪精液。
成批配种具有另外的优点。
通过分娩时窝间交叉寄养有利于仔猪均匀。
仔猪能够成群饲养,因而有利于成批测验和上市。
成批生产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疾病,因为整个的分娩、补饲间和肥育间可以被腾空,在饲养第一批猪之间可彻底消毒。
第二节公猪的调教与采精一、公猪调教的方法公猪性成熟后即可开始调教,由于各个品种不同,性成熟的年龄差异较大。
外来品种7-8月龄性成熟,8-9月龄开始调教训练。
国内品种4-6月龄性成熟,7-8月龄开始训练采精。
调教方法有以下几种:1 观摩法:将小公猪赶至待采精栏,让其旁观成年公猪交配或采精,激发小公猪性冲动,经旁观2-3次大公猪和母猪交配后,再让其试爬假台畜进行试采。
2 发情母猪引诱法:选择发情旺盛、发情明显的经产母猪,让新公猪爬跨,等新公猪阴茎伸出后用手握住螺旋阴茎头,有节奏地刺激阴茎螺旋体部可试采下精液。
3 外激素或类外激素喷洒假母台畜用发情母猪的尿液,大公猪的精液,包皮冲洗液喷涂在假母台畜背部和后躯,引诱新公猪接近假台畜,让其爬跨假台畜。
二、公猪的保健1 合理的采精频度:青年公猪身体仍在继续发育,每周以采精一次为宜,一岁以上公猪每周采精2次,壮年公猪可二周五次采精。
采精的频度主要依据每次射出精子总数和柯利用的精子为标准(即精液质量),以保证精液的可贮存性和最高的采精力。
动物繁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高等专科养殖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畜禽生殖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繁殖技术及其繁殖管理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繁殖是动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现代繁殖技术是提高畜禽繁殖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改进畜禽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的必要措施,是增加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此外,繁殖控制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也为现代集约化畜牧业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组织、计划管理方面的问题。
作为研究畜禽繁殖的学科,动物繁殖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生殖激素、公母畜的生殖生理、人工授精技术、受精、妊娠与分娩、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繁殖力等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包括掌握畜禽生殖生理的普遍规律及其种属特征,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畜禽的繁殖实践;了解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及其繁殖管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都不能偏废。
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动物繁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观看录像教材(电视课),以进一步了解、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操作和要求。
在实验和教学实习中多观察、多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主要的繁殖技术操作。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五、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5学分,其中录像教材(电视课)17学时,课程学习指导录像课2学时,实验课15学时,另安排一周教学实习,具体学时分配如下:章次教学内容总学时分配录像教材(电视课)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0.5学时第一章家畜的生殖器官3学时0学时第二章生殖激素4学时1学时第三章母畜生殖生理6学时 2.5学时第四章公畜生殖生理6学时 2.5学时第五章人工授精技术6学时2学时第六章受精、妊娠与分娩8学时4学时第七章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8学时 3.5学时第八章繁殖力3学时1学时实验与实习45学时课程学习指导2学时合计90学时18学时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动物繁殖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同其它学科的关系,动物繁殖科学进展概况。
睾丸下降:在出生前后,睾丸和附睾一起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
