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及煤质专业术语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5
煤炭相关专业用语动力配煤:动力配煤是依据不同类型的工业锅炉、窑炉和取暖炉等对煤质的要求,将两种(或以上)不同品质的煤按肯定比例匀称混事作为动力煤使用的工艺。
采纳动力配煤可以利用某一种煤或几种煤的特长弥补另一种或几种煤的不足,取长补短,达到使锅炉用煤的品质稳定,解决煤质与炉型不相匹配的冲突,收到使锅炉运行稳定,提高热效率,降低煤耗,削减煤尘对大气污染的效果。
据统计表明,锅炉采纳动力配煤后,平均节煤5%,并能充分利用高灰或高硫等低质煤资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配煤:配煤是一项改善燃煤品质的技术。
它可理解为依据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将若干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煤根据肯定比例掺配加工,得到对锅炉燃烧状况最佳的燃料煤。
它虽具有单煤的某些特征,但其综合性能已有所转变,可以认为是一种人为加工的"煤种'。
由于不同地区煤炭性质、锅炉类型和规格及环境要求等方面的差别,可综合考虑对原煤还可经筛分、洗选等加工后再相配,同时亦可加入肯定旱的固硫剂、助燃剂等添加剂以取得抱负的综合效果。
配煤是以煤化学、煤燃烧学为基础,结合煤质检测、计算机优化掌握等新技术的应用,与筛选、加入添加剂等工艺相结合,以实现煤质互补,提高燃煤质量,取得较好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检查筛分:检查筛分是在破裂后进行筛分,筛出粒度合格的筛下产物,不合格的筛上产物返回破裂机再次进行破裂,以保证产品粒度。
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外在水分:在肯定条件下煤样与四周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内在水分:在肯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全水分: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平仓:又叫做平舱,指货物装船后,为了保持船舶承受压力均衡和航行平安,对成堆装入船舱的散装货物,如煤炭,粮谷等,需要进行调动和平整,此项作业就称为"平舱'。
平仓价:又叫做平舱价,就是指货物运到港口并装到船上的价格(开船前发生的一切费用,包含了上船之前的全部费用),但不包括其后的相关费用。
煤的元素成分煤质及煤分析知识普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1.碳和氢?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 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中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 R均逐渐减少.?2.氮?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煤中的NR通常约为~%,但也随煤公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 R普遍较低.?3.氧?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 煤的元素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
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
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
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
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
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
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烟煤的碳含量为7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
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
1。
碳与氢ﻫ碳就是煤中最重要得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得升高而增加、泥炭得Cr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
在煤化程度相同得煤中,丝质组得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中煤中第二个重要得组成元素、腐泥煤得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就是由于形成腐泥煤得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得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
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得HR均逐渐减少、2。
氮ﻫ煤中得氮,主要就是由成煤植物中得蛋白质转化而来。
人们认为煤中得氮通常都就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就是杂环形得。
煤中得NR通常约为0、8~1.8%,但也随煤公程度得升高而略有下降。
我国弱粘结煤与不粘结烟煤得NR多低于1%,可能就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得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得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R普遍较低。
ﻫ3.氧氧就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得总量与形态直接影响着煤得性质. 煤得元素组成ﻫ煤得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得主要就是碳、氢、氧、氮等元素。
煤中存在得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得煤得元素组成主要就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与硫。
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得其她元素,一般不作为煤得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ﻫ一、煤中得碳ﻫ一般认为,煤就是由带脂肪侧链得大芳环与稠环所组成得。
这些稠环得骨架就是由碳元素构成得。
因此,碳元素就是组成煤得有机高分子得最主要元素。
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得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与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得升高而增加。
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
5%;烟煤得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得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得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得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
煤炭常⽤术语⼤全煤炭常⽤术语⼤全煤 coal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煤的品种 Categories of coal 以不同⽅式加⼯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
标准煤 Coal equivalent凡能产⽣29、27MJ的热量(低位)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kg标准煤。
⽑煤 Run-of-mine coal 煤矿⽣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处理的煤。