隐睾:成年动物如有一侧或双侧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内,称之隐睾。
激素:由动物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生殖激素:对动物生殖机能起直接调节或控制作用的激素。
通常由内分泌腺体产生,又称生殖内分泌激素。
初情期:雄性个体初次释放出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年龄;雌性动物从出生到第一次出现发情表现并排卵的时期。
性成熟:青年动物经过初情期后,身体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生殖机能达到完善,具备正常生育能力的年龄。
体成熟:指雄性动物基本上达到成年体重的时期,即指动物各种器官发育完善,机能正常的年龄。
繁殖能力停止期:动物从出生到繁殖能力消失的时期。
适配年龄:适宜配种的年龄(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为成年体重的70%左右)。
性行为序列:雄性动物在交配或采精过程中所表现的完整性行为包括:性激动、求偶、勃起、爬跨、交配、射精、射精结束等连续的行为过程。
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发生,又称为性行为链。
交配频率:单位时间内公畜与母畜交配次数。
精子发生周期:在精子发生中,循环往复的出现精子发生序列,即从A型精原细胞分裂开始,直至精子细胞变成精子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
精细管上皮周期:在精细管同一部位出现两次相同细胞组合所经历的时间叫精细管上皮周期,即由A0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的时间。
精细管上皮波:在精细管的纵长方向细胞组合排列状态所显示的变化规律。
即在同一时间,精细管不同部位出现的相同细胞组合的现象称为精细管上皮波,也称精子发生波。
血睾屏障:相邻支持细胞紧密连接,造成睾丸和血液之间不可直接连通的现象。
发情:雌性动物达到一定年龄时,由卵巢上的卵泡发育引起、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调控的生殖生理现象。
周期性发情:雌性动物达到性成熟后,在繁殖季节里,周期性出现发情的现象。
发情周期:当母畜达到性成熟后,卵巢出现周期性的排卵现象,随着每次排卵,生殖器官也呈现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并按一定顺序周而复始进行,直到性机能衰退前,这种周期性的性活动就是发情周期。
动物繁殖学复习资料第一、二章一、名词解释外激素:由外分泌腺所分泌,主要借助空气传播而作用于靶器官,影响动物的性行为和性机能的激素。
生殖激素:在激素中,与动物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胚胎发育、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有直接相关的激素,统称为~次发性生殖激素:通过影响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及代谢机能而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一些激素。
公羊效应:在畜牧生产中,利用异性刺激效应可以促进青年母羊性成熟,促进季节性发情,母羊提前结束休情期,并延长发情季节,促进母羊发情集中,排卵提早,并可提高母羊的排卵率和产羔率,称之为~长反馈: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中,外周血液中的生殖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素合成和分泌的反馈。
短反馈:垂体激素对下丘脑激素释放的调节。
超短反馈: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调节自身的释放。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动物的生殖调控过程中,下丘脑、垂体、性腺依次控制与调节性腺垂体分泌激素的反馈作用,维持生殖的进行和平衡。
放射免疫测定法(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标记物建立的免疫测定方法称为~二、判断题1、在目前肉牛养殖业中,繁殖成本是决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2、一般来讲,雄激素和雌激素分别是由雄性睾丸和雌性卵巢产生。
(√)3、生殖激素的作用途径多样,例如PG可肌肉注射,也可采用子宫内注射。
(×)4、猪的子宫颈阴道穹窿结构,在人工输精时应注意其特点。
(×)5、牛和猪的子宫阜在妊娠时形成母体胚胎。
(×)6、为防止导入膀胱,在人工输精时输精管应偏上、平、偏下至阴道端部。
(√)7、延长光照时间,可以降低外周血液的松果腺激素含量,促进动物性成熟。
(√)8、OXT是激发母畜分娩的主要激素之一。
(×)9、雌激素降低子宫对OXT的敏感性。
(×)10、垂体释放神经激素,比如OXT。
(√)11、少量PGF2a提高子宫平滑肌对OXT的敏感性。
第一章生殖器官性腺主导生殖活动和其他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功能的发挥。
公畜生殖器官的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阴茎)精子在附睾尾内一般可贮存两个月左右并能维持受精力,贮存过久则品质变差。