原煤 Raw coal从⽑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商品煤 Commercial coal;salable coal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精煤 cleaned coal煤经精选(⼲选或湿选)后⽣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中煤 Middings煤经精选后的热值、灰分介于精煤与矸⽯之间的产品。
洗选煤 Washed coal经过洗选后的煤。
筛选煤 Screened coal;sieved coal经过筛选加⼯的煤。
粒级煤Sized coal 煤通过筛选或精选⽣产的,粒度下限⼤于6mm并规定有限下率的产品。
粒度 Size颗粒的⼤⼩。
限上率 Oversize fraction 筛下产品中⼤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限下率 Undersize fraction 筛上产品中⼩于规定中的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特⼤块 Ultra large coal(>100mm)⼤于100mm的粒级煤。
⼤块煤 Large coal(>50mm)⼤于50mm的粒级煤。
中块煤 Medium-sized coal(25~50mm) 5~50mm的粒级煤。
⼩块煤 Small coal(13~25mm) 13~25mm的粒级煤。
混中块 Mixed medium-sized coal (13~80mm) 13~80mm的粒级煤。
混块 Mixed lump coal(13~300mm) 13~300mm之间的粒级煤。
粒煤 Pea coal(6~13mm) 6~13mm的粒级煤。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一、煤及其产品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
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
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
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
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
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
2 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 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 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 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
2 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
2 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二、煤的分类1、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4、褐煤.(符号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煤矿地质的名词解释煤矿地质是研究煤炭资源形成和分布的科学领域。
在煤矿地质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需要解释。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矿地质术语,助您更好地理解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开采。
1. 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指储存在地下的煤炭矿产物。
煤是一种含碳量高、不易燃烧的矿物质,由植物残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
煤炭资源可分为煤矿和煤田两个概念。
2. 煤矿煤矿是指经过勘探、评价并具备开采条件的煤炭储量区域。
煤矿的储量与其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质等因素有关。
煤矿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开发区域,包括采掘区、支采区和进一步开采的潜力区。
3. 煤田煤田是指地理上相互联系、煤层发育的区域。
它通常包含许多煤矿和煤炭资源,因此煤田是煤炭开采的基本单位。
煤田的划分常基于地质构造、煤层分布和开采条件等因素。
4. 煤层煤层是煤炭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
它是由厚度较大的煤炭储层和厚度较小的煤炭夹层组成。
煤层的形成与古代植物残体的堆积、煤质变化和地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5. 煤矿地质勘探煤矿地质勘探是指通过采集地质信息来确定煤矿储量和质量的过程。
它包括地质勘探规划、工程测量和钻孔取样等活动。
煤矿地质勘探的结果对于确定煤矿的开发可行性和采矿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6. 煤质评价煤质评价是对煤矿地质资源煤质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对煤炭品位、灰分、硫分、挥发分等关键指标的测试和分析。
煤质评价的结果可用于确定煤炭的适用性,例如作为燃料或原料。
7. 煤矿开采煤矿开采是指将煤炭资源从地下开采到地表的过程。
它包括地面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
煤炭开采的方法取决于地质条件、规模和技术等因素。
常见的开采方法有露天开采和井下矿井开采。
8. 煤矿安全煤矿安全是保障煤炭生产和矿工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矿井通风、瓦斯防治、煤尘防爆和灭火等方面。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预防矿井事故和保证矿工的安全。
煤矿地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通过对这些术语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开采过程。
煤炭贸易中的专业术语-回复煤炭贸易中使用的专业术语是为了便于行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和理解。
这些术语涵盖了煤炭的品级、贸易方式、合同条款、运输方式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回答有关煤炭贸易中的专业术语。
一、煤炭贸易品级和分类1. 热值:煤炭的热值是指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常见的热值单位是千卡/千克(kcal/kg)或兆焦耳/千克(MJ/kg)。
2. 灰分:煤炭中不可燃的无机物质的含量。
一般以百分比表示,越低表示煤炭质量越高。
3. 挥发分:煤炭中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出的气体的含量。
挥发分也是以百分比表示,通常越高表示煤炭点火容易,但火焰稳定性较低。
4. 人工煤和天然煤:人工煤是通过加工和混合天然煤制成的煤炭产品,比如焦炭、烟煤和无烟煤。
二、煤炭贸易合同条款1. 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指卖方承担货物运输及费用到达目的港口,买方负责卸货和清关。
2.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加保险加运费):卖方承担货物运输及费用、保险到达目的港口,买方负责卸货和清关。
3. 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指卖方将货物交到装运船上,买方负责货物的运输和费用,包括卸货和清关。
4. 装船日期/装船期限:指合同规定的货物装船的日期或期限。
5. 付款方式:通常有信用证、信汇、托收等方式。
信用证是一种保证付款的文件,由买方的银行发给卖方,在一定条件下付款。
三、煤炭贸易方式1. 煤炭现货交易:指即时进行的煤炭交易,价格基于当前市场价格和供需情况。