在家畜人工授精实践中,从60d以上未排精的个体采出的前1~2次精液,其品质若不符合输精要求,通常应废弃不用。
精子尾部的任何部位带有原生质滴,表明其形态上未最后成熟,它们在自然情况下不具受精能力。
副性腺发达的动物,精液量就大。
在采精前,要先将包皮清洗、消毒、擦干。
猪的还需将包皮腔内的积尿和包皮憩室的分泌物挤出,以免它们在采精时混入精液内造成污染。
H-Y抗原的概念及其在性腺分化中的作用:H-Y抗原(histocompatibility-Y antigen)即雄性特异性弱组织相容性抗原。
只存在于雄性脊椎动物的细胞膜表面(包括Y-精子)。
在性腺分化的过程中,H-Y抗原决定睾丸的形成,即该抗原基因的表达是诱导雄性性分化的关键,故H-Y抗原是性腺分化的定向物(定向抗原)。
母畜生殖器官的组成:卵巢(性腺)、输卵管(输卵管伞、壶腹部、峡部)、子宫(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阴道、外生殖器官(尿生殖前庭、阴唇及阴蒂)。
卵巢的形态:成年牛羊的卵巢呈扁卵圆形;成年猪的卵巢呈“桑葚”状;成年马属动物的卵巢呈肾形(一侧的中部有一条横的凹陷,称为排卵窝,发育成熟的卵泡由此处破裂而排出卵子)。
输卵管壶腹部(约占输卵管全长1/3)是精子最后获能、完成受精的地方。
壶腹部与峡部连接的地方称壶峡连接部(发情期间为一生理性括约肌,卵巢上一发生排卵此处即关闭,在绵羊约关闭2.5天)。
牛羊的子宫呈绵羊角状,有圆实感;有角间沟(两角基部并行部分背侧的一条纵沟——在对母牛进行直肠检查时,据此可区分两子宫角)。
青年母牛及羊的角间沟位于骨盆腔内。
子宫内膜面:牛羊为4排子宫阜(怀孕时发育为母体胎盘),马属为纵行黏膜皱襞,猪的为环形皱襞。
繁育复习题(八)人工受精技术1.猪常用的采精方法是()A.假阴道法B.拳握采精法C.按摩采精法D.电刺激采精法E. 截取采精法2.猪一次可采取的精液量是()A.0.5~2.0mlB.5~10mlC. 20~80mlD. 40~100mlE. 200~300ml3.浓稠精液的颜色一般为()A.白色B. 灰色C.乳白色D.灰白色E.浅黄色4.采用血细胞计数法检查精子密度时,需用()来杀死精子。
A.7%葡萄糖溶液B.5%葡萄糖溶液C.10%葡萄糖溶液D. 3%氯化钠溶液E. 0.9%氯化钠溶液5.下列射精量较大的动物是()A. 马驴猪B.马牛羊C. 猪羊兔D. 牛羊鸡E.猪牛羊6.下列动物的精液属于弱碱性的是()A.马驴猪B.兔牛羊C. 猪羊兔D. 牛羊鸡E. 猪牛羊7.评定精子活力,用十级评定法的动物是()A. 牛B.羊C. 鸡D.兔E. 猪8.马的等渗葡萄糖溶液为()A. 5%B. 7%C. 8%D.10%E. 12%29.若长期保存精液,其温度必须低于()A. -196℃B. -79℃C. -130℃D. -25℃E.-55℃10.精子有害温区为()A. 0~- -50℃B.-15~ -25℃C. -90~ -120℃D.-130~ -250 ℃E.-196~ -300℃11.各种家畜的精子畸形率不应超过()A. 12%B. 14% 18% D.20% E.22%12.母牛最适输精时间为()A.发情开始时B. 发情6小时C. 发情8小时D. 发情结束后12小时E. 发情24~28小时13.牛冷冻精液的输精量为()A. 0.3~0.5 ml B. 0.2~1.0 ml C. 0.3~1.5 ml D. 15~30 ml E. 20~50 ml 14.牛精液在稀释时的等渗溶液为()A.7%葡萄糖溶液B.5%葡萄糖溶液C.10%葡萄糖溶液D. 3%氯化钠溶液E. 0.9%氯化钠溶液15.新鲜精液呈弱酸性的是()A.驴B.马C.猪鸡 E. 兔16.稀释时,作为精子抗冷休克的物质是()A.卵黄B.甘油C.果糖 D. 牛奶 E. 葡萄糖17.家畜的配种方法有( )。
四大家鱼繁殖技术家鱼是指人们在家庭或者养殖场中饲养的一类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家鱼产量,人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的家鱼繁殖技术。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家鱼繁殖技术。
一、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将雄性鱼的精液收集起来,并利用工具将其注入到雌性鱼的体内,以达到受精的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依赖自然交配的情况下,实现家鱼的繁殖。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 雄性鱼的精液采集:将雄性鱼用温水清洗干净,并用软布擦干,然后将其置于特制的精液收集器中,轻轻按压鱼的腹部,使精液排出。
2. 雌性鱼的受精:将采集到的雄性鱼精液使用注射器等工具注入到雌性鱼的体内,受精过程一般在水中进行。
3. 孵化:将受精的卵放入孵化箱中,通过调控水温和水质,以及提供适宜的饵料,促使卵的孵化。
二、催产技术催产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刺激雌性鱼产卵。
这种技术常用于提高家鱼的繁殖效率。
常见的催产技术包括:1. 温度刺激法:将鱼缸中的水温逐渐提高至特定的温度,一般在27-30摄氏度之间,这种温度可以刺激雌性鱼体内的激素分泌,促使其产卵。
2. 光照刺激法: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调节雌性鱼的生理周期,刺激其产卵。
一般采用每天提供12-14小时的光照,并保持适当的亮度。
3. 药物催产法:通过给雌性鱼注射或者投喂一些特定的药物,刺激其体内激素的分泌,促进产卵。
三、鱼苗培育技术鱼苗培育技术是指将家鱼的受精卵孵化出鱼苗,并进行后续的培育工作,以便得到健康的家鱼。
常见的鱼苗培育技术包括:1. 卵孵化: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箱中,通过调控水温、水质和光照,促使卵的孵化。
2. 鱼苗的喂养:鱼苗孵化出来后,需要提供适宜的饵料进行喂养,常见的饵料包括浮游生物、人工合成饲料等。
3. 鱼苗的保护:在鱼苗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理鱼缸。
四、养殖环境的控制技术养殖环境的控制技术是指通过调控水温、水质、饵料等养殖条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家鱼的繁殖效率。
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牧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四大内容:繁殖理论、、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及其防治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睾丸附睾阴囊输精管副性腺尿生殖道阴茎包皮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睾丸:精子生成、分泌激素(间质细胞—雄激素、支持细胞—抑制素、支持细胞-激活素)附睾:精子的成熟、附睾管的吸收作用、附睾管的运输作用、精子的贮存阴囊:调节睾丸的温度、阴囊腔的温度低于腹腔内的温度、阴囊通常为34℃~36℃.副性腺:冲洗尿生殖道,稀释、营养、活化精子,运送精液,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雌性动物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
卵巢:卵泡发育和排卵(随卵泡发育,经过初级、次级、生长、成熟卵泡阶段,卵原细胞经初级、次级变为成熟卵子)、激素分泌(雄、雌激素,孕激素,抑制素,活化素等)输卵管:运送卵子和精子,精子的获能、卵子受精、受精卵卵裂,分泌机能(黏多糖、粘蛋白)子宫:贮存、筛选和运送精液,有助于精子获能,孕体的附植、妊娠和分娩,调节卵巢黄体功能,导致发情阴道:交配器官,产道,保护上生殖道免受微生物的入侵,是子宫颈、子宫粘膜和输卵管分泌物排出的通道。
子宫类型:双间子宫(羊牛狗猫)、双角子宫(马猪)、双子宫(兔)激素: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生殖激素:与动物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胚胎发育、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激素。
通常:生殖激素由内分泌腺体(无管腺)产生的,故又称为生殖内分泌激素。
次要生殖激素:与生殖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可影响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及代谢机能而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激素。
如生长激素等.1、按化学性质分类含氮激素:FSH、LH、hCG类固醇激素:E、P、T脂肪酸类激素:PG2、按来源分类松果体素:MLT(褪黑激素)脑部激素下丘脑释放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OXT(催产素)垂体激素:FSH(促卵泡素)、LH(促黄体素)、PRL(促乳素)性腺激素:E(雌激素)、A(雄激素)、P(孕激素)孕体/胎盘激素: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织激素:PG(前列腺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简称GnRH分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促卵泡素释放激素(FSH-RH)结构:10肽,第6、10位氨基酸变化后,生物活性增强,而其他位置的氨基酸发生变化后,生物活性降低.生理作用:促进垂体LH和FSH的合成和释放雄性:促进精子发生和增强性欲的作用雌性:诱导发情、排卵,提高配种受胎率治疗雄性性欲减弱、精液品质下降,雌性卵泡囊肿和排卵异常等;提高受胎率,增加产仔数. 长时间或大剂量应用GnRH或类似物有“抗生育作用”2、催产素(OXT)生理作用:排乳:刺激乳腺导管肌上皮细胞收缩分娩: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发情:刺激子宫分泌前列腺素,引起黄体溶解而诱导发情溶黄:卵巢黄体分泌加压素功能,即抗利尿激素,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应用:(1)促进分娩,注意时间(2)治疗胎衣不下、子宫出血和促进子宫内容物的排出松果体激素MLT又名褪黑素或降黑素日节律性:禽类产蛋月节律性:发情周期年节律性:季节性繁殖作用:抗性腺、动物生产、免疫调节、抗自由基、镇静镇痛促卵泡素(FSH)化学特性:糖蛋白质激素,α、β亚基组成。