2. 长期合同:指买卖双方在长期内签订的煤炭交易合同,通常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3. 期货市场:指在特定交易所上进行的煤炭期货交易,合约中约定了未来交割的煤炭的品质、数量和价格。
4. 煤炭拍卖:指通过拍卖的方式将煤炭卖给最高出价者,价格由竞价决定。
四、煤炭运输方式1. 公路运输:通过公路将煤炭运输到目的地,适用于短距离的运输。
煤及煤质专业术语.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一、煤及其产品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
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
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
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
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
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
2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
2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
2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二、煤的分类1、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一、煤及其产品1、煤(又称煤炭):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2、煤当量(又称标准煤):能源的统一计量单位。
凡能产生29.27Mj/kg低位热能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为1kg煤当量值。
3、毛煤: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煤。
4、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5、商品煤: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6、洗选煤:经过洗选加工的煤。
7、精煤:煤经精选(干选或湿选)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
8、中煤:煤经精选后得到的、品质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9、洗矸:由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产品。
10、煤泥:洗煤厂粒度在0.5mm以下的一种洗煤产品。
11、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12、粒度:颗粒的大小。
13、粒级煤:煤通过筛选或洗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的产品。
14、限下率:筛上产品中小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限上率:筛下产品中大于规定粒度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6、特大块煤:粒度大于100mm的煤。
17、大块煤:粒度大于50mm的煤。
18、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
19、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
20、粒煤:粒度介于6~13mm的煤。
21、混块煤:粒度大于13mm的煤。
22、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
23、混煤:粒度小于50mm的煤。
24、末煤:粒度小于25mm或小于13mm煤。
25、粉煤:粒度小于6mm的煤。
26、矸石:采、掘煤炭过程中从顶、度部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
27、夹矸: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层。
28、含矸率: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二、煤的分类1、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3、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阶段。
4、褐煤(符号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5、次烟煤(符号CIY):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 的低煤阶煤。
(20Mj/kg≤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24Mj/kg)6、烟煤(符号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7、无烟煤(符号WY曾称白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8、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24Mj/kg(Qgr.maf ≥24Mj/kg或Qgr.maf<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9、长焰煤(符号CY):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10、不粘煤(符号BN):变质程度较低的、挥发分范围较宽、无粘结性的烟煤。
11、弱粘煤(符号RN):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1/2中粘煤(符号1/2ZN):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13、气煤(符号QM):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14、1/3焦煤(符号1/3JM):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15、气肥煤(符号QF):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
单煤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生成强度高的焦炭。
16、肥煤(符号FM):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有蜂焦。
17、焦煤(符号JM曾称主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生成的胶质体热稳定性好,所得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
18、瘦煤(符号SM):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大部分能结焦。
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较差,耐磨强度低。
19、贫瘦煤(符号PS):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
结焦性低于瘦煤。
20、贫煤(符号PM):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最低的烟煤。
不结焦。
21、风化煤:受风化作用,使含氧量增高,发热量降低,并含有再生腐植酸等性质有明显变化的煤。
22、天然焦(曾称自然焦):煤受岩浆侵入,在高温的烘烤和岩浆中热液、挥发气体等的影响下受热干镏而形成的焦炭。
三、煤的采样和制样1、煤样:为确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试样。
2、采样: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
3、采样单元: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总样的煤量。
一批煤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采样单元。
4、批:需要进行整体性质测定的一个独立煤量。
5、子样: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全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