《家畜繁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家畜繁殖学课程类型:选修课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化.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本课程是畜牧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家畜的生殖生理普遍规律去指导家畜的繁殖实践;使学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及其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为提高畜群繁殖力和改进畜群品质而工作的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不断更新和修改教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笔记,课下要及时复习。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生殖激素部分和公母畜的生殖生理部分。
讲述繁殖技术时,应着眼于繁殖技术的基础理论。
(一)生殖激素要求学生明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生殖机能调节的概念.明确自上而下的调节控制和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掌握主要生殖激素的互相关系.重点掌握两种神经激素(GnRH和催产素)、四种促性腺激素(FSH、LH、PMSG和HCG)、三种性腺类固醇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F和E型前列腺素(PGF2和PGE)的产生部位、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生物学作用、互相关系、应用范围以及相应合成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和功用。
(二)雄性动物的生殖生理要求学生了解公畜性成熟的生理特性和影响因素、了解公畜性行为链,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提高公畜的利用效果。
了解精子发生过程和特点,精子产生的速度,正确掌握采精频率.了解附睾的功能,认识精子的显微和显微结构。
重点掌握精液中特有化学成分及其功用,精液的理化特性和精子的生理特性,为人工授精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三)雌性动物的发情要求了解母畜的初情期、性成熟的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卵子发生的特点及其同卵泡发育的关系,掌握生长全过程中各级卵泡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羊的人工授精技术及操作要点人工授精是一种常用的畜牧业技术,对于繁殖性能差的牲畜尤为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对大部分牲畜实现人工授精,其中包括羊。
本文将介绍羊的人工授精技术及操作要点,以便养殖者更好地掌握该技术并提高养殖效益。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指在人工控制与干预下,将精子采集、保存、处理、输送至母畜生殖道内的某一部位,从而使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达到人为控制繁殖的目的。
采精采精是人工授精技术的第一步,获取优良种羊的种子是确保人工授精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般情况下,种羊在发情后1-2天就可以进行采精。
采用适量摄食和空肚的方法,先将羊拴住或卡住,用绳索绑紧前肢,使羊站立,然后用电动或手动采精器进行采精。
需要注意的是,采精要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下进行,避免污染。
处理精子处理精子是人工授精技术的重要步骤,主要包括保加利亚液、离心、配比等。
使用保加利亚液,可以使精子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增强精子活力;离心则可以将低活力和畸形的精子分离出去,提高精子受精能力;根据需要进行精子配比,可以获得更好的繁殖效果。
输精输精是人工授精技术的最后一步,确保输精的方式、位置和前提条件,可以提高受精率。
一般情况下,输精可以采用直肠插管或阴道埋管的方法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输精管在插入过程中要轻柔,尽量保持顺畅,注意避开肠子等障碍物。
操作要点除了以上的人工授精技术,还需要养繁人员掌握一定的操作要点,以确保人工授精顺利进行。
技术装备准备事先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包括采精器、剃刀、吸气管、注射器、消毒液、手套等,以便于现场做好进一步操作的准备工作。
一次性吸气管、采精器、注射器等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动物选择动物选择是确保人工授精成功的前提,要选择健康、发情、年龄适中、具有种用价值的羊。
卫生授精前,必须认真清洁羊体、采精区域和手部,消毒车间、设备,以避免携带疾病的传播和污染影响羊只的繁殖效益。
操作准确在进行人工授精的时候,需要认真、细致地操作,避免肠子等障碍物使人工授精失败,正确认识和严格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依据动物不同的状态巧妙处理每个细节,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是确保人工授精成功的重要保障。
繁殖复习家畜繁殖学复习重点——归去来⼀:名词解释1.初情期(puberty):指雄性个体第⼀次释放有受精能⼒的精⼦,并表现出完整性⾏为序列的时期。
2.隐睾(cryptorchidism):动物出⽣或成年后,⼀侧或双侧睾丸未能进⼊阴囊,仍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3.适配年龄:⼜称配种适龄,指适宜配种的年龄。
4.发情周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交替过程。
5.卵泡发⽣波:指雌性动物在⼀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时,发⽣闭锁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6.精⼦获能:哺乳动物射出的精⼦在雌性⽣殖道或⼈⼯配制的介质中完成最后成熟,并完全具备与卵⼦受精能⼒的过程。
精⼦进⼊雌性⽣殖道后就开始获能,但主要在⼦宫和输卵管中完成。
7.顶体反应:获能精⼦与卵⼦相遇后,在Ca2+的作⽤下,精⼦⾚道板前部的质膜与顶体外膜融合形成泡状结构,并释放顶体内容物的过程。
8.卵丘:卵母细胞被卵泡腔挤向⼀边,被包裹在⼀团卵泡细胞中,所形成突出于卵泡腔的半岛结构。
9.同期发情:采⽤外源⽣殖激素等⽅法使⼀群母畜在同⼀时期发情并排卵的技术10.静⽴反射:在发情鉴定中,如果⽤⼿压母畜背部试情,如母畜静⽴不动,即为静⽴反射,表⽰该母畜已发情。
11.试情法:应⽤公畜对母畜进⾏试情,根据母畜在性欲上对公畜的反应情况来判断其发情程度的⼀种发情鉴定⽅法。
12.透明带反应:透明带在⽪质酶作⽤下,糖蛋⽩分⼦结构发⽣变化,导致精⼦⽆法识别和穿过透明带的现象。
13.⽪质反应:卵⼦激活后胞质内⽪质颗粒向卵质膜下移动,并且⽪质颗粒膜与卵质膜融合,释放内容物的过程。
14.卵黄膜反应或卵黄封闭作⽤:精⼦进⼊卵黄膜时,精⼦质膜与卵黄膜融合,卵黄膜⽴即发⽣变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卵黄周隙。
这个反应也阻⽌后⾯的精⼦再进⼊。
⽪质反应、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反应,共同构成多精⼦⼊卵阻拒作⽤15.配⼦配合:雌雄原核由彼此接触到两套染⾊单体相互配对的过程。
繁殖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隐睾:某些个体出生后,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降入阴囊,仍滞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2.生殖激素:与动物的性器官、性发育、性活动等直接相关的激素叫生殖激素。
3.睾丸下降:胎儿期的睾丸位于腹腔内,大多数雄性动物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睾丸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的过程叫做睾丸下降。
4.公畜的初情期:是指公畜第一次能表现出完整的性行为序列,并释放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年龄。
5.交配频率: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公畜与发情母畜交配的次数(或采精的次数),也称交配能力。
精子发生周期。
6.精子发生周期:由A型精原细胞分裂开始,直至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叫精子发生周期。
7.血睾屏障:指睾丸中精细管外周的肌细胞层和精细管内的足细胞间形成的紧密联结,可以阻止血液和淋巴管进入精细管,避免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受循环系统化学变化的影响。
8.母畜的初情期:雌性动物首次出现发情并排卵的时期称为初情期。
9.适配年龄:母畜在性成熟后,体重达到成年体重70%左右,适宜配种的年龄。
10.卵子的发生:指雌性生殖细胞从分化、增殖到成熟的全过程。
11.诱发排卵:动物经过交配或人为刺激子宫颈才能引起排卵。
12.自发排卵:指卵泡成熟后不需外界刺激即可排卵和自动形成黄体。
13.黄体功能:产生孕酮,维持妊娠状态14.发情周期:母畜从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或者从一次发情结束到下一次发情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15.常年发情:初情期后,空怀母畜不受季节限制,常年都可发情的现象,叫常年发情。
16.季节性发情:母畜初情期后,只在特定的季节发情,叫季节性发情。
17.乏情期:除发情季节以外的其他月份,空怀母畜不发情,叫做乏情期。
18.乏情:达到初情期的雌性动物不出现发情周期的现象,称为乏情。
19.产后发情:指母畜分娩后出现的第一次发情。
20.孕后发情:母畜在妊娠后仍出现发情表现,称为孕后发情。
21.诱导发情:使用药物或管理方法使单个母畜发情并排卵的技术,叫作诱导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