6、总样: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
7、分样:一个能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一部分试样,供制备试验室样或测试样。
8、随机采样:在采取子样时,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加任何人为的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采出。
9、系统采样: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但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
10、多份采样: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若干子样依次轮流放入各容器中。
每个容器中的煤样构成一份质量接近的煤样,每份煤样能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煤质。
11、煤层煤样:按规定在采掘工作面、探巷或坑道中从一个煤层采取的煤样。
12、分层煤样:按规定从煤和夹矸的每一自然分层中分别采取的试样。
13、可采煤样:按采煤规定的厚度应采取的全部试样(包括煤分层和夹矸层)。
14、生产煤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在一个整班的采煤过程中采出的,能代表生产煤层煤的物理、化学和工艺特性的煤样。
15、商品煤样:代表商品煤平均性质的煤样。
16、浮煤样:经一定密度的重液分选,浮在上部的煤样。
17、沉煤样:经一定密度的重液分选,沉在下部的煤样。
18、试样室煤样:由总样或分样缩制的送往试验室供进一步制备的煤样。
19、一般分析煤样(又称空气干燥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20、标准煤样: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的煤样。
21、煤样制备:使煤样达到试验所要求的状态的过程,包括煤样的破碎、筛分、混合、缩分和空气干燥。
22、煤样破碎:在制样过程中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减少煤样粒度的过程。
23、煤样混合:把煤样混合均匀的过程。
24、煤样缩分:在煤样制备中,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分,一份或多份留下来的过程。
25、堆锥四分法:把煤样从顶端均匀分布,堆成一个圆锥体,再压成厚度均匀的圆饼,并分成四个相等的扇形,取其中相对的扇形部分作为煤样的缩分方法。
26、二分器:由一列平行而交替的宽度相等的斜槽所组成的用于缩分煤样的工具。
四、煤质分析1、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2、外在水分(符号Mf):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3、内在水分(符号Minh):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4、全水分(符号Mt):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5、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符号Mad、又称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曾称分析煤样水分、):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
6、最高内在水分(符号MHC):煤样在温度30℃、相对湿度96%下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内在水分。
7、化合水:与矿物质结合的、除去全水分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
8、矿物质:(符号MM):煤中的无机物质,不包括游离水,但包括化合水。
9、灰分:(符号A):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10、外来灰分:由煤炭生产过程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11、内在灰分:由原始成煤植物中的和由成煤过程进入煤层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12、碳酸盐二氧化碳(符号CO2):煤中以碳酸盐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
13、挥发分(符号V):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14、焦渣特征: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的残留物的粘结、结焦性状。
15、固定碳(符号FC):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16、燃料比(符号FC/V):煤的固定碳和挥发分之比。
17、有机硫(符号SO):与煤的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18、无机硫(又称矿物质硫):煤中矿物质内的硫化物硫、硫铁矿硫、硫酸盐硫和元素硫的总称。
19、元素硫(符号Se):煤中以游离状态赋存的硫。
20、全硫(符号St):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和。
21、硫铁矿硫(符号Sp):煤的矿物质中以黄铁矿或白铁矿形态存在的硫。
22、硫酸盐硫(符号Ss):煤的矿物质中以硫酸盐形态存在的硫。
23、固定硫:煤热分解后残渣中的硫。
24、全磷(符号Pt):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和。
25、全氯(符号Cl t):煤中无机氯和有机氯的总和。
26、真相对密度(符号TRD曾称真比重):20℃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27、视相对密度(符号ARD曾称视比重、容重):在20℃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28、散密度(又称堆密度、曾称堆比重):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单位体积散状煤的质量。
29、块密度(曾称体重):整块煤的单位体积质量。
30、孔隙率(又称孔隙度):煤的毛细孔体积与煤的视体积(包括煤的孔隙)的百分率。
31、弹筒发热量:在氧弹中,在有过剩氧的情况下,燃烧单位质量试样所产生的热量。
32、恒容高位发热量(符号Qgr,v):煤样在氧弹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减去硫和氮的校正值后的热量。
33、恒容低位发热量(符号Qnet,v):煤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减去煤样中水和燃烧时生成的水的蒸发潜热后的热值。
34、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35、灰成分分析:灰的元素组成(通常以氧化物表示)分析。
36、着火温度:煤释放出足够的挥发分与周围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燃烧温度。
五、煤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1、收到基(符号ar曾称应用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2、空气干燥基(符号ad曾称分析基):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3、干燥基(符号d曾称干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4、干燥无灰基(符号daf曾称可燃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5、干燥无矿物质基(符号dmmf曾称有机基):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6、恒湿无灰基(符号maf):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7、恒湿无矿物质基(符号m,mmf):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